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初考试卷
语文科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答案应写在答题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6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嗟( )悼 ②瑕cī ( )
③破fǔ ( )沉舟 ④diān( ) 量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亚残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多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位“亚洲母亲”挥舞着鲜花,向每一位走过的运动员致意,鼓励运动员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勇创佳绩。
B.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查,限购令对楼市销量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却还一时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C. 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5 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D. 训练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因长时间训练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下降16%,所以应及时补水以增加血浆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
3.根据意思写成语。(6分)
(1)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__________________
(2)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__________________
(3)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__________________
(4) 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肤浅。__________________
(5) 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__________________
(6) 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譬如朝露”,苏轼则云“ ___ , 。”
(3)《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__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5)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___________________。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
(9)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6.选择题(12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乃朝服,设九宾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使使以闻大王 ⑥ 箕踞以骂曰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②③ B. ④⑤⑦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拔剑撞而破之
A.①②⑤//⑥⑦ B.①③④//⑥⑦
C.②⑥⑦//① D.③⑥//①②④
(3)比较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终不察夫民心 B.③不吾知其亦已兮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 ④佩缤纷其繁饰兮
C.①虽九死其犹未悔 D.①余独好修以为常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
(4)下列加点的“于”的用法、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D.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5)下面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死生亦大矣②齐彭殇为妄 ③放浪形骸之外④不能喻之于怀 ⑤其致一也⑥悟言一室之内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⑥/④ D.①②/③④/⑤⑥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古代又称他为“王右军”。
B.《兰亭集序》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C.《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叹。
D.文章写景、叙事、抒情、情景交融,文简意丰,所以,是“序文”中的佳作。
7.翻译句子(9分)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分)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注]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若朝廷。而忠敬乐易,乡人化之,皆逊弟焉。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须,未必不自悟也。”
