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素材 > 古文诗词素材

刺奢的诗句:中国最早的文人诗是?

admin 古文诗词素材 2021-05-22 02:19:18 外古诗

中国最早的文人诗是?

中国最早的文人诗是《诗经》。《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称为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三百”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古诗中以“刺奢”为题材的名句 注明作者和出处

罢民力,为酒池糟堤,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江水沛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薄兮,薄亦大兮,去不善而从善,何不乐兮,伊尹知天命之至,君王不听臣之言?亡无日矣”桀拍然而作,唾然而笑曰:子何妖言“吾有天下,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矣,于是接履而趣:遂适汤“汤立为相,故伊尹去官入 殷,殷王而夏亡,纣为鹿台?七年而成。高千尺,临望云雨,作炮烙之刑。戮无辜,夺民力。冤暴施于百姓,惨毒加于大臣,天下叛之,及周师至。令不行于左右,求为匹夫不可得也,纣自取之也,魏王将起中天台,令曰。敢谏者死,闻大王将起中天台!臣 愿加一力,绾曰,虽无力:能商台“若何”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起七千五百里之台。高既如是”其趾须方八 千里:不足以为台趾?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 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材木之积“人徒之众?八千里以外“当尽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之台者,台具以备,魏王默然无以应,乃罢起台,卫灵公以天寒凿池。天寒起役,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令罢役”左右谏曰,君凿池不知天寒。以宛春知而罢役,怨归于君“鲁国之匹夫:吾举之“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寡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与,可谓知君之道矣,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 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敢问荆邦为有臣乎“居曰,三年不能成”而 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臣请避矣,趋而出,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夫饮酒五日五夜矣,纣七日七夜?襄子惧:谓优莫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齐景公饮酒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侍者曰”仁人亦乐是夫:奚为独不乐此也”速驾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愿与夫子共之:请去礼“晏子对曰,齐国五尺之童子”所以不敢乱者“无以使其下,无以事其上”夫 麋鹿唯无礼,故父子同尘,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诗曰。’故礼不可去也”左右淫琨寡人,请杀之,左右无罪”君若好礼,无礼者去“君若恶礼?善“请革衣冠。更受命”乃废酒而更尊朝服而坐:晏子趋出,魏文侯见箕季其墙坏而不筑?何为不筑:不时,其墙枉而不 端,问曰,何不端,从者食其园之桃”箕季禁之,文侯出?君亦无得于箕季矣:曩者进食“臣窃窥之?文侯曰:吾何无得于季也“吾一见季而得四焉。其墙坏不筑”教我无夺农时也:墙枉而不端“是教我无侵封疆也,从者食园桃。是教我下无侵上也“季岂不能具五味哉,教我无多歛于百 姓,以省饮食之养也,士尹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南家,工人也:其父曰。‘吾特为鞔”已食三世矣: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 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贤者能得民“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 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鲁孟献子聘于晋:宣“子觞之三徙,钟石之县,献子曰:子之家庸与我家富”吾家甚贫“曰颜回”百姓和协,宣子曰,以钟石金玉为富”孔子曰,孟献子之富:可着于春秋“邹穆公有令食凫鹰必以秕,无得以粟。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为费:穆公曰,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饱牛而耕,暴背而耘,岂为鸟兽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不闻欤,民之父母,取食之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不害邹之粟也,粟之在仓与在民。邹民闻之。皆知私积与公家为 一体也?

第一个写诗的是谁?

