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关于蛋的猜想作文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32:18 立意学生

篇一:《关于写护蛋的作文》

关于写护蛋的作文 作者/ 蒋心瑶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护蛋。我觉得应该十分简单,可经历了几天后,我就觉得不容易了! 回到家时,我立即拿了一个鸡蛋,然后就开始为它“包扎”了。我从柜子里找到了胶布和纱布,先用纱布把鸡蛋包了三层,然后用胶布把纱布固定住。接着,我又拿出两只布手套,给鸡蛋套上。做到这里,我觉得还是不够,又拿出2张餐巾纸和一个小盒子,把餐巾纸放在盒子里,再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心想:这下应该万无一失了吧!晚上我把蛋放在枕头边,提心吊胆地进人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我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鸡蛋有没有破:“耶!没有破!”妈妈听到我的叫声乐呵呵地问:“什么事啊?这么开心!” 我紧握着包装好的蛋来到学校,同学们都在谈论鸡蛋,有的失声大叫:“我的蛋碎了!”有的得意洋洋:“我的蛋硬得可以当球踢!”„„看见碎掉的鸡蛋,听到惊慌失措的大叫声,我退出危险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忐忑不安地想:我还是安安稳稳地坐在位置上吧,免得下一个打碎鸡蛋的人就是我!午睡时,我把鸡蛋放在口袋里,趴在桌子上,眼睛虽然闭上了,心里却惴惴不安:要是睡觉时它掉到地上怎么办?撞到桌子会不会碎?我胆战心惊地度过了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周三终于到了!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的鸡蛋没有破,它安然无恙! 通过这次“护蛋”活动,我发现:有些看似简单的事,做起来并不容易。

篇二:《高考作文猜想》

2008年高考作文猜想

一、阅读并全面理解下面的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声开了。铁棒奇怪的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啊!”

[导写]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联想到:1.浇树浇根,交人交心;解决思想矛盾,还得从打开心锁入手;2.凡事要讲求策略,按事物的规律办事,不能一味蛮干;3.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2.青蛙见了蜈蚣,好奇地问:“蜈蚣大哥,我四条腿走路都很困难,你有上百条腿,走路时先迈哪一条腿呢?” 蜈蚣听后说:“青蛙老弟,我一直就这么走路,从没想过先迈哪一条腿,等我想一想再回答你。”

蜈蚣站立了几分钟,它一边思考一边向前,蹒跚了几步,终于趴下去了。

它对青蛙说:“请你再也别问其它蜈蚣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在这样走路,这根本不成问题!可现在你问我先移动哪一条腿,我也不知道了。搞得我现在连路都不会走了,我该怎么办呢?”

【导写】多角度思考往往是打开疑难问题思路的钥匙,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可联想到:1. 勇于质疑,勤于思考往往是成功的秘诀。2.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3. 挑战规则,打破常规。

3.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 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

[导写]小小的木桩为何能拴住一头大水牛呢?原来约束这头大水牛的并不是那个小小的木桩,而是它自己用惯性设置的精神枷锁。想想看,这个世界,除了自己,还有谁能用一个小小的“木桩”拴住你呢?又有谁能使你超越自我?

4.武汉百姓联线2007年元月八日就一家医院承诺9.9元治好感冒一事采访了几位市民,结果没有一个相信;到该医院去看感冒的病人也不多。

【导写】透过现象的背后,除了惯势思维作怪外,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坑骗陷阱„„让人真假难辨,防不胜防,也是老百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社会原因。宕开笔去,还可以关注一下医疗领域之外的类似问题,譬如教育费用、招工招商等等。总之,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由点到面,举一反三,以增加文章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5.凡物有三种状态,思想也有三种状态。

气态的思想是风――它是头脑中的过客,自由地来并自由地去,一般不会留下任何足迹纪念或可供考古的文物。气态的思想使人显得活泼乃至年轻,但有时也会使人显得有些漂萍无根乃至朝秦暮楚。

固态的思想是岩石――它是头脑中护灵的门神,捍卫着人生的信念。固态的思想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在一个世俗功利的社会中,许多人的头脑中并没有守护灵魂的门神。