广汉张“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注]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学行为里人所宗 宗:尊崇 B.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佚:放纵
C.或未可与语,则不发 发:发放 D.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措:放弃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九龄性情周谨的一组是
①哀毁如成人 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 益严规矩 整襟正卧而卒 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
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但在秦桧把持朝政时,没人讲程氏之学,学员都不遵循礼法,陆九龄干脆回家,一边跟着父亲兄长努力讲学,一边求名师读百家,昼夜发奋博览群书。
B.陆九龄在乾道五年考中了进士,本来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学说,就改任兴国军教授。只是还没上任,就赶上湖南的茶寇剽掠庐陵,人心惶惶。
C.陆九龄不仅在追求博学和习武练兵上用心,在治家方面也井然有序,他以礼传教对社会影响也比较大。他去世后,皇帝赠奉赐谥,学者文人也给予了他很高评价。
D.陆九龄对于向他求教的人其授课方法是灵活的,如果人家需要他讲,他就从容地陈述讲解;如果人家并不说出自己的困惑,那他也不急于先为人师,而是尽量让对方自己体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另一种呼唤
黄晓萍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以的。我所指的,是钟馗与屈原。
我们那地方,钟馗像常用来镇邪避妖打鬼,年三十往家门上贴,怪有人缘地同主人共享年夜饭,差不多同祖宗同一档次,敬祖宗的美酒,钟馗也饮一斛。画上的钟馗总丑得那么正气,短髯黑黑撑出扇面形状,立立的怒中带笑,就看你带着何种心情去凝望了。
屈原像民间不常见。他出于文字经典,是我爷爷乡土师爷身份的徽章,轻易不示人。画中的屈原是那么飘逸,《天问》中找不到头,那头是横的,山羊胡子与飘飘怒发和离体襟衫生出一股寒风,我总觉得他很冷。学业稍进之后读《离骚》,先读出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后悟出身世际遇情系苍生。这时再看那幅《天问》,很感同身受诗人的无可奈何。爷爷说这书我是读进去了。最近另见到一幅明朝陈洪缓作的《屈子行吟图》,大不是《天问》的情结,《天问》中的激荡没有了。在这幅行吟图中,广袖长袍翘头履上,“皱褶如破箐①冷流”原是悬宝剑的腰,悬了一根拐杖,怎么看怎么苍凉。我观他峨冠顶戴下,瘦长的脸凄苦而平和。他不再问天了,天已有病还问它何来?我想他这是去投江。他本是投江而去的,英雄气短并不影响他精神长存,文化人没有一个能如屈原集政治与文才于一身的。屈原的失误并不在谋略而是在宫帏,屈原遭了女祸,还有男人的舌箭。君臣恩断义绝,他被发配了,充军了。他言志的《离骚》,未必不是一曲有志不得伸展的牢骚。
文人迂腐而可爱。灵魂的屈原成为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文人脆弱的心态。每当自身怯力之时,总是会从古人身上找出些说法来充实和鼓励自己。把气节化为一种文化内涵,他们请出屈原询问过去未来。刘勰、司马迁、李白……他们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镂石成印悬于案头,撰成六书旌于中堂,曲成宫商荡涤五腑六根浊气。至于屈原投江之举,被颂为洗却尘世肮脏。皎洁永恒,使瀚海书林梅香荷香桔香千古。
那日走江,行至秭归,两千余年的古城仍是一座古城,不城不乡似城似乡,古墙豁口取民宅一堵风火墙,斑驳出悠悠岁月。剃头匠挑子横着横着量完小巷,不紧不慢的吆喝声古歌一样绵长。这出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诗人的秭归有庙有祠供奉屈原,有石牌坊旌帜屈原,一派苍朴古雅终未曾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文化名城。在这里,我听到另一种呼唤。
长江弯弯回浪,临北岸有一片软水,江中的激流冲南岸峭崖,使北岸的软水温柔而明净。软水叫屈原沱。传说屈原有位贤德的姐姐叫女媭,兄弟做大官时她是农妇,概无锦衣富贵。兄弟被流放,她归来故里等待兄弟。流放人永远在流放,呼唤声天天在呼唤:“兄弟,屈子,归来兮!”汨罗江中一缕英魂托梦姐姐,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次日女媭翘首江边,一条大红鱼溯流而上,面对女媭,鱼头点三下鱼尾摇三下,巨口一张吐出个宛然生前的屈原,那鱼顿时失影。传说凄美而离奇,人民性极强,秭归人都能言说而且不走样。这故事的淳朴,还在于呼唤魂兮归来的是姐姐而不是恋人或者母亲。屈原在秭归,同于钟馗在我的家乡,又成了家家门上一幅画,概无官爵,一个巴东小老头,还原于民间,我想这当是屈原最好的归宿。
(节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美文》,有删改)
注:①箐(qìng ):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钟馗虽相貌丑陋,但他丑得有正气,为百姓镇邪避妖打鬼,百姓喜欢的是他刚直不阿的一身正气。
B.屈原沱的传说表明屈原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普通人,秭归百姓喜欢的是他的淳朴正直。
C.屈原是一位伟人,其形象难免会被世人美化神化,文章暗含了对神化屈原的文人的不满之情。
D.屈原令人崇敬,他也是从民间走出去的,文章呼唤屈原应当具有普通人对故乡的亲人的情感。
E.“另一种呼唤”实质上呼唤的是被文人神化了的屈原向作为民间普通人的屈原的回归、还原。
文章围绕“呼唤”展开,请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结尾说:“一个巴东小老头,还原于民间,我想这当是屈原最好的归宿。”请结合全文,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行走在这迷惘而美丽的青春路上,我们是否步履匆匆,来不及发现别样的自我?
