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题材 > 读后感

读鲁迅有感

admin 读后感 2022-06-29 08:18:00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鲁迅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鲁迅有感1

  再一次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谈《水浒传》,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谈碰壁,第三件事是和爸爸、伯父一齐救助一位车夫。这几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品质。

  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妈妈去她的伯父鲁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门口发现了一个受了伤的黄包车夫。作者的爸爸经过询问,明白了这个黄包车夫受伤的原因。于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之后跟伯父一齐帮这个黄包车夫包扎好伤口。最后伯父又把一些钱给了他,要他在家里好好养伤。这一件事,使我对鲁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读完文章,再回头想想,鲁迅的品德实在是太高尚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鲁迅那样助人为乐,做了好事而又不要报酬的呢?我就亲身经历过一次与文章中的这件事恰恰相反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一次,一个小朋友独自玩着玩着,突然踩到一块香蕉皮,四脚朝天滑倒了,他大哭起来。但是,在旁边的路人,都只是冷眼相观,却没有一个愿意前来帮忙这位小朋友,把他扶起来的,有的人甚至幸灾乐祸,指着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还就这个小弟弟的狼狈样而议论纷纷。我也是这行人中的一个。此刻想起来,我真是很惭愧。

  在此,我期望每一个人都能热心地帮忙别人,这样不仅仅会使世界更完美,还会使自己更快乐!

读鲁迅有感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文中的主要内容有:1。鲁迅先生去逝,很多人来悼念。2。和鲁迅先生讨论《水浒传》,被伯父委婉地批评读书不认真。3。和鲁迅先生笑谈“碰壁”。4。生病时关心女佣阿三。5。救助黄包车夫。老师让我们把这些线索联系起来,讨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我联糸起来以后,我发现鲁迅先生是一个有大爱的人。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亲人的人,他不是严历地批评侄女周晔读书不认真,而是善意地提醒她读书不要囫囵吞枣,并送给了她许多书。在鲁迅先生生病时,他也不忘关心女佣阿三,让她不要太劳累,这是鲁迅先生对身边人的爱。狂风大作的夜晚里,鲁迅先生细心地为黄包车夫包扎伤口,还赠与黄包车夫一些金钱,让他养她自己的伤口,这又是鲁迅先生对陌生人的爱。

  鲁迅先生不仅爱身边的人和陌生人,更爱正在受这个社会压迫的人。我通过联糸鲁迅先生病得那么历害,三更半夜地写等,发现鲁迅先生用笔,用,来对这个黑暗的社会发出大声地呐喊!这才是人间的大爱啊!

  读完这篇后,我对鲁迅先生对人民的爱感动了,他将他的爱,全部给了他深爱的人民。可我爱我的家人吗?我爱我的老师吗?我爱那些为这个城市辛苦劳作的人吗?

  我思考后的结果有得有失。让大家都感到我对他们的爱,已经成为我奋斗的目的,我会在过马路时扶那些老人,会在同学用笔时及时借他一根笔,对他们表达我对他们的爱。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将我的爱播撤到全世界,成为爱的传播使者。

  这,就是我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感受。

读鲁迅有感3

  时间,时时刻刻从我们身边溜走,只要我们一不珍惜,就会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鲁迅可不会像我们一样浪费时间,他抓紧分分秒秒看书、写作,为中国文化领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只活了55岁,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从繁忙中挤出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白天,鲁迅抓紧时间接待客人;晚上,到了10点至12点客人走了以后,他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有时,鲁迅和衣而睡,打一个盹儿,醒来后又继续工作。鲁迅一年到头都很少休息,即使过年过节也和往常一样辛勤地工作。除夕,他不但不休息,还有整理编辑一年中所写的文章,要整理日记,要计划第二年的工作。

