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广丰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平)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不仅在内部各族文化的相互融会、相互渗透中得到发展,而且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汲取营养,先后融合了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强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外来文化系统也在与中国文化的广泛接触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的肌体。鲁迅在谈到文学创作的规律时曾说:“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其实,吸取外来成分以使自身获得新的生机,并不限于文学领域,而是整个文化发展史的通则。
梁启超说中外文化每一次大交汇在晋唐间,这是粗略言之。事实上,这次文化交汇,应当追溯到汉代。如果说,秦以前是中国本土文化起源与发展期,那么,从汉代开始,便进入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期。所谓外来文化,先是西域(即中亚和西亚)文化,后是南亚次大陆文化。不过,后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要深刻得多。
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化是汉唐时期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的主体。佛教哲学是一种宗教唯心主义,但其思辨之繁富与巧密超过中国传统儒学心及魏晋时期浒的玄学。因此,佛教的系统传入,对中国哲学以至整个中国文化都起了巨大的启迪作用。当然,中国人对于佛教哲学并非不加改造地照搬,而是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把中国传统哲学中诸如孟轲、庄周等人的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相继崛起于隋唐时期的禅宗、天台宗、化严宗、净土宗,便是中国化的佛学宗派。宋、明时期,新新儒学又从佛学中汲取养料,使之与易、老、庄三玄相糅合。如程颢、程颐宣扬的“理”,即来自佛教的“真如佛性”,不过赋予了更多的封建伦理道德意蕴。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也有若干内容采自佛教禅宗和华严宗的思辨。传统儒学与外来佛学相摩 相荡,终于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这是文化交流史上创造性的转化的一个范例。这一范例形象地提示了文化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文化交流,决非单向的文化移植,而是一个文化综合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均发生变迁,从中产生出具备双方文化要素的新的文化组合。在改造了的儒学与发行了的佛学相糅合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宁明理学,正是这样一个新的文化组合。
中国文化系统不仅吸收、消化了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哲学,而且还在再创造的基础上,又延伸出其他文化系统。8世纪至10世纪,印度佛教开始衰微,13世纪回教入侵,印度佛教文化遭到毁灭。然而,正是在七八世纪,佛教在中国长足发展。大量的佛教译着和论著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日本曾出版《大正藏》,意在网罗中外所有佛教著作。这部巨型书籍有23900多卷,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学都所译或所著。这一“输入——吸收——输出”的文化流动,显示出中国文化系统的强劲生命力。
(节选自《中国文化概论》)
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文化能够在内部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中得到发展。
B、中国文化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通过吸取外来文化,从而使自身获得新的生机。
C、中国文化能够使外来文化系统从中汲取营养,因此,外来文化的发展一定离不开中国文化。
D、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综合创新的过程。
2、下列是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外来文化中,不管是西域文化还是南亚次大陆文化,它们都对中国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B、宋 明理学的产生过程表明,只要主体文化或客体文化任意一者发生变迁,就能为新的文化组合的出现提供基础。
C、中国人对于佛教哲学不加以待地照搬,把中国传统哲学中诸如孟轲、庄周等人的思想融入佛教后,就便得佛学本土化。
D、禅宗、天召宗、华严宗、净土宗相继崛起于唐、宋以后,它们成了中国化的佛学宗派。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闫立本、李思训等画家吸收佛用金银加强色彩效果的手法,金碧山水画。这一过程也是不同文化融合创新的体现。
B、中国文化系统吸收并发行了印度的佛教哲学,让遭到毁灭的佛教文化得以在中国延续并且发展壮大,这就是文化流动“输入——输出”的体现。
C、整个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文化只有不断地交流融合,才能有所创新。
D、任何一种文化系统,当其能接受、吸收、发行别系文化,并且能将其营养输出给其他文化系统时,才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谓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何谓瓦解?曰: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之俗可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负扆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有删改)【注释】吴、楚、齐、赵之兵: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负扆(y):背对屏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B、俗已乱而政不修 C、虽有布衣穷处之士 布衣:D、诚以天下为务 务:下列()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网络成瘾患者中,青少年占。网络游戏被称作“电子海洛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政策保障三者结合形成的社会效应,是扭转青少年网瘾的关键。
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肠胃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
进而出现社会适应困难 学优高考网
长期沉迷网络会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
