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单元作文 > 七年级下册

黄河母亲河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河母亲河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河母亲河作文 篇1

  去过黄河的震撼,深深地徘徊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夏日的黄河美丽无比。黄河两岸绿树成荫,枝繁叶茂,垂柳倒映,水鸟飞翔。登上拦河大坝,举目远眺,那湍急的流水,时而一泻千里,如狂奔的野马群,时而又在峡壁和礁石间急速地迂回,发出声震峡谷的呐喊。河水浊浪排空,像母亲的血液输入平原儿女的条条“血管”,滋润着肥沃的河套平原。

  受感情的驱使,这时我倏然想起了母亲的形象,并把母亲同黄河紧密联在一起。黄河就是母亲。尽管她有过暴戾,有过忧伤,流过泪;她的儿女曾饱经忧患,心灵上也曾浮现过阴影和愁云。但是,从她作为母亲身份那天起,是以何等博大的胸怀和甘美的乳汁,在把她的儿女哺育啊!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她不施粉黛,梳理着自己,不着艳装,胜过艳装,一天比一天更加年轻。今日,她躺在坦缓的黄土地上,任丽日照耀,显得那么慈祥,那么温柔,那么壮美,那么崇高!

  我爱这壮观的黄河,爱这豪情万丈的澎湃,更爱这崇高博大的胸怀!

黄河母亲河作文 篇2

  母亲,您认得我吗?或许您不认得我,因为我不是在您的身边长大的。我知道您在离我很远很远的北方,而我生长在南方。从小,我就只能幻想着您的容貌,聆听着您的故事。即使是现在,也依然如此。

  最早的时候,是地理老师告诉我,您在中国的北方。他说您好长好长,九曲连环,像个很大的“几”字。那时候我不知道您到底有多长,只觉得应该是量也量不完的。老师还说,您像一个巨人一样出现在亚洲平原,有着健美的体魄,强壮的臂膀。于是我经常会想,躺在您的臂弯里该是多舒服的啊。我还知道您的皮肤是和我一样的黄色,甚至更黄,看上去很健康。就这样,您美丽的容颜第一次被我记住了。

  后来,历史老师又告诉我,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五六十万年前,您就已经开始养育儿女了。是您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最早的中华儿女。让他们代代相传,也让中华民族的古文明流芳百世。从此,我知道自己是真正的炎黄子孙,是您的女儿。

  懂事了以后,奶奶告诉我,您是个英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屏障。曾经,您为了保护儿女,用自己的身躯,抵挡了多少次入侵。您是个伟大的母亲,更是个勇敢的英雄。于是,在您的带领下,您英雄的儿女们也和您一样,勇敢坚强。奶奶还说,那些黄色的泥沙里,更多的是您和您的儿女们的鲜血,你们融为一体,血脉相连。你们就是这样,在那段艰苦岁月中,保卫着这片广阔的土地,这片属于我们的蓝天。

  再后来,诗人和艺术家们告诉了我。你一切的一切。“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无数诗篇,无数乐章,无数画面,无数镜头,展现出您非同凡响的磅礴气势和您身上那些依然历历在目的历史画卷。

  母亲,我知道您现在正微笑地注视着这片中华大地上的您所有的儿女。不知道您看见了我没有?虽然至今,我们还未曾相逢,但是,当我低头看见我们脚踩同一片土地。抬头看见我们头顶同一片蓝天的时候。我就能感觉到,我的根,扎在您这里;我的血,在您这里沸腾。

  母亲,请让我再叫您一声母亲,即使我们还未曾相逢,您永远会在我心中……

  梦里,我来到了您面前,呼唤着您的名字,然后跟着您一起,向着朝阳的方向,飞奔……

黄河母亲河作文 篇3

  可曾想过,养育我们几代人的黄河断流直至消失;可曾想过,黄河她也会哭泣;可曾再深想过,有朝一日,黄河没了雄伟和气魄,只像一条普普通通的河,在不知不觉中到了尽头。这些,关乎所有人。

  母亲,是生我们养我们的,而母亲河,是生养中华民族的,是动脉,也是骄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古人所发的感慨,无限的爱慕似乎都融入到这一句话之中。而对于现在母亲的巨大变化,我们也“惟有泪千行”了。在“九曲黄河第一县”的玛多,80岁的老县长拉保不断感慨“沧海桑田”“30年前,因为黄河水太多,县城周围都是湿地,玛多县城搬迁一次,”拉保说,“现在,它面临第二次搬迁——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全县吃水成了问题。”中华人民们,炎黄子孙们,这便是母亲河的现状,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到羞耻的呢?

  在我们不断关注明星大腕,八卦绯闻的同时,也同时关注一下黄河保护的宣传,虽然一个人不能注定和改变什么,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手拉手,一定会让母亲河恢复原貌的,当千疮百孔的地球无语地落泪时,当地下水位在逐渐变低时,努力一把吧!中国人在千年历史中不论遭受什么困难,都不曾放弃。我们的中国没有被外敌入侵,难道要毁于我们的手中吗?

