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嘉兴一中2015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阶段性检测
高一语文 试题卷
满分[100 ]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校订(jiào) 戛然(jiá) 佝偻病(ɡōu) 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ɡ) 惊诧(chà) 超负荷(hè) 流水淙淙(zōnɡ)
C奇葩(pā) 胴体(tónɡ) 拗口令(ào) 三缄其口(jiān)
D称职(chèn) 谄媚(chǎn) 一刹那(shà) 良莠不齐(yǒ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这块表是爷爷留传下来的,虽说款式陈旧,但走时还挺准的,你就凑和着用吧。
B刚一落座,他就跷起大拇指称赞起来,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赞美还真让人有点受不了。
C人无信不立,一诺千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朋友交往当坚守一个信字,即使是赴汤蹈火也要实现自己的诺言。
D去年八月,承蒙大家照顾,让我渡过了人生中的一大难关,感激之情无以附加。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王熙凤的形象,她的才干,她的欲望,她的命运,对当今那些才华横溢而贪欲难遏的风云人物,就有一种特殊的 作用。②我国小说的源其实只有一个——神话传说。神话是把人神化,传说是把神人化,两者之间的 很难确切划分。
③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公路大桥深圳侧通航桥孔段的最后一片钢箱梁开始吊装,经过1个多小时,吊装工作完成,大桥通航桥孔段正式________。
A警示 界限 合龙 B警醒 界限 合拢
C警示 界线 合拢 D警醒 界线 合龙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达成共同协商的过程。
B纵观本次比赛,中国队在进攻线上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主攻惠若琪和副攻双塔徐云丽马蕴雯都表现不俗,由她们三人组成的得分铁三角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C眼疾手快中,少女已将篮球抢到手,玩起了花样运球动作,把眼前这男人晃得一楞一楞的。开怀一笑中,少女将球传给那个人,然后娉婷而去。
D青岛国信体育馆的顶棚彩灯,夜幕刚刚降临就全部打开了——在这个赛季里,这里至少有16个夜晚将打破往日的宁静,呈现美轮美奂的热闹景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声讨。
B.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C.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任何一个拥有音乐梦想的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在灾难性地震发生后,虽然东京陷入交通瘫痪,通讯不畅,但人员的避难和疏散过程并未造成伤亡和明显混乱。
6.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②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③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己经无法支配他。④而虚荣心容易给人以鼓舞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⑤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⑥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
A.①④③⑤⑥② B.①③②④⑤⑥ C.②④③⑤⑥① D.②③⑤④⑥①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吾从而师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9.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一宫之间
B.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①不敢言而敢怒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②六王毕,四海一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苟以天下之大
A客有吹洞箫者 B秦人不暇自哀
C赵尝五战于秦 D几世几年,摽掠其人阅读理解(3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9分)
11.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
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客亦知乎水与月乎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比较的方法,指出秦受赂所得比战胜所得要多百倍,而三国赂秦所失比战败所失也要多百倍,说明赂秦带来的损失之大。
B.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中一个视和一个又字,用类似漫画的手法刻画出割地求安者的痴态和秦国侵略者的贪婪。
C.暴霜露,斩荆棘是写诸侯先人创业成效得来的不易;以有尺寸之地是写诸侯先人创业的艰难过程,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D.文中谈赂秦者是如何导致国力削弱终于使国家灭亡的 ,概述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史实,具体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
