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6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一期中联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学校:夷陵中学 命题人:雷冬梅 杨勇 李华妹 审题人:万永翔
本试卷共 4 页,共 18 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家的思想是从儒家自身被遮蔽的一面生发出来的,它有力地补充了中国文化中个体、自然、诗意的维度。
在周王朝的“家天下”和“礼乐之美”的稳固政治遭受权力争夺、利益争夺的背景下,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应运而生。孔子的学问可以命名为“仁学”,是生命的学问,是以道德人格为主导的完整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学问。
孔子有他意识里的保守一面,就是他对周礼、对家天下的留恋、维护,因为他的学问是在一个战乱即将来临的时代,作为疗治的药方而开出的,所以求稳定与和平,是与所治疗的社会问题相对而生的。但,无论他本人有无清晰的意识,事实上他留给后人的不是保守而是更新,他是显性的中国文化的第一奠基人。
孔子把由姓氏血脉决定的“君子(君王之子孙,即贵族)”,完全地转化为了由人格道德决定的君子;他提出的“仁”,为消极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人际关系都立了法。
孔子的为己之学,把一个民族的目光,社会荣衰的责任,从关注他者、上位者,转变到每个个体自己身上;孔子的仁学,把人的目光,从关注世界,转变到了关注自己的内心。然后,再由内而外,从改造自身开始,来改变社会。这在社会政治学上也许是天真与不成熟的,但在教育和文化意义上,则完全正确。
孔子对社会责任性的过度强调,对既定周礼的过度维护,容易使他所强调的另一个方面——生动活泼的人的内在仁心遭受损伤。所以,在孔子的时代,道家就开始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者出现了,他们强调个体生命的保全,强调自然生命高过社会体系、自然权利高过社会道德。
显然,这是一个重要的、有益的补充。就像中国的阴阳太极一样,如果说孔子的思想是包容黑白的大全,作为他继承人的弟子曾参等人,则更强调了白的维度,强调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语)的刚健精神。这确实也是孔子所极力倡导的刚毅木讷的精神。
但,孔子及其优秀弟子颜回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另外一面,即“乐”、从容、和谐的一面,却似乎在曾子等人那里,已经被白的一面遮蔽了。因此,道家的思想是从儒家自身被遮蔽的一面生发出来的,它有力地补充了中国文化中个体、自然、诗意的维度,让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人,在疲惫时得以获得栖息的空灵之地。
我们在后世的陶渊明、王维、苏东坡等人身上,可以看到这两种思想的交织,以及由儒至道的一种路径。
(节选自启木良华《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下列选项中,对孔子及孔子的学说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思想应社会时代的需要而产生,孔子的“仁学”是生命的学问,是一个完整的个体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学问。
B.孔子有他意识里的保守一面,所以,求稳定与和平,成为他为治疗的社会问题所开的药方。
C.孔子的为己之学及仁学在社会政治学上也许是天真与不成熟的,但在教育和文化意义上,则完全正确。
D.孔子把由姓氏血脉决定的“君子”,完全地转化为了由人格道德决定的君子,为消极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人际关系都立了法。
2.下列不能说明“道家的思想有力地补充了中国文化中个体、自然、诗意的维度”的一项是
A.道家是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者出现的,他们强调的重点是保全个体生命,不让人的内在仁心受损伤,这与儒家形成补充。
B.如果说孔子的思想是包容黑白的大全,那么作为他继承人的弟子曾参等人,则更强调了白的维度。C.道家的思想是从儒家自身被遮蔽的一面生发出来的,让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人,在疲惫时得以获得栖息的空灵之地。
D.孔子特别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性,道家则更注重人的个体生命,强调自然生命高过社会体系、自然权利高过社会道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另外一面,即“乐”、从容、和谐的一面,在孔子的思想中是很难见到的。
