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高中 > 高中一年级 > 高一语文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济南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2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48分)
(每小题3分分)
( )( )( )()( )( )( )( )( )(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侪:同类的人
B.和使使招谕 使:派遣
C.和觇贼大众既出 觇:察看
D.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赀:钱财14.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初事燕王于藩邸 B.C.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D.1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郑和“以武慑之”的一组是( )
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追擒之喃渤利 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帝赦不诛,释归国和赍敕印往赐之 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A.B.C.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D.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24分)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用斜线(/)给划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8.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3分)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分)
(3)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2分)
(1)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陈情表》)
(2)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
(3)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氓》)
(4)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氓》)
(5) ,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 (《兰亭集序》)
四、阅读下面长篇小说的节选,完成20~23题。(18分)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①早望见前面烟锁雾笼,是一片猛恶林子,这座林子唤做“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今日,这两个公人带林冲奔入这林子里来。董超道:“走了一五更,走不得十里路程,似此沧州怎的到。”薛霸道:“我也走不得了,且就林子里歇一歇。”
②三个人奔到里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树根头。林冲叫声:“呵也!”靠着一株大树便倒了。只见董超说道:“行一步,等一步,倒走得我困倦起来。且睡一睡却行。”放下水火棍,便倒在树边,略略闭得眼,从地下叫将起来。林冲道:“上下做甚么?”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董超道:“那里信得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③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
④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
⑤话休絮烦,被智深监押不离,行了十七八日,近沧州只有七十来里路程,一路去都有人家,再无僻静处了。鲁智深打听得实了,就松林里少歇。智深对林冲道:“兄弟,此去沧州不远了,前路都有人家,别无僻静去处。洒家已打听实了。俺如今和你分手,异日再得相见。”又取出一二十两银子与林冲,把三二两与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本是路上砍了你两个头,兄弟面上饶你两个鸟命。如今没多路了,休生歹心。”两个道:“再怎敢,皆是太尉差遣。”接了银子,却待分手。鲁智深看着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的头,硬似这松树么?”二人答道:“小人头是父母皮肉包着些骨头。”智深抡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的树有二寸深痕,齐齐折了。喝一声道:“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似这树一般。”摆着手,拖了禅杖,叫声:“兄弟保重!”自回去了。董超、薛霸都吐出舌头来,半晌缩不入去。
(选自《水浒传》有删节)
20.小说开头对野猪林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2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鲁智深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4分)
22.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句子(4分)
① 放下水火棍,便倒在树边,略略闭得眼,从地下叫将起来。(2分)
② 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董超道:“那里信得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2分)
23.节选文本在叙事方式和人物(鲁智深)出场上都有精妙的设计,请结合文本,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五、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都网在了网内。这时其中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路人对他说:“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巢,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他仍紧追不止。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回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竞争,闹成一团,不一会儿,整个鸟网当空落下。鸟师连忙上去,把这些鸟都收拾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级考试题答案
1.C【解析】A项,tà,zǐ,jiàn;B项, jìn/qīn,zǎn/cuán,dāng;
C项,niù/ào,xuān/xuàn,kǎn/jiàn;D项, chú,fēi,pú/pū。
2.A【解析】B项, 项,殒—陨;“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C项,鬼秘—诡秘,不落巢臼—不落窠臼;D项“惦量”应为“掂量”,“掂斤拨两”应为“掂斤播两”
3.A【解析】B项,“百无聊赖”指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用在此处不合适;C项,褒义词贬用,不合语境。D项,“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而不能用于“烦恼”,用错了对象。
