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高中 > 高中一年级 > 高一语文

江苏省安宜高中、汜水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瞋目(c hēn) 傫然(lěi) 伛偻(yǔ) 鬈发
B.列观(guàn) 惶恐(huáng) 睥睨(nì) 莫明其妙
C.觇视(chān) 逡巡( qūn) 犬豕(shǐ) 取谛
D.趿拉(dā) 渑池(miǎn) 毗陵(pí) 缪贤(miào)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法院认为,被告人杨树明虽然能如实供述故意杀人的罪行,但其杀人之多,手段之残忍,罪不容诛。看着电视上一个个大学的招生广告,再看看自己的成绩,他只望洋兴叹。我国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细致周到。战斗机在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唳的味道。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事:侍奉
B.臣之功不如也功:功劳
C.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质:做人质
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异:不同的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B.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C. 使甘罗于赵 而况于明哲乎
D.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使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 甘罗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3.江城子·癸酉春社
【宋】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简要赏析“人独处,燕双飞”的艺术手法。(4分()结合全词概括词人“懒追随”的具体原因。(4分)
14.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张溥《五人墓碑记》)
(3)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思国之安者,______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4) 忧懈怠, ; ,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着, _。(《廉颇蔺相如列传》)
(6) ,五、现代文阅读(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7题。
驴阿四
迟子建
东北光复前,在哈尔滨的平房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很怪,虽然那几幢高低不同的房屋被铁丝网围起,而且间距不远皆有哨兵把守,却不见荷枪实弹的士兵进进出出。附近村屯的农民来这近旁耕种,都觉得蹊跷。
后来渐渐传出消息,说是那是支“老鼠部队”,专门有人研制细菌,在老鼠和活人身上做试验,是座“魔鬼窟”。于是农民就害怕了起来,再去田里劳作时战战兢兢的,惟恐被日本人捉去当了实验材料。
果然,这支部队开始向农民大量征集黄鼠,每月每户必须上缴五只。黄鼠是一种身体细长的动物,四肢短小,尾巴蓬松着,除背部为棕灰色外,其余皆为黄色。当地人叫它“黄皮子”。其实它的学名叫“黄鼬”。黄皮子也的确是一个无赖。白天你见不到它,一到夜晚,它却从仓房、柴火垛或者杂货堆里招招摇摇地出来了。村民都很烦它,但又不敢捉它。据说这东西有时会放出一股气息,人闻了它会癫狂,所以捉它的人无不心怀恐惧。
六村人中有一个叫阿四的,他在那支“老鼠部队”旁种了两亩地,还和老婆开了一爿豆腐店。做豆腐的人家少不了要养一头驴,用来拉磨。阿四家就有一头黑驴。一般人家的驴都很肮脏,一身的泥土,可阿四家的驴却被伺候得极是干净。它的毛发油光光的,看不见一丝灰星,驴就仿佛披着一整块黑缎子似的。
阿四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他不怕捉黄鼠。夜晚他蹲在鸡架旁,徒手候着黄鼠。当它摇着大尾巴而来,刚要把爪子伸向鸡时,阿四已眼疾手快地活捉了它,将它投入铁丝笼中。左邻右舍有不敢捉黄鼠的,就求助于阿四。阿四人极爽快,一求即应。所以“老鼠部队”征集黄鼠时,阿四比谁都忙,晚上蹲在鸡架或柴垛旁,机敏而辛劳地捉着黄鼠。交不上黄鼠的人家是要挨罚的。阿四帮人捉了黄鼠,等于救人于难,邻人也用多种方式犒劳他。
阿四白日去农田劳作,有一次他溜到“老鼠部队”的铁丝网前。他听不见人语,倒闻得一些牲口的叫声,比如马和牛的叫声。他回家跟老婆说这事,倒遭了顿骂,以后去田里,便不再冒险。
有一天阿四为了往田里运肥料,就把驴牵来了。驴身上吊着两个草袋,里面装着粪。阿四见白菜长得又黄又瘦,疑心土地的养分不足,想给它追追肥。
那天非常热,阿四追完肥,就躺在垄间睡着了。等他醒来,驴不见了。空荡荡的大地上,连个驴的影子都没有了。阿四想着它也许自己回家了,牲口都有灵性,认得家门的。
阿四回了家,仍未见驴。满村子找遍了,也还是没有。老婆骂他丢了驴,说是以后还怎么做豆腐?