B.后世的陶渊明、王维、苏东坡等人身上,有曾子和颜回两种思想的交织。
C.道家的思想与儒家的从容、和谐、“乐”有相通的地方,只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更强调人的道德人格。
D.孔子强调先改造个体,而后才能改造社会。由此可以把人的目光,从关注世界,转变到关注自己的内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璟,合肥人,本儒家子,以管军万户从太祖下集庆,进总管。下常州,进亲军副都指挥使。从下婺州,迁枢密院判官。再从伐汉①,以功擢湖广行省参政,移镇江陵,进攻湖南蛮寇,驻师三江口。复以招讨功,迁行省平章政事。帅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将武昌诸卫军,取广西。
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璟进围之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七营军势甚盛。璟击败之,俘获千余人。全州守将平章阿思兰及周文贵再以兵来援,辄遣德兴击败之。遣千户王廷取宝庆,德兴、彬取全州,略定道州、蓝山、桂阳、武冈诸州县。而永州久不下,令裨将分营诸门,筑垒困之,造浮桥西江上,急攻之。祖胜力尽,仰药死。百户夏升约降。璟兵逾城入,遂克永州。进攻靖江不下,璟谓诸将曰:“彼所恃西濠水耳。决其堤岸,破之必矣。”乃遣指挥丘广攻闸口关,杀守堤兵,尽决濠水,筑土堤五道,傅于城。城中犹固守。急攻二月,克之,执平章也儿吉尼。先是张彬攻南关,为守城者所诟,怒,欲屠其民。璟甫入,立下令禁止之,民乃安。复移师徇郴州,降两江土官黄英岑、伯颜等。
未几,诏璟往使于夏②。是时夏主升幼,母彭及诸大臣用事。璟既至,数谕升以祸福,俾从入觐。升集其下共议,而诸大臣方专恣,不利升归朝,皆持不可,升亦莫能决。璟还,再以书谕升,终不听。逾二年而夏亡。璟迁湖广行省平章。
三年大封功臣,封璟营阳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从汤和伐夏,战于瞿塘,不利。明年充副将军,从邓愈讨定辰、沅蛮寇。再从大将军徐达镇北平,练兵辽东。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明史·杨璟传》)
【注释】①元末陈友谅以南昌为中心建立的割据政权。 ②元末红巾军西征统帅明玉珍在蜀地建立的割据政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 /守将邓祖胜迎战 /败敛兵固守 /璟进围之 /元兵来 /援驻东乡/倚湘水列七营军 /势甚盛。
B.洪武元年春 /进攻永州 /守将邓祖胜迎战 /败 /敛兵固守 /璟进围之 /元兵来援 /驻东乡 /倚湘水 /列七营 /军势甚盛。C.洪武元年春进攻 /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 /败 /敛兵固守 /璟进围之 /元兵来 /援驻东乡 /倚湘水列七营 /军势甚盛。
D.洪武元年春 /进攻永州 /守将邓祖胜迎战 /败敛兵固守 /璟进围之 /元兵来援 /驻东乡 /倚湘水 /列七营军 /势甚盛。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针对官员而言,一般是升职,但加上“左”或“谪”如“左迁”“迁谪”,就是贬官的意思。
B.行省,本为元朝总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各地的派驻机构,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C.裨将,古代军队中副将的通俗称谓,凡军队正职手下的将领均可如此称呼,与牙将相类似。
D.谥,文中是给谥号的意思。谥号,就是古代贵族、大臣死后朝廷给予的含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璟本为儒家子,因军功不断升迁。他以管军万户的身份跟从太祖攻下集庆,晋升为总管,从此因不断建立军功,做到了行省平章事,并率大军征讨广西。
B.杨璟征讨广西,异常艰难。杨璟击败了驰援永州的元军援兵,派周德兴击败了全州援军,又派部将分别攻克相关州县,最后击败邓祖胜,攻克永州。
C.杨璟攻城有勇有谋,力保百姓。进攻靖江时,守敌负隅顽抗,杨璟指挥军队决濠水,筑土堤,两月克敌;还制止了张彬的屠城,使全城百姓安心。
D.杨璟深为朝廷倚重,但做事并非都能成功。他奉旨使夏,劝夏主升归附,没能成功;后来跟从汤和讨伐夏,在瞿塘作战,也以失利而告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再从伐汉,以功擢湖广行省参政,移镇江陵,进攻湖南蛮寇,驻师三江口。
(2)升集其下共议,而诸大臣方专恣,不利升归朝,皆持不可,升亦莫能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 尽
