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虞美人》李煜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 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 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3、 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预习案】:
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1)、词兴于,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字数在58字以内的是,
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4)、宋词有和。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5)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
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情感。
【知识链接】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窥檐语清圆
2.翻译下列句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上片的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这些主要意象构成了哪些画面?
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二、合作探究
“五月渔郎相忆否?”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何特别之处?你能举出我们学过的类似诗句吗?
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虞美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诵读并背诵诗歌
2.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重难点 把握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艺术技巧。
教学设计
一、《虞美人》歌曲导入(1分钟)
二、走近作者李煜。(3分钟)
1.学生朗读写作背景(配乐)
公元974年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李煜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
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止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结,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2.教师简介作者生平与成就。
三、展示学习目标,播放朗诵视频(2分钟)
四、学生自由练习朗诵,展示朗诵成果,师生点评。(4分钟)
五、鉴赏探究(25分钟)
(一)词作整体把握
(二)分组讨论探究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屈辱生活的延续,何时是头啊?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
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4.“问君能有几多愁”,作者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10、11
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比喻夸张
借代设问对比
(三)名句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例举形象表现愁的诗句。
规律总结。
(四)艺术赏析
三次发问: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
六、课堂检测?高考链接(4分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这两句如何表现抽象的愁?(6分)
七、课堂总结、教师寄语。(5分钟)
八、作业:扩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1分钟)
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切入点:现代歌曲引入词作
学生活动:朗读
切入点: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朗读、点评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1—1、2
2—3、4
3—5、6
4—7、8、9
5—10、11
切入点:昔日拥有什么?
引导:改变的与失去的是否相同?
切入点:与前两道题的关系。
生活动:例举诗句。
切入点:考点?答题思路。得分点。
李洪波
【篇二】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词七首•虞美人(教师中心稿)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感受、品味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能力训练点:
1.初步训练学生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味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活动设计:
1. 课前加强预习,熟读背诵
2. 课内师生对话式讨论交流
教学设想:
朗读法、诵读法、讨论交流法、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美美地聆听,进入情境:
1、导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媒体展示课题)
2、听音乐MTV《虞美人》(邓丽君唱),自读品味课文《虞美人》。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候”。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生活。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后主没有什么可称赞,可是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后人留下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虞美人》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小楼昨夜又东风。”二句问人生:“往事知多少”隔句相承:“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五句问自己:“应犹在”六句回答:“朱颜改”。通
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词,为什么?
“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眼前景,寄寓着词人厌春花秋月无尽休,人生短暂无常,失去自由,痛不欲生的痛苦感情,所以见了春花秋月而觉得厌烦。白描手法写自己的感情。
“小楼昨夜又春风……”写实景寄托词人由今及昔的难以承受的痛苦回忆,回忆故国。“又”表现了时光不断流逝,照应开头,季节变化,引起了无限感慨。
“雕栏玉砌应犹在……”物是人非,国土更姓,山河变色,人在国亡。承上启下。
2、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词眼”?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3、词中还有哪一句让你的情感产生震动?你是怎样理解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借景物表达了没完没了的愁思,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形象化。从正面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哀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贴切生动的写出愁恨的深长,浩渺,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多媒体展示]:
上片:景色依旧,良辰不再,明月中故国已不堪回首。
下片:物是人非,往事成空,几多哀愁恰似春水东流。
赏析词的方法:
A朗读诵读,整体感知
B知人论世,鉴赏品析
C美点疑点,讨论交流
四、拓展阅读,品味鉴赏[听MTV〈乌夜啼〉多媒体展示]:
乌夜啼(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篇三】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刚才我所传的邮箱zz8376887@126.com有误,正确的邮箱为:a5521805@126.com
【篇四】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虞美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 题: 《虞美人》
授课时间: 2013年 5月 29日 星期三 第 4节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 型: 公开课
授课班级: 高二88班
授课地点: 88班教室
授课教师: 罗 瑢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难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1、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激发学习诗词的兴 趣;
3、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冰冷的月光,寂寞的梧桐深院,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南唐美丽的河山,凄清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无法整理这些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让我们来静静地聆听这首《虞美人》。 (播放歌曲《虞美人》,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搭建学生与作者沟通交流的平台。)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它要表达什么感情?学生自由发言。那么,这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歌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后主李煜的生活,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
二、 走近李煜(知人论世)
1、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书画,通音律,工诗文,尤以词著名,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2、写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南唐都城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从尊贵的皇帝变成被人羞辱的囚徒,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让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词,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宋太宗赐酒将他毒死了,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三、诵读课文、因声求气(把握节拍和韵脚)
1、注意把握节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找出韵脚: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学生齐读课文
四、探究课文、整体感知
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你认为全词情感的关键词是什么?体现在哪里?
明确:“愁”。用意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故国、往事、雕栏玉砌、朱颜来体现。
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异国他乡的“春花秋月”是对他这个亡国之君来说是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和心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3、“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哪些东西改变了?
