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心中的苏东坡 佳作欣赏》
佳作欣赏
“我心中的苏东坡 ” 写作片段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 王宇
他是旷达的饮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的祝福;他是痴情的性情中人,“不思量,自难忘”是他的眷恋;他是洒脱的游者,“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的超然。他是北宋云端之上一朵静静绽放的雪莲。
为官数年,西湖的苏堤依旧响着他的脚步声;遭贬数年,黄州的赤壁仍然刻着他的诗赋。品读苏东坡,我品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读出了“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懂得了“钩廉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长留饭,怜蛾不点灯”的善良。从他的词中,我读懂了人生。
他满腹的才华,洒脱的心态,启迪学子的心灵,它是中国文坛上的大雅之士。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杨红媛
苏东坡是古人,我是现代人。苏东坡是写诗的人,我是学诗的人。我学习苏东坡的诗,学习苏东坡的思想学习苏东坡的人生境界。
我心中的苏东坡是个豁达的人,他的心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般轻盈,他的心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他的心更有风雨无阻的坦荡,他是在坎坷中徐行,在困苦中吟啸,从容的归去。
我心中的苏东坡是一个幽默的人,他与友人喝酒谈天,用他机智的诗句,引出被朋友藏起的烧肉。他有平凡人的可爱,他有平凡人所没有的才华。
我心中的苏东坡是一个全优的人,他不仅以“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身份让我们仰视,他更以他那豪迈的诗文,优美的画卷,苍劲的字体而让我敬佩。他爱竹,他爱竹的虚心,他爱竹的挺拔,他爱竹的凌天之志,,他爱的更是竹的气节,因为,它本身便是一枝竹,,一枝壮志冲天的竹!
我心中的东坡,我欣赏的苏东坡。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 张泽鑫
是感悟人生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放旷吟者吗?是穿越十年生死迷茫的痴情才子吗?是举杯起舞弄清影的的孤独诗人吗?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舞文弄墨罢了,而
你偏偏要坚守自我,活出本性。
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的才情使千万文人墨客生忌,你的个性,泥的随心所欲,你的恃才放旷,注定使你,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而我却又看见你,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的清高,在“缺月挂疏桐”之际,唱“大江东去”的豪情与豁达。“屈指西风几时来”感“流年偷换”的落寞。“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痴情。但留下“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慷”的凄悲……
东坡是那样的无怨无悔,他坚守自我,活出本性。茫茫人间,他独爱“清欢”!千年以后,我在冷月下唤你,却只看见一轮明月,“一犁春雨”伴你走进东去的历史长河……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 卢宜承
一代才子,独领风骚;文词书画,炉火纯青;传奇人生,风雨无阻;至情流动,历久不衰。
苏轼的一生,多情的一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月圆之夜的哀伤。世事沧桑,久居异地,他也忘不掉手足之情,忘不掉他们相处的一点一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多想再看到她凭栏倚窗的欣喜,向他摆动柔荑。可惜物是人非,只得化为“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无奈。
苏轼的一生,风雨的一生。哪怕风雨弥漫,他也“吟啸且徐行”。哪怕道路曲折他也“一蓑烟雨任平生”,哪怕你将他一贬再贬,他也保持着忠贞与道义,誓将大宋一统于吾王。
苏轼的一生,绮丽的一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豪情壮志是他一生的陪伴,报效祖国是他一生的追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乐观豁达是他一生的写照,独立人格是他一生的传奇。
感动,他多情的一生;悲伤,他风雨的一生;敬重,他绮丽的一生。他用勇
气与信心为我们谱写了高尚的乐章!一生知己千般寻,难忘苏子照人寰。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闫莉
品味苏东坡,感受到最多的是他的真实,他的超脱。他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使他把对亡妻的思念化作不思量,自难忘的惆怅;政治旋涡的挣扎,使他把对功名利禄的期望化作竹杖芒鞋的轻快;仕途的失意使他把命运的不公化作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泊。经历过种种磨难,他仍然笑看人生,心系百姓,即使被贬到天涯海角,他也依然想着怎样靠自己的力量造福一方百姓。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李明峰{我心中的苏轼}.{我心中的苏轼}.
