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文化作文

家风之美,代代相传作文

admin 文化作文 2021-06-16 08:18:00 家风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风之美,代代相传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风之美,代代相传作文1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都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训、家规,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诚实守信、孝顺长辈、以礼待人、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在我的家里就将“孝敬老人,严教于孙,善待邻里,和睦家园”作为家风、家训,并代代秉承下来。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农民出生,他们有着最淳朴、最善良的优秀品质。从我记事起,我们家总是宾客络绎不绝。大人们永远笑脸相迎,从没一句怨言。他们真诚地对待身边所有的亲人和朋友,孝敬他们的父母。

  外公最常和我们说的话就是,做人一定要本分、诚实、孝顺。确实他们就是这样做的。我的老太太在我外婆家生活了20多年,我外婆任劳任怨地照顾她。因为外婆知道,在小时候,是太太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她拉扯大,现在太太老了,脸上爬满皱纹,五黑的亮发转眼变成了雪白的银丝。生活也不能自理了,连吃饭都要外婆送到她面前,太太前几年身体还挺健康的,近些年,三番五次地往医院跑。为了把太太的病治好,外公外婆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了让太太能在我们身边待得久一点,再久一点,。可是岁月无情,90多岁的太太还是离开了我们?

  我的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他们是在用他们自己的行动默默感染着我,教育着我。现在的我虽然年幼,不能为家里付出什么,但我一定要听话,努力学习,不让爸妈操心生气。让我用行动告诉他们,我爱他们。

家风之美,代代相传作文2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正是在这种成长环境中,我们体会着父母的言传身教、老一辈的谆谆教导,在生活中学到了很多。

  我的家庭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在这个家庭中成长,从咿呀学语的小婴儿到现在亭亭玉立的女孩,伴随我的就是在父亲从小到大的教诲。

  父亲老实憨厚,性子温和,待人和善,他的一生平淡无奇,却让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吃亏是福。

  那是家里刚建好房子的时候,一家人喜气洋洋,围坐在一起,一向不善言谈的他开口说:“房子总算建好了,是件好事啊!”我能听得出他语气里带着的释怀与喜悦。

  房子是建好了,但麻烦事接连而来了。下着倾盆大雨的那天夜里,窗外电闪雷鸣,感觉就像的什么大事就要发生一样。“咚,咚,咚!”,“开门啊!”一阵敲门声和叫喊声打破了小屋里的宁静。父亲连忙起身,打开门,笑脸盈盈地说道:“快快快,进来坐,外面还下着雨呢!”我探身一看,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正气势汹汹,一脸气愤地站在门口。“咦,这不是前几个月出去打工的隔壁老张吗?”父亲见他不肯进来,十分不解,“老张啊,有什么事进来说吧!”这时,老张扬起锄头“嘭”的一声,大声喊到:“别装样!你知道我来是做什么的!”父亲见状连忙挥起手,想拿开那把锄头,老张仍是不肯让步。这时,母亲走过来,端着一杯茶:“老张,你这刚回来,累坏了吧!进来吧!”老张这才皱着眉头,端着茶,大叔走进客厅,愤愤地说:“嫂子啊,你们建房我不管,但你们不能占到我家的地啊!我还打算开几块菜地啊,可你们都不跟我说一声,要不是我家里人告诉我,我还不知道呢!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啊!”父亲坐在他对面,愁眉不展。母亲一听这话,不乐意了,“你这话可就笑话了,我家的房子都建在自家的原地,哪里占到你家的地发啊?”随后,争吵声越来越大了,谁也不肯让步。老张情绪越来越激动,“嘭”的一拳,打在父亲脸上,母亲慌乱了,父亲踉踉跄跄站起来,说道:“老张,这件事没跟你商量,算我们不对,我们会给你一个交代的。”老张想起刚才那一拳,不禁有些不安,便扛着锄头朝门外走去,临走时,父亲递给他一把雨伞。雨夜,又恢复了平静。

  “我说你这人怎么那么傻呢?明知不是我们的错,那地也不是他们家啊!”母亲气不打一处来。父亲抽着烟,语重心长地说:“老张也是苦命啊!身子不强壮,老伴又走得早,老母亲一个残疾,还有一双儿女也得靠他。更何况,那地的确是有他一半的。”

  第二天,父亲决定拿三千块钱“登门赔罪”。可老张像是明白了昨晚做提不对,怎么也不肯收下,他说:“大哥,昨天是我不对,太鲁莽了。这钱,我不能收,你家有喜事还被我弄得寻么不开心,我要是收了,还有良心吗?”父亲笑了,不再强求。老张又拿出那把雨伞,说:“这把雨伞早就把我的怒气与不满全都消融了啊!”父亲收下雨伞,往外走去,大声喊到:“老张,今天晚上来我家吃饭吧,咱俩好好喝一回!”“好!我一定来!”那之后,我们两家关系越来越好。

