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素材 > 优美句子素材

知世俗而不世俗的解释|世俗与世俗人议论文

admin 优美句子素材 2020-06-30 22:44:18 世俗物质

  世俗是指因完全认同物质的观念而流行着这种风俗习惯的社会群体。世俗人是指完全认同物质并执持“物质至上”气习的人。

  “世俗是指脱离了宗教的状态。世俗,有两种解释:一指民间流行的气习;一指平常、凡庸的人。”(360百科)。这种解释实际上就已包含了前面所指的世俗与世俗人此两个概念。这里需要详细区分的是,在人类社会中对待物质与精神观念上存在着的主流与非主流之区别。

  那些修持在寺庙或教堂里不为物欲动摇其修心的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那些修行在红尘间的修士们;那些醉心于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那些热衷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或准科学家们);那些专注于科技创造的发明家们;那些追求真理的哲学家们以及尚未遭物质污染同化的纯真孩童们和保持住自己的成年人们……他们(她们)也是活生生的人类,也需要以物质作为生存基础的社会人,然而,他们(她们)却能做到超然物外地保持着自己的本质不变,不为物质所染污和控制。可是,他们(她们)又只是整个人类社会中极小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中的非主流。而认同物质及为物质所同化的群体才是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是社会主流——这就是本文所指的世俗社会所在。

  正因为有了这些超脱世俗的非主流存在,因此,在整个人类社会中世俗化虽然是一种普遍的风俗习惯,但却未能污染到这些只占少数的非主流,他们(她们)不仅抵挡住物质的诱惑和世俗化的感染,保持了自己本性及坚持做自己;而且也为人间保留了一方圣洁的净土——超脱世俗且回归本性的人性空间。

  为什么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人为世俗人?这不得不从人降生而拥有了肉体束缚说起,因为身体必须以食物作为能量来维持其活动的正常消耗需要;加上物质对人在生活上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感官剌激,又是多么容易令人依恋和沉醉;并且人对占有物持有的多寡又是其社会地位的象征,而能够使人感到被尊重的虚荣心满足。因而,人由此便产生了对物质沉迷的依赖甚至是贪婪的欲望——这是形成世俗化的一个最关键环节。

  在世俗的世界里存在着这么一条标准:即判断和衡量一切事物之好坏主要在于看其是否具有功利效能。凡是对人在物质生活上有帮助或便利的东西,必定是好的;反之,则为坏的。因而,读书由于间接上对人产生作用,如就业或商贸往来上资金的计算功能等,这样,读书自然是好的。然而,在世俗社会里又会出现读书无用论的情形,因为世俗人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就业,而在就业困难的环境里,读书又变得没有什么功利可言,因此读书就成了无用的。特别是读书对发财普遍没有多少效果的社会犹在流行着读书无用论(因为该社会中富裕阶层都是没读过多少书的土豪)。因而,在世俗中不论某富人的财产来源是否正当,世俗人必漾慕之;可是,当该富人破产或因犯法受到法律惩罚时,世俗人又蔑视并厌恶之。因此,在世俗中所演绎着的是一出出对名利的追求、执着、判断和评价的唯物欲戏剧;以占有物多为喜,又以其所占有物少为悲,这就是世俗里的世俗人的人生写照。而整个世俗都是以完全物质化观念来生活和运作,并形成一个以名利为核心的世俗文化来,如崇拜金钱和权力、吹棒权势、拍马屁、蔑视欺凌弱势及争权夺利等。

  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道场(寺庙或教堂)必独立于世俗之外;虽然寺庙或教堂亦会接受世俗人来此求神拜佛,或为罪恶忏悔或为升官发财等,但是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本身必应是脱离世俗,不为世俗影响和操控的信教徒。如若寺庙或教堂已遭世俗污染和操控,该所谓的宗教道场必然是伪假的宗教道场所在——沦为世俗的一部分,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也会沦为世俗人所在了。