14.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促使你能成为卓越领导人的一项是
A.对人感兴趣,学会关怀别人。
B.对人要尊重,学会欣赏别人。
C.努力进取,拥有更多领袖特质。
D.动机纯粹,带领团队一起成功。
15.下列对第⑤段内容的相关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之所以某个老师让你喜欢和尊敬,是因为他们曾经肯定过你。
B.多数人在获得别人的肯定以后,做事情会让自己变得更有信心。
C.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别人有成就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D.做事成功的信念,是要在别人的肯定和赞美中获得并得以保持。
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孤独的领导者,就应该尽量站在被领导者的立场来看事情。
B.当你的伙伴获得成功的时候,你就应该放下手边的工作,衷心为他们鼓掌祝贺。
C.如果只希望别人对你言听计从,唯你马首是瞻,你还算不上真正成功的领导者。
D.当你成为别人想要追随的领导者的时候,表明你已经帮助别人实现了他的愿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0分)
17. 第①段中画线的三个比喻,分别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美丽形象?(3分)
18. 第②段文字中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分)
19. 前两段文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三段抒发的情感与前两段有什么不同? (4分)
2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5分)
(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2分)
(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3分)
三、默写(7分)
21.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5分)
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
想当年: , 。
, , 。
,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秦人不暇自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22.写出唐宋八大家。(2分)
唐宋八大家是: 23.作文(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根据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C。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反应很快。(A“协商”:动词,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这里用名词“协议”B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贬义。D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5.C。(A.语序不当,“日本政府应”应移到“自从”之后; B.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采取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 D.成分残缺,在“通讯不畅”后加“局面”)
6.A。(根据逻辑顺序排列)
7. D。(例句和D项是意动用法。A使动用法,B项是名词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C项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8.D。(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可怜:古义是可惜。今义是值得怜悯。故事:古义是旧事,成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9.C。(C“而”都是转折关系连词。A项,“之”动词,去,到;助词,的。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兼词,相当于“于此”。D形容词,全部的;动词,统一)
10.A。(例句和A项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省略句)
11. B (“不免”是“不能幸免”的意思。)
12. B (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亲附/和。)
13. C( “暴霜露,斩荆棘”是写诸侯先人创业的艰难过程,“以有尺寸之地”是写诸侯先人创业成效得来的不易。)
14.C(文中没有根据,文章只提到“你拥有天生领袖的特质越多,你就可以越快做到(影响他人)”)
15.D(第⑤段文意中并没有阐述这方面的意思,理解有偏差)
16.C(A.文中的原意是“但是你如果没有花时间去了解他们,跟他们建立私交,你就会成为一个孤独的领导人”。B.文中并未强调“应该放下手边的工 作去祝贺肯定别人”,而是只讲到了“愿不愿意”。D.强加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17、①写出了荷花在月色下晶莹剔透(莹洁透亮)的形象。②写出了月色下零星开发的荷花忽隐忽现、莹洁闪烁的形象。③写出了月色下荷花纤尘不染、清新自然的形象。