邻人听说阿四把驴丢了,就对他说,这驴一定是让“老鼠部队”的人抓去做试验了,找也是白找,趁早死心得了。
阿四家没了驴,他老婆就自己天天清晨起来推磨。她骂阿四:“好好的驴你给我丢了,让我遭个驴罪!”阿四急了,说:“我给你找驴去,找不到不回家!”说着,就出了家门,他老婆只当他是说气话,并不在意。
阿四这一走就是一个月。驴没回来,他也没回来。大家猜他是去“老鼠部队”要驴去了,可谁又敢去那里找阿四呢?
一个初秋的下午,阿四回来了。他衣衫褴褛,丢了一条胳膊,脸上满是被鞭打的伤痕,看人时直打哆嗦,而且见了谁都不认识。人们把阿四领回家,他竟然连老婆孩子也不认识了,而且一句话也不会说,不在屋里呆,偏偏要住在驴圈里,在地上跟驴似的滚爬,时时发出驴的叫声。村民都说,阿四没找着驴,自己倒成了驴,于是就叫他“驴阿四”。
驴阿四吃住都在驴圈里,时常嚼草吃,一到正午,他就“欧唔欧唔”的像驴一样叫,那声音很苍凉,让人听了辛酸。没熬到东北光复,驴阿四就死了。六村的人终于盼来了日本人战败,当他们看到“老鼠部队”在冲天的火光中化为一片废墟时,都叹息着说:“可惜了驴阿四!”
                                          
1.小说第一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分)
16.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驴阿四这一人物形象。(6分)
.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七、作文(70分)
.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
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又力量。——汪国真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必面面俱到,但不得超出材料的含意范围。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记叙文。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答案:A (B. 莫明其妙 C.取谛 D. 趿拉(tā))
2、答案:B
A项,罪不容诛:罪恶极大,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C、项,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含贬义
D、项,隐性重复,应去掉“让人”二字。
3、答案:选C
A 关联词位置不当,将“如果”调至句首;
B.暗换主语,“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主语应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非“社会热点事件”。
D成分赘余,“不必要的”应去掉。)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8、解析:选D。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词义正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一定要回归原文,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异”是“别的”之意。
9、解析:选D。介词 把
A项,动词,到,去。 助词,取独
B项,连词,表转折,却。 表修饰
C项,动词,到。 介词 对于
10、解析:选C。此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能读懂文章没有明确说出但明确表达出来的信息。从张唐不同意出使的理由和甘罗采用迂回的方法、旁敲侧击的劝说可以看出,张唐同意出使,完全是为了自己。起先是因为怕死而不同意出使,后来又因为怕死同意出使,并非“为了使秦燕联盟”。
11、(2分)答案:
①劝说张唐相燕成功
②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12、句子翻译:(9分)
(1)答案:应侯被秦王重用,与文信侯相比,谁更专擅大权?(3分)
(2)得分点:封 肆 焉 (3分)
(3) 得分点:判断句 先后 语意准确(3分)
参考译文: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去世的时候,甘罗年纪才十二岁,侍奉秦国丞相吕不韦。秦始皇派遣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的时间就使得燕王喜派遣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王又派遣张唐到燕国做丞相,想要燕国与秦国共同攻打赵国以开拓河间的地方。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怨恨我,悬赏说‘能抓到张唐的人,赏赐百里的土地’。现在去燕国一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去。”文信侯听了内心很不快乐,但没有勉强张唐。