请你以“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类文章。
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初考
语文科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6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嗟(jiē)悼 ②瑕cī ( 疵 ) ③破fǔ ( 釜 )沉舟 ④diān( 掂) 量
2. 答案:A。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楼市调查”缺谓语“发现”;C项,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应删去“为主轴”;D项,搭配不当,应在“运动持续时间”前加“延长”。
3.成语。(6分)
(1)纷至沓来(2)高山流水(3)高屋建瓴(4)管窥蠡测(5)功亏一篑(6) 比故步自封
4.陶渊明,著名田园诗人,世称“靖节”。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解2)答案:B。解析:①③④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⑥⑦使动用法。
(4)答案:B。 解析:A、C、D三项中的“于”均为“在”之意,B项“于”是“对于”的意思。(5)答案:C。 解析:C项分别为判断句/省略句/介宾后置句。
(6)答案:D。 解析:作为“序文”的佳作,虽然是用于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但文中通过议论,提出了自己的“生死亦大矣”的生死观,使文章立意高远,不同凡响。
7.翻译句子(9分)
(1)尽了自己的努力如果不能达到的人 ,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
(2)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3)何况我和您在江边上捕鱼打柴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发:启发,阐说。答案 C
解析 表现他对母亲感情深。表现他的博学。表现他重视习武。答案 D解析 “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说”的说法不合文意,因为第二段有“闻新博士学黄、老……‘此非吾所愿学也”。“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句理解为“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而改任兴国军”。答案B答案(1)(许忻)很少接待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了他。
(2)有关键之处的阻碍,即使累积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满足。
参考译文
13. 答案:CD。 思路解析:C项,“文章暗含了对神化屈原的文人的不满之情”属于架空分析,于文无据。D项,“呼唤屈原应当具有普通人对故乡的亲人的情感”,屈原本身就对故乡亲人充满思念之情。
思路解析:这是一篇文化散文,“呼唤”是贯串全文的情感线索。从文章的首段两幅画像到文中对屈原气节品格的分析,以及后面对秭归风物人情、传说故事的描写,都围绕这两个字。
答案:①提及两幅人物画,引出呼唤的对象——屈原。②叙写文人对屈原的呼唤,将屈原的气节化为文化内涵,成为文人力量的源泉。③通过对屈原故乡的踏访和传说的描写,写出百姓和亲人对屈原的呼唤,还原了屈原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思路解析:这句话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十分明确,关键在于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最好”。允许不同的看法,但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答案:回归民间,还原为一个普通人,才是屈原最好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屈原这样的伟人应该走下神坛、回归民间的愿望。(评价示例)我赞同作者的观点,伟人有其伟大的地方,但是伟人也是人,也有亲人、朋友,回归民间、回归人性的本真是人的正常需求,所以我赞同作者的观点。(如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亦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行走在这迷惘而美丽的青春路上,我们是否步履匆匆,来不及发现别样的自我?
请你以“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类文章。
【审题指导】
解读提示语。本题至少提示我们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文体。“刹那间”提示要写事件或片断,主要表达方式应该是叙事和描写。 “发现”又要求在叙事中有简短的议论或抒情。因此这个题目适合写记叙文或叙事散文。二是题材。你可以写班级表演、书海徜徉、亲友送别、朝阳初升、误会磨擦……当然,最好还是顺着作文的提示语打开自己的题材库,避免在题材上与其它同学撞车,如看到提示语中的“班级表演”,你是否想到了一次竞选,一个发言,一场辩论,值日的风波,做弊的误会,师生的对话?
