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高中 > 高中一年级 > 高一语文

浙江省仙居宏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教学效果检测(即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宏大中学2015学年度下学期4月份教学效果检测
高一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7小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窥测(kuī) 脑壳(ké) 茶几(jǐ) 岑寂(cén)
B.蕴藉(jì) 下乘(chéng) 尺牍(dú) 缙绅(jìn)
C.出没(mò) 户牖(yǒu) 溷藩(hùn) 詈辞(lì)
D.愧怍(zuò) 自诩(yǔ) 冠冕(guān) 譬如(p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装璜 倒计时 拾人牙慧 黔驴计穷
B.赡养 钓鱼竿 意气用事 沧海一粟
C.脉膊 照像机 招聘启示 自作自受
D.提词 明信片 纷至踏来 姹紫嫣红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 ▲ !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 ▲ ,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 ▲ ,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出人意料 行尸走肉 老气横秋
B.咄咄怪事 酒囊饭袋 老态龙钟
C.咄咄怪事 行尸走肉 老气横秋
D.出人意料 酒囊饭袋 老态龙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参加晚宴的客人除了瑞典的王室成员、政府要员、诺贝尔奖得主所在国的大使及夫人外,还有诺贝尔基金会邀请的重要客人也会参加。
C.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D.继摘得200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后,同里古镇保护工程又荣获了2012年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的全球良好范例称号。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6.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问)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 拟人)
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7.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② ,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 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 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一)课内文言文
8.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C.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 敛赀财以送其行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B.吴之民方痛心焉
C.意气扬扬
D.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C.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落)
D.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假托)
1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以资政殿学士行
A.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B.挟匕首以备不测
C.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D.亦以明死生之大矣
12.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忠义暴于朝廷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予羁縻不得还
(二)课外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沉着镇静)
14.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友止之 (指代上文的“郡中豪杰”)
B.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指代上文的“张弘范”)
C.召入谕之曰 (指代前文的文天祥)
D.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指代上文的“言者”的进言)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2)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3)大阉亦逡巡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4)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父亲的隔年花
仲达明
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
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
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生冲突。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
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
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①。
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
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②,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
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
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
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
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
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他在绝望的时候,把父亲准备第二天用来种的种子在锅里炒到半熟;第二年春天,又新买了一些花种,洒到那荒了一年的土地里。
他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8.小说中的班主任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师,请简要分析。(4分)

19.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理?(4分)

20.“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这段叙述在小说情节的展开中有什么作用?(4分)

21.试探究小说以“父亲的隔年花”为题的深意。(6分)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湖北日报》报道,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因为受助一年,他们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并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
阅读材料,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宏大中学2015学年度下学期4月份教学效果检测
高一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 C (A茶几(jī)B蕴藉(jiè)C自诩(xǔ))
2. B (A 黔驴技穷;C 脉搏 招聘启事;D题词 纷至沓来 )
3.C (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咄咄,表示惊诧或感叹。符合文意。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与上文文意不符,语气也不协调。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前者侧重指人没有灵魂,后者侧重指人没有能力。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前者侧重指人的精神状态,后者侧重指人的体态。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
4. D (A搭配不当,“担任……岗位”属于搭配不当, B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5.D ( ABC均是敬辞,只用于别人对自己。)
6.A
7. D(应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8.B(缙通搢、陵通凌、赀通资)
9.D
10.C
11.A
12.D
13、A(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14、A(称代上文的“文天祥”)
15、C(“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
16、(1)期望(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庶;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省略的成分,“遂”和“以”各1分。)
17.(1)留取丹心照汗青
(2)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3)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5)强虏灰飞烟灭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8.①开导“他”,却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话也不说”,用无声的陪伴让“他”自己缓释;②特意带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以自然幽雅的环境放松“他”的情绪,抚慰“他”饱受创伤的心;③以最高的作文分数来体谅“他”的坚韧,赞赏“他”走出了低谷。(4分,每点2分,能结合两处情节作合理分析即可)
19.①与儿子久别重逢后的激动,对自己没跟儿子告别就外出打工的冲动行为感到内疚;(2分)②联想到自己在妻子去世后的消沉颓废,感到惭愧,并带有些许的自嘲。(2分)
20.①呼应上文“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的情节;②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为下文的“隔年花”作铺垫。(看到父亲重新振作后“他”心生悔意,于是才有下文买花种补种的情节)(4分,每点2分)
21.①“隔年花”经历严寒的冬天隔年发芽盛开,隐喻了父子俩经历人生的严冬重新振作的经历;②“隔年花”代表了儿子的忏悔,在儿子的鼓励下,父亲走出了丧妻的阴影,儿子就是“父亲的隔年花”,“隔年花”包含着父子间的深情;③坚韧和真情使父子俩走出人生的严冬,“父亲的隔年花”形象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6分,每点2分)
22.立意参考:人要学会感恩
善意是否需要回报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3743.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