  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诗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便是黄河的气魄,中华民族的节气。让我们一起拿起绿色的画笔,装点黄河,使黄河重现万古雄姿。

黄河母亲河作文 篇4

  黄河,中华民族的.生息摇篮,自古以来也不知道有多少诗文对其深情地赞颂。但,读过明朝薛瑄的《黄河赋》之后,觉得其他人对她的描写逊色多了。按说,薛瑄是个理学家,行文应当过于理性而缺乏激情的。但他是个例外。他把黄河的雄浑气势描写得非常到位。并且文词优美,朗朗上口。如果胸中没有对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至诚热爱的话,是写不出如此气势的。好多年前,曾机会去过陕西宜川县,观壶口瀑布,那种奔流不息的的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今天,读了这篇《黄河赋》,忽然又生出了那种崇高的感觉来了。

  六百字的《黄河赋》一开头便用工整的对仗,用黄河自西奔流而来的气势紧紧地抓牢我的眼球。作为炎黄子孙,感觉到母亲河带着永久不息的生命密码东奔而去,亘古不息。那四季景像万千之美由河水滋生,作为炎黄子孙,能不为之而动容并对此文产生共鸣?此赋的可读之处在于用典之妙和与黄河相关的地名之多。如“九河”,源于《尚书.禹贡》、天派、积石、龙门、两海、昆仑等等。其中“姒氏”指大禹、“祝融”指雷神、“少昊”指黄帝之子、“河伯”指河神、“尼父”指孔子等等。面对那汹涌奔流的黄河,会不会发问,她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可能会按照此赋的引导,联想到大禹治水,古代的先圣开凿河道,治理大水,利民于千秋万代。再由此联想到古帝颛顼的不朽伟绩,冬天的那些巨大的冰块,便是河神为人类架起的桥梁。祖先如此的壮举,到了我们这一代能不发扬光大吗?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可能由此产生。面对这奔涌东去的黄河,不管历史如何变迁,不管地理如何幻化,这母亲之流永远那么雄伟地带动着中华民族之魂,生生不息。而我们个人,在母亲河中,只不过是一滴水,是组成这雄健豪放气势的一个分子。这便是薛瑄在赋中所提到的“感道妙之如斯”了。置身这不息的洪流中,我们总觉得自己的生命如白驹过隙之一瞬。学习母亲,珍惜光阴奋勇拼搏,自强不息。这就是读此赋在我脑海中幻出的句子。

  反复品味此赋,发现它的用词很讲究,半数以上的字都是三点水旁的。并且这些水的形容词恰当而不留痕迹,还不在文中出现第二次。表现出薛夫子追求文风的典雅和修辞的精美。如同他所描写的母亲河,整体美中细节中。历朝历代,歌颂黄河的文赋很多,但我觉得此《黄河赋》在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都高出别人很多。

黄河母亲河作文 篇5

  长江(ChangjiangRiver),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东海。长江全长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长江流域得到比较良好的灌溉;年平均降雨量大约1100毫米(43英寸)。雨多半由季风带来,主要在夏季月份降落。在流域山区部分,多半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现。流域中下游季风雨造成的洪水通常始于3至4月间,持续约8个月。5月水位多少有些下降,但随后又急剧增高,一直持续上升到8月,达到最高水位。此后水位逐渐回落到季风到来前水平,水位降低在秋、冬季的多数时间持续进行,一直延续到2月,此时达到1年中的最低水平。年水位起伏幅度颇为可观——平均约20米(65英尺)——枯水年为8~11米(26~35英尺)。在峡谷中,洪水造成的水位幅度达到40~46米(130~150英尺)的巨大规模。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被湖泊的调节作用缩小;而海潮对水位具有极大影响。在吴淞附近,日潮幅为5米(15英尺),年潮幅为6米(20英尺)。分析输送到长江口的水量显示,流域高原地区提供流量的10%,而江中其余所有的水,系流域中下游地区所提供,洞庭湖和鄱阳湖约提供水量的40%。长江水量巨大。即使在上游地区,平均流量超过1,982立方米/秒(70,000立方英尺/秒)。在第一大支流雅砻江汇流后,长江流量急遽增加,平均接近5,493立方米/秒(194,000立方英尺/秒)。

