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关于敬业的作文开头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35:18 水稻故乡

篇一:《《作文的开头》学习资料》

《作文的开头》学习资料

示例: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2、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鲁迅《故乡》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

5、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鲁迅《风筝》

6、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冯骥才《珍珠鸟》

7、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8、我一出世就沉没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

周涛《时间漫笔》

9、你从小就熟知上帝,那么,你见过上帝笑吗?

卞毓方《上帝之笑》

10、闲来翻检旧书,深感咱炎黄子孙怯于笑、窘于笑、拙于笑。 卞毓方《古籍中的笑》

11、现在想来,那是我命中注定要看到的。 裘山山《野马之死》 12、喜爱灰色,就是说你喜爱第三条路。你从不敢正视白天和黑夜。一旦正视,你就开始折衷。黎明与黄昏是一对双胞胎,你总是一手挽了一个。你的狡黠使太阳和月亮都对你无可奈何。

黄亚洲《灰色》

13、天空低低地压下来,然后滚落了泪珠。

姚雪雪《雨点》

14、原本光溜溜什么也没有的西墙根,有一天,我从窗口望去,却吃惊地发现,灰黄的老土上竟拱出一片嫩绿的小叶芽。

廖华歌《窗外的事情》 15、林木葱郁的墓地十分宁静。我的母亲在这里安眠。

汤宏《永远的第一读者》 16、突然我明白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源自于我的悲伤。赵建英《悲伤》 17、倾听爱情的时候,我画画。

我将蓝色的,红色的,绛紫色的,绿色的和黄色的花朵倾倒在画布上,

这些花朵流光溢彩,仿佛全世界的太阳照在全世界的喜悦上。

邵勉力《倾听爱情》

18、窗外是树,树上有蝉,看不见蝉的身影,但茂盛的树中,蝉声葳蕤着。 王清铭《蝉》

学生习作示例:

话题《友情》

 1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不离’。”听过吗?不过,此情非彼情,此情乃友情也。 陈家俊

20、雨后的天空,阳光有些腼腆,细细读着你信上温暖的字眼,才发现,友情,是最美的风景。 饶融柳

21、多雨的冬季,过去了。阳光,零零落落地洒进来,我低下头,散落一地的思绪,那些繁华喧闹的岁月,就如此跫音渐远„„朋友,你过得好吗?

饶融柳

 22、“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行走江湖,少不了结交朋友。

李琮玮

23、小学二年级,我们几个“校园结义”。至今我们仍然在一起嬉戏。几年来,不管路上如何坎坷,友情依旧不变。 潘伟健《不变的友情》

24、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爱情,最无微不至的是亲情,最感恩的是师生情,而最让人充实的是--友情。 张文锋

 25、“为了朋友,我可以两肋插刀,为了女朋友,我可以插朋友两刀”--确实,当友情火拼爱情时,我们难以抉择。

 这时,就要看友情在你心中的比重了。 李嘉欣《友情的比重》

26、从来没有想起,因为一直不曾忘记。 何浩贤《忘了你是谁》  27、失去财富是损失,失去勇气是最大的损失,失去朋友则失去了一切。  邓浩《失去》

话题“书”

 28、书翻过高山,山林变翠绿了;书越过长河,河变清澈了;书伴着风,和着雨,风变和谐了,雨变温柔了。 何浩贤《天地之始》

29、“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再加一句吧,书中自有乐与趣。 林小敏《书中趣》

 30、“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真理也。你喜欢读书吗?陈家俊  31、捧着一本书,坐在窗前,明媚的阳光将我包围。清风袭来,书香散发到每一处空间,将我陶醉。 聂欣茵《书香》

 32、你轻轻地抚摸着我,你的脸颊紧贴着我。你翻开了我,你的泪珠沾湿了我,你的哭声牵动了我。

刘丽珍 《红楼梦》的自述

 33、书是朋友,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饶融柳  34、饭可以不吃,电视可以不看,书不可以不读。 饶融柳