甘罗说:“君侯为什么不快乐得这样厉害呢?”文信侯说:“我派遣刚成君蔡泽侍奉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就已经到秦国做人质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去燕国做丞相,他却不肯起行。”甘罗说:“让我去说服他,叫他起行。”文信侯大声斥责说:“走开,我亲自去请他,他都不肯去,你怎么能够叫他起行?”甘罗说:“从前项橐七岁的时候就当了孔子的老师,现在我从出生到今天已经有十二岁了,请你让我去试试吧,何必竟斥责呢?”于是甘罗去见张唐说:“你的功劳与武安侯相比谁大?”张唐说:“武安君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北面扬声威于燕赵,每战必胜,破城郭,毁都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在秦昭王时被国王重用,与日前文信侯相比,谁较专擅大权?”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擅。”甘罗说:“你确知他不如文信侯专擅吗?”张唐说:“我确实知道。”甘罗就说:“应侯想要攻打赵国,武安君刁难他,结果离开咸阳七里就立刻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亲自请你去燕国作丞相,你却不肯去,我不知道你将死在何处了。”张唐说:“就让我听小孩子的话,决定去吧。”于是叫人整理行装,准备动身出发。
出发的日期定下来之后,甘罗对文信侯说:“请借给我五辆车子,让我替张唐先到赵国去通报一声。”文信侯便进宫向秦始皇报告。秦始皇召见甘罗,派遣甘罗去赵国。赵襄王亲自到都城的郊处迎接甘罗。甘罗游说赵王说:“大王听说过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说:“听说过。”“听说过张唐要到燕国作丞相吗?”赵王说:“听说过。”“燕国送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是为了表明燕国不欺骗秦国。秦国派张唐去燕国作丞相,是为了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互相结好,在于要攻打赵国,赵国想现在实在太危险了。燕与秦相互友好,没有别的缘故,完全是要攻打赵国以扩大河间的土地。大王倒不如割给我五个城池,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土,叫他谴回太子丹,与强大的赵国一起进攻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割让五个城池给秦国,使秦扩大了在河间土地。秦国也谴回了燕太子。赵国便出兵攻打燕国,占领了上谷三十座城池,把其中十一座送给秦国。甘罗回到秦国,报告秦始皇,秦国就封甘罗为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宅赐给他。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3、(1)(共4分)答案:反衬:用燕子的双飞衬托人的独处,表现词人的落寞情怀;以动衬静,用燕子的飞舞衬托词人的安静。(每点2分)
(2)(共4分)答案:词人年事已高,情绪孤寂,懒得像年轻人一样去踏春;词人害怕郊外的寒冷,想着用“野蔌山肴”、“村酿”等聊以自我安慰。(每点2分)
附:《江城子•癸酉春社》鉴赏
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癸酉为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戌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戌日为春社。《礼记•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人于是日有感而写了这首词。
词前三句写了四样景象:清波、阳光、柳和草。春水悠远,春阳晴明,柳条轻柔,青草繁茂。安闲平静,与社日人们的欢乐情景,似了无关系。不过,此正是“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如此一片清幽澹远之景,正透出诗人的寂寞情怀。接以径直抒情。“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春来,万物萌发,生意盎然,本应给人以振奋,而诗人却恰恰相反。“逢春”,是触媒;“老大”,才是根源。再以景收束前片:“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竹帘四垂,本已显示极静,复云“庭院静”,则简直静到万籁俱寂了。