写好顿悟。因为是 “刹那间”的发现,所以,能否把你的“顿悟”表现出来,就成了本文成功的一个关键点。而顿悟,需要一个契机,一个理由。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细节,一段回忆,一个联想等。有了这些触发点,顿悟才会使人信服,不会让人觉得假。在叙事中,就要有意识地选择好角度,为后面的“顿悟”埋下伏笔。而后直接表现“顿悟”的议论或抒情部分,宜简短,不能拖泥带水;宜明确,不能含蓄晦涩。
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在草稿纸或在头脑中对题目进行一下改装:在“自我”前加上一个词,这样会让题目要求更明确,主题更清晰,内容更具体。可以这样填充:发现了进取的自我,发现了娇气的自我,发现了勇敢的自我,发现了懦弱的自我,发现了细心的自我,发现了出众的自我……因为是根据自己的生活来填充的,这样写起来可能会更有感觉。发现自我,就是要写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现。
【例文展示】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望着远处的马路,来来往往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流。这些,流露出多么繁华的气息。唯有那幽暗的路灯略显现出“悄怆幽邃”。
独自一人坐在窗边埋头写着作业,想想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笔在手中来回的摇曳。独处一室的我略显有孤独之感,陪伴我的只有那腰背弯曲的黑影。
初三了,三年来,我到底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我不停的问自己。
一声“叮咚”打破了黑夜的宁静。我一开门竟然发现是爸爸。爸爸是一位货车司机,由于妈妈患有严重风湿,所以全家都靠爸爸那点微薄的工资来维持生计。爸爸平时早出晚归,从 未这么早的回过家。
厨房传来了妈妈的声音,要吃饭了。今天的饭菜并没有因为爸爸的早归而改变,仍然是那凉拌青瓜和白粥。不同的是,那凉拌的青瓜略带有一丝“热意”。
客厅的那根日光灯亮着,可今天格外的亮。
饭后,我和爸爸一同在沙发上看电视,那浅灰的背心已湿透,电视里的人影不停的闪动。姐姐在收已干的衣服,妈妈则在一旁叠衣服。
不一会儿,在一旁收衣服的姐姐对妈妈说:“妈,把针线拿过来一下,这衣服有些破了。”只见妈妈转身走向抽屉。
拉开抽屉,妈妈拿出了那根串好线的银针给姐姐。就在这一刹那,我被眼前的动作所吸引。只见妈妈将针线换了一下头,将针头朝着自己,把针尾和线那一端朝向了姐姐。此时这跟阵仿佛显现出了金色,因为那是用爱浇注的。这爱如阳光,给人以宁静般的爱护;这爱如 冬日里的大衣,给人以温暖般的呵护……
我知道妈妈怕,怕针刺到姐姐,刺痛姐姐,刺痛姐姐的心。
此刻的我发现我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么坏,因为我本性仍在;我发现这三年来我并不是什么都没学,什么都不懂;因为我懂得了爱与情,这爱是母爱,这情是亲情。是母爱与亲情陪伴我走过这3年。
夜,静静
风,呼呼
影,长长
夜晚,我躺在床上,不知道为什么我心中的紧张全无。现在已经置身考场上的我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原因:母爱是目标,亲情是动力。母爱与亲情,让我畅享在2009!让我赢在2009!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有时,也许就是那么刹那间,一切都不用过多言语,只需那么分末微毫,什么都已明了……有些人自卑,有些人自傲,那是他们没有在那一瞬间震撼过。上帝喜欢开玩笑,往往把生命的真谛藏在那一个个不经意间。曾经,我以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在家里,冷漠爷爷奶奶关切的问候,反感爸爸妈妈善意的唠叨,于是,眉头一皱,便针尖对麦芒地顶嘴嘟囔。那时的我不会内疚,不会后悔,我对自己说:“我在学校学习已经很累了,对他们撒点脾气又怎么了?”大概上帝觉得我太过分,于是,在那一刹那,我对自己说:“你算什么?”一切都是那么平常,我坐在沙发上漫不经心地翻看这几天的报纸,妈妈系着围裙,手上端着菜,来来回回在厨房与餐厅之间。“吃饭喽!”妈妈的语气中明显透着喜悦。坐在桌旁,满桌的菜,腾腾地冒着热气。妈妈似乎心情很愉悦,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 “尝尝这个……应该很好吃。” “再吃点这个,我特意学做的……” “嗯。”“哦。”我皱着眉,又嫌妈妈的“殷勤”。突然,妈妈像来了电一般,眉飞色舞起来:“今天有一个超级好的好消息哦!哈!你一定很想知道吧?那就是……”“我一点儿都不想知道。”我冰冷的回答也冰冷了妈妈的笑脸,似乎她僵了一会,缄默不语。空气在这一刻被冻住。 “我走了。”头也不回,碗里留着妈妈夹给我的菜,残留着一丝的热气。 “砰!”门关上了。走到楼下,我突然发现居然忘了拿胸卡,匆匆忙忙上楼开了门,于是,便有了那让我刻骨铭心的刹那。沙发上,妈妈泪眼婆娑地坐着,手里捧着一本相册,上面全是我幼时的照片,我和妈妈同时愣住了。