18、“这”指“不能朗照”。作者的这种感觉,与他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相合。
19、①前两段文字流露出作者暂时获得超脱,沉醉于月下荷塘美景的淡淡的喜悦之情,也透出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②第三段抒发了作者回到现实的孤独寂寞之情。
20、(1)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使秦国退却。
(2)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小,却还有可以不贿赂而战胜它的趋势。
21、(1)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4)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5)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2、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3、作文
【审题参考】世界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那个人临终前觉悟时留下的话,语重心长,感人肺腑,一个人要懂得珍惜,学会把握,机遇不是每时每刻都降临到你的头上,天下哪有那么多的美事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机遇吧!当它与你失之交臂时,无论你怎么哀叹,也无济于事,因为悔之晚矣!我们要学会好好把握,好好珍惜,别让它们从你身边悄悄溜去后你才去后悔未去珍惜,这只不过是空留两手捡忧愁罢了。
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身之憾的危险,刻意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手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错误立意】学会放弃(放弃什么?)完美的人生需要错误、命运掌舵者、得失、执著、善于选择
【正确立意】1、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2、要珍惜拥有的 3、要学会包容
(一)必要的缺陷
人们一直在追求完美,努力使各种事物尽善尽美。完美是做事做到最好的标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完美的人生,完美的婚姻,完美的事业。
人们虽然追求完美,但如何才能算是完美,很多人却说不上来。其实真正的完美不是绝对的完美。因为完美是相对于缺陷而言的,缺陷总是完美的一部分,没有缺陷,就谈不上完美。
我在人物杂志上看到过一位年轻CEO讲述的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他从小就学习优异,身体也十分健壮,还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再加上人长得很帅,在别人眼中,他简直就是完美的化身。于是他对自己对别人都要求做事尽善尽美。在受聘成为一家公司的CEO后,他对员工的工作十分苛刻,对自己的生活也十分严格,每天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但是自从他上任以后,公司的业绩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滑了很多。他感到很沮丧,对自己的一个朋友诉苦。朋友听了以后对他说:“你只要做到以下三点,你的工作一定会变得很顺利。”他忙问哪三点,朋友告诉他,第一,每个月至少迟到三次;第二,允许员工迟到几次;第三,原谅员工犯小的错误。他听完后很惊讶,这不是助长不良风气吗?但在朋友的坚持下,他还是照做了。结果他惊奇地发现业绩果然有所提升。找到朋友一问,朋友告诉他,他对员工的要求太高,自己的形象在员工心目中太完美,造成了员工心理压力过重,工作效率反而下降。当员工发现他也有缺点,并且能原谅他们犯错误时,心理就没有负担,当然事半功倍了。
原来太追求完美只会成为压抑自己的石头,让自己伸展不了手脚,追求过度的完美往往让人患上强迫症,什么事也做不好。
缺陷其实也是一种完美,那尊举世闻名的断臂维纳斯正是少了那两只胳膊才让人觉得她的完美,倘若再给她装上两只胳膊,总让人觉得很别扭。还有那座著名的比萨斜塔,正是它的倾斜,才突出了它的特点和魅力。
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换句话来说,绝对的完美即是不完美。完美离不开缺陷。缺陷使完美更真实,更鲜活,更触手可及。过度追求完美只会让人迷茫。缺陷是完美必须的成分,缺陷让完美得以升华。
必要的缺陷者是完美的孕育者。有缺陷的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实际字数:843)
【点评】本文紧扣“有缺陷的完美是真正的完美”这一中心论点,运用典型事例说明问题,事例具体完整且有时代感,能较好地说明问题。同时辅以两个众所周知的事例补充说明,加强了说服力,并显得详略得当。符合材料含意的范围,符合题目的要求。开头引出论题比较自然,结尾简洁有力,全文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结合较好,由于使用了一些专业术语,如“心理压力”“强迫症”,使文章有一定的理性色彩。全文语言通畅,条理清晰,没有明显的语病,有个别笔误。作为议论文来看,逻辑思辨能力还不够,文采和修辞还比较平淡。评分:52分。
(二)别过分挑剔