明确:地位改变:一国之尊:尊贵——阶下囚:卑贱
生活改变: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窘迫不堪
心情改变:快乐、幸福——羞辱、悲痛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4、作者抒发了 什么样情感?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五、精读细品
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好在哪里?
明确:1、巧妙地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手法,
2、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3、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
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六、拓展迁移—-与“愁”有关的诗句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6、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轼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七、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本文运用的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对比、夸张。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3、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对比、联想、意境、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情。
八、小结:
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我们看到了李煜用绝望与眼泪创造的美丽,看到了南唐后主用生命创造的辉煌!
九、板书设计: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景: 虚实结合、联想
故国、往事、雕栏玉砌、朱颜
往事之叹、
情:亡国之恨、 情景交融
离家之痛、 乐景写哀情
思家之苦
【篇五】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案设计
【篇六】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
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
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
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
(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4、指名学生试读并点评。(配乐)
5、全班再次齐读,感受愁情。
四、品愁情
词人的愁是无穷无尽的,那他在愁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思考词人究竟在愁什么?从词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痛、离家之苦。(对往事逝去不复返的哀叹、对于亡国的悲痛、对于离家千里之外的忧愁。)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对于往事的哀愁。
从背景中我们可知道,词人本是一国君王,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有笙歌欢笑、锦衣玉食、美酒美人、尊严和自由,而这一切美好的时光都已经逝去了,如今自己却被囚禁于异国他乡,一切都回不到过去了,因此词人想到这里发出了哀愁。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明确:
“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可是此时此刻的李煜却被囚禁在异乡,失去了自由,那么,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的亡国之君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因此看到这美好的景色,词人不是惬意反而更忧愁了。
“秋月”,月,总是那么敏感而多情,自古以来,多少离家的人,只能借千里明月遥寄相思。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在望月兴叹,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吧。 “何时了”,正所谓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花秋月年年如期而至,可作为一个被囚禁在异国的亡国之君,这只意味着屈辱的日子也会如春花秋月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下去,因而这位被囚禁的亡国之君仰头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3)“往事知多少”,词人想起了哪些往事呢?
明确: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笙歌欢笑、尊严、自由等。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亡国之痛。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小楼 东风 故国 月
小楼:被困之所
东风:东风即春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而“我”却依然被困于此,失去了自由。
故国: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也不在了。往事不堪回首,因此词人因亡国之痛而引发了愁情。
月:痛苦的往事不忍心想起,只有伤痛与悲哀。看到明月便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想到这里,词人的愁情便更加浓重了。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 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青春、美好时光的逝去;物是人非的境况;身份的改变。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明确:雕栏玉砌、朱颜。
(3)雕栏玉砌指什么?(见注释,指南唐宫殿)朱颜又是指什么?(红颜。) 宫殿尚在,当年侍奉自己的宫女却红颜已老,青春不在。正如李清照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但改的仅仅是朱颜吗?过去是君王,现在是囚犯,过去住的是宫殿,现在是小楼,身份一变,一切都变了,改的太多太多。这一切都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因此词人对逝去不复返的往事发出了感慨哀叹。
小结(板书): 春花 秋月 往事 → 往事之叹
小楼 东风 故国 → 亡国之痛 → 愁
雕栏玉砌 朱颜 → 离家之苦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因为想起了美好的往事、已经灭亡的故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词人在词的最后发出了对于愁的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本是抽象的,没有体积和重量的,在这里作者运用比喻,把满腔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将抽象的情感用具体形象的春水表现出来。自古以来,许多文人也都爱把愁比作江水,如我们曾学过的
诗人为何把愁比作江水?江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江水的特点有:浩荡奔涌,奔流不息,连绵不尽,不舍昼夜,无尽无穷。 因此,把愁比作春水,显示出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愁思如浩荡奔涌的江水一般 释放出来,这愁又如江水不舍昼夜,奔流不息,无穷无尽。可见诗人愁情之深远与深切。
五、延伸拓展
我们于这血泪之作中感受到了李后主的亡国思家之愁,在以往学过的作品中也曾感受过许多诗人的愁情,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曾学过哪些关于“愁”的诗句,或课外搜集的有关诗句也可,并说明它们的出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醉花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六、小结:因为悲痛的人生经历,诗人们把自己的满腹愁情均化作文字挥洒而出。同样,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李煜便不会有如此深切的愁恨,也不可能写出这饱含血泪的作品,让我们再次朗诵这首绝笔之作,感受李后主深沉无尽的亡国愁恨。
七、欣赏歌曲《虞美人》,感情升华。
八、背诵全诗。
【篇七】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虞美人》优秀精品教案
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预习工作,来了解作者发愁的原因并初步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愁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展示与交流,弄清楚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愁的,深入体会词人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拓展和练习,掌握化抽象为具体的艺术手法;富有情感地朗诵这首词。
重点难点:根据我给出的预习材料(背景知识),学生弄清“作者为何发愁”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这么短的一首词,作者是“如何表现愁”这个问题,学生是很难来答的,需要问题启发,课前思考与交流。因此,我将本词“如何表现作者愁思”作为教学重点。关于最后两句的赏析,特别是“化抽象为具象”的手法的讲解是本课的难点。
【导入】检查预习
检查课前预习(作者、写作背景、词牌相关内容)目的是“知人论世”。
1.南唐的都城在哪里?作者写这首词时在哪个城市?为什么在这里?