液态的思想是水――它是头脑中定而无定的河流的活水!液态的思想汩汩地流淌着,乃至不舍昼夜地流淌着,携带着超人智慧乃至创新思想的意志――既不散逸也不凝固的意志。

【导写】你的思想是哪一种状态呢?你喜欢哪一种状态的思想呢?你欣赏有哪一种思想的人呢?用文字为我们描述或评点一下吧,注意不要空谈。

6.我喜欢吃橘子,而我父亲不喜欢吃。有时候我们劝他,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他就强调说:“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根本就不喜欢橘子的味道。”

我觉得很遗憾,但他的话突然让我有了想法。是的,作为一个橘子,哪怕是再好的橘子,也照样有人不喜欢。这个世界上的人,各人都有自己所爱的萝卜青菜,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千千万万条,很多问题,不是单项选择,答案往往丰富多彩。确定的世界是人为制造的,不确定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导写】以下题目或观点可供参考:①别苛求自己 ②做个自己满意的橘子 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④我努力,我无悔 ⑤橘子的味道

7.据《楚天都市报》3月29日讯:狂追刘德华13年的兰州女歌迷杨丽娟,25日终于同刘德华合影,但她仍不满足,为了圆女儿的追星梦,其父母节衣缩食,四处借钱,筹措路费,甚至卖掉了自家的唯一住房。为了让刘德华单独见女儿一面,68岁的父亲杨勤冀竟然在香港跳海自杀。然而父亲的死并没有唤醒女儿的梦魇,她仍然坚持要见刘德华。

【导写】追星没有不可,但应有一个“度”,应让心中的偶像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透过悲剧的背后,

不也折射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严重误区么?作为“追星族”的父母们,该如何从中汲取教训,引导孩子从盲目走向理智;作为教育部门和相关媒体,应引导孩子走出追星的盲区,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8.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人间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以后,两个人在路上谈起了观感。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又问道:“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乙反问道:“你看见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甲说:“一瓶鲜花。”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艰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导写]材料主要说明:有了信心,德国人就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这个材料的角度还是比较多的,如信心对个人、民族和国家来说,能够创造奇迹;如一个人总不能永远处在生活事业的顶峰,往往会有低谷的时候,但如果有了信心,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比较好的标题如“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李心雨)

9.下面是一幅关于由谁领奖的讽刺漫画。

[导写]从画面看,两只母鸡下蛋,所得到的荣誉却截然不同。左边的母鸡下蛋少,把蛋垒得高高的,获得了高产奖;而右边那只下蛋多,因为不会摆弄,却没得奖。漫画讽刺了社会上存在的实干家不如投机者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可以立意:社会应实施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反对投机取巧的歪风,应鼓励实干的作风,反对只作表面文章,反对形式主义。写作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联系现实:某些领导人为了追求政绩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数字出官,数字出政绩的现象;不注重真才实学,只注重面子的现象;注重表面不重内容实质的现象。

10.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导写]这则材料可以转换为话题――“坐在生活的前排”。审读题意:“坐在生活的前排”,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自己尽己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去争取成功,但并不奢望自己一定成功;尽了力就没有遗憾,更不会后悔。

11.曾经有三个帮助报社誊写文稿的年轻人。第一个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第二个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第三个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三个人的命运各不相同,第一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人成为著名的歌词作家;第三个人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成为建国的元勋。

[导写]要准确理解与把握材料,必需弄清三种不同的为人处事方面的相互区别及其本质。第一种人属于老实办事但缺少工作的主动性或主见一类;第二种人则属于办事认真负责,富有主人翁精神一类;第三种人则属于办事极富主见性与原则性一类。据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三种不同的写作话题,比如“为人办事要有主人翁精神”“办事要有主见”“办事要有思想与原则”等。也可以从整体上对材料加以考虑,可以提炼出“态度与人生”的写作话题等。

12.苏轼有一首《琴诗》,诗云: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内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那么,琴声究竟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导写】这首诗给我们以启发,艺术创造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结果,事物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13.●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下山化缘。老和尚背一个姑娘过了河。小和尚一直不敢问,直到走了20里地,觉得太憋闷了,终于就问了,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师父就神态安宁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在心里背了她20里地还没放下。”