4.B【解析】修缮:修理,多用于建筑物;修造:建造,语意与“重建”交叉。保存: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或不发生变化;保管:保藏和管理,如保管书籍。崭新:极新;时新:某一时期最新的,多指服装样式。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
5.D【解析】A项,主语残缺,去掉“对于……来说”;B项,成分赘余,“提出”与“质疑”重复;C项,主宾搭配不当,“博客”不能成为“博客名人”。
6.B【解析】应为《彷徨》。
7.B【解析】A 恨、痛心 /疾病 B 怜悯
C.写 /一件连着一件 D.表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
8.B【解析】A指通旨 泥通涅 B 反通返 C 见通现 固通故 D 内通纳 说通脱
9.C【解析】例:被动句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D.状后
C【解析】A. 动,得到 主谓之间,取独 B介词,比 介词,向
C. 连词,因为 D. 代词,你的 连词,顺承或因果
11.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12.A【解析】用了比喻的手法
13.D赀:估量,计算。.D)1.C(说的都是大明王朝或明成祖的“恩威”)6.C(“纷纷纳贡称臣”错17.【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8.(1)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 (莫,没有谁;盛称,极力称赞;夸外番,向外国夸耀。每点各1分)
(2)(3)略
19.【答案】
(1)既无伯叔 门衰祚薄
(2)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3)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4)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5)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6)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20.①内容上,交代了野猪林环境险恶,及当时许多好汉葬身于此的背景,(1分)渲染了一种紧张骇人气氛。(1分)②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1分)为下文两官差要谋害林冲做铺垫。(1分)
21. 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粗中有细、武艺高强、有侠肝义胆。(答出一点,给1分,满分4分)
22.① 答:运用一系列动作(细节)描写(1分),写出公人假装疲劳不堪、倒在树边、要想睡去的样子,表现了官差的奸诈狡猾(1分)。
② 答:采用对话(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了林冲的敢作敢为,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1分)也写出了官差的阴险狡诈。(1分)
23.(1)叙事方式方面。本文运用了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手法。(1分)正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讲述故事(1分)之时,在第4段使用了插叙手法,对鲁智深能危机中能出现的原因做了情节上的必要补充说明,(1分)并且衬托丰富了鲁智深的人物形象。
(2)人物出场设计方面。铺垫与烘托相结合。(1分)在第3段描写鲁智深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1分) 听到“雷鸣也似的一声”.然后,用“飞将来的那条铁禅杖,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直接烘托出即将出场人物的勇猛和武艺高强;最后,通过用“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再次侧面烘托出人物的勇猛,出场惊人。(1分,其中分析到一处即可得1分)
24.【解析】
1、理解题意(考纲要求:符合题意)
(1)找对象——材料中有哪几个对象?
     分主次——你认为几个对象孰轻孰重,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
这则故事涉及鸟(可以分领头大鸟和其他鸟众)、捕鸟师、路人三个对象,主要对象是鸟和捕鸟师:
鸟儿开始时带着网逃脱后来因各自方向乱了而掉下来,这种失败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捕鸟师则成功地捕捉了群鸟,因此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路人的角度可立意为“不了解事物不可乱言”,不能算是离题,但是恐怕也难以拿到高分,毕竟不是材料要突出的重点。
(2)抓关键——关于重点对象,材料中有哪些关键语句?
辩是非——这些关键语句中的做法或者态度应该肯定还是否定?
【鸟】撒下了食饵,成群的鸟雀飞来;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争竞,闹成一团,不一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
【捕鸟师】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他仍紧追不止对鸟儿开始带着网飞上天空无疑是肯定的,对后来闹成一团掉下来则明显是否定的,这一前一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捕鸟师准确的判断和紧盯目标坚持不懈当然是肯定的。
2、追本溯源(考纲要求:深刻) 
查原因,提观点——造成材料中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透过现象,结合现实,你能提炼哪些观点?(考纲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
【鸟】
(1)“撒下了食饵,成群的鸟雀飞来”,鸟为食亡,因为经受不起诱惑,所以提炼观点:不要被诱惑所迷惑;不要自投罗网。
(2)“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因为有大鸟带头,众鸟雀团结协作,所以提炼观点: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心齐,泰山移;团结一心力量大;集体力量大于个人;要有一个好带头人。
 (3) “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争竞,闹成一团,不一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
因为各自方向不一目的不同,所以提炼观点:心向一处使,才能成功;要想成功,就要有共同的目标;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思想(目的)与行动相反,就不能成功。
 【捕鸟师】
(1)“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他仍紧追不止”,因为捕鸟师目标明确并且坚持不懈,所以提炼观点:坚持不懈;紧盯目标,不气馁。
(2)鸟师认为“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因为他了解鸟的习性,所以提炼观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把握事物规律,获得成功。 
3、立意优化(考纲要求:中心明确)
 定立意,巧表述——自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自己文章的主旨。
【 示例】
(1)面对困境,应齐心协力统一方向(2)追逐的脚步不应停止
(3)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实现共赢 (4)经验与毅力并存,方能获得胜利
(5)要团结更要智慧 (6)抵住诱惑往前飞……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3775.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