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事件作文

体验初中生活作文

admin 事件作文 2021-07-26 08:18:00 初中生活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验初中生活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验初中生活作文 篇1

  初中的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与悲伤!

  五味瓶之酸:在开学前的两个星期,我们参加了一次军训。这是我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军营中生活一个星期,没有父母的叮嘱,没有母亲做的香喷喷的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心中升起缕缕酸涩!

  五味瓶之苦:我们来的第一天就在太阳底下站了一整天,太阳烤着大地,大地热的直冒烟,我们也一直流汗。汗水打湿了我们的衣衫,有的人因为一直站而中暑了。吃过晚饭后我们又训练了两个多小时,直到10点我们才回去睡觉。我一躺在床上就进入了梦香,今天真是累死我了!

  五味瓶之辣:我们就想温室中的花朵,经历不起像军训这样的苦。每天晚上都会有人偷偷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只要一听到自己父母的声音,眼泪就不知不觉的流了下来,心里火辣辣的!

  五味瓶之咸:在我们军训的最后一天,我们明天一早就要离开了,我们再也看不见教我们的教官,心中竟有些不舍。脑海中浮现出我们与教官在一起开心,快乐的画面,不知不觉就想起了教官教我们唱的《朋友》这首歌。这天晚上,我们唱着“朋友”,还流着眼泪。泪水流到了嘴里咸咸的带着我们对教官的思念与不舍!

  五味瓶之甜:我们从军营回来,回到了校园为家长,老师表演,心中想吃了蜜一样的甜。这次军训我们不仅学会了一些知识还认识了许多的朋友,让我们更快的进入新的学习环境!

  这就是我的初中生活的初次体验,像五味瓶一样,把快乐与悲伤包含在里面,我相信我会更加喜欢初中生活!

体验初中生活作文 篇2

  还记得那天——20xx年的8月8日,我收到了厦门市启悟中学的录取通知书,那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一天!而如今我每天进出入于这所学校内学习,在这所学校里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了很多。也许这就是新的初中生活吧!

  还记得以前的小学生活吗?每天七点起床也都无济于事,而现在别说七点起床了,我每天都要六点准时从暖和的被窝中爬起。每天去上学时,手里永远都要抱那么几个文件夹,因为书包里已塞满了书本。身为班级的班干部,每天在学校里的下课时,我永远都在——收作业这三个字里徜徉着,然后又急冲冲的上着下一节课。现在的功课多了,何止那小学的语数英?生物、地理、历史······学习压力和作业也就来得多有时候一个晚上就要解决五大张卷子,真是比小学生活还要累!每天写到十点左右,第二天又要早早的爬起。这就是上初中后的压力!

  不过,在这所学校里却让我认识了好多!这里的老师一位位知书达理,朴素端庄,懂得与同学沟通······例如我们的政治陈老师以及我们的班主任方小阳老师······怪不得说启悟中学的师资雄厚呢!真是所言极是!

  学校的建筑自然也是不错!大家可都听说,启悟中学的塑胶跑道是最标准的呢!春华楼和秋实楼一栋栋充满书香子弟的教学楼,飘来书香的`博学楼,还有香气飘飘的食堂······可都是我的学校——启悟中学哦!

  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一定会再接再厉,奋力读书,迎接着中考!

  这就是我的初中新生活,你的呢?哈哈,也让我来过目过目吧!

体验初中生活作文 篇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瞬间,我们从年少无知的孩子走向懂事的青年。我们即将告别天真烂漫的童年,跨入“初中新门槛”,在与母校同学离别时,真有着古代诗人所说的“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觉,对于即将迎来的初中的崭新的生活,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在初中需要熟悉与掌握的几点要素与出现的几点问题。

  1、新科目:中学与小学不同,科目从三科增加到了六七科,因此,更多的知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记与背,也要进行更多的考试,学习压力增加了不少。而且初中的放学时间变晚,经常还需要留堂,因此导致学习时间变少。

  2、新同学、新环境:小学时熟悉了六年的同学与学习环境,一下子改变,确实有很大的不适应。陌生的环境使得学习时感到不适应甚至困难,从而导致学习效率变差,造成学习成绩起伏变大。( )

  3、新老师:初中科目增多,因此,老师的讲课方式也自然会变快,小学阶段时科目少,老师的讲课时间充足,经常还会在课堂上进行预习、理解再讲课最后复习、回顾;而初中老师的讲课时间较少,讲课方式变化很大,导致我对某些知识点不完全理解。

  4、新压力:在适应初中生活时,压力增大自然也少不了,自从小学升到初中以来,我的学习成绩变得不稳定,经常担心自己的成绩会下滑,父母的期望值高,也对我施加了很大压力。

  对于初中新生活出现的困难,我决定检讨与改正不足,并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不再出现有时间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尽快适应新环境,课间多拉人际关系,主动热情地与同学交往,多与同学沟通学习困难并解决。从而尽快融入新集体。还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通过学习同学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

  3、调整好学习心态,学习态度要端正,做任何事都有一丝不苟。遇到事情不能太过于沮丧或骄傲,摆正心态。

  我对于即将迎来的初中新生活提出以上几点,希望在初中阶段能“更上一层楼”!