人们生活在这世上,总会挑剔这个,挑剔那个,然而结果却不是自己想要的。一个人拼命地除去珍珠上的污点,结果斑点虽然没了,然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每个人都是天上的星星,都有其闪光的地方;每个人都是地上的珍珠,都有其绚烂的时刻。不过,即使明亮的星星也有其灰暗、不发光的一面,即使令千万人追捧的珍珠,也有抹不去的斑点。同样,我们的朋友也一样。一位名人说过:“没有朋友的生命如同生不如死。”可是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对自己的朋友过分的挑剔,总想让他变成自己心目中定下的那块所谓朋友的模板。在教室里,在寝室里,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然而那时的我们总会想:他怎么这样?那心里的不平一下子就涌跃到了自己的脸上,结果很显然,友谊之光黯淡了。可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完美的事,假如每个朋友都是你设想的那样,那你将没有朋友,或许有,但却很少很少,这样的生命如同一口枯井,了无生趣。引用恋爱中常用的话放到朋友上就是,你爱你的朋友,就要爱他的全部。当我们过分地挑剔自己的朋友时,或许我们忘了提醒自己,只有这样的缺点和“毛病”,他才成了你的朋友啊。或许我们还忘了提醒自己,只有这样一些让你可笑、可气,甚至可泪流满面的朋友,你的生命才多姿多彩,避免像一口枯井一样,或许我们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当我们过分挑剔自己的朋友时,实际上在伤他的心,这样很残忍,良师益友的确应该提倡,不过过分挑剔定会适得其反。结果可能会像那个人一样,当朋友们“小毛小病”没有时,他也不再是你的朋友了。
而对于学生的我们更不能过分地挑剔周围的事物。学生经常挑剔食堂的伙食不好,老师发的试卷过多,学校放的假太少,等等。这实际上是不理智的。沃沦?巴菲特说过:“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的确,当我们把过多的精力集中于挑剔周围其他事物时,我们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必然会减少。另外过多地挑剔,还会使我们内心不平衡,带着情绪化去上课,结果可能会像故事中的那个人一样,当我们挑剔的事物已经差强人意时,我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已经少之又少。
比尔·盖茨说过:“社会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去适应它。”我们别过分挑剔,恰当的条件加上我们的努力,实际上已经够了。(实际字数:890)
【点评】本文扣材料紧(在文章中反复有意识地点明材料),中心突出。以朋友为主要话题,同时联系学校生活的实际,内容平易近人,语言比较口语化,自然流畅,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一些地方也根据内容的需要,组织成了整句,和所写的内容一样,没有刻意的加工痕迹。适当的比喻和引用,使文章有了一定的文采。有少量错别字,如“过分”写成“过份”,“伙食”写成“火食”等,不算严重(此处已纠正)。题目不够讲究,结尾不够有力。评分:50分。
【附】与材料有关的文章(来自网络与媒体,供参考)
1.把握一颗珍珠的幸福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不复存在了。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摸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呵。”
每想起这个故事,我就会联想起另一件事儿。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傍晚都要到海边去散步,因此经常会看到一对头发斑白的老人,依偎在海边的一条长椅上看海。他俩总是静静地坐着,而面孔上则始终挂着一种祥和的微笑,宛如一尊神态安详的雕塑。
有一天,我好奇地走到他俩近前,轻声地招呼道:“你们也喜欢看海吗?”
老人微笑着朝我点头示意,然后抬手指了指身旁的老伴。此时,我才发觉他原来是一位聋哑人,而他的妻子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蓦然,我为自己刚才的失言而感到后悔。然而,在那两位老人的脸上却找不到一丝的不悦。相反,她竟用一种极其温和、坦然的语气说:“是呵,我们老两口经常来‘看’海的――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其实只要彼此心灵之间不存在残疾,我们仍旧是两个正常的人呵。”
两位老人的神情上没有流露出半点的自卑与遗憾,唯有幸福、自足的笑容在脉脉地向外流淌。我注视着眼前这一对恩爱可敬的老人,眼睛倏然湿润了……
也许,就从那一刻起,我恍然从那一对残疾老人的笑容里寻求到了幸福的定义。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生之憾的危险,可以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手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觉到真正的幸福!(实际字数:746)
2.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前不久,到一个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那原本机灵、可爱而又有礼貌的孩子竟然一句话也不说。询问以后才知道,他刚刚被爸爸揍了一顿,原因是数学单元测试才考了97分。
孩子的经历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上最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殊不知它仍旧存在。他又不断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那颗珍珠也不复存在了。那个人因此而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是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个小小的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而硕大的珍珠。”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纯粹的完美,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不可能没有缺陷。”珍珠上的斑点是天生的,同样人的许多缺陷也是与生俱来的,譬如相貌、身材、脾气、秉性、智商、能力等方面的缺陷,一经形成后,就很难改变,甚至根本无法改变。这些缺陷,就好比珍珠上的瑕斑,你要爱手中的珍珠,就得容忍它的瑕斑,允许它有缺陷、有不足。削珠人幸运地得到了一颗他很喜爱的珍珠,但却因为他过于追求完美、不能容忍珍珠上的一个小小斑点而最终酿成了“珠毁人亡”的悲剧。