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 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 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 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汙(,唯有清泉漾白沙。
注:(郑獬:与王安石同朝,虽政见不同,但诗风相似。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汙:即“污”。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尾联。(5分)
9.古人认为最好的诗应“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试结合这首诗的颔联,品品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6分)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这样的词句从侧面展现“客”吹洞箫时的神奇感染力。
(2)在《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用“ , ”来表现对汉元帝昏庸的讽刺和对昭君远嫁悲剧的同情。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彼童子之师, , 。从而将部分教育教学功能单一的“童子之师”排除在了他所要阐述的特定的老师内涵之外。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侯琢玉
叶孤
侯七家住泗州城郊外,原名侯小宝,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们都称呼侯七。由于爹妈死得早,加之六个哥哥姐姐也不管侯七的死活,侯七便如孤儿一般在泗州城游荡。侯七虽识字不多,倒也读过几天私塾。侯七在泗州城晃荡,但眼明手快,能说会道,不久,便在城中“一品轩”古董店谋了个伙计的差事。
侯七干活卖力,也很聪明,嘴油舌滑,一品轩老板董玉轩甚是喜欢、看重,数年间将侯七的工钱涨了几番。而侯七也没有辜负董玉轩的栽培,将一品轩打理得井井有条。老板常常擦拭着玉,自言自语:“嗯,是块好玉……”有时也微微皱眉。
侯七在一品轩一干就是十多年,从一个晃荡的毛头小子干成了三十多岁的大青年。十几年间,侯七倒也虚心好学,除了干好自己伙计该干的事情外,还旁敲侧击地向老板董玉轩讨教学习古董知识。董玉轩何等聪明,知道一品轩之所以能在泗州城屹立数十年不倒,全靠自己对古董行业几十年浸淫的专业判断。如果侯七得到自己真传,势必到哪都有立足之地。董玉轩有两子,但一个留了洋,一个当了兵,竟无一子肯跟随他做古董生意。董玉轩也想过将自己的一身技艺找个传人,侯七也曾是董玉轩衣钵的考虑对象。但董玉轩精明如斯,想到自己一旦倾囊相授,侯七艺满必会离开一品轩,另谋高就,或是另起炉灶,这样自己十几年的栽培也就付之东流了。
因此,侯七只学到了董玉轩的皮毛。侯七也明白董玉轩不会轻而易举的传授自己,十几年来,侯七也攒了一笔钱,时刻准备着自己当老板。
一日,店里有一老妇来卖一块玉璧,侯七见这玉璧呈椭圆形,头大尾小,通体圆润,光泽明亮。侯七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块上了年代的真品好玉,一问价,老太太竟要价不菲,说这玉璧是明末长平公主之物,要五百大洋,侯七虽吓了一跳,但想到这玉璧有几百年历史,又是宫廷之物,如果将之买下然后再伺机出手,说不定可以大赚一把,那时自己另起炉灶就大有希望了。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侯七终于用自己攒了十几年的三百块大洋,悄悄将玉璧买下,老板董玉轩自是瞒住不说。
趁一日得闲,侯七悄悄揣玉璧至山阳城,找到了古董界泰斗萧老,萧老一见玉璧顿时两眼放光,侯七见了心中一喜,能让古董界泰斗两眼发出光芒的自然是不会差的玩意了,这回自己多半赚大了。
萧老双眼光芒放完,方道的确是一块好玉,应该是明末之玉。侯七听毕心中又是一喜,自己三脚猫古董皮毛并没有看走眼,这玉璧果然是一块明代的好玉。其实侯七当时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完全靠多年的感觉,想不到这老妇竟没有说谎。
侯七正要问这块玉璧价值几何之时,突见萧老将玉璧贴在唇鼻之间,仔细闻了起来,嗅吮再三,萧老兴奋道,此玉隐约有一股华贵之气!侯七连忙兴奋道,卖的人说此玉璧乃长平公主贴身玉璧。同时也对萧老佩服不已,连这华贵之气也能闻出来,不愧是古董界的泰山北斗。
萧老一听,恍然大悟道,难怪,难怪!继而又叹道,不过,可惜的是此玉乃长平公主死后下葬时用过的,虽玉质名贵,但裹污秽之气,已经不值钱了。侯七大惊。他不甘心问道,那这玉璧到底能值几钱?萧老叹道,最多三十大洋。不可能……不可能……我花三百大洋的玉怎么可能呢……侯七神情恍惚地出了萧宅。萧老在后面又道一句,如若不信,回去后你用温热毛巾覆于玉璧上,片刻再闻闻你就明白了……