体验初中生活作文 篇4

  老早就听说我们泽雅这儿的造纸有着悠久而深远的历史,勤劳的泽雅人民将造纸手艺代代相传,它是我们中国造纸文化的活化石!据古书上记载,中国之前多地人们也靠造纸这一手艺为生,但随着青年人纷纷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们在操持,加上年事已高,造纸这项手艺也将面临着失传了,唯有瓯海泽雅一带造纸技艺被完整传承与保留了下来,所以我早就期待一睹风采了!今天我就有幸去那里细细体验了一番!

  泽雅造纸典型的古村落就是唐宅村,到达目的地,我和爸爸急忙下了车,想要先去展览馆了解下,但遗憾的是门锁着。我们就直接去体验区了。进入体验区,我不禁暗暗吃惊,往前走,只见地上腌制着一个坑一个坑的竹子,这是为何呢?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要将这些竹子放在石灰水里,经过一两个月的浸渍,直至水质与竹子都变黄,这样竹片才得以腐烂,这也是造纸最初的一步。后将竹子捞上晾干,接着一步被称为“捣碎”:聪明的泽雅人巧妙利用水能,用石头锥子将腌制过的竹片捣成碎末。然后将竹片碎末掺水搅拌匀称,这一步被称之为——烹槽,它是造纸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水与竹片碎末掺和比例要适中,不能太稀,也不能太浓,太稀或太浓都不利于接着被称为——捞纸的环节!搅拌匀称后要捞纸了,我是异常的兴奋,看着老爷爷那捞纸娴熟的动作,我看呆了!瞧他那一弯腰,双手轻轻把持一下筛子的木框,这一上一下,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我也忍不住想试试,第一次捞纸我不免有些紧张,动作是那么小心翼翼,但当我捞上来的时,要么是捞不着竹子碎末,要么就是纸片很厚,分布很不均匀,看来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还藏着大学问呢!捞上的纸一张张叠在一起,还是湿的,到了一定高度后,接着一步就是“压纸”了,将水分压干,最后一步就是将纸张一一烘干,这样一张张原滋原味的成品纸才算完成了。

  待我们从体验区出来,展览馆的门也就开了,我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呀!这里的摆设、设施可真是齐全,而且每一步介绍都很详细,从中还让让我了解到造纸的原料也各种各样:最早人们还是用竹简和羊皮纸、纸莎草造纸,后来才有了麻、书皮、竹子,而且造纸术是先从我国古代西安开始逐渐传到了印度、莫斯科、伦敦的。我心中不由自主地赞叹道:蔡伦可真是了不起!

  经过一天的体验活动,我深深地为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而感到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倍感骄傲!期待着我与身边更多的人都能学会造纸术,让这块“活化石”永远闪耀着光辉!

体验初中生活作文 篇5

  今天,我们去兵一体验初一生活。大家心里都不禁有些激动,早早地就到了学校。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总算等到了九点,我们迫不及待地冲上楼层,楼梯间,有一位同学拿着拖把在仔细地拖着每一阶楼梯,怪不得环境那么好,但更小学学校不一样的是,我们是有专门的人来打扫,他们却由同学们打扫。

  进了班门,一股学习的气息迎面而来,教室里只有读英语、课文的声音,没有其他杂音,这种气氛在小学里不常见啊。他们还很有热情,一进门就热烈地欢迎我们。他们那的纪律管的很严,今天一个同学在课堂上故意捣乱,老师直接让他到办公室,整节课都没有上,老师的声音惊天动地,真能让人出一身冷汗。第一节课是历史课,从中我认识了契丹族、党项族,还有辽、北宋、西夏的关系等。

  当然,最有意义的要数班会课了,虽然已是最后一节,但并没有降低大家的情绪,主题是“学雷锋”。讲了各种他的各种为人民服务的英勇事迹,为了提高大家的精气神,还搞了各种形式吸引大家,相声是其中一种,同学们多才多艺,大大方方的展示了个人风采,当时我以为他们是准备得非常充分,最后听了他们班班主任讲后,原来相声这项是他们今天才准备的,真厉害!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知道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初中和小学不一样啊,以后上了初中,要尽快适应环境,加倍努力啊。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shijianzuowen/202112/1189675.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