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一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无选考题。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
中庸之道与社会和谐
崔永东
①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庸”是“用”
的意思,“中庸”即“用中”,亦即按“中”的标准去做。“中”是 “恰到好处”,是一种“完
善”的象征,而“过”与“不及”都是对它的偏离,因而都是不好的。但那种将“中庸之道”当成一种折中主义的看法是一大误解,“中”并不是一把在表面上或数量上对事物进行所谓“半斤八两”式平分的标尺。“中庸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是一种真正的勿过勿不及的状态。“中”又与“和”有密切关系,东汉大儒郑玄对“中庸”解释道:“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中和”一词是指按“中”的标准去做就会达到一种“和”的状态。和谐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因此可以说,“中和”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化状态。
②中庸之道作为一个方法论原则,适用于政治领域,表现为宽猛相济、德刑并用的治国方
略。但德刑并用不是指德教与刑罚平分秋色,而是指德主刑辅,按儒家的观点看,德主刑辅恰
恰是一种实质的“中”,而德刑并重是一种表面上的“中”,表面上的“中”并不合乎真正的“中庸之道”,而实质的“中”才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真实内涵。另外,中庸之道还表现为一种政治理想,或者说一种为政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儒家所谓“致中和”的境界。《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达到了“中和”,不仅实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而且也实现了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而这正是儒家孜孜以求的为政者的终极境界。
③中庸之道适用于法律领域,则要求在立法上注意寻求各种不同群体间利益的平衡点,适
当考虑民众的利益。这就涉及到一个立法公正的问题。当然,由于历史局限,儒家对立法公正
的理解与今天相比有很大出入。孔子有言“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则强调了刑罚公正问题,应该说,儒家的司法思想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用今天的标准看,一种以公正和人道精神为主宰的立法与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④中庸之道适用于文化领域,则表现为一种理性与温和的文化发展观。它反对在文化问题
上搞“不破不立”,反对横扫一切文化传统,提倡文化的“损益”式发展。所谓“损益”就意味着对传统文化有肯定、有否定、有继承、有创新,既非故步自封,也非目空一切,而是主张在继承传统中的优秀成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⑤中庸之道适用于经济领域,则表现为经济政策上的“富民”措施。儒家从“中庸之道”
的立场出发,不赞成将社会不同阶层间贫富差距拉得过大的制度,因为这些都有碍于社会的和
谐与安定。但我们不能把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主张简单地理解为财富分配上的一种平均
主义,而应该从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其中的深意。
(选自《2007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选编》,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要求人们按照“恰到好处”的标准去做事。
B.“中庸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过”与“不及”都难以达到“中
和”状态。
C.“中庸之道”适用于社会不同的领域,倡导回避现实中的矛盾冲突,以求达到一种至善
至美的理想化状态。
D.“中庸之道”与在表面上或数量上对事物进行所谓“半斤八两”式平分的折中主义有着
本质的不同。
2.下列做法不属于合理借鉴“中庸之道”的积极因素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是( )
A.立法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努力做到司法公正。
B.经济上关注弱势群体,采取种种得力措施适当加大社会不同群体间的贫富差距,消除社
会分配不公的现象。
C.政治上采取刚柔相济的治国方略,以德治为主,加强全民族思想品德修养,适当使用刑
罚。
D.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立足于传统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儒家对立法公正的理解与现代社会所实践的立法公正在内涵上完全不相同。
B.儒家所谓的“致中和”,就是达到整个人类社会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的终极境
界。
C.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财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D.中庸并非形式上的不偏不倚,德刑并用并不意味着德教与刑罚平分秋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②,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②,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②国:封地。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连缀 B.自以为过之 超过
C. 乃短贾生曰 说人坏话 D. 卒亡事 死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6.下列各句中加点3分)
①填然鼓之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⑤商人重利轻别离 ⑥使人听此凋朱颜
⑦假舆马者,非能水也⑩ 天下云集响应
A.①⑦/②⑥/③⑤/④⑨/⑧⑩ B.①④/②⑥/③⑨/⑤⑧/⑦⑩
C.①④/②⑨/③⑥/⑤⑦/⑧⑩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⑨/⑥⑩
7.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謇朝谇而夕替A./②③/④⑥/⑤⑧ B./②⑦/③⑤/④⑥
C./②⑦/③④/⑤⑥ D./②④/③⑧/⑤⑥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B.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C.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D.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汉孝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
帝渐渐疏远了他,也不采纳他的建议。 B.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C.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孝文帝召见他,不但向他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还
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 D.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
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
10.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1)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3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②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③。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长途跋涉中所作。旧游:老朋友。 ②暝:昏暗。 ③维扬:扬州的古称。
(1)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2.根据提示,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你认为下联应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地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 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
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
幸,怒其不争。
C.作者从普通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描绘出了一个畏惧死亡、在战场上思亲念人的厌
战者形象。
D.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
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E.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军看出。
小说取名为“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
的奇遇。(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多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请结合原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那你的观点
呢?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81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纨绔(kuà) 惫懒(bèi) 逡巡(qūn) 瓮牖绳枢(yǒu)
B.盥洗(guàn) 中绳(zhòng) 句读(dòu) 弃甲曳兵(yè)
C.锋镝(dí) 饿莩(piǎo) 氓隶(méng) 磨牙吮血(yǔn)
D.茗茶(míng) 谬种(miù) 懵懂(méng) 姣花照水(jiǎo)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春晚好不好看,在于节目内容能否及时、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在于有能让观
众忍俊不禁且留下鲜明印象的语言类节目。
C.“中国好歌曲”因原创特色而备受关注,尤其是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微博在不到24小
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受欢迎度惊人。
D.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
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鲁迅的智慧让我们深为叹服,他懂得避祸保全却不 ,善于经营生计却不 ,
他迎来送往却不 ,嬉笑怒骂却不 。他善于发现 ,也善于推翻 。
①玩世油滑 ②龟缩苟活 ③促狭卑琐 ④敷衍虚伪
⑤你司空见惯的常理 ⑥你闻所未闻的真相
A.②③④①⑥⑤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①④②⑥⑤ D.①④③②⑤⑥
19.下面某餐馆门上的对联,请你将上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20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共4分)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 000 25 000 40 000 15 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20字)
结论一(2分):
结论二(2分):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注罂粟(学名:Papaver somniferum)是罂粟科植物,罂粟花也叫英雄花,是制鸦片的原材料。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6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C(“倡导回避现实中的矛盾冲突”有误。) 2.B (“适当加大社会不同群体间的贫富差距”错误,应为缩小。。(2)。)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责:要求.备:完备;齐全.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必须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