 35、爸常对我说:“各行各业里,读书人是最高尚的。”于是,爸老爱买书,但他不看,全都倒进我的小房间里。就这样,我与书有了一段不解之缘。  张丽婷

 36、不喜欢别人称我白痴,但喜欢他们称我为书痴。那是一个满载书卷味儿的词。 罗嘉宝《我是“书痴”》

 37、冬日的阳光,斜照在书架上,勾起了我和它的故事。不必拉上窗帘,这正是我读书的好时刻。 林嘉慧《书情》

“故乡”话题

38、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也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但我更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山峡--我的故乡。  彭玉聃《因为它是故乡》

39、厌倦了漂泊,厌倦了流浪,厌倦了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的生活,蓦然回首,猛然醒觉,幸福一直在原点默默等候。故乡,是自己最后的归宿。

饶融柳《最后的归宿》

40、经过一天尾气的污染,噪音的滋扰,红男绿女花俏的诱惑„„回到家,倒在床上,闭上眼睛,来到最美好最纯真的地方--故乡。

李嘉欣《梦开始的地方》

41、故乡是一切回忆的开头,也是一切回忆的终点。邱泽滨

42、记不清故乡是甚么模样了。但依照书中和身边的人的说法,我应该要思念故乡。然而,我所记得的只有故乡的那弯明月。妈妈说,这就足够了。

苏小娟

4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诗曾揪出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啊!  姜绮玲《月是故乡明》 44、故乡,我人生的起点。 要浩杰《起点》

篇二:《关于敬业的作文素材》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10位)

1.袁隆平

袁隆平,男,77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是一位视科学为生命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默默奉献。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几十年来,他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育种,在攻关的前10年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岛度过的。 袁隆平注重实践。他说,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在第一线的坚守,使他抓住了科学的灵感,锻造出了战略性眼光。

袁隆平甘为人梯。他注重培养杂交水稻科研人才,将团结协作看作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他捐出奖金,设立了科研基金和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他将实验材料“野败”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加速了“三系”杂交稻研究的步伐。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我国杂交水稻界精英辈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30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永不满足。从“三系法”到“两系法”,从一般杂交稻的成功到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再到三期,他将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如今已经77岁的他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要实现试验田亩产900公斤;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大德有大成。到2006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不仅如此,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

袁隆平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励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粮食奖;2007年4月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钟南山

钟南山,男,71岁,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3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和答辩。钟南山积极推动呼吸病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鉴于他的学识和贡献,他成为世界慢性气道疾病防治执行小组组员,2006年底又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急性重症传染病应急委员会顾问,参与国际急性传染病咨询工作。

钟南山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参政议政,积极献言进策。近年来他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极为关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并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议案,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钟南山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

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

3.王顺友

王顺友,男,42岁,中共党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投递员。

王顺友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木里县城至白雕、三角垭、倮波乡的马班邮路投递工作,邮路往返里程360公里,月投递两班,一个班期为14天。22年来,他送邮行程达26万多公里。

王顺友担负的马班邮路,山高路险,气候恶劣,一天要经过几个气候带。他经常露宿荒山岩洞、乱石丛林,经历了被野兽袭击、意外受伤乃至肠子被骡马踢破等艰难困苦。他常年奔波在漫漫邮路上,一年中有330天左右的时间在大山中度过,无法照顾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女,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他视邮件为生命,从未丢失过一个邮件。为保护邮件,他曾勇斗歹徒,不顾个人安危跳入冰冷河水中抢捞邮件。他吃苦不言苦,饿了就吃几口糌粑面,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自编自唱山歌,独自走在艰苦寂寞的崎岖邮路上。为了能把信件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他宁愿在风雨中多走山路,改道绕行方便沿途群众,从未延误过一个班期,准确率达到100%。他还热心为农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购买优良种子。为了给群众捎去生产生活用品,王顺友甘愿绕路、贴钱、吃苦,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王顺友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当选为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都对王顺友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4.刘玉莲

