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高中 > 高中一年级 > 高一语文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6年春季学期3月份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颤 动(chàn) 煤 屑 (xiē) 参 差 (cī)
B. 酣 眠(hān)   袅 娜 (nuó) 幽 辟 (pì)
C. 倩 影(qiàn) 蓊 郁(wěn)    点 缀 (zhùi)
D.羞 涩 (sè)    踱 步(duó) 敛 裾(lià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B.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但光与影有着合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3. 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__着轻纱的梦。
A.照  升  浸  覆 B.淌  浮  洗  覆
C.泻  浮  洗  笼 D.洒  升  泡  笼
4. 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内容和效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把月光比作流水,描绘出月光撒向叶子和花时的动感。
B.“泻”与流水照应,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洒满荷塘的情景。
C.“静静地泻”,有声,有形,产生了寓动于静的表达效果。
D.“月光如流水一般”突出了月光朦胧而酣畅的特点。
5. 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6. 选出对下段文字分析正确的一项( )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A.此段文字通过记叙和抒情,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B.此段文字通过记叙和议论,抒发了作者满腹忧愁和对当时社会的痛恨之情。
C.此段文字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思想上受到的压抑和行动上的不自由。
D.此段文字主要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的心境。
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煤 屑 (xué)    敛 裾 (jū)   邂 逅 (hòu)
B宁 谧 (mì) 熨 帖(yù)   踱 步(duó)
C脉 脉 (mò) 袅 娜(niǎo)    独 处 (chù)
D 倩 影(qiàn)   媛 女(yè)   冠 冕 (miǎn)
二.基础题
8. 根据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导语。
“耀华号”, 7月31日 从重庆港开出,本月3日6点50分在右行至县航段,船舵突然失控,船体突然搁浅,并且严重倾斜,长江港务监督局迅速组织救援,但因水位只有 1.7米 ,客轮的吃水线是 2.4米 ,再加上近期长江退水速度较快,因此4次救援全部失败。船上243名乘客被困12小时后,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安全抵达武汉。
9.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10. 填空。
(1)陆蠡,现代_______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也是著名的___________家,译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文艺工作者利用特殊环境组织文学活动,文学史上称之为_______。本文就写于这个阶段,全文的结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绿。
11. 《囚绿记》分析“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句的内涵?
12. 《囚绿记》全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说“绿”的意义。
三、 阅读题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1.请给加点字注音。
纤 (    )细    揠 (    )苗助长
2.请解释下列词语。
(1)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葱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文字中的第1段写出了常春藤的什么特点?
4.上述文段中“自私的念头”指什么?
5.怎样理解“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植物是多固执啊!”这句话中的“固执”是什么意思?
2.“它(常春藤)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一句写出了常春藤怎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作者为什么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写常春藤的病态?
4.作者通过这两段对“囚绿”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1.“我”最后为什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2.联系上下文,说说“珍重”一词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⑤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⑥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⑦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第①段开头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结合全文及相关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2.第④段中作者用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3.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4.第⑦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5.面对绿色,作者有哪些具体的行动?通过哪些表现心态变化的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绿色什么样的情感?
6.作者如此喜欢绿色,还为什么要“囚绿”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7.“绿”在被“囚”前后表现了怎样不通的变化?借此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思考?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 ~ 14 题。
儿童如诗
  赵思运
  ①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是儿童的。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
②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了他洞穿万物的神力,他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③诗人牛汉讲过一件事。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不是‘花灭了’!”外孙女坚定地抗议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作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外孙女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愕得哑口无言了”。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④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就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当孩子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憧憬是永恒不灭的。记不清是在哪一家刊物上读到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
小女孩对挥锹动土的德国士兵说
刽子手叔叔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你埋得太深了
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
⑤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椎心的疼痛,那种感觉绝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够概括得了的。我会想象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这首诗都会感到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绝不仅仅止于控诉。它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 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
⑥最沉静也最打动我的是这么一个小场面,记得是格非某一篇小说里写的,十几年以前读过的。现在只记得几句话。是一个成年人与儿童的对话。
你的桥不牢
它是给鸽子走的
鸽子能飞过河去,不用桥鸽子也能飞过去
它是给没有翅膀的鸽子走的
所有的鸽子都有翅膀
没有翅膀的鸽子没有翅膀
⑦在课堂上我曾拿这几句话以“童话”为题给学生当诗讲过,有一个学生很感动,说是读到的最好的诗了。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成年人与孩子的对话,成年人的话是对的,孩子的话也是对的。但在本质意义上二者却是极端对立的。成年人一再强调的是实用价值,依据的是常识与现实的真理原则;孩子强调的是精神价值,依据的是人性与形上的神性原则。在巨大的张力中,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神性的执著。孩子单纯的话语里的丰富蕴藉足以令人沉思、深思。
⑧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⑨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密密地把人们的诗性与神性封锁住了。在上帝的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
⑩ 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 ?