苏东坡像关东大汉,他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激昂,他用自己的肩膀,撑起热爱生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心,他用自己的胸怀抒写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壮语。{我心中的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他的豁达;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他的豪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他的柔肠。苏轼永远是一个豪放与豁达并重,感性与理性交织的真汉子。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 果怡然
大江东去的豪放,千里共婵娟的细腻,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深,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超然,这句句独白都是他才情的凝聚,都是他坚守的毅力,都是他豁达的心态。他是我心中的一首歌。也曾想意气风发,无奈仕途不顺,一贬再贬。乌台诗案的打击让他倍感压抑,人生走到了低谷。但他没有放弃,他用他的旷达唱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清高。一路走来,南北东西他留下的不仅有艰辛,更多的是意味深长的篇章,绵延千年。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他痴情地在月下徘徊。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他用他的等待唱出流年偷换的寂寞,只为伊人的出现他甘愿一直等下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心情却只换了独自一人的凄凉。他所流连的所咏叹的,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灿烂依旧,流传千古。超越历史的阻隔,我听见他独自在月下低吟。那声音就像一首歌,在我的心中,不曾逝去„„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张艳楠
他才华横溢,无奈仕途不顺,一贬再贬。被贬黄州,使他历经沧桑艰辛;乌台诗案,使他尝尽世态炎凉;放逐海南,使他饱受孤独凄苦。面对人生与他开有的一次又一次玩笑,他没有怨恨君主的不明,没有报怨命运的不公,面对挫折,他选择了笑对人生。鬓微霜又何妨,吟出了他的豪迈,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他的超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唱出了他对世人的美好祝愿。他让生命坦然了,他让生命释然了,他让生命超然了。他拂一拂衣袖,留下了千古书香。
篇二:《我心中的苏东坡》
我心中的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无数英雄
—-题记
说起苏东坡,可谓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他生于书香门弟,自幼勤奋好学,饱览四书五经,立下了以身许国的鸿愿。只可惜事与愿违,东坡先生做官以来,一直深受官僚的迫害,一贬再贬,将苏东坡至于死地,但他仍希望驰骋沙场,可以说他是一个怀揣报国热忱的赤胆英雄。
苏东坡的报国热血,全都洒在了诗书上,乃唐宋八大家之一,流芳百世。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凡是书念到高中的人几乎都会,这是他被贬黄州时所作的。“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论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赞叹了年轻有为的周瑜何等的潇洒和智勇双全。表达了自已的无限钦佩和向往。正如他自己,曲折地表达了他空怀理想和抱负而不得施展的心声。
苏东坡的为人正如他的诗一般,豪放不羁,潇洒淡然,以微笑面对生活,怪不得林语堂称他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最早令我知道的莫过他独创的“东坡肉”,这一美味便是他在贬职中诞生的,他的名字东坡正是他靠以为生东坡上的地而得名。后来被贬到蛮荒之地惠州时,他还乐呵呵地吟诵:“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便是苏轼对人生的态度,还会有何想不开的呢?笑对人生,坦然生死。也才使苏轼的诗文会有永恒的魅力,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和阐释是最透彻,经典的,超越了时空的阅读。
这便是我心中的苏东坡。
八(14)岑诚
篇三:《我心目中的苏轼》
我心目中的苏轼
天边最后的半点夕阳已渐渐褪去,但余一抹残红于水天之间。滔滔的江水或拍打着江岸或向着前方义无反顾地奔去,那澎湃的波涛之声仿佛在诉说这一个永远都讲不完的故事,它生生不息,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岸边,傲然挺立着一个衣袂飘摇的男子,他的目光望着远方,却似乎没有焦点。脸上尽是淡然却坚毅的神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样的词句在他口中缓缓吟出,带着几分感叹,几分敬佩,好一个三国周郎,好一个风流人物,而他——苏轼,却是我心中真正的风流人物。
教科书中所描绘的苏轼总是一个面容清瘦的小老头,而我心中的苏轼永远是一个风度翩翩少年郎。那个二十一岁赴京便写出惊人佳作的少年郎,那个满腹才华抱负的少年郎„„ 也许他得到了上天的厚爱吧,幼年的良好教育加上天生的聪颖睿智使得他年纪轻轻便名震大宋朝,或者上天又觉得给了他这样的过人天赋实在太令人嫉妒,那么从今往后他坎坷的仕途就是他所要付出的代价吗?