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国风·曹》中的《蜉蝣》诗(可能作于曹昭公在位的公元前661—公元前651年间)”其诗云。(序)《蜉蝣》:昭公国小而迫。无法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归依焉,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于我归息,麻衣如雪,心之忧矣。诗中最难解的是最后一句?是双声叠韵“之羽,之翼“而蓝菊荪(1982)和陈子展(1983)都将此解释为“改变容貌”多出一个动词。似乎没有邹树文的解释好“他们两人对诗中最后一个字”说,歇。从诗序和诗文内容来看“诗人是借漂亮而短命的蜉蝣来讽刺时事”表达朝不保暮的忧心“可见诗中的”即是现今昆虫纲Ephemeroptera目的昆虫,蜉蝣目。由于历代对《诗经》的解释层出不穷“故古代许多人对蜉蝣都有过记述和考证”但可惜绝无具体描述形态的,《尔雅》可能始创于西周(公元前1027始),直到西汉,历时在千年以上,其间不断有所增补。说虫,部说,荀况(公元前三世纪人)《荀子·大略篇》。不饮不食者“毛亨(公元前二世纪人)《毛传》:犹有羽翼以自修饰:楚楚“鲜明貌,采采。如雪,西汉戴德(约公元前93—49)《夏小正》,五月蜉蝣有殷。殷,众也。蜉蝣者。有见也。三国魏国阮籍(公元三世纪初)《咏怀》”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晋朝郭义恭(公元三世纪人)《广志》。蜉蝣可烧啖,蜉蝣在水中翕然生。寻死,晋朝傅咸(公元239—294)《蜉蝣赋》,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羽翼:可以有兴“遂赋之,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质:羌采采而自修“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尚又何求,戏渟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唐张九龄《感怀》”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宋苏轼《前赤壁赋》(公元1082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宋罗愿(公元1174)《尔雅翼·释虫》,蜉蝣朝生而暮死。盖蜉蝣者速死之物,故以刺曹公之好奢。言虽衣服楚楚,安能久也。淮南子曰,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又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盖以旦暮为期,蜉蝣出有时”故王褒颂圣主得贤臣颂云: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又许叔重注《淮南子》言”朝生暮死之虫也“状似蚕蛾,海南谓之虫邪,按今水上有虫,白露节后即群浮水上。随水而去,宛陵人谓之白露虫,好似蜉蝣撼大树,清陈梦雷等在《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公元1726年)和日本人冈元凤(公元1784)在《毛诗品物图考》中还绘出了蜉蝣图,由上可知,历代古人对蜉蝣外观和生活习性的观察是很细微的,清楚指明蜉蝣是一种生活期极短的昆虫,生活在水中。死后随水漂流,蜉蝣外表漂亮但很柔弱,可见古人的观察是符合实际的。一部分古人可能因讲不同方言的缘故,错误地解释为一类甲虫或蛾子。故朱弘复、高金声(1950)仍认为蜉蝣可能是一种金龟子。近似所谓朝生暮死者,盖以其不饮食而但翻飞。故谓之蜉蝣也邪,明李时珍(公元1518—1593)《本草纲目·虫羌虫良 条·附录蜉蝣》(公元1587)。似虫吉虫羌而小:身狭而长“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雨后丛生粪土中,猪好啖之。云美如蝉也。盖虫羌螂、蜉蝣、腹虫育、天牛。皆蛴螬、蠹、蝎所化此,亦虫羌虫良 之一种。或曰蜉蝣水虫也。状似蚕蛾,朝生暮死。明王土斤、王恩义父子(公元1609年)《三才图会》,(蜉蝣)形似天牛而小。早下有翅能飞“美如蝉也,翕然生,梁宋之间曰渠略。丛生粪土中。有浮游之义,故曰蜉蝣也。蜉蝣是中国文人骚客心仪的对象。《诗经·曹风》就歌唱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把蜉蝣羽翼同妇女衣裙联系起来了”