11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
(选自《散文选刊》2003年第5期)
11.文章标题是“儿童如诗”,结尾又说“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诗歌”和“儿童”共同点是什么?请你结合全文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
12.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
(1)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2)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
13.文章第③段引用诗人牛汉的故事,第⑥段中又提到格非小说中的几句话,作者用这两个例子有什么用意?
14.文章结尾谈到马斯洛的“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作者对此有何看法?对于作者的观点你作何评价?
四、 作文
18.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学做人”是青少年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课程。下面列出的几条人生准则,哪一条引起了你的共鸣,唤起了你的回忆和思考 请你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接受自己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即使是流星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无论怎样,先接受你自己,试着去发现自己的优点,挖掘自身的潜力。
要欣赏别人欣赏别人,是善待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明智之举。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这个世界在你眼中也会变得更加美丽。
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负责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只有当你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而不是逃避责任或在别人的目光中才勉强承担责任时,你才真正地长大。
要求:①自拟题目,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600~800字。
提示:文题的核心词是“学做人”,也就是说所给的三条人生准则:要接受自己,要欣赏别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引发考生对“学做人”的共鸣、回忆和思考,不明确这点,行文就会产生偏差。或写出你生活中与这一准则相关的经历和感受,或就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它所要求的是考生须只就一条人生准则写出其经历和感受,或谈谈看法,如果把三条准则一一罗列写出,就不符合文题的要求。此外要求写出“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也明示了选材的范围。正确理解“准则”的含义,确定自己写作的思路。如何理解“要接受自己”呢 流星的稍纵即逝是它的不足,但它以自己璀璨的光芒瞬间照亮了夜空,留下了闪耀而优美的“星迹”;一滴水渺小而微不足道,但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这就是流星、水滴自身拥有的宝贵价值,由此我们拓展写作思路,就是先接受平凡而有不足的自己,再试着去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后发掘自身的潜力,这就是“要接受自己”的过程。选择这一准则入笔,就要写出这一过程,而把这一准则简单地理解为欣赏自己、相信自己、为自己喝彩等,都属于理解上有偏颇,没把握住“接受”二字。下面来看看“要欣赏别人”。首先,这“欣赏”要从“我”这个立足点出发,是通过“我”的眼睛,“我”的心,写出自己欣赏别人的经历。而这种欣赏包括三个不同层面的意思:一是善待他人;二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三是欣赏别人的同时,你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你就会发现世界的美丽。如果在你的文章中只是大谈别人有何优点,别人是如何表现其优点的,就等于踏入了写作偏题的雷区。最后来谈谈“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要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或对自己曾想逃避责任,只是在别人的目光中才勉强承担责任的行为有所认识,明白了勇于负责的重要等等,要写出自己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而不能以旁观者的角度着重去写别人要对其自己负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提示: A项中“屑”应读“xiè”;C项中“缀”应读“zhuì”;D项中“敛”应读“liǎn”。
答案: B
2、 提示: A项“婷婷”应为“亭亭”;B项“露”应为“漏”;C项“合”应为“和”。
答案: D
3、 提示: “泻”字有“倾泻”之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浮”字显示出雾的轻飘状态,是轻而缓地出来。“洗”字写出了叶子和花纤尘不染的特点。“笼”字写雾的轻、薄、透、柔的质感和动势,正合“轻纱”的妙喻,写尽梦境的迷离朦胧之感。
答案: C
4、 提示: C项“有声”“寓动于静”的说法错误。“泻”字呼应“流水”,是喻体的自然延伸,表现月光由上而下透射的情态,月光好像动起来了。再配上形容词“静静”,更增加了月光流动的静谧感。
答案: C
5、 答案: B
6、 提示: A、B两项中“记叙”和“议论”的说法不妥;C项中“行动上的不自由”说法不妥。
答案: D
