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高中 > 高中一年级 > 高一语文

北京市九十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外经贸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语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殷瑜 审核:王广文 2016.4)
本试卷共7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多文本阅读:(1–9题,共20分)
(一)阅读材料一,完成1-5题。(11分)
【材料一】
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如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着变化。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嬴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花、叶、谷、林、金、石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宋、司马、王、公孙等,由于古代封爵官职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门、东郭、南、陶、卜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康等。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的避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因特殊事件或因省文、音讹而改姓等。当然,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古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也直接导致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化。凡此种种,使中国姓氏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以致世系难辨,脉络难清。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周朝建立,礼制规范,如何命名也有了许多规定。如《左传》所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汉代是中华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国力强盛,安国、奉汉、勇、超、雄等名字,张扬的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蓬勃向上的精神。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之”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 
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于古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这样几种。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二是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三国赵云字子龙,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云与龙因此相关。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此外,还有以孟(伯)、仲、叔、季排行为字或取于古语、成语等情况。
(取材于程裕祯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追溯 谥号 避讳
A. sù shì wěi
B. shuò yì wěi
C. sù shì huì
D. shuò yì huì
2.下列有关“姓”“氏”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的族称号产生氏族
B. 姓的产生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氏的产生则源于原始社会的人口繁衍。
C. 古老的姓、氏很少,中国大量的氏于周代,是周王室分封制的直接产物汉代以后,姓氏合一 秦筝赵瑟
C. 燕歌赵舞
4. 下列句中有关“名”“字”的表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姜女 ,姓孟,名姜女,据说是春秋齐国人杞梁之妻,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主人公。
B.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
C.古人的名多用于自称。李白写的《与韩荆州书》中所言“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的“白”就是李白自呼己名。
D.在古代,平辈之间的“指名道姓”是不尊重他人的无礼行为,见面时要称呼他人的字。
5. 根据你对“名之与字,义相比附”的理解,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写适当内容。(3分)
姓 名 字 名与字意义关系 白居易 相关 诸葛亮 孔明 晏 殊 同叔
(二)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6-9题。(9分)
6.下列现象与“门阀制度”无关的一项是(2分)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门资,多不择贤良
7. 江南农村的古宅上常嵌有“某某流芳”的牌匾,以表明家族来历。如果你看到“陇西流芳”的牌匾,说明这户人家的姓氏为 。某王姓华侨回大陆寻根问祖,你可以建议他到 (地名)去追寻家世渊源
8. 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的姓氏书,当数宋朝的《百家姓》。《百家姓》的前八姓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9. 材料二中所讲的“郡望”现象,与材料一中的“姓氏”“名” “字”哪一个关系最紧密?据考证,唐代诗人韩愈是今河南孟州人河北昌黎人韩愈韩昌黎