蜉蝣的史料记载

“蜉蝣”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国风·曹》中的《蜉蝣》诗(可能作于曹昭公在位的公元前661—公元前651年间)。其诗云:(序)《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归依焉。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诗中最难解的是最后一句。根据邹树文(1956)的考证,“掘阅”是双声叠韵,同“阅”,即容貌,并且与上两句中的“之羽”、“之翼”对应。而蓝菊荪(1982)和陈子展(1983)都将此解释为“改变容貌”,多出一个动词,似乎没有邹树文的解释好。他们两人对诗中最后一个字“说”的解释为“歇”。从诗序和诗文内容来看,诗人是借漂亮而短命的蜉蝣来讽刺时事,表达朝不保暮的忧心。可见诗中的“蜉蝣”即是现今昆虫纲Ephemeroptera目的昆虫,故将本目译为“蜉蝣目”是对的(邹树文,1956,1981)。由于历代对《诗经》的解释层出不穷,故古代许多人对蜉蝣都有过记述和考证,但可惜绝无具体描述形态的。《尔雅》可能始创于西周(公元前1027始)。自其创始,直到西汉,历时在千年以上,其间不断有所增补。其在“说虫”部说:“蜉蝣渠略”。荀况(公元前三世纪人)《荀子·大略篇》:“不饮不食者,蜉蝣也。”毛亨(公元前二世纪人)《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暮死,犹有羽翼以自修饰。楚楚,鲜明貌。采采,众多也。掘阅,容阅也。如雪,言鲜洁。”西汉戴德(约公元前93—49)《夏小正》:“五月蜉蝣有殷。殷,众也。蜉蝣殷之时也。蜉蝣者,渠略也,朝生而暮死,有何也,有见也。”三国魏国阮籍(公元三世纪初)《咏怀》:“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晋朝郭义恭(公元三世纪人)《广志》:“蜉蝣可烧啖,美于蝉。蜉蝣在水中翕然生,覆水上,寻死,随流而去。”晋朝傅咸(公元239—294)《蜉蝣赋》:“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羽翼,可以有兴,遂赋之。有生之薄,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质,羌采采而自修。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戏渟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唐张九龄《感怀》:“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宋苏轼《前赤壁赋》(公元1082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宋罗愿(公元1174)《尔雅翼·释虫》:“蜉蝣朝生而暮死。盖蜉蝣者速死之物,故以刺曹公之好奢,言虽衣服楚楚,安能久也。淮南子曰,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又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盖以旦暮为期,远不过三日尔。蜉蝣出有时,故王褒颂圣主得贤臣颂云,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言知时也。又许叔重注《淮南子》言,朝菌者,朝生暮死之虫也。生水上,状似蚕蛾,一名孳母,海南谓之虫邪。则亦蜉蝣之类。按今水上有虫,羽甚整,白露节后即群浮水上,随水而去,以千百计。宛陵人谓之白露虫。” 