想想我们的一些家庭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都为自己拥有一个聪明活泼、机灵可爱的孩子而无比高兴。然而,一些家长为了实现自己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愿望,为了让孩子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要求相当苛刻,孩子考了98分还不行,必须考100分;得了第二名还不行,必须得第一名;不允许孩子有一点懈怠,有一丝差错。他们为了去掉孩子身上的不足,不许孩子交友,不让孩子玩耍或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惜花钱带孩子去参加各种特长班学习。他们生怕孩子学得不好,埋怨孩子学得不快,责怪孩子学不如人,硬逼着孩子学。他们让孩子像机器一样超负荷地运转着,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理想中的人。机器尚有日久磨损、出毛病的时候,更何况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孩子呢?结果,孩子是学到了一些东西,可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失去了健康与快乐,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然而,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仍不满足,还以为自己要求不够,认为孩子努力不够,对孩子横加批评、指责、埋怨,无形中让孩子承受着种种心理煎熬。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身心都是稚嫩的,父母的高期望使他们背上沉重的负担。在这样的重负下,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活泼的天性,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和乐趣……当孩子无法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时,他们有的离家出走,有的以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有的甚至亲手杀害了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亲人。这样的例子很多。典型的金华杀母案中,那位母亲对儿子的要求就是上清华、北大,最低也是浙江大学,一旦学习成绩排名落后,就要批评、责罚,天长日久,儿子厌烦了这种生活,最后竟残忍地杀害了生他养他的母亲。而辽宁本溪的一个16岁的少女,从小到大,父母都一直为她的功课好而骄傲,就在这种期待形成的压力之下,当她自测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竟在卧室里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花一样的生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一些家长的深思。
古人说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世界上完美无缺的珍珠是没有的,完美无缺的人也是没有的,有瑕斑的珍珠才是真实的,有缺陷的人才是现实的。所以,各位家长请珍惜你手中的珍珠,钟爱你有缺点的孩子,不要用理想化的标准来要求他,不要拿他和别人攀比,不要求全责备,过分苛求,如果干出这样或那样的傻事,伤害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你也会和那个失去珍珠的人一样后悔莫及。(实际字数:1588)(摘自《家庭》)
3.完美是一种错误的信念
海滩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贝壳。一个小男孩儿捡起一个,瞧一瞧,然后就随手把它扔掉。就这样,他已经捡了一个下午,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完美的贝壳。 夕阳西下,海与天的颜色越来越暗,小伙伴们各自提着装满贝壳的篮子回家了,那个小男孩去仍然提着空篮子,蹒跚着脚步在沙滩上寻找……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得到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他却觉得遗憾,因为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除去这个斑点,它该多么完美呀!于是,他刮去了珍珠的一部分表层,但斑点还在;他又狠心地刮去一层,斑点依旧存在。于是他不断地刮下去……最后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脚边都有彩贝,手里都有珍珠,只是我们很多人不懂得珍惜,不善于享用,因而错过了不少好运,辜负了无数美丽。
完美是一个错误的信念。生活中,有多少失落、痛苦和不幸正是源于它。诚然,追求完好和完善是人之常情,但正如俗话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若是过于执著且不肯变通,必然会陷入完美主义的心理误区。拣贝壳的男孩和欲除掉珍珠斑点的那个人就是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者一定是失落最多的人,也一定是最痛苦的人。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大多是不完美,因而一次次地与机遇擦肩而过,与成功遥遥相望,最终是落得两手空空。
岁月如梭,人生苦短。错过了鸟语花香的暖春,错过了万物葱茏的盛夏,错过了硕果累累的金秋,只能在冰封大地之时徒然喟叹。