万千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麻木了半天的脸不再冰冷,这一刻,心如撕裂般地痛,泪如泉水般地涌,我想到小时妈妈拉着我的手给我讲故事,我想到妈妈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包容与关爱,我想到妈妈兴致勃勃的神采以及我毫无温度的话语……倘若我没有回头取胸卡,也许就将一直这样下去,我不禁想到,妈妈曾多少次将我的错误化为她的泪水,但这一次,我看到了,所以一切都在此刻释怀,一直以来,我不是一个好女儿,我不孝顺,我不懂事,我只会让爱我的人为我伤心,刹那间,我发现了这一切的一切。于是,让我用一声深情的“妈妈”将这一刹那完结。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每当那轮圆月悄悄挂上树梢,给大地洒下一层银色的光辉时,我又想起了那一行在月光下闪闪的泪珠。
期末考试一结束,整个暑假都没有作业,每当想起这个,心里不禁激动,浑浑噩噩的补习了高一的课程,整天没日没夜的沉侵在网络的世界里,早已将中考的教训抛到九霄云外,忘得一干二净。母亲不只一次在深夜里起床发现我仍然在上网,气的火冒三丈,而我却又一次又一次的用谎言将她搪塞过去,发誓自己以后再也不这样了。然而,第二夜又继续的“奋斗”。直到那天深夜。
又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由于看小说看到“难以自拔”,不知不觉时间便从指间悄然划过。正当我看的兴致勃勃时,房门“吱呀”一声开了,原本漆黑的房间突然变亮。我知道我有一次被抓住了,或许正应正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死猪不怕开水烫。”我并没有了第一次的张皇不安,反而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慢悠悠的将电脑关了,心里也早也想好了应对的对策。然而,这次母亲并没像以前那样喋喋不休的破口大骂,而是用她那双眼睛死死的盯着我。我躲进被窝,将自己的头深深的埋进去,不敢再去看她的眼睛。此时,整个房间安静的好像掉根针都能听到声音似的,想起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我的心也开始砰砰的跳起来,时间好像停止了一样,我默默的等待着母亲“审判”。然而房间里依旧没有声音。想看看母亲究竟在干什么,却又害怕被她看到。两种想法让我陷入进退维艰的地步。
最后,我还是小心翼翼的探出脑袋,悄悄的窥了母亲一眼。这时,一串晶莹的泪珠挂在母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那原本露着“凶光”眼睛也暗淡了,几丝夹杂着银白色的头发垂在脸上,整个人好像老了许多。忽然间,我被深深地触动了,往事又浮起在眼前:父亲在外,一年难回几次家,一直都是母亲默默的陪在我身边,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我总能在起床时吃到母亲准备的早餐;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我总能发现她在背后静静的守望着我。一直以为读书只是苦了我,刹那间,我却发现原来我是那么的不懂事,我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才是最苦的。鼻子一酸,眼泪留了出来,侵湿了被褥。
第二天早上起床,发现桌上摆着一份早餐,眼泪再一次流了出来。我好想好想亲口对母亲说:“妈妈,我错了。”
命题过程就是设限的过程,这些“限制”有的是显性的,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着;有的是隐性的,考生得通过对作文题目(文字或图片)的解读来破译;有的是硬性的,考生没有选择;有的是弹性的,命题者只划定了范围,考生在这个范围内是自由的。审题可以看成是命题的逆过程,审题的目的就是吃透题意,也就是看清楚命题者划定的“条条框框”,特别是那些隐性的、弹性的“条条框框”,此处为“事故多发地带”。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在审题上犯错误,那是方向性、战略性的错误,其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考生当慎之又慎,什么时间都能省,唯有审题时间不能省。
审题最重要的是揣摩命题意旨,因为这方面常常是隐性的、弹性的,所以需要考生运用思辨思维去揭开语言的面纱,洞悉题旨的倾向性及“边界”。 如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有三个词需要考生去琢磨:刹那间、发现、自我。“刹那间”必须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发生的事件;“发现”,隐含的意思是“以前并未发现”,也就是说,自己以前并没有认识到这个“自我”;“自我”,也就是真实的我,不能是别人,更不能是假“自我”之名写的寓言(试卷中有的同学写的“自我”居然是小猫小狗、红花绿草……)!
