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高中 > 高中一年级 > 高一语文

湖南省衡阳市二十六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衡阳市第二十六中学2015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基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
A.混沌(hùn ) 创口(chuāng) 埋怨(mán ) 长歌当哭 (dàng)
B.祈祷(qí) 赎罪(shú )   编辑(jí ) 归根结蒂(dì)
C.潜伏qiǎn 诽谤(fěi ) 蕴藉(jí ) 间或一轮 ( jiàn)
D.倒春寒(dào) 商榷(què ) 彭殇(shāng) 拈花惹草(n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 凄婉 游目骋怀 B.青苔 牒血 忍尤攘诟
C.攒射 搅绊 横槊赋诗 D.嘻戏 砥砺 不加思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实证明,医务人员的坚守对遏制埃博拉疫情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柜子里的砚台虽然普普通通,确实恩师惠赠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非常珍惜。
C.清理传统文化遗产,还包括提出糟粕这个艰巨任务,抱残守缺是没有前途的。
D.王熙凤善于治家,协理宁国府时不孚众望,大大小小的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A.B.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C.现今很多青少年学生发生脊椎病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坐姿不端正等诱发的。
D.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瑜伽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他们保持身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 、缠绵悱恻的唱腔。
(2)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
(3)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________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A.不瘟不火鱼目混珠息息相关B.不温不火鱼龙混杂休戚相关
C.不瘟不火鱼龙混杂息息相关D.不温不火鱼目混珠休戚相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分)

中国文化强调知行合一,主张思想与实践的融通,表现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上,就是重视美善关联,注重体验教化。审美活动、艺术活动、人生实践往往难分彼此。孔子的美善自得之乐、庄子的逍遥自在之乐,既是现实生存之乐,也是精神自由之乐。魏晋名士的淋漓洒脱之乐、宋明士大夫的雅适把玩之乐,虽然境界之壮阔不可与孔庄并提,但也是对艺术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实践。20世纪初开启的中国现代美学,自觉将审美、艺术与人生相贯通。
【甲】 。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也都要求以美的艺术为标杆,通过审美实践来完善人格人性,提升生命境界,建构以整个人生实践为审美对象的大审美观。
中华人生审美精神也表现为真善美相贯通的美情观。
王国维、蔡元培等将康德的情感独立和审美无利害命题引入中国。王国维将“审美无利害”转化为“无用之用”,讨论的不再是审美的本体属性问题,而是审美与生活的关联,即审美的功能问题。这种对美的定位转化,凸显了中国美学的民族特点,它不将情感孤立为独立的认知对象,也不将审美绝缘为纯粹的观照活动。康德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引入了“真”这个新的维度,突破了美与善的两维关联。从此,中国现代美学的情感观既不同于西方意义上切断与真善关联的粹情观,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善为美的德情观。 【乙】 ,朱光潜将其概括为情趣美,宗白华将其概括为情调美。其要点在于,这种美既是创造的,也是欣赏的;既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既是个体的,也是普遍的;既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
中华人生审美精神还表现为远功利而入世的审美价值观。
中华文化深深地扎根于现实土壤,在思维方式上注重整体性,既不注重从纯粹思辨去寻求人生真理,也不崇尚向彼岸世界去寻求生命解脱,而总是从具体鲜活的生活中去体味身心的愉悦与精神的自由,倡导在最痛苦最艰难的生活中品出人生的甘美和诗意。这种哲学、伦理、审美交融的文化特征,使得中国美学总是将审美思考和人生实践相结合,着意将审美活动引向广阔的人生、绚烂的生命、多姿的生活。由此,中华审美精神聚焦于热烈执着的入世情怀和高远超逸的出世情韵相交融的诗性生命张力,表现为一种创造与欣赏、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有为与无为、入世与出世、有限与无限的诗意和谐。 【丙】 ,王国维将其概括为出世与入世的自由,朱光潜将其概括为看戏与演戏的和谐,宗白华将其概括为充实与空灵的相洽。这些学说都突出了中华审美精神的现实品格和诗意情韵的交汇,直指生命与人生的现实践行和诗性超越。
9.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生审美精神扎根于民族传统,吸纳了西方文化的现代情感理论与生命学说等,突出表现为 ① 、 ② 、 ③ 等。它与西方理论美学的封闭特性不同,体现出向人生开放的鲜明思想。(3分)
10.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三句话还原到文中的【甲】【乙】【丙】三处。(3分)
①梁启超将真与善概括为趣味美
②梁启超将这种精神概括为“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的统一
③梁启超说,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
11.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弟子谈论人生理想时,对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端正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C.不知东方之既白D.洗盏更酌更换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何为其然也/耳得之而为声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相与枕藉乎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作者用曹操的典故的用意是(  )
A.惋惜曹操如此英雄竟兵败赤壁B.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C.慨叹人生无常,人生短暂D.借曹操自比,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悲愤
对这三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苏子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自然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自然段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翻译下列句子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1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全诗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试加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月光如流水一般,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2)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3) ,长路漫浩浩。
(4)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兄弟不知,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四.作文(共40分)
20.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壮举,是影视创作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但质量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出现了过度夸张、雷人的场景,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被观众称为“抗日雷剧”。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 C 2.A 3.D 4 答案: D 5. A
6.B(解析:B 项,“没有……就没有……”说法错误,两者构不成条件关系。)
7.D(解析:D项所说的与题干无关。)
8.C(解析:A项“乡土”与现代性并不相悖,从“但它也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句中可以看出。B项“现代的怀乡”“更接近怀乡的本质意义”于文无据。D项“这充分说明……的韵味了”说法绝对。)
9. ①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的大审美观 ②真善美相贯通的美情观 ③远功利而入世的审美价值观(3分)
10.【甲】③ 【乙】① 【丙】②(3分)
11. 示例一:在《论语·先进》篇中,曾皙描述了一个暮春郊游的美好场景。他的理想与孔子的政治主张相符,即通过“礼治”达到太平盛世的图景。而这样一种图景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化的人生方式。这样的理想,一方面体现了对现实生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精神自由之乐。二者结合,体现了中华审美精神中的美善关联的理念。
示例二: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的教育方式强调知行合一,他与学生探讨人生理想的过程,不是一味灌输儒家理念,而是强调以审美实践践行儒家理想,以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方式,完善个人的修养,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这说明,中华审美精神强调人生要践行理想,也要有诗意的超越。
(6分。对材料作分析言
12. C 13. C 14. A 15 .C 16.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不对。)
17.(1)原来若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观察)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这是大自然的无尽宝藏 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4104.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