7、 解析: A项“煤屑”的“屑”应读“xiè”;C项“独处”的“处”应读“chǔ”;D项“媛女”的“媛”应读“yuàn”。
答案: B
二、其它
8、 参考答案: 3日晚在县“耀华号”搁浅,有关方面求援四次失败后终于使二百多乘客安全转移
9、 参考答案: ①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②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③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
10、 答案 : (1)散文 《海星》 《竹刀》 《囚绿记》 翻译《罗亭》 《鲁滨孙漂流记》
(2)孤岛文学 寻绿 囚绿 放绿
11、 提示: 绿枝条与作者一道经受折磨,但最后都获得自由。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
参考答案: 赞美、歌颂绿,其实是对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表达自己“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追求。
12、 提示: 可结合“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等词句分析。
参考答案: 象征 “绿”象征了对生命、希望的追求,对光明、自由的向往,表达了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三、阅读题
13、1. 答案: xiān  yà
2. 答案: (1)揠;拔。拔高禾苗,帮助它生长。比喻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反而坏事。贬义。
(2)盘旋舞动的样子。
(3)(草木)青翠茂盛。
3. 解析: 可以从“伸开”“攀住”“舒开”等关键词语入手分析作答。
答案: 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4. 解析: 下文作者的举动即是,稍加概括即可。
答案: 伸手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屋子里来,他要“囚绿”。
5. 解析: 与文章主旨结合起来理解。
答案: 这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与作者所追求的青翠茂盛的爱和幸福以及所向往的茂盛的青春年华是一致的。
14、1. 参考答案: “固执”一词原为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多含贬义。这里的意思为“不屈不挠”。
解析: 理解词语含义要理解它的本义和语境义。此处使用了“贬词褒用”的手法。
2. 参考答案: 写出了“常春藤”不屈不挠追求自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解析: “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可以看出“常春藤”具有坚强不屈、追求自由的品质。作者是借物抒情,明确了“常春藤”的品质,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可自然得出。
3. 参考答案: 表达了作者在日寇铁蹄下所遭受的磨难。
解析: 作者在这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常春藤”象征了在日寇铁蹄下的中国人民。
4. 答案: 生命的尊严不可侵犯。
15、1. 答案: 如果说原想在离开的时候恢复“绿囚”的自由,是由于对它的挚爱,那么,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却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2. 参考答案: “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解析: 理解词语含义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3. 参考答案: 拟人。作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解析: 作者将“常春藤”比拟成人,把它当作朋友来看待,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珍爱、敬重与留恋。
16、1 参考答案: 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处在坎坷人生经历和孤独生活中的作者,尤其是在当时不安定的社会生活中,作者用绿来象征着生命力、希望和快乐,并作为陪伴自己的“朋友”,因而是宝贵的。
2 参考答案: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3 参考答案: “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这表现了常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著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4 参考答案: “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能够明确地说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意思对即可。)
5 参考答案: 具体行动:(1)为了看到绿色,“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然后,“我望着这小圆洞”,感觉到似乎“绿叶和我对语”;继而“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并且“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最后,“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心态变化及情感:作者通过“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面壁成欢”“喜悦”等一系列表现心态变化的词语,表达了对绿的无限热爱、留恋与赞美。