心灰意冷的侯七回到泗州城一品轩,悄悄拿来热毛巾裹住玉璧,一会侯七再拿起玉璧一闻,果然闻到一股臭味。侯七又怒又恼,一把将玉璧摔了个稀巴烂。
侯七后悔已晚,但更后悔自己十几年来学得不专心,假如自己出去开店,迟早得倒闭。侯七下定决心死心塌地跟董玉轩好好学好好干。
二十年后,管理一品轩数年的侯七已是泗州城数一数二的古董行家。
董玉轩的两个儿子,老大留洋娶了个洋妞定居法兰西再也不回来了,这可把董玉轩气得够呛。而更让董玉轩伤心欲绝的是,老二当兵参加了革命党,被砍了头。董玉轩一病不起。
董玉轩临死的时候告诉侯七,二十年前,那个老妇卖玉,是自己安排的,目的就是让侯七留在一品轩。还说:“一个古董行家没有几十年成不了行家。这人啦,就跟这玉一样……”
侯七也明白了老板的良苦用心,不经过几番磨砺,又怎么能成为今日开了几间分店的侯琢玉呢。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侯七偷买玉璧前后行事的变化,正表现了他的成熟过程;而写董玉轩的二子则反衬侯七的虚心好学。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如“侯七见了心中一喜”“侯七听毕心中又是一喜”,生动表现侯七想轻松赚一笔大钱,急于自己当老板的心思。
C.董玉轩喜欢、看重侯七,但又精明如斯,不肯轻易地倾囊相授,正是作品要表现的重点内容——人性的自私和猜疑。
D.董玉轩前后两次对玉生发感慨,既首尾照应,又富于文本丰富深刻的象征意蕴,有力表现了主题。
E.小说情节多处使用陡转技法,如萧老在鉴赏玉璧中“的确是一块好玉,应该明末之玉”的赞叹,而结尾师傅的临终告白既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小说为什么详写侯七偷偷买玉并请人鉴玉这一情节?(6分)
(3)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侯琢玉的性格特点。(6分)
(4)这篇小说叙写平凡人平凡事,却给人丰富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说说朱生豪的翻译
苏福忠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在中国近代英译汉的历史上,堪称划时代的翻译文献。
说是运气也好,巧合也罢,重大的文学事件往往令人难以捉摸却必然会发生。朱生豪在他血气方刚时选择了莎士比亚,是莎翁的运气,是中国读者的福气。朱生豪在世界书局出版的他的大译《莎士比亚全集》“译者自序”里说:“历观坊间各译本,失之于粗疏草率者尚少,失之于拘泥生硬者实繁有徒。拘泥字句之结果,不仅原作神味,荡焉无存,甚且艰深晦涩,有若天书,令人不能卒读,此则译者之过,莎翁不能任其咎者也。”这番话有两层意思:其一,这是他调动了全部智慧与心血尝试翻译诗体莎剧后的严肃结论。其二,当时中英某些机构内定了包括徐志摩、梁实秋等人来翻译莎剧,这种行为恐怕深深刺激了默默无闻的朱生豪。以自己短暂的人生体验,尽可能贴近真实地理解并翻译成另一种美丽的文字,只能说是朱生豪的悟性,或者就是他与莎翁的一种默契。
朱生豪英年早逝是不幸的。但从人生能有几多运道的角度看,他可算应运而生——应中国汉语发展的运道。中国白话文堂而皇之进入文学,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生于一九一二年的朱生豪赶上汉语白话文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整个过程。他的家庭出身让他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功底,新文化运动又使他的白话文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写过诗,写过杂文,对白话文的使用远远高出一般人。这些都为他的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不少人把莎剧当作典雅的译事来做,把莎士比亚的语言当作优美的文体,以为只有用诗体译才能接近莎士比亚,这显然是一种片面的看法。而朱生豪并没有这样做。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作用了近三万个单词的词汇量(一般作家充其量五六千),而且为了更富于表达力,他独创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英语表达形式。面对这样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莎士比亚,任何所谓亦步亦趋的翻译,都会让他的剧作大打折扣。莎士比亚一生都在寻求突破,有些剧本全用散文体写作(如《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而有的剧本几乎全用无韵诗写就(如《裘力斯·恺撒》),而有的剧本段落又会使用古老的经典韵律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用一个什么刻板的尺寸来翻译他的作品,因为这是违反莎士比亚精神的。