明刘昌:《县笥琐探恃才傲物》:“汤家公子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另外,清陈梦雷等在《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公元1726年)和日本人冈元凤(公元1784)在《毛诗品物图考》中还绘出了蜉蝣图。由上可知,历代古人对蜉蝣外观和生活习性的观察是很细微的,清楚指明蜉蝣是一种生活期极短的昆虫,生活在水中,死后随水漂流。蜉蝣外表漂亮但很柔弱。可见古人的观察是符合实际的。但同时,一部分古人可能因讲不同方言的缘故,而将“蜉蝣”错误地解释为一类甲虫或蛾子,故朱弘复、高金声(1950)仍认为蜉蝣可能是一种金龟子。如:三国吴人陆玑(公元三世纪初)《毛诗草木虫鱼疏》:“蜉蝣,方土语也。通谓之渠略。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之,美如蝉也。”晋郭璞(公元四世纪初)《尔雅注》:“(蜉蝣)似虫吉虫羌,身狭而长,有角,黄黑色。聚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他在《尔雅音图》中还绘出了蜉蝣图。孔颖达(公元642年)《毛诗正义》:“郭璞曰(蜉蝣)似虫吉虫羌,身狭而长,有角,黄黑色。聚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陆玑疏云,蜉蝣,方土语也。通谓之渠略。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之,美如蝉也。樊光谓之粪中蝎虫,随阴雨时为之朝生暮死。”北宋陆佃《土卑雅·释虫》(公元1125年其子作序):“(蜉蝣)虫似天牛能飞。烧而啖之,美如蝉也。翕然生。覆水上,寻死,随流。”南宋戴侗(公元1241—1276)《六书故》:“按诗称蜉蝣羽翼以兴,衣服之采采粲粲,甲虫虽有羽毛,咏物者不应舍甲而言羽。荀子言蜉蝣不饮不食,渠略攻食粪土,亦非不饮不食者也。蜉蝣盖羽虫,疑即夜蛾。夜蛾粉翅,如蝶而小,四月阴雨时多生麦田中,夜则飞扑灯火。不饮食类蚕蛾,故其不能久,近似所谓朝生暮死者。盖以其不饮食而但翻飞,故谓之蜉蝣也邪。”明李时珍(公元1518—1593)《本草纲目·虫羌虫良 条·附录蜉蝣》(公元1587):“蜉蝣一名渠略。似虫吉虫羌而小,身狭而长,有角,黄黑色,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雨后丛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人取炙食,云美如蝉也。盖虫羌螂、蜉蝣、腹虫育、天牛,皆蛴螬、蠹、蝎所化此。亦虫羌虫良 之一种,不可不知也。或曰蜉蝣水虫也,状似蚕蛾。朝生暮死。”明王土斤、王恩义父子(公元1609年)《三才图会》:“(蜉蝣)形似天牛而小,有角,长三四寸,黄黑色,早下有翅能飞。烧而啖之,美如蝉也。翕然生。覆水上,寻死,随流。梁宋之间曰渠略。丛生粪土中,朝生暮死。有浮游之义,故曰蜉蝣也。”蜉蝣是中国文人骚客心仪的对象。《诗经·曹风》就歌唱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把蜉蝣羽翼同妇女衣裙联系起来了,像轻云舒卷,如嫩柳拂水。《淮南子》进一步说:「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更作了科学上的比较描述。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加了神来的一笔:「蜉,水虫也,……朝生暮死」,一句话抓住了蜉蝣的生态特征。西洋人也早就发现了蜉蝣夭寿,它的昆虫学学名叫做ephemeron,是希腊哲人亚理士多德给起的,意思直截了当就是「短促」。在五月天阿信的词中,“大时代你我都是蜉蝣”其意,在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中,绽放人生的光彩。