审题要注意利用材料提示语,它是帮助考生审题的关键,它可以打开考生的写作思路,拓展写作范围;可以助考生展开联想,挖掘文题内涵,明确文题含义。例如,“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命题者列出了“班级表演”、“书海徜徉”、“亲友送别”、“朝阳初升”、“误会摩擦”五种情形(其实是五种“刹那间”),考生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太啰嗦了。笔者依据自己多次参与深圳市中考命题的经历,在此提醒各位同学:中考试卷的上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四五位命题老师精心打磨出来的,这些题干语句绝对是同学们要高度重视并反复琢磨的!——“班级表演”是参与集体活动表现自我,“书海徜徉”是学习阅读提升自我,“亲友送别”是人情人性感染自我,“朝阳初升”是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美化自我,“误会摩擦”是在人际交往中反思自我。也就是说,这段提示语是命题者在告诉考生:你可以写自己的进步、成长、收获、感动……也可以写自己的不足和警醒。实际上,提示语大大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如果考生认真读懂了作文题的提示语,笔者相信,大部分考生都会文思泉涌的。
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一)
我是一条快乐、活泼的小溪,流淌在一个崎岖的山间,巍峨的大山是我亲爱的母亲,护送着我到浩瀚的大海。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怀着对大自然奇妙的幻想,永不停息地流着。
我浑浑噩噩,滑过低矮的小石头,淙淙地向前流去,却不知道生命价值何在。一次,当我哼着小曲儿往前流的时候,猛地撞在了巨石上,喘息了一会儿,我哭了,因为我发现我已不再是川流不止的小溪,而是一畦孤独地小水洼了,四周的石头仿佛都用嘲笑的眼光望着我,我出不去了,看着同伴们都兴致勃勃地朝大海的怀抱中冲去,而我却只能瑟缩在巨石的缝隙中,我更加伤心了,此时已近黄昏,天色越来越暗,我更害怕了,我看不见天上闪烁的星星,欣赏不了皎洁的月光,于是我慢慢地昏睡过去了。
又迎来了新的一天,温和地太阳升起来了,星星隐藏了光辉,但我依旧是那一滩可怜的小水洼。我渐渐地枯竭、干涸,难道我要这样等待着死亡吗?此时,缝隙里闪烁着几束阳光,耳边传来一阵亲切的声音:“小溪,要想回到你同伴的身边,就必须坚强起来,挣扎——奋斗——拼搏——超越!”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琢磨了好一段时间。“挣扎、奋斗、拼搏、超越,你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仔细一听,竟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声音。我满怀信心,我猛地挣扎,我竟然从那昏暗的缝隙里跳了出来,我终于又可以和同伴们一起开心地旅行了,此时我感到一缕阳光撒向我,我感觉得到我的每一颗小水珠都像一个个音符,欢快地跳跃着。路边那艳丽的野花,正开得姹紫嫣红的桃花,池塘边轻盈的绿柳,笑靥迎人,仿佛它们都在为我祝贺。
就在我从石缝里蹦出来的那刹那间,我发现我是最美的小溪,那一瞬间,我才发现我是幸福的小溪,直到那一刻,我才发现了真正的自我,发现了需要挣扎、奋斗、拼搏、超越的自我!