许多赞赏朱译莎剧的人都认为他的译文典雅优美,才气横溢,而我在研读他的译文时却每每被他译文的口语化程度深深折服。显然,朱生豪在探寻一种最大程度上翻译出莎剧的汉语文体。中国的戏剧是唱,而外国戏剧是说。既然是说,那就万万不可脱离口语。因此,他译出了汉语版莎剧的风格,那便是口语化的文体。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文体,剧中角色不管身份如何,都能让他们声如其人;人物在喜怒哀乐的情绪支配下说出的十分极端的话,同样能表达得淋漓尽致。我至今想象不出那是五十多年前的译文。要知道,能够熟练地富于创造性地驾驭口语,是运用语言的最高境界。朱译莎剧在解放后没有被淘汰,在很大程度上是顺应了白话文更加大众化(即口语化)的趋势。
每读朱译莎剧,我都会想到朱生豪与莎士比亚的因缘“实在不浅”。他能把莎剧翻译得通俗易懂而文采四溢,实在是因为他完全理解、吃透并消化了莎剧的缘故。我认为朱译本主要成就有以下几点特别之处:朱生豪提炼出来的口语化译文,是其最大特色,也与莎剧的文字风格最合拍,剧中各类人物的语言都能体现出他们的身份;朱译本中大量的诗体译文,十分珍贵,是译者用改革的旧体诗翻译莎剧中的散文诗的可贵尝试;译本对剧中部分人物用有含义的汉语名字,例如“试金石”、“快嘴桂嫂”等等,颇具文学味道;据我对其他译本的粗略统计,较之所有别的译本,朱译莎剧的词汇量是最大的,这与莎剧中独一无二的大词汇量十分吻合。最重要的是,他告诉后来者如何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
尽管到目前为止出了几种不同的莎剧版本,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一种译本超过朱生豪的译本,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理由,前面已经谈到很多,而我始终看重的另一个原因是:朱生豪在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时候,消耗的是他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这段充满才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而义无反顾的精华年龄!这是任何译家也比不了的。
【相关链接】
①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封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四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构,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不为晦涩之字句所掩蔽。每译一段竟,必先自拟为读者,察阅译文中有无暧昧不明之处。又必自拟为舞台上之演员,审辨语调之是否顺口,音节之是否调和。一字一句之未惬,往往苦思累日。(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译者自序》)
②“在学校时代,笃爱诗歌,对于新旧体,都有相当的成就,清丽,自然,别具作风。”“他在高中时期,就已经读过不少英国诸大诗人的作品,感到莫大的兴趣,所以他与他们的因缘,实在不浅。”(朱生豪夫人宋如清《莎士比亚全集·译者介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集》,是莎翁的运气,中国读者的福气,也是令人难以捉摸却必然会发生重大的文学事件。
B.自身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又赶上中国白话文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全过程,朱生豪翻译莎剧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C.莎士比亚富有创新精神,一生都在寻求突破,而深谙莎翁精神的朱生豪没有刻板地把莎剧当作典雅的译事来做。
D.朱生豪探寻出了一种最大程度上翻译出莎剧的汉语口语化文体,所以解放后他的译本因顺应口语化趋势而没有被淘汰。
E.朱生豪莎剧译本的最大特色是提炼出来的与莎剧的文字风格最合拍的口语化译文,以及剧中体现人物身份的语言。
(2)为什么说在中国近代英译汉的历史上,朱译莎剧堪称“划时代的翻译文献”?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3)文中说:“最重要的是,他告诉后来者如何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朱生豪究竟告诉了“后来者”什么?(6分)