6 参考答案: 正因为作者非常喜欢绿色,所以才把“绿”“囚禁”在自己的房里,目的是自己能够与“绿”更接近、更亲密,让“绿”装饰自己简陋的房间和抑郁的心情,装点自己的青春和生活,给自己带来爱、幸福和快乐。
7 参考答案: 原先是“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尔后“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这说明了任何事物都应该有自由生长的形式和生存的空间,人为的改变都是不可以的,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17、 参考答案: 神性、审美、非理性、超功利。(每个1分,答对3个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答案: (1)美好的世界是指尊重生命、尊重人类的世界(1分),在这个世界中弱小的生命应得到保护(1分),因残酷而堕落的灵魂应得到拯救。(1分)
(2)怎样从一种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状态(1分)进入一种理性与非理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相统一的生存状态。(1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答案: 意在指出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对立,即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对立。(2分)我们需要用孩子的世界点燃成人世界的诗意,从而脱离那种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状态。(2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答案: ①所谓“健康的儿童性”概念,即指用一种理性与非理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相统一的双重视角来看待生活。(2分)②从“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这句话可看出,在作者看来,生活中缺少的不是成人的理性,而是儿童的诗性。(2分)③略(1分)(辩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四、作文
18、 例文:
你就是奇迹
曾记得毕淑敏有一篇文章叫《我很重要》,它给我的感触颇深。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体魄、思想,要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是啊,我从来都虔诚地认为生命就是奇迹。无论是波涛滚滚的大海,还是草原上跳跃的羚羊,在路边学着走路的孩子,他们都有着自己跳动的脉搏。婴儿在出生后那第一声哭喊总会让我们激动、兴奋因为一个崭新、独立的生命即将开始他自己的人生旅途。
曾记得我初一的时候,心情总是很压抑。我总是不能坦然地接受自己,一发现自己的种种缺点便垂头丧气。我不能接受我不再像小学时总可以轻松考第一的境况。作为女孩,我不高挑,皮肤还黑,总是怪罪为什么上帝不能把我塑造得精致些?这样一来,我觉得自己很累、很压抑,因此,生活中的许多亮点在我苛刻的眼睛中被忽略掉了。
有一天,我终于决定向母亲寻求帮助,听完了我的叙述,母亲笑着拍着我的头说:“你呀!就是太要强了,要强很好,把压力化为动力,可以不断进步。但是人要学会正视自己,坦然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物,对于可以改变的,要努力争取。”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则是母亲随即伸出了手,她对我说:“孩子,你看,五个手指虽然有长有短,但它们都很重要,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用途,每时每刻,几乎都在使用它们,如果都像中指那么长,你认为好么?”我当时很受启发,后来想想,生命的神奇也许就在它的特殊,它的独一无二。谁说是女孩就非要有玲珑的曲线、白皙的皮肤?我全力以赴,去争取好的成绩,为什么总认为必须要考第一名才可以?自此以后,我的心情慢慢好多了,也更加自信。我一点一点地学会坦然地面对自己,肯定自己的优势、价值。我坚持锻炼身体,我发现自己长跑耐力很好,还参加了运动会,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我可以更轻松地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我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在我心中,这就是奇迹。
你看,路边的野花虽不艳丽,但它们仍灿烂地开放以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每个人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要正视自己,把自己的优点,当成宝贵的财富好好珍惜,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弥补不足。每天进步一点点,以此作为自己给自己的礼物。到太阳出来了,时机到了,你就可以亮出礼物,你会惊奇地发现其实你也可以如此优秀!
所以,请相信我你就是奇迹!
简评:文章开篇以读毕淑敏《我很重要》所得的感受入题,阐释出作者对“接受自己”这一人生准则含义的准确理解与把握,“我从来都虔诚地认为生命就是奇迹”一句既括了文题,又点明了中心。继而,作者记叙了自己初一时曾经历的无法正视自己的苦涩与压抑,是妈妈的一番化解之语打开了“我”沉重的心锁,让“我”懂得了要先接受自己。“生命的神奇也许就在它的特殊,它的独一无二。”这句哲理性感悟,写得极为精彩,具有感染力,深化了文章主题。以“请相信我你就是奇迹!”一句有力地收束全文,确是一个漂亮的“豹尾”。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4015.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