●所有外在的仪式都比不上一个内心的安宁,你越淡定越从容,越舍弃那样一些看似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也许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功能的,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无限深刻的去发现内心。孔夫子能够交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均选自于丹《论语心得》

[导写]写好本题,关键是要注意做到情感真挚。真正写出自身对“安宁”的真切感悟来。因为“安宁”

说到底还是一种内心情绪,是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认知,因此,情感越到位,越真挚,文章才越成功。表现在具体的行文中,无论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应该围绕真切感受来写,这也是由中心议题的特征决定的。

14.以下是“青年创业网”主页上2006年11月发布的部分标题内容。

首次创业失败后:靠50元再创财富

06年11月22日

信心,伴我走在创业路上

06年11月22日

创业:店铺不怕小,生意不嫌小

06年11月22日

中国式创业最容易犯的100个错误

06年11月21日

创业之初的流浪,让我学会坚强

06年11月21日

网吧——我刚开始创业的痛

06年11月21日

专家称创业投资有捷径可走

06年11月17日

[导写]考生可以围绕表格内容,理解到创业应该屡败屡战,应该有信心,要坚强;应该从小处着手,重视原始创业;认识到创业也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有时也应该去寻找创业的捷径;认识到IT创业的成与败等等。{关于蛋的猜想作文}.

15.●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已超过1000万。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亲情缺失,他们往往敏感、自卑、胆怯。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37.9%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临时监护人说心里话。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最依恋的还是父母,亲情饥渴现象严重。(2006年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由于经济原因,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次数很少,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家长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父母对子女的歉疚往往用物质弥补,子女的亲情缺失导致对家长的怨恨,与家长沟通障碍加深。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2005年11月《干部教育培训网》)

[导写]材料给的是现实世界不能回避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从全面理解两则材料的角度立意,思考怎样对待“亲情”;可以从“留守儿童”的角度立意,思考“亲情”如何对待;可以从“务工父母”的角度立意,思考“亲情”怎样重构等等,角度可多元。

16.有两块蛋糕。有贪婪心的人说:我得马上吃了它,我饿坏了。有感恩之心的人说:我得马上把它送人,比我饥饿的人还很多呢。有涵养的人说:我可以先吃掉一块,然后用另一块去换一点鲜花。有商业头脑的人说:我得先做广告,然后高价卖出去。

[导写]商业社会怎样对待“物质诱惑”,已经非常严峻地摆在每一个中学生的面前,怎样去面对,意义十分重大。写好本题,可以围绕材料整体立意为“面对物质诱惑”,不同特点的人,态度是不一样的;也可以围绕其中的一个侧面来立意,比如“应该抛弃私心,心怀感恩之心”,可以立意为“面对物质诱惑,也要追求精神生活”,甚至可以立意为“将蛋糕做大做强,值得提倡”等等,充分体现新材料作文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17.一位禅师,一群弟子。一天禅师要求弟子到河对岸的南山各自砍一担柴。弟子们领命而去。到达河边,突遇山洪爆发,众弟子无功而返。禅师责备众弟子,唯有一人神色坦然。禅师问其故,该弟子曰:我虽没砍到柴,却发现河边有一棵苹果树,因此带回了一些苹果。最后,该弟子成了禅师的衣钵传人。

[导写]当代中学生怎样对待成功,以什么方式获取成功,在新课标实施的当下,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已经显得更为多元,本题具有一定的矫正功能。本题围绕材料可以立意为“当人生既定目标遭遇挫折时,及时更改目标,也能获得成功”,也可以围绕“禅师与弟子”的关系来立意,显示出一定的自由性。

18.近日,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课题组调查了全国11所综合性大学的在校本科学生的人生观,其中对他们的学习“动机”“理想”“信仰”“追求”的相关问卷的人数比

率如下图所示:

[导写]考生可以从调查的四个方面分别选点:别让“高薪工作”使得学习带上功利色彩;别让“个人成功”蒙蔽了我们的视野和胸怀;别让“实用主义”降低了我们的人生品位;期待“完美人生”,让生活和世界更精彩。也可以围绕几个角度综合立意,比如“高薪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个人的成功意识让实用主义蔓延”“摒弃动机和理想的狭隘主义,追求完美人生”“实用主义不可取,完美人格记心中”等。只要是围绕图表信息来立意,都应该是切题的。当然,个别考生可能正面肯定前三个方面的情况,比如“追求高薪有何错?”“高薪工作奠定了完美人格的基础”“只有个人成功才能走向人格完善”“实用主义也可取”等观点,只有言之有理,并且符合人们评价社会的科学、理性的态度,都应该是切题的。

篇三:《2015综合素质10篇预测作文》

清软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部

1.请以“教育从心开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从心开始”早就被人们提出来了,但一般的人都会认为这是指对学生的关爱,而我认为它更深、更广的含义应该指教育的机智。被人们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那么,它不是一门艺术吗?因为艺术需要体现美和创造性,而教育正好体现了这个特点,一个搞艺术的人,难道不需要用心吗?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给学生师爱。教育如果没有爱无疑于茫茫沙漠没有水源。但这“爱”,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方式恰当的爱能让学生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与幸福,这种爱如同涓涓的细流能让学生干涸的心田得到滋养;反之会让学生感受到火上浇油的烦躁与愤恨。要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爱”。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在教学中讲究技巧。我的音乐老师李巧红的成功教学案例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班新选的那个音乐委员因为胆量小放不开,高音部分总是上不去,李老师就对她说:“你的声音很好听,这首歌更好听,我想跟着你学,请把我也当你的同学,放开了唱,一定能唱好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以后,自信点燃了她学习的激情,笑容随时在她脸上绽放。就是这句微不足道的鼓励却让这个学生得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我想起人们常说的: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学生辉煌的人生,也可以摧毁学生理想的城堡。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注意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遭遇偶发事件一定要冷静,要处理得灵活。有的年轻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硬逼学生交出看的书籍,可有的学生就是不愿交,于是和学生抢、厮打,最终不了了之。用一个眼神、一句话去提示他,让他自己把书收到课桌下,下课后再找他谈。难道这不是良策吗?课堂上还有更多的偶发事件,比如教室突然飞进不速之客,并且已经虏获了学生的心,不妨就此开一个“如何保护动物”的主题班会;再比如罕见的白雪让学生目不转睛的时候,何不让他们一次看个够? 当今这个社会只要你能取得教师资格证,能被学校聘用,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就这一点来说当老师很容易,但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的很难,学生是活生生的发展的个体,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所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改进、完善我们的教育方法。既然选择了做人梯,那么我们就应该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双慧眼,用机智去经营教育。

2.请以“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参考范文】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59年,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像一颗炸弹扔在了教育阵营里,触动了占据各种立场的人士的神经,一场争论从那时至今未休。教育关乎知识,知识关乎课程,课程研究正是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关于蛋的猜想作文}.

清软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部

在当时,斯宾塞对古典学科占据学校课程的主导地位极为不满,于是,针对社会上重虚饰、轻实用的知识价值观进行了批判。他依据五种人类活动,即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的闲暇时间满足

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确立了按价值大小排列的各类知识。这些知识的最高目标是,有利于人的完满生活。在此基础上,斯宾塞最后得出结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在这里,我的任务是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回答之前,先来确认在这个问题中,“价值”是对谁而言。

知识具有对个人和对社会的双重价值。对于个人,知识具有心智训练价值、自我实现价值、人格发展的价值,即增加智慧、解决问题、提升人格的价值;对于社会,知识具有生产力价值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鉴于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因此,提升个人素质,社会整体素质即获得提升。我的思路是,将知识的价值着眼于个人,才可能获得社会的长远、可持续的进步与文明。而那种用个人幸福和社会安宁来换取社会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知识观,也必然导致一种急功近利式的课程观。我们拒绝一种线性的、封闭的、工艺学取向的课程研究,尽力把目光从教育本身投向课程以外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投向被课程遮蔽的每一位教师和学习者的内心。这也正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解释学、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所关注的焦点之所在。在这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性的课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yzw/232038.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