(4)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莎剧译本超过朱生豪的译本。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从用户角度来讲,大部分人都很讨厌网站、社交软件上的广告内容,大多会选择屏蔽,并且很多手机系统如苹果iOS9等均有自动拦截屏蔽广告的功能,令Facebook、谷歌等网站 ,尤其是在移动、PC端。
②中国股市在遭遇重挫后近期积攒起十足的人气,尤其是有着“优良炒作血统”的中小创个股,有相当一部分已创造了历史新高。从宏观表现来看,上证指数单就本季度就上涨18%,然而有一位华尔街大佬却始终对中国股市 。
③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如果 ,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只有迎难而上、勇攀高峰,才能柳暗花明、风光无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A.畏葸不前 敬而远之 望而生畏 B.畏葸不前 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
C.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 畏葸不前 D.望而生畏 畏葸不前 敬而远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3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视察国防大学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积极推进院校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
B.现代快报记者获悉,韦慧晓本科就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当年曾加入南大礼仪队,是礼仪队队长。不仅她人长得漂亮,还是班级团支书,学习也很棒。
C.冯骥才向家乡宁波慈城文化捐赠仪式25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此次文化捐赠是冯骥才对家乡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文化的归根,也是他多年来致力于城市文脉保护的一次文化实践。
D.由孟冰编剧、胡宗琪导演、陕西人艺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重磅打造的方言版话剧《白鹿原》在中国剧院隆重首演。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表演时长,几乎无人退场;演出谢幕时,掌声欢呼声如潮。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有人说,快乐是不能分享的, , , , , 。
①最可怕的是,有些人非但不愿意让别人分享他的快乐,甚至不愿意让自己快乐起来
②因为你所让人分享到的,并不是那件令你快乐的事,而是一种快乐的气氛
③因为让你快乐的事,别人并不一定会觉得快乐,有时甚至反而会觉得嫉妒、愤怒、生气
④遇见这种人,最好的法子就是赶快溜之大吉
⑤事实不是这样的,至少我觉得,快乐并不是不能分享A.②①④③⑤ B.③⑤②①④ C.①②⑤③④ D.⑤③④②①
16.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个字。(5分)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① ,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 ②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 ③ ,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17.下面是一则反映人们现实生活际遇的漫画。请描述漫画内容并指出其寓意。(6分)
内容: 。(不超过0字)
寓意: 。(不超过0字)
六、写作(60分)
18.(60分)
?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2016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A是以道德人格为主导的完整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学问。B因果关系颠倒。 D偷换概念。“为消极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人际关系都立了法”的是“仁学”而非“君子”意义的转化。)
2.B(答非所问)
3.C(A孔子身上也体现了这一面。B有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交织。D前后倒置,改变逻辑。)
4.B
5.D(谥号也加载皇帝和其他有名望的人身上)