2.为什么将这首词称之为“绝名词”?
3.词牌上下片“两平韵,两仄韵”是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初读与思考:
学生自由读,进一步了解词的内容。
学生思考并自由回答“作者因何发愁”?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及时的评价、总结和板书。
总结与板书以学生的生成为主。
二、品读与交流:
过渡: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愁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想一想这么一首小词,它是如何表现这种深深的哀愁的?请看下面的思考题目。
小组展示与交流:(预习材料里已给出)
设计的思路:通过分析这首词里面的重要意象和艺术手法来体会词人的愁。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老师给出及时、合理的评价。
1.词人为何感慨“春花秋月”没有尽头?他想起了怎样的往事。
2.联想并描述词人小楼里的生活。(关于意向”小楼“”东风“”明月“的分析和”又“的内涵。)
3.体会“只是”的深层内涵。(”朱颜“的理解。)
4.赏析词的最后两句。(修辞、表达效果)
板书呈现:
三、拓展——化抽象为具象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这种用法在诗词中是比较常见的。我们一起再看几句诗词。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以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为主。
四、美读:
学生举手来读。(带有情感地读)
五、课下作业:
1.写一句话,主题自选(欢乐、惆怅、忧伤„„)用比喻修辞,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50字以上。
2.课下富有情感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词。
【篇八】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怀乡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许文芳
一、教学设想
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楚汉之争中,有一个凄美的传说故事:霸王别姬。那时那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代霸王,英雄末路,美人虞姬为绝项羽后顾之忧,拔剑自刎。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这一凄美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
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三)置身词境 吟咏诗韵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
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
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分析鉴赏——品读
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
词眼:愁
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 李煜是主要通过什么方法展现现愁情的? 提示: 借景抒情
(五)缘景明情 研究探讨
1.“春花秋月” 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往事”具体指什么? 明确: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往事: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2.词中两次提到“月”,月亮这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提示: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朱颜”指什么,“朱颜改”中改变的是什么?词中改变的的意象有哪些?不变的意象有哪些?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永恒的“春花秋月”今非昔比的“往事”;年年到来的“东风”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已改的“朱颜”。
(六) 欣赏名句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七)拓展延伸
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八)课堂总结
1、小结: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再次通过视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九)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在李煜的创作中,浸染着这种泣血之愁的词作还有很多,请就你最喜欢的一首试加赏析。(参考篇目《相见欢》《长相思》《乌夜啼 》《清平乐 》《浪淘沙》)
【篇九】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李煜《虞美人》
【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片尾曲《虞美人》。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
【展示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体味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悲惨的国破家亡之痛。
2.诵读词作,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知人论世】
姓名:李煜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
李煜被囚后,生日那天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宋太宗知道后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
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
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初读诗歌】听范读,一位同学范读,学生听配乐齐读
【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无限悲哀伤感
【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合作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在李煜那里却丝毫唤不起欣赏的兴趣。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好在哪里?
囚居的小楼昨夜又吹来了东风,预示着有一个难熬的春天到了。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境遇。故国已经不在了,皇帝的身份也已经不在了。故国凝聚了自己人生的荣耀和梦幻。“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知识回顾: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1、解字义 2、绘画面 3、答手法 4、抒情感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哪个字好?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改”字好,改变的是朱颜(经历风吹雨打),除了朱颜还有: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和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三组对比:春花秋月 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 实写
往事 故国 朱颜 想象中的景色,是虚写,此处既有对比,又有虚实结合。表现时空永恒而人事变化无常。
宇宙永恒不变而人生短暂无常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探究完毕后全班自由诵读
【名句赏析】
语出自然,浑然天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
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回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课文小结】
李煜的这首词发自内心,字字浸血。既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又流露出了词人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哀叹命运等人类所共鸣的情绪,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南唐灭亡后,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在他敏感懦弱的心灵上留下巨大的创伤。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字字血泪、悲恨激楚、感慨深重。
【华章感读,当堂成诵】
【作业】作业:写一段话给李煜。
示例:我愿在那洇染了西风的落寞归路上,你能一路好走,魂归那故时南唐,会心一笑,风发意气,挥腕再提一联绝唱,临风击节长歌,快意酣然。终不必,再垂泪伤怀。
【唱词】以歌赠你,愿你不再垂泪伤怀。全班唱歌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ezw/22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