〖评语〗这篇文章,审题的最大失误是作者把“我”写成了一条小溪——为什么他(她)就不认真看一看题目的提示语呢?像这样把“我”故意虚拟的作文,喜欢写寓言或童话的考生并不鲜见。尽管本文的语言流畅,结构完整,主题也鲜明,但是,它却被无情地归类为四类文。
请考生记住,没有一道作文题目不会在你的生活中找到“投影”,否则错不在你,应该承担责任的是命题老师。
【第二条】切口要小
就初中学生而言,由于生活的阅历少,专业知识贫乏,理论水平有限,所以尽量不要去写重大题材,大处着眼可以,但一定要小处落笔。写环保,你不必非得写“温室效应”、“深圳汽车排放废气”……,你就写你家门前布吉河,写小河的过去和现在,写你和小河的情缘(写小河变迁的文章已泛滥,要写就要写出细节的动人之处)。 写改革开放的成果,你不要搞数字发布,不要写北京奥运会(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不要写“神六”“神七”(你不是太空专家),不要泛泛写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现代化的大都市(这个深圳人都知道),你就写你们家的交通工具从单车到小汽车的历程,写你的住房如何由拥挤变得宽敞明亮。写应试教育的弊端,你不要卖弄你那点可怜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不要把你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课程表都拿出来“晒”,你就写你自己的埋首题海、挑灯夜战的痛苦经历和感受——下面这篇例文就是很有特色的。写人性美,你不要写雷锋、丛飞(他们的事迹中国人都知道)或者你刚刚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的某人,你就写你小区的叔叔阿姨、清洁工、保姆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兄弟姐妹,细致地描写他们的在某一特定的时刻表现出的一种独有的美丽,比你写大人物要感人得多。
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二)
放暑假回趟了老家。那儿没多大的变化,依然是记忆中的青山绿水。
鼻尖萦绕着湿润的泥土的气息,冲淡了炎炎夏日带来的燥热感。深深呼吸了几口,感觉全身上上下下都轻了一截。
踏着熟悉又陌生的道路,我和爸妈拖着行李缓缓朝老屋的方向走去。
家门就在眼前,二哥、爷爷和奶奶各自拿了一把蒲扇在门前的树荫下乘凉,看样子是在等我们。
二哥秋下就要上高一了,他也拿了一把蒲扇在树底下坐着,他的另一只手里还拿了一本高一的英语书在看。早就听说英语是他唯一的弱科。
“你看你看,你二哥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哪像你,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你那小屋子里不知在干些什么。”耳旁突然砸来一句足以让我噎住的话。我有些不满,想反驳,但腮帮子鼓了半天都没想出一句可以扳回去的话。没办法,老妈说的是事实嘛!
回来的第一天,轻轻松松地晃了过去。老家这地儿,跑到哪儿都能碰上有趣的事。
只是前几天的日子过的虽轻松愉快,能满山满野地跑着玩,但接下来的日子却有些郁闷了,因为不管我再怎么拉再怎么扯二哥都不肯随我出去了,一天到晚就抱着书本啃。就连休息也是和我爸待在一起,天南地北的什么都说。
他最喜欢听我爸讲一些我们住在深圳时的生活以及深圳的教材跟湖北的教材有什么不同。有时候我也在旁边听着,但越听越觉得枯索。倒是二哥听得兴味盎然。我不禁纳闷:不就是这些无趣的事情吗,有什么好听的?