  一味追求物质的世俗人虽然于精神上严重匮乏,并且有的在物质方面已非常富有,但是,他们依然孜孜不倦地追逐更多的物质,却无视或完全抛弃对精神的补充和需求。因此说,认同或完全认同物质的人,他所需要的是物质而非精神上的;纵然,其物质非常富足和精神十分匮乏亦好。

  虽然物质作为一种工具或低层次的生活基础,对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再重要也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或一个基础层次的低级需要而已。人不可能将工具(身体及物质生活)当作成自己及自己的一切,而将基础层次的低级需要视为人生的全部。要知道,人的核心和最重要的本质是精神(本体),人的那个自己是属于精神上的本我,并非你暂时作为寄存的肉体。追求和提升精神境界才是人生内在而真实的唯一目的,这才是自己的真正本质——人生表象的背后真相。人的本体不可能只是仅为了物质生活而生活,把物质当成了自己及生活的一切。例如,世俗人就是将金钱的多寡作为衡量自己及他人的一切,发财了便认为是一种进步和发展,破产或无资产者则认为是完全没有发展或退步。其实,真实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乃指人在精神追求上的进步和提高,如在学习上获得更多的知识或对某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或在思想境界上得到了提升等;而一个人金钱的多寡则与这些没有直接的关系,人若要获得某种知识和领悟某一道理,主要还在于自己的努力。

  虔诚的信教徒。虽然有些也会重视物质生活,但是,他们只不过是作物质生活当为次要生活内容。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神,因为人是神整体的一部分,因而,奉献神是人本质上的一种回归。而那些只是外在形式上信仰宗教的人们,他们拜神的主要目的只是祈求自己及人家的身体健康平安及升官发财,而非将自己奉献给神或与神融合的愿望。因此,形式化的宗教徒是名义上的宗教徒,信仰宗教只不过是他们为了在心理上满足追求名利欲望的寄托,实际上这恰恰是脱离宗教的原宗旨,是世俗化的伪宗教。

  适度满足生理需要是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一味追逐和沉迷于物质则是人不正常的事情,这是被物质严重污染的现象和结果;这恰恰又是世俗的本质——人处于扭曲和迷失了自己本性的状态。市侩者在丢失纯真的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成为物质的俘虏和奴隶。世俗就是人们在认同物质并执持物质观念之下形成的唯物及名利之社会风俗习惯,世俗化就是人们主动地接受物质操控的奴隶化社会风气。

  超脱世俗就是指人超越人类社会中所流行的完全物质化观念及风俗习惯,不受物质所污染和控制——超然物外。能够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和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重大进步的,并非这些占大多数的完全认同物质的世俗化主流群体,反而是那些少数的非主流哲学家(含宗教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们。他们(她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是超越世俗观的,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出了前瞻性的预见和建议。

  反世俗化实际上就是反对极端的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力与金钱主义。市侩乃极端功利主义世俗化的典型。这是一种毫无做人原则的“有奶便是娘”、“唯利是图”的处世人生观。反世俗化并非一概否定物质生活,而是在肯定物质生活作为生存基础需求的同时,更注重追求精神上的进步和提升。如果将出世观与入世观、宗教与整个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等进行简单地比作反世俗与世俗,这却是片面的观点。因为在入世观中也存在着反世俗化的,如那些超然物外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修士们。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只要是去除了多余的礼节和虚伪的应酬,不受物质控制了自身即可。这就是反世俗化的核心。吃饭、睡觉、散步、欣赏音乐、品茶、适度的性及享受美食和美酒等依然是每一个人健康正常的事情,与世俗化及反世俗化概念无关。

  所以,无论是超脱世俗或者是反世俗化等都是一种以物质为基础层次的低级生活,而追求更高层次上生活的人生观:以物质生活为辅,精神生活为主的生活方式。在世俗化占主流的世界里,非主流者能够“莲出自污泥而不染”,坚持自己的本色不变,这恰恰证明了非主流们的强大意志和顽高思想境界。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sucai/youmeijuzi/281894.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