  鲁迅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没有虚度年华。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和他抓紧时间、善挤时间是分不开的。鲁迅只活了55岁,但他珍惜时间,在短暂的生命中挤出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时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到鲁迅这么珍惜时间,我感到羞愧。寒假里的一天,我早早醒来,准备按计划做寒假作业,再看一会儿书,练一会儿跳舞。但是,我发现屋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起床,就继续睡起觉来。10点多,当我再次醒来时,爸爸去上班了。我和妈妈、弟弟一起吃完早饭,妈妈就带弟弟出去玩了。我想赶快做作业,可是又觉得还来得及,于是摸摸这,玩玩那,浪费了一个上午。中午吃完饭,妈妈让我赶快学习,我终于做起作业。可是做了几道题,又有同学找我玩,我就玩掉了宝贵的整整一下午。到晚上,我还没有按计划完成作业。寒假里,我经常这样虚度光阴。

  现在,我读完鲁迅的故事,明白了:每个人得到的时间都一样,但是有人珍惜它;而有人浪费它。勤勉的人珍惜时间,能做很多事情;懒散的人白白浪费时间,最后一事无成。每当我找到休息的理由,不想学习时,我就以鲁迅的名言:“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来提醒自己抓紧时间。

  时间是最珍贵的,比一切都有价值,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浪费了时间,就永远无法挽回。我决定抓紧珍贵的时间,和鲁迅一样做一个勤勉的人。

读鲁迅有感4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

  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还有什么墓碑能把你的名字永恒?还有谁能及你出道人生和历史最深最终的一页?

  在腥风血雨,黑暗如磐的长夜里,鲁迅先生奋笔疾书,万千笔墨化作一把把锐利的匕首直指反动派的心窝,用笔化做长矛,横着战斗,坚定的说:"我一个也不饶恕",书生成了战士,脂粉化作侠气。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用从手心里流淌出的永不枯竭的热量颤抖的写下《百忙做孩儿塔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另种的乡间,石洞摸得春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读先生的杂文,我明白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刚烈和赤诚,明白了"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忧思和深邃。

  鲁迅先生确是中国文坛的巨星,引领人们心灵的导航。为了让追求光明,拼命呐喊,呼唤着彷徨的人们。为了追求光明,用尖利的笔尖无谓的刺向反动派的心窝,却从未理会颈上鬼头刀的阴森之气。为了追求光明,他痛下针砭的批判中国人思想的劣根性。倘若先生不为追求光明,而是像所谓的文人学者进行阴险的论调或者向麻木的百姓忍受甚至是奢望奴隶的生活,那么中国文坛上也就不会出现这响彻世人的名字,也许我们至今仍然生活在对世俗人情融为一体的虚伪可焉不察,深陷于瞒与骗的泥潭中不可自拔。

  读先生的文章,我明白了先生有着直面苦难的勇气。苦难并不能视作获得世俗名利的手腕以获得鲜花和荣耀。有时苦难只是短暂的,意志薄弱者咬咬牙,也能坚持,会在苦尽甘来的诱惑下挺过难关,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当苦难以超时空,以无以反抗的方式袭来,人们此时还能顶天立地,那方为真英雄。"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而今,会往身后,一片蝇营狗苟;冷眼红尘,皆是追名逐利,肤浅和喧嚣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一个衰亡民族之所以沉默的缘由了’。

  鲁迅先生就近乎着永恒。身体是速朽的,于是追求永恒便成了许多人的梦想。但永恒与权势无关,和财富无关,和生命的长短无关,和欺诈无关。一切的假恶丑在时间的面前都原形毕露。假饰越多,反差越大。永恒只与爱有关。鲁迅先生的爱是去除一切装饰一切铺垫的烈火之爱,如奔火而去的飞蛾——在毁灭中又得到永恒。历史证明判断永恒的权利属于人民。当大家都沉默的时候,你却选择了用笔说话;当大家选择用笔说话的时候你却选择了沉默。无论是说话还是沉默,你都是为了人民。心中有了人民,人民也将永远记住他。因此人民会庄严地宣告鲁迅先生是不会死的,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鲁迅先生说:"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地过去,以伺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他就是那种义无反顾,奋然前行的人!