他不是凡人,绝不会随波逐流,他坚持自己的看法,从不妥协半分;他率直潇洒,有半分的不满便寄情于诗词,所以他后来的夫人王闰之才会一怒之下烧了他的诗文作品。可是,这究竟不是根源,真正的根源是苏轼傲然不羁的个性啊,他学不会趋炎附势,学不会掩饰自己,那么,在为官这条路上他注定要走得坎坷。
苏轼的一生没有如他最初所愿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可我们后人或许该庆幸,如果当时北宋多了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政客,那就少了一个写出千古名篇、为我们称颂至今的才子东坡。而我心中的苏轼就是这样一个才情洋溢、潇洒多情的才子,那个在经历重重劫难之后吟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东坡,那个依然怀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愿望的东坡,纵观古今,无人能及!
篇四:《看《苏东坡》有感》
看《苏东坡》有感
最近无所事事,因看《英雄之战》喜欢上了陆毅,便接着看了《甲午大海战》,更加喜欢他,然后看了他主演的《苏东坡》。
正好前几天去韩先生那里去蹭课,他给我们讲了宋朝的文化大奔流和其市井生活,而在《台北故宫》短篇里又看到了苏轼、宋徽宗等宋代人物的书画真迹,也听了一些关于苏轼的逸闻趣事,便对这个电视剧更加感兴趣。
看完后第一感觉并不是更爱陆毅了,而是喜欢上了苏轼。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馈赠。
《红楼梦》中林黛玉弹琴的唱词一句是“思古人兮俾无忧”,至今我心中只有三个古人能让我在困顿或喜悦之时想起,其一是杨戬,对,是《宝莲灯》中的杨戬,我是因此喜欢了焦恩俊;其二是李煜,对他的了解大多来自书本,我看过《李煜传》及他的诗集,《问君能有几多愁》的那个电视剧对我影响不大;其三便是苏轼。《苏东坡》弥补了我知识库里宋代历史的缺漏,让我把记忆里所有关于苏东坡的东西连在一起,还附到了他的身上,于是他的形象愈加丰满,到最后我目瞪口呆,五体投地。
百度百科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即全才。我以前也知道他是全才,却没有这么深的感受到一个人如果是全才的话,他是多么的出色,多么的夺目夺心。当看到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的时候,心跳都要停止了。
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二:丰富的情感。我们可以从其诗词风格中可以看出,大江东去的豪放,《赤壁赋》的旷达,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柔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灵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执着,《记承天寺夜游》的澄澈和《寒食帖》中的悲苦无奈。以前他在我心里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另写了纪念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而此次把他的所有作品归于他身,才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他,一个情感丰富,至真至诚的他,怪不得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及天下那么多女子无不倾心。
而原因之三,便是他为民的功绩,只说苏公三堤和在海南儋州劝牛耕、掘水井,授乡课,使黎汉两族通好就已是千秋伟业了,他在宋朝被贬的地方最多,走过的路最多,但是每到一处无不尽忠职守、励精图治。因此,每到一处,臣民欢呼,每离一处,臣民跪地相送,每有危难,多义士拔刀相助。
这最后的原因之四,便是其旷达的性格。他虽嫉恶如仇,但是每遭被贬,从不沮丧堕落,反而说“吾心安处便是故乡”,仍是尽己所能,为民造福。“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多么旷达的性格啊,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文弱书生 竟能屡经挫折而不倒的原因吧。
看着最后画面里垂垂老矣的苏东坡,我满怀伤情,他说,他一生受制于人,不能自由而行,当道士劝解他时,他说,船外即是百姓,岂能不管。这几句则正好概括了他的一生,本是大才子,生性自由,但自古文章憎命达,人生坎坷,受制于昏君佞臣,但为了百姓,只能顽强奋斗,终老一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苏轼乃天纵奇才,不知几百年才能有此一人,吾等小辈,远不及也,但吾应以其为榜样,以近圣人也。
想吾近日贪逸恶劳,责怨时日,羞矣!愧矣!立志改也,今后当以苏东坡为警鞭也!