【材料二 】
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的以血缘论亲疏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而以家族郡望明贵贱的内涵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在某个区域内某个姓氏是一个有地位、有声望的名门大族。
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封建社会里,最尊贵的姓氏是皇帝的姓,称为“国姓”。刘汉王朝时就明文规定,凡刘姓之人可免除一切徭役,享受“六百石”的中级官吏的待遇。李唐王朝编修姓氏的书中,也明文规定了姓氏尊卑的排列。武则天执政时,修纂《姓氏录》,改武姓为第一。
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甚至连日常交往、场面坐次亦明确有别。当时无论是选官还是婚嫁最重郡望门第,朝中最为显赫的官位只能由有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曾对这种不合理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诗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诗中“金张”指西汉宣帝时的权贵金日磾和张安世,他们的后代凭着祖先的世业,七代为汉室高官。而奇伟多才的冯唐(即诗中之“冯公”)却因出身微门,竟一生屈于人下,不能展露其才。
隋唐时代,科举盛行,寒门庶族大量进入统治阶层,但门第观念依然流行。李姓以陇西为贵,崔姓以博陵为贵,卢姓以范阳为贵,郑姓以荥阳为贵,王姓则以太原为贵。五姓之外,还有河东裴、薛二姓,与五姓并称“门阀七大家”。唐代的宰相及其他高级官员大都出身于这些高门。到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仍是沿袭魏晋至隋唐时期所形成的名门望族的地理分布。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姓氏、郡望标明出身门第贵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以郡望标注姓氏的习俗,十分盛行。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对此制颇为不满,他曾参与纂修国史,在写李义琰传的时候,因为义琰家住魏州昌乐,已有三代之久,所以如实写道:“义琰,魏州昌乐人也。”结果监修官竟指责他违背了写史原则,要他照李氏郡望改为“陇西成纪人”。
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姓氏郡望成为他们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姓氏郡望”这一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10—13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共12分)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①苍头②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③,宣于夏门亭候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⑤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⑥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⑦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 (选自《后汉书·董宣传》)
注:①湖阳公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下文又称“主”。②苍头:奴仆。③骖乘:在车右边陪乘。④帝:即汉光武帝。⑤黄门:指太监。⑥文叔:刘秀的字。⑦班:分发。
10、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而纵奴杀人    纵:放纵。 B. 使宣叩头谢主   谢:感谢。
C. 强使顿之     顿:指磕头。 D. 宣悉以班诸吏   悉:全,都。
11、与“宣悉以班诸吏”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将何以治天下 B. 即以头击楹
C.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D.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2、“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 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发出一个命令吗?
B. 现在你作为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使一个命令执行吗?
C. 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制伏一个县令吗?
D. 现在你作为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使县令执行吗?
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董宣在湖阳公主出行时,查堵公主、列举公主过失并打死了杀人犯;公主告诉皇帝,皇帝大怒,欲棰杀董宣。
B. 面临被棰杀,董宣没有畏惧,借允许说话之机,阐明应严明法律才能治国之理。
C. 董宣的一番话使皇帝醒悟,以头击楹流血被面的自杀之举更使皇帝感动,而释放董宣并赐钱给他。
D. 湖阳公主对皇帝所说的话,是要皇帝想想她的恩德,而为她出气,不能放过董宣。

三、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9分)
鹧鸪天·离恨
纳兰性德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B.“手挼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可爱。
C. 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的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悠远绵长。
15、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5分)

四、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7分)