  再往下游,长江接纳众多支流,流量逐渐增加,在宜昌附近三峡末端达到14,980立方米/秒(529,000立方英尺/秒),在汉口附近达到23,984立方米/秒(847,000立方英尺/秒),而在南京附近达到31,149立方米/秒(1,100,000立方英尺/秒)。长江口平均流量约为33,980立方米/秒(1,200,000立方英尺/秒),而年注入大海的总水量为1,072立方公里(244立方英里),使长江流量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四。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被认为发生在西元前2297年的传说中的洪水资料。这次洪水是由范围极广而又持续不断的大雨发生的。黄河、渭水和长江横溢堤岸,几乎将整个华北平原淹没,使其变成汪洋泽国;在最低的地方洪水持续多年不退。自那次灾难以来,还发生过多次严重洪水。历史记载表明,在西元前206年至西元1960年期间,中国经历了1,030余次严重洪水。特别广泛的洪水,长江发生了50余次,其支流汉江发生了30余次;长江流域平均每60~65年会发生一次灾难性洪水。

  广泛的洪水也可在较短时期内发生。1870年以来即是如此,在这一期间内,长江流域在1870、1896、1931、1949和1954年发生洪水。其中1931和1954年的洪水是普遍的、全国性的灾难。1931年洪水起源于覆盖流域中、下游多数地区的、猛烈的、连续的季风雨。在5~6月间,6次巨大洪峰顺江而下,摧毁23地的防护堤坝,淹没90,650平方公里(35,000平方英里)土地;4,000万人失去家园或遭受其他苦难。包括南京、武汉及其他城市在内的许多人口中心遭洪水淹没。在武汉,洪水持续4月不退,深度超过2米(6英尺),在有些地方超过6米(20英尺)。1954年夏季,由于连续的季风雨而发生另一次强悍的洪水。水位急遽上升,有时超过1931年洪水水位几乎2米(5英尺)。然而,由于有效的防洪措施,那次洪水的许多潜在后果得以避免。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可以说,只要嗨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奔腾不急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

  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多少年来我们的”母亲“给予了我们多少营养啊,而今天我们却是怎么回报她的呢?

  所以我建议以下几点;

  一;在黄河上中下游处建立防栏杆

  二;多在那里种树

  三;派人严加看守,防止有人有非分之想

  她用自己年轻的身躯把我们哺育到现在,她像我们的妈妈,一直呵护着我们,感谢您,黄河妈妈,五千年来你的英姿飒爽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一路上有您陪伴着……

黄河母亲河作文 篇6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爸爸今天领着我来到了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我终于有机会可以一览她的风采。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钢铁浮桥。这座巨大的浮桥,有几个浮桶牵引着,上面铺上平整的铁板,汽车、行人在上面穿梭自如。这时有人会问了,这浮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这浮桥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升降高低。当水位上涨时,浮桶就随水位升高,桥面就跟着上升。当水位下降时。浮桶就降了下去,桥面也跟着下降,但桥面始终可以保持平整。往里走,就到了黄河岸边,这儿的土不像别处的土那样坚硬,踩上去,很有弹性,用手一摸,感到十分细腻柔软,像巧克力丝滑般的感觉。河面上飘过了一道道白线,近了才发现是几层波浪。这儿的波浪,不像海里的波浪那样汹涌澎湃,很有气势,但一波紧挨着一波,层层叠叠,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爸爸在黄土上挖了一个“小黄河”。用手泼水,演示古黄河的决口的原因。我仔细观察,发现随着水流越来越大,黄河的河道越来越宽,河床越来越高,几乎淹没了原来的河道,最后完全决口啦。我心想,古黄河决口,给两岸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破坏。但现代的人们,终于战胜了黄河这头猛兽,可见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以后人民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祖国将会更加的美丽富强。

黄河母亲河作文 篇7

  偶尔上网,见到一张黄河的图片,只惊鸿一瞥,就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面对着震撼人心的长流,我突然想到那使它淙淙不息的源头,想要追溯那古老沉封的历史。对,没错,黄河,它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最好的见证人。自古以来人们就在这富庶的土地上生息。日出日落,看着黄河两岸的炊烟袅袅升起又落下;日出日落,看着黄河两岸星星灯火点亮又熄灭。从古至今,历史之潮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就像无人料到华夏儿女是从一个部落里出来的,我也未曾想到黄河的源头仅一衣带水宽。可到了中、下游却汇成了人人望之兴叹的黄河。

  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不知使伯牙、子期相知的江河是不是这条黄河,我宁愿相信是。因为黄河奔腾的气势中融入了中华的文化,从那不竭的流水中,我们寻到了文化的起始,我们是从那儿出来的。正因为黄河是我们的源泉,所以,我们的文化也如黄河水般博大而又精深,它包容了我们。突然间,我纳罕,它如何能负载如此厚重的文化?猛然惊醒,它是黄河呀,它就是文化,又如何无法承载住它自己呢?

  冬天来临,黄河被冰封了,它凝结了,不再流动,沉默地匍匐在大地上。终于,它有时间停下来了,它曾经呼啸九州,在黄土高原上驰骋,留下伤痕似的沟壑,然后带着黄沙离去。破冰了,河水推着还未化的冰凌,冲向黄土高原……

  黄河,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血脉,愿母亲河长在。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qinianjixiace/202203/2805300.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