篇五:《我心目中的苏东坡》
我心目中的苏东坡
苏晓华
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四川眉山的苏洵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离开故乡,不远万里赶赴卞京参加科考。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从众多的考卷中,看到一篇气势磅礴的文章后,“惊喜以为异人”,曾疑心是他学生曾巩所作,为避闲话,他把这篇文章排在了第二名。不久,试卷被打开了,才知道这位才华出众、本该得第一的考生是来自四川眉山的苏轼。接下来,在宋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苏轼与弟弟苏辙双双高中进士。欧阳修当时就说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让苏东坡出名是欧阳修。可以说没有欧阳修,就没有苏东坡。是欧阳修让苏东坡文名天下。
苏轼日后对于中国文坛的影响,恐怕当时谁也没有料想到,查阅《宋史》,欧阳修对梅圣俞说过一句话:“我要避开一头,好让他出人头地。”不过欧阳修的一席话,的确让横空出世的苏东坡诗词犹如天风海雨一般,一洗万古凡空,成为中国文人心目中最为景仰的偶像之
一。这为后来他们父子三人成为“唐宋八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一年,苏轼才21岁。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仕宦生涯,并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苏东坡一生用大起大落概括最为恰当。大起,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大落,如“高山滚石落山涧”。早年成名,又是天子门生,苏东坡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游尽东京景”。苏东坡失意是因为自己是保守派,对宋神宗想成为千古一帝变法不大热心,甚至对王安石变法不感冒,苏东坡这轮京城明月成了冷月,苏东坡开始由中心变成边缘。苏东坡没有因为自己变成边缘而不发光,他在地方为百姓造福,今天徐州、杭州人们仍然感觉到苏东坡这轮明月的沐浴。让苏东坡这座大山,栽如海底是“乌台诗案。”苏东坡因为做几首对变法不赞美的诗,苏东坡被投进大牢,苏东坡成了“逆臣叛子”。正当苏东坡认为自己虎口难逃生时,他的贵人曹太后挺身而出让他由死化生。
我喜欢东坡的豪放和大气。有先贤云: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东坡有傲骨也有傲气。据传,苏东坡有一次到丞相王安石宅第,恰逢主人不在。东坡看到书房桌上有一首未写完的诗,便上前去看,见纸笺上只有“昨夜西风过院庭,吹落黄花满地金”两句,墨迹尚未干,显然是王安石偶有急事,没能写完便出去了。看见这两句似乎不合常理的咏菊诗,苏东坡随即提笔续上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然后转身离去。直到后来被贬黄州,看到在西风中纷纷飘落的秋菊花瓣时,他才知道花卉种类繁多,世界无奇不有,王安石写的是黄州的菊花,是自己孤陋寡闻却自以为是地给他续诗。其实,改诗被贬是苏东坡的傲气所致。
初到黄州的苏轼举目无亲,生活相当艰难。当时的知州府尹徐君猷对苏轼的人品与学识颇为敬重,各方面予以厚待,令苏轼一生感激不尽。后来,他和家人在城东开垦了一处荒地,每日躬耕其中。他把这块地取名叫“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从此以后,人们都喜欢叫他苏东坡。
正是在黄州,苏东坡写下了词坛上恒永千秋的豪放派扛鼎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他不知道,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也赋予了黄州赤壁以特有的浓墨重彩,赤壁的水,孕育了苏东坡的才情;苏东坡,铸就了赤壁山水的光耀千古。滚滚东流的江水载不动苏东坡满腹的哀愁和旷古的才华,峭立的赤壁山崖每天都在皎洁的月光下翘首期待着多情的才子苏东坡的归来!他开始走向成熟,走向更为广阔的人生空间。
苏东坡本来想老死黄州、汝州,自己化成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苏东坡没有想到,自己这轮明月竟有破云之日。苏东坡开始戏剧起来,苏东坡坐上直升机,被高太后举上天顶。自己真没有想到,神宗停筷时竟是读我苏轼文章!高太后去世,苏东坡又成了凉菜,被贬到天{我心中的苏轼}.
涯海角。
公元1101年,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64岁的苏东坡,从海南岛放归,同年,病逝于江苏常州。已然“尘满面,鬓如雪”的苏东坡这样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个惊世奇才,一个被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一个本可以大有作为的文学大师,如此盘点自己一生的价值,真是令人觉得辛酸不已!
