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语文散文阅读》
教学过程
一、考点分析
1、现代文考查的五大类型
层次阅读
语意阅读
结构阅读
艺术手法阅读
交叉阅读
2、 层次阅读的语言标志
“哪些”“哪里”“怎样”“为什么”(原因)“分条概括或具体说明”
二、知识讲解
第一步:根据题干找准答题的角度
第二步:根据题干找准答题的对象
第三步:根据对象找到答题的区域
三、例题精析
例一: (2012北京朝阳期末)
榕树,生命进行曲
①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②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
③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
命的大树。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
④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⑤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到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⑥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银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平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⑦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⑧榕树的生命进行曲还有种更超常的旋律。
⑨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时体验到的。我曾经在无意中砍伤过榕树还活着的青枝,被我误认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头砍下、提起的一刹那,它立即喷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许不是乳,而是血——总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伤口,盖住伤痕,而且很快就凝固。伤痕也随之愈合。
10榕树这种生命之泉,这样果断,这样机敏,这样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职,真叫人感慨○
不已。难怪榕树能够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创伤,继续壮大它那郁郁葱葱的事业。
11我还看到惊动我故乡的大风暴,那是雷霆与闪电助阵的大风暴,榕树在风暴中是那○
样从容不迫,它那钢铁一样的躯干,镇定地屹立着,而它的枝叶摇曳着,有的被折断了。但是在风暴过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竟依随着泥土,独自重新萌动,复苏逝去的绿色。这失去母体的生命,不仅没有饥饿而死,而且执着地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新的母体。
12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
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击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健,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
○13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在北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14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15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那一支生命的进行曲,榕树。
○16我点燃一支心香,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 ,长久地在我故乡 明丽的土地上歌唱。
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榕树。 (取材于刘再复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作者说“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榕树的碧叶”的含义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6分)
1、答题步骤:
角度—语言标记 —“什么”“哪些”“简要概括”—层次
对象—“榕树的碧叶”的含义——具体体现
区域—与对象有关—4—13段
2、答案:
第一问:“榕树的碧叶”的含义是“榕树的精神品格”。(1分)
第二问:①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不放弃希望,无畏、顽强、坚韧,不断突破,奋发进取,战胜困难。
②受到伤害时,果断、机敏地自我保护和自我修复。
③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能够从容不迫,坚守自我;遭遇摧折时,能够顽强坚持,百折不挠。
④即便遭到再重大的挫折,仍然保持顽强的精神,永不言败,传承信念。
例二:(2012西城期末科技文)
虽然全球化这个名词已被广泛使用,但对它的争论却从未停止。
物理学家和未来主义者加来道雄在他的《未来的物理学》一书中曾说,到了2100年,各国在科学、技术和观念上的交流将会催生一种全球化文明:互联网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电话系统,人们可以跨越时间、空间、语言等障碍随时交流;真正的全球化经济将会成为现实,大量的跨国贸易集团将互通有无;民族、国家间的隔阂将大大削弱;战争基本销声匿迹;随着移民的大量增加,各地文化将逐步趋同,统一的文化将会诞生,人类将追求同样的食物、电影和风尚。
然而,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研究全球战略的格玛沃特教授则认为,这些全球化的美好畅想基本上是一种妄想。
他指出,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仅有10%~25%是国际性的,而其中的大部分又是区域性而非全球性的。目前国际性业务在全部业务中所占比例为:国际邮件1%,国际电话分钟数不到2%,国际互联网流量17%~18%,出口占GDP比重26%,证券市场的国外投资者持股20%。全球性的合作并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密切。
格玛沃特认为,全球化理论的症结,是它没有考虑到距离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实际存在的地理距离会影响世界贸易。格玛沃特还创造出了一个像万有引力定律那样的“距离系数”,并由此推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它们的贸易往来就可能下降一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是否拥有共同的语言、是否属于同一个利益集团、是否使用相同的货币等文化方面的距离也会对贸易额产生影响。
他还指出,出于种种原因,世界上90%的人永远不会离开自己出生的国家。并且,我们{语文散文作文}.
人类有一个难以磨灭的本性,那就是渴望与亲属及同类来往,渴望保留本地的习俗和文化。只要这个本性还在,世界上的文化差异就会存在。全球性的合作就会在分化与对立中瓦解。
对未来世界的全球化走向,是持有乐观积极的畅想,还是做出保守谨慎的推断,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这样的争论仍将继续。
格玛沃特认为“全球化畅想基本上是一种妄想”,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他这样说的理由。(5分)
1、答题步骤:
角度—语言标记 —“理由”“分条概括”—层次
对象—“全球化畅想”——基本上是一种妄想{语文散文作文}.