后两句亦五代翁宏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宫词》)意。“人独处,燕双飞”,一是以燕的双飞,衬人的独处,足见其情绪落寞;二是以动衬静,愈见其静。词前后各三句写景,“老大”二句抒情。景静情独,而关键在抒情。“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李渔《窥词管见》)。“盖心中有中外枯菀之不同,则对镜之际,悲喜随之尔”(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这里极静之景,正映衬了诗人心境之“枯”。但写情并不粘滞,景中寓情亦若不见痕迹。寇准《江南春》词云:“波渺渺,柳依依”。这里却四用叠字:渺渺、晖晖、依依、离离,轻倩澹雅,韵味悠悠。虽景情俱表现出孤寂情绪,伤感的调子却不重,这和王炎“不溺于情欲”的主张是一致的。
“怯寒未敢试春衣”。这句应上“老大逢春”,用语朴拙真实。本来“夹衫乍着心情好”(李清照),但对于已到“试春衣”之时因“怯寒”而“未敢”的七十五岁老人来说,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踏青”,指春日到郊野游览。古代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诸说(见秦味芸《月令粹编》)。后世多以清明节出游称踏青。“踏青时,懒追随”。那么去了没有呢?结果似乎还是没有去。因此想只要有点山野风味的酒食就可以了。“蔌”,蔬菜的总称。《诗•大雅•韩奕》:“其簌维何?惟笋及蒲”。“肴”,荤菜。《楚辞•招魂》:“肴羞未通”。王逸注:“鱼肉为肴”。这里说蔌以“野”;肴以“山”,酿(酒)以“村”为宜,用字准确。既有聊遣情绪的一面,也有追求古风的一面。歇拍由外及内,以描述人的心态作结:“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既有野蔌、山肴、村酿,本想拚一醉,只是因为他担心:“花不语,笑人痴”。把人虽老,犹想学少年人模样的情怀,深切地表现出来,为全篇生姿添色。
这首词写“老大逢春”的“情绪”,丝丝入扣。上片平叙,重在以景衬情,景情相融,不露痕迹。下片写人的活动,尤其“懒追寻”以后的种种心态,真实生动而富有情趣。“晚节渐于诗律细”(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本词遣词用字都颇用心,如开篇连用四个叠字句,渲染春光;“有谁知”,知呢?不知?感情深沉。人独燕双,将前人诗句化繁为简,意蕴不减。以及“野”、“山”、“村”字都移易不得,具见精神。结拍用拟人手法,妙趣横生,花也似知人意了,艺术上都是可取的。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略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15、答案:①交代这支特殊部队的“神秘”,引出下面的传言;②附近村屯的农民在近旁耕种,为下文写阿四的故事作铺垫。(每点3分)
16、答案:阿四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形象。①为人勤快:种地、开豆腐店,把驴伺候得很干净;②胆大机灵:能徒手捉黄鼠,敢溜到“老鼠部队”的铁丝网前打探情况;③热心助人:左邻右舍有不敢捉黄鼠的,就求助于阿四,阿四是有求必应;④性格倔强:驴丢了被老婆骂后,不顾乡人的劝说,到日军那儿找驴,酿成悲剧。(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7、答案:①阿四因找驴成为“老鼠部队”的牺牲品,表现了作者对饱受磨难的百姓的同情;②日本侵略者拿中国的老百姓做试验,其军国主义行径令人痛恨;③“老鼠部队”在冲天的火光中化为一片废墟,为军国主义在中国的最终覆灭而高兴;④对阿四这样的善良、质朴、勤劳的普通农民的赞美。(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18、(共5分)首先提出观点: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然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微信困扰的现象,以及过于依赖微信的危害;最后指出应如何正确对待微信。
19、(4分)说明用户对微信异化程度的严重,(1分)微信稀释了人们的交往,(1分)有力论证了微信对人们生活的干扰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2分)
20、(6分)①主动驾驭微信,而非选择逃离。(2分)②拒绝过度使用微信,矫正使用错误。(2分)③端正生活态度,将微信看作第一生活的延伸和补充。(2分)

七、作文(70分)
21、参考立意:
可以写克服困难的过程,可以写独自面对,可以写结伴同行,但要突出青春的朝气,梦想的召唤和思想的引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4077.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