提到苏东坡,很多人便会想到“东坡肉”、“东坡肘子”,推杯换盏间,仿佛一下子就有了一种历史的认同感。其实,比之于“东坡肉”、“东坡肘子”,苏东坡诗词更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异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的轻描淡写,让素有“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蜚声海内外,无论是到过西湖的人抑或是没有到过的人,都能从他的诗句中体味到西湖别样的韵致。
读他的词,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深夜孤灯下,神色凝重的苏东坡饱醮浓情,挥毫泼墨,写出一首首、一篇篇千古诗文。他的词句不知被多少代人奉为经典,一位历经坎坷悲欢的大才子,居然用最平实的笔触写就了世间最璀璨的词章,令不少人从他的诗词中体味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境界,怪不得千百年来,苏东坡能引发那么广泛、那么持久的心灵感应,这实在是一种“无待于外而有待于内”的高度修养,也是苏东坡之所以受人推崇的真实原因。
作为一个文人,苏东坡的才学与他的亘古传世作品令我们无限景仰。他的诗作清新豪健,民生疾苦纤毫毕现;词如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开豪放一派先河;文如其人,汪洋恣肆;书法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画作遒然苍劲,尽展胸中沟壑。做个上无愧于天、下不怍于地的文人,能做到苏东坡这个份儿上尚复何求?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对苏东坡来说,或许可以说他的人生追求根本不在于此。他是抱着济世报国的愿望立足于朝堂的,为官就要为民,为民就要身体力行。上天注定要让苏东坡在徐州这块热土上一展风采。苏东坡上任不到三个月,黄河泛滥,汹涌的洪水如奔腾的野马,直逼徐州城下。大水围城,高出城内地面三米有余。接到急报后的苏东坡立即组织大小官吏动员全城军民抗洪救灾。他穿着草鞋拄着木杖,亲自带领大家昼夜苦战,抢救灾民。他下令筑起一道防洪长堤,以督促百姓将城墙加高,墙基加厚。洪水终于逼退,全城百姓得以保全,大汗淋漓的苏东坡长长出了一口气。随后,他立马上书朝廷,请求免除百姓赋税;还在城东门城墙上建造了两层高楼,涂上黄土取名为黄楼,以示土能克水。黄楼落成,苏东坡乘兴作《黄楼赋》以记念这段荡气回肠的岁月。这里,苏东坡哪还有文人气质?苏东坡在徐州任职时间不长,除了抗洪外,还带领全城百姓挖掘煤炭、大兴冶铁、建造兵器、从事农桑。对云龙湖他尤为钟情,曾突发奇想引上游之水注入其中,欲与西湖以争高下。为防湖水泛滥殃及百姓,他又在云龙湖上修筑了十里长堤,这与杭州西湖的苏堤一样记载着苏东坡执政为民的伟大业绩。
苏东坡,一个早已远逝却又无比鲜亮的名字,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堆积了无数难以言喻的情感。无论是他的天纵才情,还是他的“奇情四溢”,对世人来说,连同他的痛苦和悲哀,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在他的诗词里,至悲至美都被渲染成为一种久远的经典,如生命之花的绽放,锦延千年不败,我们真应该感谢他,为那么多不如意的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心灵的回旋空间,在大起大落的悲欢里,在昂扬奋进、元气淋漓的人生底蕴下,能将文字之美和人格魅力,转化为相通相融的至高境界,世间,恐怕无人能及。
2015-4-17
篇六:《苏轼作文》
苏轼作文{我心中的苏轼}.
苏轼作文(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沦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乏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地向我走来。{我心中的苏轼}.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孤独的身影: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长大的我内心涌出阵阵心酸。
我眼中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36岁他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忏怒王安石,被贬杭州。39岁被贬密州。42岁被贬徐州。44岁受奸人谗言所害,罪名作诗讽刺朝廷,差点惨遭杀害,被贬黄州,黄洲那可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为了被祸害的理由?
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于是他才会用登山临水、凭吊古迹来逃避现实,表达不满。其实他内心多么渴望能和周瑜一样,“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扭转这人生不得志的现状,然而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伤感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34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在他被贬密州,孤独苦闷的日子里,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风雨,历尽艰辛,独自飘零,无人读懂他受伤的心灵,我可以想象出当时苏轼是何等的哀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苏轼只能是奢侈的梦想而已。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们将读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美句;我们也欣赏不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将是怎样的遗憾哪!