区域—与对象有关—4、5、6段
2、答案:
①事实数据说明,全球性的经济合作并不那么密切。(出自第4段)(1分)
②地理距离(1分)和文化距离(1分)的因素,会对贸易产生影响。(出自第5段) ③绝大多数人不会离开故土(1分),人类有更愿与亲属和同类交往、保留本地风俗及文化的本性(1分):会使全球性合作瓦解。(出自第6段)
四、课堂运用
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张大千
①摩耶精舍是张大千先生平生最后一个故居,拜谒摩耶精舍是我赴台间的一个心愿。这心愿缘自遥远的少年习画的时代。
②上世纪四十年代父亲托人买来张大千先生的两幅五尺中堂大画:一幅浅绛,一幅水墨。浅绛那幅花青用得极美,蓝如蓝天一般清澈;水墨那幅更好,消融在水中透明的墨色好似流动着,一如梦幻。后来画没了,可赏画的感受却牢牢驻在我心里。此番来看大千先生的故居是想看到他所有画作之外却至关重要的东西,想进一步认识他。
③摩耶精舍在台北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一边是精深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不是门楣上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从墙头上生出的鲜红又秀气的炮竹花,一束束闪闪烁烁悬垂下来,看上去只像是一个喜好野趣的人家。
④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
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
⑤大千先生说:“凡我眼见,皆我所有。”
⑥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⑦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好山水了。
⑧大千先生的画室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这里最惹我注意的是画案下有一小木凳,高约二十公分。川人身材偏矮,大千先生每作大画便要踩上这木凳。他住进摩耶精舍已七旬以上,偏偏这时期他多作泼墨泼彩的大画。画室挂着一张照片,上面大千先生双手握着巨笔,站在木凳上泼墨作画。我还注意到,铺在画案的纸上有水的反光与倒影,可见他泼墨画中用水颇多。水多则墨活,也更自然,并且多意外的情景出现。应该说这幅照片泄露出大千先生那些奇妙的泼墨泼彩画的“天机”。 ⑨当然,更泄露出大千先生艺术“天机”的还是摩耶精舍,这里是他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没有文化作秀,而是一任自己的性情。这就更使我明白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张大千,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一连两年,终日在那些破败的洞窟中爬上爬下,给洞窟断代编号,还请来藏族画师协助制作颜料与画布,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伟大的艺术遗珍。
⑩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艺术家往往把他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无形地放在其中,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
11在摩耶精舍,我相信,我看明白了张大千。 ○
第二篇:《初二语文 散文阅读》
初中散文阅读
散文的概念:
散文的概念,曾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我国古代,有人把韵文以外的文章,统称散文。后来,随着文体的发
展,它的概念渐趋缩小。在现代文学史上,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样式。散文是一个“大家庭”,如游记,抒情小品,人物传记,哀祭文,随笔,专访等都可说是它的成员。这里所说的散文主要是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阔,形式自由而文学性又比较强的那一类文学体裁。
散文的类型: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描写性的散文—— 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 ):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散文的特点:
1.题材广泛,以小见大。散文长于写“小”题材,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情感。一个片断,一个场景,一点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澜,往往都是散文的好题材。
2.手法多样,行文灵活。这首先是指散文运用的表达方式自由灵活,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均可使用。其次,是指散文结构形式的灵活自由。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可以以人物,事件,景物,典型细节等结构中心。
3.形散神聚,文情并茂。散文看似散漫却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一个情感基点去曲情尽态,妙笔生花。因此,散文既有优美的笔调,又有浓郁的,文情并茂。好的散文应是情感真挚自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的文章。
散文的阅读方法:
1、找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语文散文作文}.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4、品情感。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题型分析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该考点最终落实在对线索和行文顺序的考查上。(1)线索:直接问线索是什么的题目几乎没有,关键是考查能
否准确判断出以什么为线索。(2)顺序:除常见的顺叙,倒叙,插叙三种行文顺序外,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考查形式灵活,如:(1)连续的材料,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
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有几个地方供你选择。湖南永州卷《荷》第19题:纵观全文,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述荷的,而第4自然段所写的内容却不是任一季节荷,与前后文不一致,是否应当删去?请说明理由。
二、感知文件,概括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
所选的材料中概括。常见的考查形式为:直接概括全文主题或某一段落的要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广东佛山卷《大自然之歌(节选)》第16题: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书写了情怀?又给你什么启示?
三、品味语言,领会意境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
(1)字词的含义。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含义。
关键词的赏析:
⑴、该词的本义;⑵、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⑶、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词语妙用。往往考查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点)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解答时结合语境,主题阐释外,勿忘加上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一类的规律性语言。如贵州铜仁卷 《别踩疼了雪》第20题第一小题:分别品味第9自然段和第17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的词“踩疼”不同的效果。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个考点,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关键是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贵州铜仁卷 《别踩疼了雪》第20题第二小题:选文第16段画线句子“夜晚再住黑,也压不住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yzw/23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