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论语教案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其人和《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
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理解、积累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
1.题目解读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
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
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
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
论语>十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
人
2. 走近作者
《论语》的作者谁呢?应该不是孔子本人。在先秦,学者与学生讨论问题,并
且亲自参与将这些言论集结成书,这部书常常就以这位学者命名,比如《孟子》、
《荀子》、《韩非子》等等。假如孔子亲自参与了《论语》的集结,那么这部书
就应该叫做《孔子》。郭沂先生认为司马迁所说的《中庸》就是《子思子》一书
原来的名字,为子思所著,我对此还是有些疑虑的。
《汉书•经籍志》引刘向的话,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
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
故谓之《论语》。”那么,《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在孔子死后将他的论述编辑
起来而成书的。虽然刘向对先秦典籍的整理常常遭到后世的怀疑与批评,但对
这一点,迄今没有人提出过质疑
3.相关资料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公认的世界文化
名人。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
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
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
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
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
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课文中提到的曾子、子贡和子路都在“贤弟子”之列。论语教案设计
(2)《论语》简介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它是孔子的弟子和他弟子的
弟子记录孔子等人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
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
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
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
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 )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 )
③学而不思则罔( ) ④吾日三省吾身( )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有朋自远方来( ) ②人不知而不愠( )
③思而不学则殆( ) ④传不习乎( )
3.翻译下列短语。
①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
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学
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
G.学而不厌
5.填空。
①《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
文学、哲学、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多方面,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
之一。论语教案设计
②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________家、________家。
③朱熹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合作探究】
《论语》十则中,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请思
考:
6、课文在求知态度上强调什么?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什么?在修身做人上又强调
7、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8、请你总结本文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等。
【精读精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9、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 》,这本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 的书。这本
书是 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与《 》、《 》、《 》
合称“四书”。
10、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学习”与“思
考”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11、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
条语录的观点相矛盾?
答
12、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
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___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____ ____
13、以上4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主题阅读】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苟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苟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 壹似:很像。
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孔子过泰山侧( ) (2)夫子式而听之( )
(3)然( ) (4)昔者吾舅死于虎( )
(5)何为不去也( )(6)小子识之( )
16、“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 _________
17、“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 ( A、顺接 B、转接 )
18、文中的“夫子”指的是 ____________
19、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 ___________
20、妇人的丈夫儿子因何而死?
【篇二】论语教案设计
论语 教学设计(全册)
精彩天地 幸福摇篮
精彩天地 幸福摇篮
精彩天地 幸福摇篮
精彩天地 幸福摇篮
精彩天地 幸福摇篮
【篇三】论语教案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
《论语十则》教案
【篇四】论语教案设计
论语十二则教学设计
10《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
2.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知道《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
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
二、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
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
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初读课文,明确字音: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传( )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
7、思而不学则殆( ) 8、一箪( )食
9、曲肱( )而枕之 10、博学而笃( )志
四、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 /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论语教案设计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六、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朗读课文,会解释重要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二则,并要求大家课下背诵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背诵全文,还可以安排单人背诵)
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每个小组重点负责2则 2、小组交流
3、小组质疑 4、教师补充,小结
三、合作探究: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愠:音yù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忠心、尽心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志”,立志。“立”,建树、成就。“惑”,疑惑。“天命”,事物的本质规律。“耳顺”,听声知理。“从”,任由、恣肆。“逾”,越过。
译文:孔子说:“我自己在十五岁时,开始立志于治学;在三十岁时,初有成就,能够自立了;到了四十岁时,对所研究的问题都没有任何疑惑了;到了五十岁时,真正知道了人和事物的本质规律了;到了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无需思索就能自然懂得其中的原委;到了七十岁时,任由心欲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做,都不会逾越规矩了。”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指精神懈怠 而:却(但是)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论语教案设计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轻。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岸上说,逝去的时间就象流水一样,日夜不停息。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准备: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二、合作研究:
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
2、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4、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三、朗读体会: 四、整理归类: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1)谈学习态度的
第7、9章
(2)谈学习方法的
第1、2、4、5、12章
(3)谈修身做人的
第1、2、6、8、11、12章
(4)谈珍惜时间的
第10章
五、总结文言语法:
1、通假字:(通谁读谁,通谁讲谁)
说:通“悦”,读yuè,意为:愉快,
知:通“智”,读zhì,意为:聪明。
2、文言虚词
(1)连词
而:①顺接连词,表并列或承接关系,意为“并且”“而且”“就”或不译。 例:学而时习之 任重而道远(并且)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 (不译)
②转折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例:提刀而立
④修饰语,可译为“着”“地”
例:默而识之(地)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例:余知而无罪也。(你)
(3)兼词(一字代两字的意思)相当于“于之”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当于“于之”,意为:在那里)
则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意为“就”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五、布置作业:
默写全文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做人
珍惜时间
自我报告
教学反思:
【篇五】论语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国学课-论语》
《论语》(朋友篇)
——国学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所学习过的内容。
生:背诵。
师:大家背得都不错,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今天的国学之旅。
二、新授
1、古汉字引入:
师:(多媒体展示:古汉字“朋、友”两个字)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猜一猜。
生:“朋友”
师:“朋友”多么温暖的一个词,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交朋友,生活在2500多年以前的孔子也是个爱交朋友的人,不然《论语》中的第一句中也不会提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那么交朋友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什么样的人是值得相交的好朋友,而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必须敬而远之的坏朋友呢?《论语》在交友方面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建议。
2、读一读:
师:(多媒体展示文本: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段话
选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现在老师范读,请大家认真听,特别要把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记牢。
生:自己读一读,同桌互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
3、解释句子:
师:这段话我们已经读熟了,可是这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请大家根据书上的注解来说一说。先弄清字义,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读书中释义,再说说自己的解释。 师:补充解释。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以后要选择什么样的朋友相交吗?你会拒绝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4、再读:
师:看来大家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接下来就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读,注意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悟。
5、承上启下:
师:孔子定下的交友标准让我们对朋友的要求提高了,与此同时,你是否知道我们怎么做才能拥有朋友呢?《论语》也同样给了我们提示。
6、读一读:
师:(多媒体展示: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很短,选自《论语·第四章·里仁篇》,字也很简单,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男生读,女生读,一组一组读,齐读。
师:根据注解理解句子意思。
生:解释句子意思。 师: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当你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就会拥有朋友?
生:孝顺、礼貌、善良、乐于助人、公正、诚信„„
师:再读,带着的感悟读一读。
三、拓展:
师:今天我们探讨了关于朋友这个话题,从古至今有无数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蒙尘,它们依然璀璨,闪耀在历史的星河之中。之前老师请大家去查找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友情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交流一下,一起去见证他们之间的真友谊。
生:讲故事《管鲍之交》、《伯牙碎琴》、《羊左之交》„„ 四:小结
师:这些友情故事的确感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社会更是需要朋友,需要合作。小到一个纽扣的生产,大到航空母舰的制造,都不是靠一个人完成的,每一种工作都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去完成。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同样需要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多交朋友,交好朋友,大家携手早日实现中国梦。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每人说一句有关友情的格言或者诗句,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轻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五、结束
师:最后再复习下今天我们学习的两段《论语》中的话。 生:齐读成诵。
【篇六】论语教案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预习提纲】 1.文学常识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 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字词。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â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ãi)不知 是知(zhì)也 3.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4.重点词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5.试翻 译下面的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6.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归纳文章中的句子。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合作展示】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3.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思考下面的问题。 (1)“学而”章 此章为儒家压卷经典《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 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2)“温故”章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 (3)“诲女”章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5)“岁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检测反馈】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⑷温故而知新( ) ⑸学而不思则罔( )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 2.《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3分)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3分)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 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 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4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4分) 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分)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填写)(5分) 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4分) 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学习心得】 10.《论语》十则 【预习提纲】 5.(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4)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5)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合作展示】 4. (1)“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 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义。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2)《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3)孔子说这番 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4)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5)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 ,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检测反馈】1.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并列⑷表承接⑸表转折⑹表承接 2.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3.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4.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5.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10.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智慧。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 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11.任重而道远 12.“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D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sucai/minyanjingju/24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