在我们将要离开老家回深圳时的那一天下午,我妈把我叫到了门前的树荫下,递给了我一把蒲扇,让我扇风。过了一会儿,才听她一脸郑重地开口:
“你二哥考上了襄樊四中,那学校跟我们深圳的深中市外可有得一拼。可你想想,他在这老家读书,你大伯他们又都在外面打工。他没有请家教,这学校可是他自己硬考考上来的。反观你呢?你父母都是老师,你学习还迷迷糊糊的,今年成绩又是一落千丈。照你现在的学习态度,怎么考得上学?你要是考不上大学,我和你爸在深圳要权没权要钱没钱,你以后又能怎么办?”说完还叹了口气。
我看了一眼她忧心忡忡的面容,低下了头,静静地没说话。这学期我的成绩的确烂得不行,跟自己心中的目标压根儿是边都不沾。
偷偷抬眼看了屋中正在读《后汉书》的二哥,心口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撞了一下。
一刹那间,我突然发现,一向以“潇洒”自许的我原来也有“潇洒”不起来的时候……
〖评语〗从立意角度说,本文并无出奇之处,就是写一向贪玩的“我”刹那间觉悟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立意,在中考考卷中屡见不鲜。但是本文之所以能归类为一类文,就是因为作者的选材“切口小”——她选取了一段自己独有的经历(暑假回老家见闻)、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二哥)来表现自己由贪玩到警醒的心理过程,读来真实可感,也就是深圳市中考作文提倡的写出真情实感,作者做到了。
其实,所谓“切口小”,简单点说,就是要选取生活中细节来展现主题,切忌大话、空话、套话,泛泛而叙。
【第三条】不要用两只脚去测量河水深度
有些考生作文水平一般,可心气高,总想出奇制胜,一试成名,他们不按常规思路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喜欢弄险。若是平日里自由写作,自然无可非议,但在事关自身前途命运的考场上“走钢索”,就无异于用两只脚去测量河水的深度了——这样做是极其冒险的。上面的《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一)》就是这样的文章,作者冒险把“我”写成了一条小溪流,可能他认为这样能别出心裁吧。
请看下面一篇作文: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三)
在那一瞬间,我迷失了自我。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慢慢的发现你,在那宝蓝色天空下的那十三个人中发现你。你没有利特那完美的梨涡,你没有希澈那四次元的思维,你没有韩庚那特殊的身份,你没有艺声那取之不尽的才能,你没有强仁那开朗的个性,你没有神童那胖胖的身子,你没有晟敏那精致的脸蛋,你没有赫宰那可爱的迷糊,你没有东海那会跳舞的天分,你没有始源那满身的肌肉,你没有厉旭那小巧的可爱,你没有基范那会放电的微笑,你并不是那十三个人之中最完美的,可是,我偏偏发现了你。发现了你这个爱玩游戏、爱看电视剧的人,发现了你这个拥有完美嗓音的人,发现了你这个无比坚强的人,发现了无数关于你的事情。你,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唯一。
你的一切,我都想要知道,都想要了解。我没有华丽的语言,所以不知道要怎么形容你,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你的,只是知道,也许在某些人眼里,你是个拥有无数缺点的人,可是,你在我的心中是最完美的。
2007年4月19日,是一个多么难忘的日子。在平常人眼中一场微不足道的车祸,差一点就要带走这个在我心中这唯一完美的人啊,只能够祈祷,祈祷,再祈祷。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啊。你是Super Junior里面唯一的圭贤,E.L.F.心中唯一的13,向日葵心中唯一的曺圭贤。
为了二辑的宣传,你带病坚持,因为你是不可缺少的,你曾经说过:“死不了,别放弃。”把你勇气给我吧,让我更有勇气,为了你坚持下去吧。转眼间,三辑的宣传已经结束了。
以后,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都要记住开心的笑,你的笑容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要永远记住,那片宝蓝色的天空下有我们在为你们守护。要永远记住,Super Junior永远从利特开始,从圭贤结束,没有你,就不会有我们。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是因为你。
〖评语〗题目要求写“我”,却通篇写“你”,只在结尾处一句话点明“发现了自我”,作者总算没有彻底忘“我”!其实,这篇文章应该把题目改为“我发现了你”才切题——可惜,考生无权修改作文题。考生本意是想在“你”中发现“自我”,可是却不知道这样做是弄巧成拙了。读完文章,阅卷老师还是不明白:你发现你啥样的?本文归为六类文,咎由自取。
在中考这样的大考中,用两只脚试探河水的深度,冒险铸成大错。还有,第二段的排比,列举那么多韩国明星的名字出来,有必要吗?这些名字老师可能都没有听说过!“阅卷老师不知道”——后果很严重!考生忘记了他文章读者的“唯一性”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