读鲁迅有感5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因为我的无知和封建家长制的思想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对一个儿童造成了伤害。在“我”年纪大了之后,回想起往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本希望能够获得宽恕,然而终究没有。

  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绵延不绝,这种思想在人们心里还是思想上都已经根深蒂固了,人们甚至不相信科学,不去接受外界事物的先进事物,依然我行我素,闭门造车。反映在《风筝》上便是,作为封建家长制的“我”,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事,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抑或他人的感受或想法,而且这种形式是不容许存在反抗的,是命令者和执行者的关系。若干年后,“我”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从这里我想到了其实在当下我们的社会中也存在类似这样的事情,孩子还特别小,家长就忙前忙后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班儿,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何尝不是对孩子的一种天性的压抑,如果说孩子确实在某一方面很感兴趣,其实家长对孩子这种兴趣加以鼓励和发展是很好的一件事,当下许多的孩子是在“被喜欢”一种特长。现在每个家庭都有许多的玩具,但孩子们仅仅只需要这种可爱的玩偶吗?

  这篇文章更为触动我的是,文章中的我并没有得到宽恕: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这种没有得到宽恕的更令人悲伤,换句话说,已经失去了得到宽恕的资格。这是给施虐者无限的悲伤,如果说被对方斥责或者是痛骂之后,没有得到宽恕,至少让受伤害者把心中的不平发泄出来了,对于施虐者也是心理上的一种安慰,可是,这种沉默中的无知是对施虐者最大的伤害,在将来的日子中已经不再得到宽恕的机会了,只能默默的对自己以前做过的错事,承受着心理上的惩罚,时间或长或短,力度或强或弱,都是不会消失的一种内心的苦闷。

读鲁迅有感6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尽管还不是教学管理的老师,我对自己要求很严。

  翻开鲁迅的《彷徨》、《野草》,扉页上有鲁迅在杭州时摄的一幅相片。接着,下面一页,三味书屋的内景,古朴无华。我甚至想回到我故乡的农村里。难道不该是这样么?儿童,村里有小花。

  我和他像风向标,在大海上航行,也有点点鱼灯,来为我们相伴。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句诗:青春作伴好还家。

  很多的事,皆不需要言语,只用暗指。说上一句,给耐心有心的人听,其余的不必说就都懂了。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

  而很多人说我写的、说的晦涩。非讲得出一个故事,否则“哪里见得让人读懂呢?”

  名著《红楼梦》里写的贾宝玉喜欢吃胭脂,而我,将改掉“吃胭脂”的习惯,正如我必须改掉不利于写作的缺点。对于我来说,“胭脂膏子”意味着人。许多的人,虽然从我的生命历程里走过,留下我一人思念。但我知道,许多的人也和我一样,彼此思念着对方。

读鲁迅有感7

  最近跟一个小学同学重新联系上,自从小学毕业后,已经有20多年没有相见。如今,我们都已经人到中年;现在,他也成为我其中一个读者。当年的我们,都在谈论长大以后,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他的理想是什么,我已经忘却了;但想起当年我有一个非常可笑的想法,就是以后发明一个程序,如果我开出租车,遇到我不喜欢的人,就执行那个程序,让那个计价表使劲的跳,使得他付多两倍的车费。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已经远离IT行业,改行做教育和写作的事业,并且远离家乡广州,漂泊到了浙江绍兴。我们交流的时候,他跟我说:"绍兴是一个好地方,我也很向往这里。"他很羡慕我,自由自在去哪里发展都可以。我跟他说:"其实你都可以放下一切负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啊!"他告诉我一个很实在的说法:人到中年,很多事情不由得你做主的了。因为,一旦结婚,就有了家室,就不得不为柴米油盐等现实的小事妥协,人到中年,我们早已过了那些敢闯敢拼的年代了。