刘玉莲,女,58岁,中共党员,现为新疆哈密市二堡镇二堡村乡村医生。

1971年,刘玉莲在驻地空军航校医院参加培训,掌握了针灸技术。回村后,刘玉莲很快用这门新技术治好了一名疑难病患者。村民玉素甫·买买提患支气管哮喘多年,脖子上还有一个很大的甲状腺瘤,多年求医问药无果,刘玉莲用针灸疗法结合药物给他治疗。两个月后,玉素甫·买买提的病好了。老人逢人便伸出大拇指说:“丫头,神医啊!”从此,“丫头”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1986年4月的一天深夜,刘玉莲听到村民毛沙·尼牙孜上气不接下气地敲门:“丫头,我老婆快生了。”刘玉莲赶紧收拾好接生用具,往3公里外的孕妇家跑去。赶到孕妇家,刘玉莲检测发现孕妇严重贫血,血压很低,脉搏微弱。经过刘玉莲精心护理操作,一名男婴降生了,产妇也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这时天已经亮了,刘玉莲要走时,产妇拉着她的手哽咽着说:“丫头,我的命是你给的,你是我的„夏帕艾且‟(维吾尔语:救命女神)。”

刘玉莲在41年的艰辛工作中,医治患者30余万人次,累计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3.5万多元,为村里贫困学生捐助学习用品价值6000多元。这个数字放在40年漫长的时间里也许不算太多,但是从刘玉莲微薄的收入来看,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几十年来,刘玉莲一直是一个没有正式编制的“临时工”医生,工资去年才涨到每月350元。而从护校刚毕业给她打下手的护士,每月工资比她高不少。同许多乡村医生一样,至今她也没有社保、养老、医疗保险等“三金”。对于这些,刘玉莲想法很单纯,“每天看到那么多病人信赖的目光,听到村里无论大人小孩见到自己都会尊敬地问一声丫头好,就满足了”。

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乡村医生,挑起二堡村1000多口人41年横跨两三代人健康的重担,使“小病不出村”的基本医疗目标在这个全镇最穷的村子成为现实。

刘玉莲多次被评为地、县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02年,被哈密市评为十佳卫生工作者;2005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5.张云泉

张云泉,男,59岁,中共党员,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

张云泉坚守信访岗位24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封,接听来访电话

几千次,以务实的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一方稳定,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被广大干部群众赞誉为“连心桥”上的贴心人。

张云泉常年奔走于大街小巷、边远乡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讲得最多的就是“有话跟我说”、“我来帮助你”。曾被错误下放的胡克明常年上访,张云泉18年中数百次去他家给予关心。2004年,病中的胡克明又要上访,张云泉赶过来,亲自为他洗脚,胡克明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并嘱托子女不要再上访了。在张云泉的帮助下,丧失独子的李庆余重燃生活希望,跟着患病母亲上访11年的 “野丫头”方小娟最终成了他的女儿,做了10多年代课教师的王德元恢复了公职,蒙冤16载的王友德讨回清白。他还义务帮扶60多名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医问药,捐助困难群众6万多元。广大干部群众由衷称赞,“张云泉就是我们身边看得见的„三个代表‟”。

在许多矛盾激烈的突发事件面前,张云泉总是挺身而出,不顾安危,极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一次,一家改制企业老板与原企业职工发生冲突,双方对峙多时,老板失去耐心,欲强行开推土机进厂。危急关头,张云泉一个箭步跨到推土机前,大声喊到:“谁要过去,就先从我身上开过去。”而面对情绪失控的群众,即便是受气挨打,他也是耐心说服,平息事态。为此他身上留下了不少伤痕,左手拇指受伤至今不能灵活弯曲,左眼被误打视力从1.5下降到0.15。但他理解群众,无怨无悔。

张云泉常说,“做人必须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他把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全部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自己两袖清风,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因公出差都住简陋旅店。他妻子在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当普通职工直至退休,儿媳在效益不好的单位当服务员,他从没利用权力托人找关系。 张云泉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作为全国重大典型集中宣传。2007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6.方永刚

方永刚,男,44岁,中共党员,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专业技术7级,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

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备课、撰写著作和文章。他读过的《邓小平文选》等书籍,书的四周全被磨破了,厚厚的封面也由于反复翻阅快被磨穿了,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所思所悟。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方永刚就像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的战士,哪怕十几分钟的课都充满激情,他的课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2007年6月20日,中央军委授予方永刚同志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五、全国孝老爱亲模范(11位)

1.曹于亚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yzw/232494.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