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高中 > 高中一年级 > 高一语文

江西省兴国县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admin 高一语文 2020-03-27 20:25:18 月考 江西 语文 高一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兴国三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刘剑 审题人:严海红 2015年10月10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 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 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善书给事尚书。 用:因为 B. 其人来谢,安世大恨 恨:遗憾
C. 绝勿复为通 通:通报,举荐 D. 是以能殖其货 殖:增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君而不可,尚谁可者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尝有所荐,其人来谢 ②吾其还也
C.①为子延寿求出补吏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张安世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B.霍光死后,有人奏请皇上让张安世接任大将军之职。张安世得知此事,不喜反忧,向皇帝极力推辞。
C.张安世身兼选贤拔能的大权,这本是能给他带来利益的肥差,可他却从不让被提拔的人知道是他荐举的结果。
D.张安世对家人的要求尤其严格。儿子为光禄勋,他认为父子俱为显贵,不宜同朝为官,便请求将儿子调离京城做北地太守。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7.(1)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1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5分)
答: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五、(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寒色
【注】
① 这两句选自李煜词《望江梅》。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到汴京之后。
② 便当:可随身携带的盒饭干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文章第五段与第十二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C.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三次出现在文中的“栀子花香”,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E.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2)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 “家”的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请简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发人深省,意蕴十分丰富,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20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屑(xiè) 干练(gàn) 猝不及防(cù) 叱咤风云( chà )
B. 刀俎(zǔ) 浸渍(jìn ) 屏息以待( bǐng )亘古未有(gèng)
C. 瞋目(chēng) 火钵(bō) 引吭高歌( háng )夜缒而出(zhuì)
D. 创伤(chuāng) 坍圮(pǐ) 忸怩不安(ní) 挥斥方遒(qiú)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李娜是中国以个人身份参加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始作俑者,她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为中国网球的发展带来一些改变。
B.美国白宫5月22日发表声明称,当天发生在新疆的暴力袭击是针对无辜平民卑劣耸人听闻的暴力袭击事件,美国坚决反对。
C.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D.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尽管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但埃博拉病毒仍在西非三国无情肆虐。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病毒发生变异、传染性更强。美国政府表示,有信心阻止疫情在全美范围内大规模爆发。
B.现在商店里出售的一些廉价儿童玩具制作粗糙,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家长在购买时切忌不要一味贪图便宜,以免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
C.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各国领导人就可持续和公平增长、亚太互联互通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D.到目前为止,中国珠算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15.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修辞准确。(6分)
母16. 根据下面新闻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不超过15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17.作文。
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 ⑴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⑵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⑶不少于800字。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4115.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