16、下面文段是小说中的情节,请写出与情节相应的主人公的名字。(2分)
(1)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①_______
(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②________
17、在《红楼梦》第五回中《梦幻境指迷十二钗》中③______(人名)跟随着仙姑梦游了太虚幻境,看了“金陵十二钗”判词,听了十四首曲子,其中第二支《终身误》中说:“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其中“金玉良姻”指④______和⑤______之间的姻缘,“木石前盟”指⑥______和⑦______之间的缘分。(5分)
五、默写(10分)
18、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每题1分。(10分)
(1) ,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归去来兮辞》)
(3)舞幽壑之潜蛟, 。(《前赤壁赋》)
(4)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5) ,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6) ,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7)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9)寄蜉蝣于天地, 。(《前赤壁赋》)
(10) ,凌万顷之茫然。(《前赤壁赋》)
六、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12分)
三松堂断忆
①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
②去年这时,也是玉簪花开得满院雪白,我还计划在父亲居住的三松堂边上,向阳的草地上铺出一小块砖地,以便把轮椅推上去,让父亲在浓重的树荫中得一小片阳光。因为父亲身体渐弱,忙于延医取药,竟没有来得及建设。九月底,父亲进了医院,我在整天奔忙之余,还不时望一望那片草地,总不能想象老人再不能回来,回来享受我为他安排的一切。
③根据父亲的说法,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他自己就总是在思索,在考虑问题。因为过于专注,难免有些呆气。他晚年耳目失去聪明,形容自己是“呆若木鸡”。其实这些呆气早已有之。抗战初期,几位清华教授从长沙往昆明,途经镇南关,父亲手臂触城墙而骨折。金岳霖先生一次对我幽默地提起此事,他说:“当时司机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过城门了。别人都很快照办,只有你父亲听了这话,便考虑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还没考虑完,已经骨折了。”这是形容父亲爱思索。他那时正是因为在思索,根本就没有听见司机的话。他的生命就是不断地思索,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遭受多少批判,他仍顽强地思考,不放弃思考。
④父亲一生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他的头脑都让哲学占据了,没有空隙再来考虑诸般琐事。一个人到九十五岁,没有一点儿怪癖,实在是奇迹。父亲曾说,他一生得力于三个女子:他的母亲、我的母亲,还有一个便是我。一九八二年,我随父亲访美,在机场上父亲作了一首打油诗:“早岁读书赖慈母,中年事业有贤妻。晚来又得女儿孝,扶我云天万里飞。”确实得有人料理俗务,才能有纯粹的精神世界。当然,我持家的能力很差,料理饭食尤其不能和母亲相比,有的朋友都惊讶我家饭食的粗糙。而父亲从没有挑剔,总是兴致勃勃地进餐,无论做了什么,似乎都滋味无穷。这一方面因为他得天独厚,一直胃口好;另一方面,我完全能够体会,他是以为能做出饭来已经很不容易,再挑剔好坏,岂不让管饭的人为难。
⑤父亲自奉节俭,但不乏生活情趣。他并不永远是道貌岸然,也有豪情奔放、潇洒闲逸的时候。父亲三十一岁时,曾和杨振声、邓以蛰两先生,还有一位日本学者一起豪饮,四个人一晚喝去十二斤花雕。六十年代初,我因病常住家中,每于傍晚随父母到颐和园包坐大船,一元钱一小时,正好览尽落日的绮辉。一位当时的大学生若干年后告诉我说,那时他常常看见我们的船在彩霞中飘动,觉得真如神仙中人。我觉得父亲是有些仙气的,这仙气在于他一切看得很开。在他的心目中,人是与天地等同的。《三字经》说得浅显:“三才者,天地人。”既与天地同,还屑于去钻营什么! 那些年,一些稍有办法的人都能把子女调回北京,而他,却只能让他最钟爱的幼子钟越长期留在医疗落后的黄土高原。一九八二年,钟越终于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流尽了汗和血,献出了他的青春和生命。
⑥父亲的呆气里有儒家的自强不息,父亲的仙气里又有道家的豁达洒脱。秉此二气,他穿越了在苦难中奋斗的中国的二十世纪。他的一生便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篇章。
⑦时间会抚慰一切,去年初冬深夜的景象总是历历在目。然而日子居然过去快一年了,只好对自己说,至少有一件事稍可安慰,父亲去时不知道我已抱病,他没有特别的牵挂,去得安心。
⑧文章将尽,玉簪花也谢尽了。邻院中还有通红的串红和美人蕉,记得我曾说串红像是鞭炮,似乎马上会劈劈啪啪响起来,而生活里又有多少事值得它响呢!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篇的“玉簪花开得满院雪白”与后文“玉簪花也谢尽”构成呼应,为父亲离世埋下伏笔。

B.父亲“手臂触城墙而骨折”一事,虽被朋友当做笑谈,但恰恰表明了父亲爱思索且十分专注。
C.文章第⑤段写父亲和友人饮酒,一晚喝去十二斤花雕,表现了父亲生活中的随和、善解人意。
D.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从不同层面传达出父亲严谨的治学精神与个性品格的不平凡。
E.本文语言朴素而真挚,行文自然流畅,娓娓道来,整体基调略显哀婉,文章意蕴含蓄而丰厚。
20.文章为什么写父亲对我料理的饭食从没有挑剔?(4分)
21.文中说:“父亲的呆气里有儒家的自强不息,父亲的仙气里又有道家的豁达洒脱。”结合原文,说说父亲呆气与仙气兼而有之的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七、作文(50分)
22、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1、是你改变了我

2、又见花开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3592.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