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会后,想了很多事。更多的应该是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一直坚持的是比较随性的,不过多去苛求的教育方式。但是,同学会后,有了一点动摇。于是,和肖舒文有了这样一次对话。
我把高中时的同学分为了三种,第一种是聪明超长的,上帝恩宠但是他们并不自宠,仍然踏踏实实地学习,只不过他们要比别人更轻松,代表人物就是现在清华大学做教授的同学;第二种是没有天资但是勤奋超长的,先天的不足使他们以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来让他们能够超越,代表人物就是现在国务院当翻译的我的后桌,印象中她的桌子总是满满的资料摞的老高,站在讲桌上都看不到她的人;第三种是有一点聪明,但却凭着这一点不够踏实努力的,往往能够在极端问题上和超长聪明的人并驾齐驱,却也总是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把自己撂倒,代表人物就是我,理科学的和清华生不相上下,而文科却一塌糊涂(让老师又爱又恨的那种)。
我问肖舒文她想做哪一种?前两种人自不必说,成功是自然的。而第三种人就不同,可能遇到好的机遇,并且抓住了,就能过上自己觉的还不错的人生。但是,如果没有命运的这些垂青,可能这辈子就会觉得“遇人不淑”、“少不得志”等等,在郁郁寡欢或愤世嫉俗中了却一生。
最后,我问肖舒文,其实也是在问我自己,现在对她这种感性大于理性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对她的不负责任。当她成年的某一天,会不会回过头说,“妈妈,是你耽误了我的一生。”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wtc/xieren/165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