还会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和品行障碍
网瘾的危害之大有目共睹A、④③②⑤① B、③④⑤②① C、①③④⑤② D、③①④②⑤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__________________,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发明指南针,__________________,却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青年,来这里,小心我们把公益梦想装进你的脑袋;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来这里,将会刷新你的公益三观;如果你是公益组织,来这里,将会发现筹人、筹钱、筹点子再也不是事儿;如果你是企业,来这里,将会颠覆你做公益的方式!”这段话是全国首个公益社交平台——广州“志愿时3.0”系统发出的“邀请函”。
10月19日,“志愿时3.0”在广州亮相。据广州市委书记魏国华介绍:“‘志愿时3.0’将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对接线上线下的社会网络,让志愿服务渗入人们的生产消费、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进一步丰富志愿者的公益社交生活。”3.0版本最大特点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信息化产品,而是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
3.0版本将通过活动、项目、广场、小组、开讲等服务矩阵,形成完整的供需信息对接、互动、激励、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链条。
答:
五、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李报名参军,但他到了部队以后,因怕苦怕累、不愿意受部队纪律约束,拒不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操课,以各种理由逃避服兵役。武装部人员多次前往小李的所在的部队耐心谈话、教育引导。但小李拒绝思想教育,拒绝在部队服役,态度非常消极,在部队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直至被部队按思想退兵做出处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联系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 平 【参考答案】
1、答案:C(A见原文每一中“中国文化不仅在内部各族文化的相互融会、想互渗透中得到发展。”B.见原谅每一段 中“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复课剂,使政企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C.原文是说“外来文化系统也在与中国文化的广泛接触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的肌体”,并没有指出外来文化的发展一定需要中国文化。选项属于无中生有.D.是对中国文化特点的概括。)
2、答案:A〔A.见原文第二段“所谓外来文化,先是西域(即中亚和西亚)文化,后是南亚次文化。不过,后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要深刻得多。”B.原文是指“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均发生变迁,从中产生出具备双方文化要素的新的文化组合”,选项表述为“主体文化或客体文化”。C.原文是说“中国人对于佛教哲学并非不加以待的照搬,而是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进,把中国传统哲学中诸如孟轲、庄周等人的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选项属于条件缺失。D.原文是“隋唐时期”。〕
3、答案:B(先项的表述只体现了“输入——吸收”的过程,原文中“大量的佛教译著和论著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才体现了“输出”。)
4、B 修:整治,管理
5、A
6、答案D(布衣之交指的是平民与平民之间,平民与显贵者之间的交往)
7、(1)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云深无雁影雁答案 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广州打造全国首个公益社交平台“志愿时3.0”。 “志愿时3.0”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志愿时3.0”通过多个服务矩阵形成完整志愿服务链。(每点2分)附录:文言文译文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什么叫土崩呢?秦朝末年就是这样。陈涉没有诸侯的尊贵地位,也没有分封的国土,自己不是王公大人名门望族的后代,也没有乡里人对他的称赞,没有孔子、曾子、墨子的贤能,也没有陶朱、猗顿的富有。但是,他从贫穷的民间起兵,挥舞着戟矛,赤臂大喊,天下人闻风响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由于百姓贫困国君却不知体恤,下民怨恨而在上位的人却并不了解,世俗已经败坏而国家政治却没有加以整治,这三项,陈涉把它们作为凭借,这就叫做土崩。所以说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什么叫瓦解呢?吴、楚、齐、赵的叛乱就是这样。吴、楚、齐、赵等七国图谋犯上作乱,他们都自称万乘之君,拥有披甲的将士几十万,他们的威严足以使封国的百姓畏服,他们的财物足以使封国的士大夫和庶民受到奖励,但是他们却不能向西夺取很少的土地,而他们自己却在中原被擒,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他们的权势比平民百姓轻,不是他们的军事实力比陈涉弱。(因为)在这时,先帝的恩泽还未衰退,安于乡土乐于时俗的百姓很多,所以诸侯没有得到境外的援助,这就叫做瓦解。所以说国家的忧患不在于瓦解。由此看来,天下如果有土崩的形势,即使是处于穷困境地的平民百姓,(只要他们中)有人领头(发难),就会使国家危急,陈涉就是这样,更何况三晋的国君还有活着的呢?天下虽然没有安定太平,但如果没有土崩的形势,即使有强劲的诸侯之军(起兵),也不会很快地使自己被捉,吴、楚、齐、赵等七国就是这样,更何况是群臣百姓犯上作乱呢?土崩瓦解这两种情况,是(关乎)国家安危的明显要旨,(这也是)贤明的君主要留心并深知的。近年来关东地区粮食歉收,年景还未恢复,百姓大多生活贫困,又加上边境的战事,按常理来看,老百姓将有不安于所居的。不安于所居就容易流动,容易流动就会造成土崩的形势。所以,贤明的君主(必须)能够独自观察各种变化的原因,明察安危的关键,在朝廷上治理政事,把还没有形成的祸患消除。这样做的关键,就是想方设法使国家不出现土崩的形势罢了。如果能把治理国家当作自己的根本职责,那么就不难与商汤和周武王齐名了,周成王和周康王时的习俗就能够再现。(天下不会土崩、瓦解的)两种形势形成了,然后就可以处于安富尊荣的实际(境地),在当世传扬美名,扩大声誉,使天下的人亲近,使四方边远的人服从,遗留下的恩德将盛传几代,面朝南方,背靠屏风,整理衣袖,向王公大人们作揖行礼,这是天子所应该做的事情。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down/gaozhong/gaoyi/yuwen1-gaoyi/17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