读着读着,苏东坡在我的眼里成了一个孩子,一个饱经沧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我想也许正是这份纯真,造就了他的成就,让我们今天依然深深记着并永远怀念着。
在我隐隐的泪水中,我看到了他身影渐渐地远去,远去„„
苏轼作文(二)
假如有时间隧道,让我与苏轼相遇,我愿意选择——在>秋天。
——题记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秋风卷来丝丝凉意,在空气中肆意蔓延。我站在他必经的城门外,看城楼的轮廓一点点稀释在秋色寒霜中。遥望远处,古道西头,一个身影在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踏过一地的落叶。在他身后,每一片叶子都记叙着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庞逐渐清晰,神情疲惫而目光炯炯,飘拂在秋风中的是那花白凌乱的胡须。我镇静的等待,等待他的发问。
“你为何选择在秋天与我相遇?”
“>四季轮回,秋天是个最为特别的季节,越过了夏的繁华,面对冬的临近而不由的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过的沉思季节,总结过往的点滴,树立超越冬天的信心。好比短暂人生前依青年,后傍老年,人于是不惑而知天命,许多意外的>收获才会呈现在眼前„„”
“说得好!”苏轼微捋胡须,含笑点头眉宇间却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这么说,我应该高兴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却总是居无定所,瓢泊四方,命运究竟给了我一个怎样的位置?”
我笑了,作为古人,哪能比拟今人的思想,放眼现代,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采飞扬,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担忧仕途不顺?
“一旦被牵入政坛,卷入这浑浊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难以立足。隐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屡见不鲜,难得你空怀一身抱负,却仕途不顺,佩服的是在这辗转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颗清澈豪迈的心,在中秋之夜诵‘明月几时有’,赤壁之畔‘遥想公瑾当年’,密州之林‘老夫聊发少年狂’。用现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实而深刻。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计得失,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山间明月和江上清风,这又是怎样的心境。看来,你并没有缺憾,词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显著的位置吗?”
天边隐有晚归的孤雁,落叶依旧一片片地飘卷在空中,做最后飞翔的美丽,寂静夜幕中的一切拨动了我的心。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纵使不够完美。我又该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对人生,面对苏轼的困惑呢?
而苏轼则不停地捋着胡须,微锁眉头,半晌,只见他仰起头,眉头舒展了许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抬头,夜色渐浓,头顶是广阔的苍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测。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闪电般划过。我豁然开朗,面对无垠宇宙,人又是怎样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会告诉你一切。
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与苏轼对视。从他的双眸中,我又读出了一份悠远的自信。这就是心灵的沟通,超越时空,纵横千古,今人与古人之约,原是如此简单而不凡。我们不约而同地仰天大笑,笑声穿破夜空,惊起夜鸟无数。
苏轼作文(三)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是一扇古铜色的门。我推门而入,仿佛看到苏轼站在时空虚空的另一头向我掂须微笑。
一首《念奴娇》,将豪放派诗词艺术推至了顶端。苏轼泛游赤壁,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读《赤壁赋》,读到“叹吾生只须臾”两句,忍不住启唇轻诵。当时呈现在东坡面前的应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贯穿古今的线索而来,在我面前停格,打动的是自古而来千万的文人墨客。在《后赤壁赋》中上下颉颃翻飞的?雁,不仅入了苏轼的梦,更是让我心头一悸。若不是苏东坡,北飞的雁儿又怎会名垂千古?苏轼善文,更善感概啊。
若只是犷野豪放与荡气回肠,苏轼这千年前的男子并不会倾了我的心。你不会不知那悲怆凄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毛笔,写起旧人描眉的动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轩窗,正梳妆”,那“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无法离世的痛楚与哀愁。遒劲的风吹过荒山野岭,吹过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听到苏轼哽咽中念诵的词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苏轼的一生中,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文技每况愈上的转折点。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缺月挂梳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
苏轼,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洁的气节。千年后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笔锋间如痴如醉。哪怕今后阅文无数,苏东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无可取代的,我坚定!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yzw/23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