  有一次,父亲知道同学排挤我时,对我说:“闺女,吃亏是福,你要懂得隐忍,懂得从他人角度来思考,也要看自身是否有需要改正的地方。”于是,我也学着去改正,去接受、容纳他人,渐渐地我也体会了父亲所说“吃亏是福”的真谛。

  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父亲的言传身教伴着我成长,这积极健康的家风家训早已融入我们生活,代代相传。

家风之美,代代相传作文3

  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之称。家风家训向来都是不可缺少的。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作风。一个好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我们这些后代的希望和影响,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而家训,是一个家庭的规矩,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哪一个不是父母对孩子的希望。良好的家风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在我们家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妈妈常常教导我做人要懂得感恩,孝敬长辈,报答他们,我就是在这样的家风摇篮里成长的。

  暑期里,因为爸妈工作原因,我大都时间呆在奶奶家,奶奶十分疼爱我,天天早起给我做好吃的早餐,每天都不重复。

  一天早晨,我刚刚起床,迷迷糊糊的来到餐厅,往日里丰盛的早餐不见了,餐桌上空空如也,咦,今天咋回事,奶奶呢?我赶紧来到奶奶房间,看见奶奶还躺在床上,抚摸着额头,有气无力地呻吟着。“奶奶,你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没事,就是有点感冒,已经吃过感冒药了,我一会儿就去给你做早餐”,“别,别,你别操心了,还是好好休息吧,今天不用做了,我去买早餐”。我连忙扶她躺下。安顿好奶奶后,去厨房拿了个罐,来到楼下的小吃店,打了碗馄饨给奶奶送来。奶奶看见热乎乎的馄饨,自言自语地说:“小孙子长大了会照顾奶奶了,我真是有福分呀!乖孙子”。“奶奶,你别夸我了,你天天照顾我,我偶偶照顾你一次,也是应该的。妈奶常常对我说,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了才会得到幸福。奶奶听后,像似感冒也好了许多,这时我也分享了幸福的喜悦。这都得归功于我的父母,他们平日里对我的教导。他们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影响了我。

  我们不仅要孝敬长辈,还要诚实做人。在这点上他们以身作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榜样。记的有一次,我们一家子外出旅游,晚上吃好饭准备去买点水果吃,爸爸开着车兜了一圈,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水果店,可是路边不能停车,我和妈妈匆匆下车挑了几样,妈妈一边掏钱一边问老板多少钱,老板回答道:“共125元”,并顺手接过妈妈手中的150元钱,另外掏出几张零钱找给妈妈,因为爸爸的催促,妈妈接过钱就上车了。到了车上,打开手上的钱一看,哎呀,怎么回事,老板找错钱了,她把50元当作100元给找了。快,快调头回去把钱还给她,我一听,拼命喊住爸爸,“不,不用了,我们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谁也不知道,谁叫她搞不清楚找错钱,我们又不是偷的,拿了不就得了”。妈妈在一边反驳道:“我们不能这么没出息,这钱虽然不是偷的,但如果就这样拿走,那和偷的有什么区别呢?这钱我们不能要,应该还给老板,她做小本生意赚50元也不容易,换作今天是我们,你会怎么想?这样的不易之财我们不能要。”这番话可触醒了我。“我怎么能这样呢?多拿别人的钱本来就是不对的,我还理直气壮,这真是不应该,”我自言自语道“嗯,是该还回去了。”

  说话间,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妈妈赶紧下车走向水果店,望着她走去的身影,我陷入了沉思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在这些简单而质朴的家风家训的影响下,我才收获颇丰。所以我一定要牢记长辈的话,将我家良好的家风家训发扬、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家风之美,代代相传作文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所以向来重视家教,“家家之训”渐渐地成为了“家家之风”。每个人的家风家训都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几乎,大概百分之八十是不变的,那就是父母或亲人的言传身教。

  我们家是四世同堂,一切都随太公,太公是个很节俭的人,所以除了我和妹妹外全家人都很节俭。我们家的家教非常严格,如果被发现浪费,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一天,我和父母出去玩,我喝完矿泉水,把瓶子随手扔掉了。被妈妈发现了,接着就是妈妈的一顿批评:“我们平时怎么教你的?不要乱丢垃圾,可以废物利用,这样既不会污染环境,又不浪费。”我说:“那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吗?有些不照样扔掉。”妈妈说:“所有东西肯定有它再次利用的方式,比如:塑料瓶可以卖了也可以做花瓶;废纸可以叠飞机,折小船,折千纸鹤;餐巾纸可以用胶布粘起来做小球。”我又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回到家后,当然逃不了惩罚,妈妈抓住我贪吃的特点,让我在房间面壁思过,不准吃饭。我大喊:“要饿死人的!”妈妈无情的说:“饿一顿死不了,看你下次还敢浪费吗!”

  好的家风会延续下来去影响几代人,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共同来做家风的传承者。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wenhuazuowen/202201/2037298.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