6.C(制止张斌屠城,与进攻靖江是两回事,张彬是想在南关屠城,而且张彬只是想“屠其民”,尚未付诸行动)
7.(1)杨璟又率军跟随太祖讨伐汉,凭军功被提拔为湖广行省参政,调任镇守江陵,后来率军进攻湖南少数民族贼寇,军队驻扎在三江口。(“从×”省略句式、“擢”、“移”、“蛮寇”各1分,句意1分)
(2)明升召集他的属下商议此事,可这些大臣正专横放纵,认为明升归附明朝没有好处,都坚持说不行,明升也不能做出决定。(“专恣”、“不利”、“归朝”、“持”各1分,句意1分)
8.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1分)。作者借“野间”跋涉时的神清气爽,看到“清泉”荡漾在“白沙”之上的清新宜人(2分)来体现作者归家在即,内心洋溢着如脱羁之鸟重返自然般的兴奋喜悦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乌烟瘴气官场的厌恶(2分)(对比。将野间的“清白”同尘世间的“污浊(汙)”进行对比(1分),体现了作者虽经跋涉之苦,但野趣宜人,加上归家在即,内心洋溢着如脱羁之鸟重返自然般的兴奋喜悦之情(3分),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乌烟瘴气官场的厌恶(1分))
9.行人思家心切,只得昼夜兼程。前半句明写高山气候变化多端,夜间突然遇雨,言外之意在于体现山高路险条件下的行路之难(3分);后半句明写东方既白,时值暮春,溪里落红无数,言外之意在于:诗人在外宦游多年、已到迟暮之年却不愿如残英随波逐流,希望叶落归根,回到故乡(3分)。
10.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1)D、B (选D项 3分,选B项 1分,选E项1分。A项对董玉轩董玉轩倾囊相授自己十几年的栽培也就付之东流萧老眼明手快,能说会道嘴油舌滑死心塌地跟董玉轩好好学好好干
12.(1)【答案】BC。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0分。(A项“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集》,是莎翁的运气,中国读者的福气……”说法过于笼统,原文是在强调朱生豪“在他血气方刚时选择了莎士比亚”。D项“解放后他的译本因顺应口语化趋势而没有被淘汰”说法不是特别准确,应该是“在很大程度上是顺应了白话文更加大众化(即口语化)的趋势”。E项“以及剧中体现人物身份的语言”说法错误,一是原文并不是将此作为与口语化译文并列的对象,二是原文是说“剧中各类人物的语言都能体现出他们的身份”)
(2)【答案】①凭着悟性与默契,尽可能贴近真实地理解并翻译莎剧;②其翻译没有违背莎士比亚精神;③其创造性的口语化翻译,达到了运用语言的最高境界。(每答出一点给2分)
(3)【答案】①尽最大可能保持原作神韵,而不能拘泥字句,逐字逐句对照式硬译;②完全理解、吃透并消化莎剧,有不满意的地方,“往往苦思累日”;③以明白晓畅、符合中国语法的字句,忠实传达出原文的意趣。(每答出一点给2分)
(4)【答案】①朱生豪的翻译倾注了自己精华年龄阶段的才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和义无反顾,这是任何译家也比不了的;②对翻译尤其是对莎剧的翻译,有自己高于其他翻译家的见解;③笃爱诗歌,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古文功底扎实,白话文使用高出常人;④既与作者高度默契,又设身处地充分照顾中国读者的理解、欣赏等阅读心理。(每答出一点给2分。特别注意:第一点必答,其他三点意思与答案相近即可,但不能是第(2)(3)题答案的复制或翻版)
13.C
望而生畏,望:看见 畏:畏惧,害怕。表示看见了就害怕。
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畏葸不前,解释为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指停滞不前。
14.C
A项成分残缺,在“智力”后面加上“支持”。
B项语序不当,把“不仅”和“她”交换位置。
D项主谓搭配不当,“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表演时长”改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出”。
15.B ③⑤②①④
16.①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②绘画用线条色彩写作;③淌过纸表的流水。(写对一句得1分,写对两句得3分,写对3句得5分。意思对即可。)
17.内容:消费者维权这只足球,在现实生活中被厂家、商场、监管三方同时踢来踢去。(3分)
寓意:讽刺了厂家、商场、监管各方在消费者实际维权的过程中互相推诿、互不承担责任从而导致消费者维权之路举步维艰的不良社会现象。(3分)
18.请参照全国卷Ⅰ作文评分标准。
倒霉的“足球” 王祖和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