  带着这样的感想,我阅读鲁迅先生写的《在酒楼上》,不禁想起了文中的主角吕纬甫,他曾经是一个满怀斗志的年轻人,但他们再次在酒楼相遇的时候,却感觉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曾经的好胜心已经荡然无存,反倒是更关注那些对社会无关痛痒,但却能让自己有点精神寄托的事情,使得自己的内心稍微充实一些。文中让我感觉到最触动我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吕纬甫说到,苍蝇飞走了,一段时间后又飞回原地。曾经的我们也是满怀斗志,总想干一番事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瞎折腾了好几年,很多人还是回归家庭去了。二是给死去的弟弟上坟。看了这一段,其实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所谓的"弟弟"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说存在,只能说是存在与他母亲的脑海里面。吕纬甫明知道这个真相,但依然看破不说破,还是把上坟的事情做到位。面对家庭,我们很多时候不也是做着这些类似的事情吗?迫不得已说一些善意的谎言,而且还要把这些谎言一直表演下去。三是邻居热情招待,请他吃荞麦粉。其实这个粉根本是难以下咽,但为了不让对方扫兴,好要硬撑着吃下了,想想我们当今不也是这样吗?

  "我想出来创业,但家里小孩还小;我目前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其实,姑且不要说这是什么借口,我要表达的是,这些观点我非常认同!如果一个人年轻,还没有家室,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得是挥霍的青春,那你大可以放心的创业;然而,一旦有了家庭的负担,很多事情确实是由不得你的。一个有家室的人,要创业,谈何容易?首先,自己必须追求稳定,如果不创业,这份工作维持现状,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至少不会输得一败涂地。当然,在这基础上,业余时间做一下斜杠创业家是没问题的。然而,如果只是有魄力,有没有想过输了怎么办?有后路吗?不要人云亦云说:"断了一切后路,就一定会成功!"这是扯淡,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讲的,目的就是能多坑一个赚一个。等你失败后醒悟过来,你当然损失惨重了,但对他而言,还有源源不断的猎物。所以,我很理解人到中年后的想法,中年危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看了《在酒楼上》,我感觉自己就像鲁迅先生那样。其实,我也很羡慕那些有家室的人,他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而我却不能。说实在的,在家庭的处理方面,我是失败的。为了自己的使命,为了给社会作贡献,我完全是牺牲小家,而成全了大家!人到中年,还要到处漂泊,辗转而生活。作为看客,人们看我都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然而,我作为看客,也羡慕人们能够有一个温暖的家。可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看到社会上,这么多"成功人士"给那些吃瓜群众洗脑,都纷纷丢下自己家庭,去投奔那些成功人士,到头来又没有实质性结果,家庭又处理不好!为此,牺牲我一个,换来更多人回归初心,做回自己。虽然说,我不能帮助社会所有人,但只要能帮助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思维,虽然对社会来说是不起眼的,但对于个人来说,这份功德却是 00%的。如果说什么时候,我才算成功?我觉得,只要做到这样的境界,就已经是成功了。

读鲁迅有感8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着,浓密的胡须成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先生。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中也翻译了很多作品,《呐喊》、《仿徨》、《故事新编》等篇。他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也深受人民爱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是他的侄女周晔回忆他生前的几件事。

  伯父在与“我”笑谈《水浒传》时,教育我认真读书,又在谈笑之中抨击旧社会,还和父亲一起救护与帮助了黄包车夫,关心女佣阿三。这难道不值得我感动吗?

  在伯父与笑谈《水浒传》时,也写出了伯父对周晔幽默而严肃的教育,既不是对周晔打打骂骂的,也不是对周晔不理不睬的,而且用幽默、委婉的方式来教育她,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看似在写伯父的记性好,可也是在批评作者看书不认真。而现在的父母已经不是这样子了,经常对孩子进行殴打、漫骂,让孩子觉得回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都不想在家多呆一小会了,改正缺点也挺慢了,而且心里挺不高兴的。但家长所不知到的是,他们越这样,我们心中的反抗心理就越强,也就越不能改好,到后来就越来越坏。其实,我们小孩也明白,大人心里非常着急,我们心里也挺着急的,只是行为上不对,可大人也不能来揍我们呀﹗我坚信,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给他们看了以后,也许会转变方法,会像鲁迅一样吧,用委婉与幽默的方法来教育我们,让二十一世纪的太阳更美,更灿烂。

