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乡情有温度,一定是心的温度。
逢年过节,同安的每个老村子就会有带着碎花头巾的婶婆子高声地吆喝着同安封肉嘞——封肉哇,只需要一个婶婆子、一小筐封肉,便能让十几条巷子鲜香飘溢,人声繁杂。
小时候,最喜欢趴在长板凳上,看奶奶一边忙着做封肉,一边听着奶奶喃喃着封肉谣。粗糙的大手游刃有余地在滑嫩的肉上横切竖划,几勺料酒酱油,桂片八角有序地入锅,奶奶总左右各一个大勺、小勺,用大勺帮着收汁,用小勺时不时地捞上半勺品品——每当看到奶奶松开眉头,嘴角上扬,我便也冲上去,偷偷抿上一小口。那浓稠的酱汁,咸咸甜甜的,嘬上一点抿在唇上一点一点的品尝,便是儿时的乐趣,便是今时的怀想……
当封肉上了宴桌,奶奶就会站在一旁搓着手,欣然地、满足地像孩子一样,咯咯地笑起来。小时候,当封肉上桌,我眼里的景象便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伸手夹筷——肉便到了各个小瓷碗里;而现在,当封肉上桌,我眼里的景象却尽是一番和睦温馨,小孩子们的激烈斗争并没有丝毫锐减,只是我突然发觉大人们筷间的肉都去了孩子们的碗里,而他们只是捡着些板栗往饭里拌,自己还没吃上几口,便劝着孩子们再来块封肉。我知道,时代已然不同,家家户户都能饱餐、吃肉;我也知道,村里人的纯朴美德不会随时代被改变——我知道,乡情是最宝贵的情源,有着恒久不变的
家乡的封肉,早已是每家每户餐桌上的必不可少的菜肴;我心中的乡情,也是从幼时的封肉源起……
同安的老村老巷,是青苔的驻营地,是亲昵的闽南语的吆喝场,是封肉飘香的古街——是我乡情的归宿。
我的乡情,有封肉的鲜甜,有奶奶的笑容,有老巷的婶婆子的叫卖;乡情,是我心中偏安一隅的老巷子;乡情的温度,便是这整颗心的温度——不仅仅是我,还有所有村里的老者、青年、孩童的朴实美好、真诚的心……
村里人每颗心的温度,都是乡情的温度;我想,正是村里人与人间的情感织成了我酣梦中乡情的捕梦网。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xiaoxue/lnjzw/25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