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凡事力求完美的人,只能是跟自己过不去,让旁人也跟着受苦,一生与快乐无缘。反之,不苛求完美的人却处处可见完美,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学会接受不完美,则凡事都会完美,连残缺也成了一种完美。能接受自身的不完美,也能接受他人的不完美,这样的人才活得自在、快乐、潇洒。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完美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恩惠。如果一切都是完美的,也就没有了发展的空间。如果世上真有十全十美的人,那他笃定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他将不知道追求、希冀为何物,完美得无以复加,这个人还有什么活头呢?做人的最大乐趣就在于通过奋斗去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所以,有缺点、有缺陷、有缺憾,就意味着可以进一步争取,进一步完善。有句广告词颇有哲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接受不完美,是生存的智慧,是营造快乐人生的技巧。善于接受不完美者,必定会随处有缘,拥有幸福的人生。
4.残缺也是一种美
花鸟草虫所充斥的世界固然是美好的,可我们不能只为追求美好而鄙视残缺。
有人厌恶残缺,自以为它会让自己缺乏美。殊不知,cheap UGG boots,月有阴晴圆缺。新月固然有残缺,可正如童谣中吟唱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般,残缺不妨碍它依旧皎洁,缺失反倒赋予了人们对月亮新的更美好的憧憬和想象。新月以它的独有的妩媚告诉厌恶残缺的人们,不必拘泥于千篇一律的圆满,残缺不会泯灭你真正的价值。自卑的时候,抬头望望月初的夜空吧,新月同月中的满月一样的皎洁,一样有存在的美好价值。
有人厌恶残缺,自以为摆脱以后才算是美好的人生。其实不然!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寓言:一个缺了一角的圆,走遍天下来弥补自己的残缺,路过花,经过草,问候蝴蝶。它找到过不适合的一角,也曾见到合适的却没有抓住,可是,当它最终“圆满”后却发现,由于没有残缺而行进得过快,它再也不能欣赏沿途风景,再也唱不出欢快的歌了。许多人奋斗一生就是为着摆脱“残缺”,可最终发现,以往被自己忽略的追求目标的过程才是最值得珍惜的。生活的意义不在完美,而在不断探索、执著追求完美的那个过程中。残缺给了我们生活的目标与动力,残缺也是一种美。
有人厌恶残缺,自以为它阻碍了成功。此言差矣!曾在某本杂志上读过一篇名为《希望是加法》的文章,故事中一个生下来只有半截身体的孩子,在医生不抱任何希望的情况下顽强存活,最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读罢,在感动之余也晓然:其实残缺阻挡不了成功,阻挡成功的只能是太过注重残缺本身的想法。生活中,有些人视残缺为不可逾越的绊脚石,结果就当真令自己理所应当的被绊倒;反之,对残缺抱以平常心态乃至以更顽强的意志应对它的人,跨过这个阻挡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残缺教会人们坦然面对命运的噩梦,也让我们明白:人永远可以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强大。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无处不在,一如无雪的夏,有落叶的秋。面对生活中比比皆是的残缺,我们所能做的不是逃避与厌恶,而应该是正视它,化解它、利用它。别被因残缺引起的焦躁、茫然、绝望等消极情绪左右自己,面对残缺,我们要做的就是:昂起头,微笑着,让残缺盛开出美丽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殊不知它仍旧存在他不断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身之憾的危险,刻意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手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人似乎总是生活在不如意中,回忆过去,哪怕再苦涩的回忆也总能品出甘甜,幸福与快乐似乎只能是昨天与明天,但绝对不在今天。其实往往忽略了昨天即是曾经的今天,今天在明天终将成为昨天。恍然发现,幸福与快乐原本时时存在,只是缺少一份发现它的心情而已。
命运的盾牌是双面的,一面是失意,困惑,翻开另一面,你就会找到幸福,快乐。不管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生命是一段匆匆而过的旅程,只有把握好每一天,才能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美好人生。因此,我们要为今天而设法使自己适应现状,却不是设法使一切适合自己的欲望。我们应顺其自然地接受自己的家庭,事业与运道,并使自己热爱它们。
记得一位英国学者说,幸福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时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以这个标准衡量,幸福之于你我,俨然在身边唾手可及的所谓福祉奉为圭臬,且亦步亦趋,对身边的幸福却视若敝屣,不屑于珍惜和感受,这或许正是不如意,不快乐的跟源吧!
满面汗水的农民的幸福在于饱满的谷穗;苦心孤诣的文人的幸福在于久别重逢的团聚;耄耄老人的幸福在于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幸福,不一定是宏图伟业,不一定是锦衣玉食,甚至不一定是完美无缺,却无不渗透着汗水,心血和真情。热爱生活,能爱人,奉献着,劳动着,知足而感恩,这本身就是幸福了。
其实生活中,幸福与年龄,性别和家庭背景无关,而是来自于一份轻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而且重要的是守望今天的幸福。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