  这就是我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的感想。

读鲁迅有感9

  今天,我在书店里读了一本佳作——《鲁迅漂流记》,该文的主角是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宾逊,我读完后被他的那种坚毅性格和冒险精神打动了。

  十九岁的鲁迅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的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宾逊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

  啊!鲁迅是多么的勇敢啊。想到这我不禁惭愧,那是一个晨光熹微的早晨,我们进行了一次英语测试。也正是那次,我怀着揣揣不安的心理迎来了挫折的考验——考试失利。闻之,我心如刀绞,一枝枝利箭好像从四面八方刺穿了我那幼小的心灵。为什么每次考试的结果都是“遍体鳞伤”,那真的是太可怕,太恐怖了,它的滋味我铭记在心。

  于是每次英语课,英语测验我都十分畏惧,成绩开始下滑……然而我却没有像鲁迅那样敢于挑战,敢于冒险。

  人的一生中有挫折总是难免的,只要你面对挫折敢于挑战,敢于冒险。你会发现挫折一没什么大不了。

读鲁迅有感10

  老师发下一张题单,上面有一篇文章——[鲁迅爱惜时间]。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抓紧时间,为人们多做一点贡献。鲁迅这种爱惜时间的精神难到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读完这篇文章第一遍时,我突然想到美国著名的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一句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的确,只有热爱时间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

  时间就像一把弓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作为一名学生,应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但要得到这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这分分、秒秒。

  读完这篇文章第二遍时,我又想起我国杰出的学者李大钊。他从小就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才有所成就。有一次,李大钊的爷爷不在家,只剩李大钊一个人在家。本来可以乘爷爷不在家玩一会儿,可李大钊却抓紧时间,在书房认真做作业。窗户是开着的,这时,一只彩蝶飞来,在李大钊的作业本上停了一下,又飞走了。又过了一会儿,几只讨厌的麻雀飞来,在窗前的大树上叽叽喳喳的乱叫。可李大钊十分认真,连眼皮儿也不眨一下,眼珠直盯着作业本,好像周围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就因为李大钊从小就抓紧时间学习,才成为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

  时间是一去不反的,我们要珍惜这大好光阴,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效力。正所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嘛!

读鲁迅有感11

  黄昏时,我坐在藤椅上,静静地品尝着沁人心脾的香茶,不由回忆起了鲁迅先生那纯真而又快乐的童年,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朝花夕拾》一书是鲁迅先生关于他童年旧事的一部回忆性散文的结集,故又名《旧事重提》。他能够用简短朴实的语句写出发人深思的文章,而《朝花夕拾》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虽然鲁迅先生没有过多的朋友,但他却可以听油蛉的低唱,蟋蟀弹琴;虽然鲁迅先生在学习中失去了百草园,但他却在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那里领悟到了深奥的知识;虽然鲁迅先生的隐鼠“失踪”了,但他却得到了长妈妈送给他的那本珍贵的《山海经》。可以说,鲁迅是一个幸运儿。

  但,鲁迅先生却又是一个苦命儿。十几岁时,父亲染上了肺结核,为此,鲁迅先生每天早上都要在上学前为父亲去抓药,煎好药给父亲服用之后才可上学。有一次,鲁迅先生起晚了,所以上学迟到了,他的先生给了他三下戒尺。鲁迅先生就在自己的书桌上深深地刻下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因而没再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是一个多么认真、多么顽强的人啊!他从来不向困难屈服!

