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高中 > 高中一年级 > 高一语文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检测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于家静 审题人:陈婕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二大题,第Ⅱ卷,共三大题。请将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A.笨拙zhuó 暖和 huó 揣chuǎi测 伺cì候
B.唠lāo叨 熨yù帖 祈qǐ求 倔jué犟
C.召zhào回 隽jùn秀 菲fěi薄 戏谑xuè
D.戕qiāng灭 缧léi绁 晌sháng午 气吁吁xū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猝然 荫蔽 克守 蜚声世界
B.步履 寥落 编缉 一踌莫展
C.恶耗 屠戮 桀骜 恒古不变
D.央浼 蓬松 聒噪 殒身不恤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一件事情若是正确,就必须据理力争,不能委曲求全,无视正义公理。
B.Obeah是黑人的巫术,其最坏之处在于把有害思想植入受害者的意识之中,现在已日薄西山。
C.民权活动家马库斯·加维则不得不向一份报纸提出控诉,上面报道说他死时“一文不名、孤苦无依、人心尽失”。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好消息是强劲的经济增长提升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坏消息是,明目张胆的腐败和滥权,已经让政府的掩饰暴露无遗,如果经济增长暴跌,什么都阻止不了民众信任跟着暴跌。
B.强国一直是我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的价值追求。从《尚书》开始,我国古代典籍中关于养民、裕民、惠民、富民的论述不绝如缕。
C.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余孽。
D.尽管这一举措似乎有点孤注一掷,但通用汽车却非唯一一家期望通过降价度过全球经济疲软时期的公司。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一些老站名在消失十余年后,又重新登上了城市的公交站牌。对于老站名的回归,民俗学家认为,恢复 历史文化内涵、 历史文脉的老站名,可以唤起市民对城市历史的 ,留住他们对城市的记忆。 
A.凸显  继承  品味           B.凸现  传承  品味
C.凸现  继承  回味           D.凸显  传承  回味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千百年来,人们常把“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誉称“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B.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欧·亨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A.人穷则反本 自疏濯淖污泥中
B.犹离忧也 夙遭闵凶
C.被发行吟泽畔 靡不毕见
D.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宠命优渥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平属草稿未定 写作
B.先妣抚之甚厚 已故的
C.余扃牖而居 门
D.日薄西山 迫近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厚币委质事楚 礼物
B.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怕
C.轩东故尝为厨 以前
D.其制稍异于前 形式,规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室始洞然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C.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D.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13.下列词语中不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谗谄之蔽明也
B.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某所,而母立于兹
C.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D.身客死于秦 外欺于张仪
1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今臣亡国贱俘 B.且臣少事伪朝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父母者,人之本也 秦,虎狼之国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而刘夙婴疾病

第II卷(主观题,共 72 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座号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三、翻译题(共9 分)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分)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3分)
3、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4分)
四、名句默写(每空一分,共13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诏书切峻,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3、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愿乞终养。
5、屈平之作《离骚》, 。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7、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 。
8、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
9、木欣欣以向荣, 。
10、 ,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的眼睛和耳朵,是为认识别人、倾听别人;
我的脚,是为走近别人;
我的手,是为帮助别人、牵引别人;
我的脑子,是为造福别人;
我的心,是为体贴别人、爱别人;
说真的,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
是啊,“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单独生存,没有谁能离得开别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呢?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对待自己呢,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呢?
请以“自己与别人”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高一下学期3月份阶段检测试题答案
1.C (解析:A笨拙zhuō 暖和huo;B唠láo叨 祈qí求;D晌shǎng午)
2.D (解析:A恪守 ;B编辑 一筹莫展;C噩耗 亘古不变)
3.D (解析:A委曲求全 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日薄西山,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振聋发聩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5.D (解析:凸现:指表面本来比较平展,其上有某种事物(图形、花纹、字体)较平面表面略为突出; 凸显:指某事物明显突出其原平坦表面就“显”和“现”的单字而言,“显”重在由暗到明、由模糊到清晰的显现,“现”重在由无到有的出现。传承的客体多是精神文化领域,继承的客体既包括精神领域也包括物质领域,主要还是物质。
6.B (解析:A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C语序不当,把“最初”移到“因五十年前”之后;D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宾语“的状况”。)
7.D(解析:D俄国的托尔斯泰应改为契诃夫。)
8.D (解析:A.反/ B.离 C.被/见 D.泥)
9.C(牖:窗户)
10.B(害:妒忌 )
11.C(A.断绝.到 D.回头看.A(A.形容词作名词.都是名词作状语.B(A.颜色;形容 C.往往 D.星火.C(A.的/主谓之间 B.助词,放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处所,地方 C.给 D.在.A(A.判断句 B.C.D.省略
16.C(A.判断句 B.被动句 C.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D.被动句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3958.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