浮蝣出自何处

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国风·曹》中的《蜉蝣》诗(可能作于曹昭公在位的公元前661—公元前651年间)”其诗云。(序)《蜉蝣》:昭公国小而迫。无法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归依焉,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于我归息,麻衣如雪,心之忧矣。诗中最难解的是最后一句?根据邹树文(1956)的考证。是双声叠韵“阅,即容貌“并且与上两句中的”之羽,之翼“对应”而蓝菊荪(1982)和陈子展(1983)都将此解释为“改变容貌”多出一个动词。似乎没有邹树文的解释好“他们两人对诗中最后一个字”说,的解释为,歇。从诗序和诗文内容来看“诗人是借漂亮而短命的蜉蝣来讽刺时事”表达朝不保暮的忧心“可见诗中的”即是现今昆虫纲Ephemeroptera目的昆虫,故将本目译为,蜉蝣目。由于历代对《诗经》的解释层出不穷“故古代许多人对蜉蝣都有过记述和考证”但可惜绝无具体描述形态的,《尔雅》可能始创于西周(公元前1027始),自其创始。直到西汉,历时在千年以上,其间不断有所增补。说虫,部说,荀况(公元前三世纪人)《荀子·大略篇》。不饮不食者“毛亨(公元前二世纪人)《毛传》:犹有羽翼以自修饰:楚楚“鲜明貌,采采。如雪,西汉戴德(约公元前93—49)《夏小正》,五月蜉蝣有殷。殷,众也。有见也。三国魏国阮籍(公元三世纪初)《咏怀》”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晋朝郭义恭(公元三世纪人)《广志》。蜉蝣可烧啖,美于蝉。蜉蝣在水中翕然生。随流而去,晋朝傅咸(公元239—294)《蜉蝣赋》,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羽翼:可以有兴“遂赋之,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质:羌采采而自修“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尚又何求,戏渟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唐张九龄《感怀》”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宋苏轼《前赤壁赋》(公元1082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宋罗愿(公元1174)《尔雅翼·释虫》,蜉蝣朝生而暮死。盖蜉蝣者速死之物,故以刺曹公之好奢。言虽衣服楚楚,安能久也。淮南子曰,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又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盖以旦暮为期,远不过三日尔?蜉蝣出有时”故王褒颂圣主得贤臣颂云: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言知时也。又许叔重注《淮南子》言”朝生暮死之虫也“状似蚕蛾,海南谓之虫邪,按今水上有虫,羽甚整,白露节后即群浮水上。随水而去,宛陵人谓之白露虫,明刘昌。《县笥琐探恃才傲物》,好似蜉蝣撼大树,清陈梦雷等在《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公元1726年)和日本人冈元凤(公元1784)在《毛诗品物图考》中还绘出了蜉蝣图,由上可知,历代古人对蜉蝣外观和生活习性的观察是很细微的,清楚指明蜉蝣是一种生活期极短的昆虫,生活在水中。死后随水漂流,蜉蝣外表漂亮但很柔弱,可见古人的观察是符合实际的。一部分古人可能因讲不同方言的缘故,蜉蝣。错误地解释为一类甲虫或蛾子。故朱弘复、高金声(1950)仍认为蜉蝣可能是一种金龟子,三国吴人陆玑(公元三世纪初)《毛诗草木虫鱼疏》,长三四寸“不饮食类蚕蛾,近似所谓朝生暮死者。盖以其不饮食而但翻飞,故谓之蜉蝣也邪。明李时珍(公元1518—1593)《本草纲目·虫羌 虫良 条·附录蜉蝣》(公元1587)”似虫吉虫羌而小“身狭而长。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雨后丛生粪土中,猪好啖之,云美如蝉也。盖虫羌 螂、蜉蝣、腹虫育、天牛,皆蛴螬、蠹、蝎所化此。或曰蜉蝣水虫也,状似蚕蛾。明王土斤、王恩义父子(公元1609年)《三才图会》。(蜉蝣)形似天牛而小。早下有翅能飞,美如蝉也,翕然生,梁宋之间曰渠略。丛生粪土中,朝生暮死,有浮游之义。故曰蜉蝣也。文学记载蜉蝣是中国文人骚客心仪的对象,《诗经·曹风》就歌唱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o⊙)白居易的诗诗词和简介=v=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兼济”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独善”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 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辞句质朴“表达直率”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作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还有其独特贡献。这就是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白居易先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便是一篇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的政治使命,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他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也就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针对当时的社会特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还没有谁如此明确地提出过”这种观点。不仅是他自己的创作指南,而且也是他衡量古代作家作品的标准和领导新乐府运动的纲领“对六朝以来那种脱离现实脱离政治的”他作了彻底的否定“历来风骚并称”李杜齐名“但白居易却说屈原”泽畔之吟。得风人之什二三,索其风雅比兴。不及杜甫的”尽工尽善,他也认为为时为事而作的作品还不够多,这样的持论虽不免偏激狭隘,但也说明他的大胆和坚决“对廓清大历以来逐渐抬头的逃避现实的诗风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白居易还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并认为象《诗经》中《北风》之刺威虐,《硕鼠》之刺重敛“汉童谣”广袖高髻;感于事,动于情。他指出要写作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泉源,《秦中吟序》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年齿渐长”每与人言,多询时务“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他阐发了诗歌的特性“新乐府运动,便是在上述诗论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

李白被称为诗仙,那么历史上第一个写诗的人是谁?

善射者陈音 他写的《弹歌》,上古〕断竹,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 蜡辞》云:归其壑,(《礼 记·郊特牲》)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至于传说为尧舜时期的《击壤歌》、《 康衢谣》、《卿云歌》、《尧戒》、《赓歌》、《南风歌》等”从其思想内容和 语词来看。显然都是后人的伪托,倒是有些简单质朴的韵语,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sucai/guwenshici/386898.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