  因此,我十分钦佩鲁迅先生。看,他的童年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单是这一点,我们都没能做到。像如长妈妈的教导,百草园内的嬉戏,以及三味书屋的学习乐趣,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我们只是在家里或在校园内无忧无虑的尽情玩耍,却没有接受过生活的磨练,父母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不让我们接受那么多的磨难和考验,因而我们的人生也不会多姿多彩,也难于在今后走向自强。而鲁迅先生,也正是凭着这一点,走上了自强之路,成为中国的文学巨匠。

  夕阳慢慢落山了,我手中的这杯浓浓的香茶,也已经喝尽了。蓦然回忆起鲁迅先生的那本《朝花夕拾》,我将其拿了出来,抚摸着淡黄色的书皮,心中充满了无限遐想……

读鲁迅有感12

  风筝,飞起来十分美丽,顺风则平,逆风则上,远远望去,挂着的丝线又仿佛是隐形的,感觉风筝是在演节目似得,而风筝若是自己的,又可以当导演,小孩子们在这种玩乐之中必定能找到许多乐趣,可若是禁止孩子们玩乐,恐怕是对孩子精神的一种虐杀。

  鲁迅的弟弟喜爱风筝,可鲁迅不让他放,论年幼、论力气,弟弟都是抵不过鲁迅的,为此,他只能整天仰头观望,而鲁迅则认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干的,偶尔在一部外国杂志中看到了玩具对于孩子来讲是多么重要,为此,鲁迅十分后悔,也没得到弟弟的宽恕。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玩具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东西,而作为家长一定要满足于孩子,不然对孩子的心灵可能会造成一定伤害。

  我最欣赏的还是鲁迅先生那知错就改的品德,因为鲁迅先生知道自己伤害了弟弟的心,便立即去做补给,可因为弟弟早已忘记了此事,没有宽恕,而鲁迅先生的心却仍然十分沉重,感觉自己做了对弟弟精神上得虐杀。

读鲁迅有感13

  鲁迅先生是我个人比较喜爱的一位作家,也喜欢他说过的一句话:“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今日一读周先生写的《狂人日记》,看懂了一些俗世道理。

  在夜间读这篇文章,不禁有些害怕。题目挺狂的,内容也疯狂至极。文中多次提到了“他要吃我”,把那个社会的人都形容成了可怕的吃人狂魔。他的哥哥,亲戚,村内人,都对他的“肉”虎视眈眈,青黑的眼,惨白的脸,没有一点人性。这也是让我感到发颤的。我怕那令人惶恐的外皮,更不想碰触那颗散发凉气的心啊!在狂人眼里,人的劣根性就这么冒出来了。

  我不敢去想象那些脑里虚构出的场面,那样会让我头皮发麻。我可怜那些吃人的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被千百年来的封建礼教束缚着却不屑去挣脱,我可笑那些吃人的人,不懂得身体发肤授之父母,麻木如同行尸走肉。

  文中的狂人也厌弃那些人,却只能无奈地不同他们一样。他们的脑子是混沌的,他们的双手是罪恶的,他们的嘴是污浊的。谁去救救他们啊?他们是沉睡着的,就如同当时的国民一样,他们的双眼看不到身边人,他们的耳畔也听不见自由的真谛。我痛惜晚清的腐朽,也郁结于民国时期的战乱纷飞,人民的无家可归。

  最后一句——“救救孩子!”让我体会到了一颗赤心在跳动,在黑暗中发出耀眼的红光,在不安与急切里交错着,感叹那个时代之下的浮华与苍凉,同时也为有鲁迅这么一位文学大师而感到骄傲。

  我们有狂人的态度,却没有他们的精神。

  初二:旧人旧事旧心酸_

读鲁迅有感14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周家。他从6岁就开始读书,他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被送到绍兴城内最有名的三味书屋去读书。《论语》、《孟子》 ……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快乐的童年很快结束了,他的祖父被抓起来了,他的家势衰败了,那时他才13岁。鲁迅18岁那年,由于家境困难所以上了不用交学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可后来他发现这所学堂不适合他,只好转学了。

  鲁迅长大后,他写出了《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因为积劳成疾,所以鲁迅先生56岁就离开了人间。

  我们要学习鲁迅学习刻苦的精神,还要学习他不怕困难的精神,长大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鲁迅有感15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以下是一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记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wtc/duhougan/202206/2939872.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