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把父亲比喻成山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23:18 父亲的人

篇一:《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部分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2013.1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猝然(cù) 祈求(qí) 涮羊肉(shuā) 数见不鲜(shuò) ....

B.唠叨(láo) 模样(mú) 襁褓(qiǎnɡ) 弱不禁风(jīn) ....

C.悄然(qiǎo) 舸舰(ɡě) 梵婀玲(fán) 毛骨悚然(sǒnɡ) ....

D.慰藉(jí) 鳏寡(ɡuān) 胴体(dònɡ) 载人航天(zài)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轮美奂地展示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

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B.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是为了党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能....

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C.豆蔻年华的男女大学生们,在对“高富帅”“白富美”的议论中,寄托了对理想生活....

的向往和对平凡现实的自我解嘲。

D.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推出了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的的军事战略,这导致亚太地区军备

竞赛炙手可热。 ....

3.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不同于其他三项活用情况的一项是(3分)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4.下列文言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上能概括本段观点的句子。(2分)

‚鸿鹄‛们认为‚燕雀安知鸿鹄志‛,事实上未必如此,‚燕雀‛们是知道了而不敢说,

说了就要倒霉。所以互相告诫‚免谈国事,莫论军情‛。笔者认为倒是‚ ‛,

‚燕雀‛们有些什么‚志‛——有些什么想法,有些什么希望?‚鸿鹄‛们是不屑考虑,不

屑过问的。‚燕雀‛之志是希望多过几天太平日子,少些折腾,事情就是这么平凡,这么简单。

6. 请概述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均不超过30字)(4分)

这幅漫画的内容是:

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

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

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

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

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

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者》

乙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

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不应而还走 还:(xuán)通“旋”,转身 .

B.王生惊觉,谢曰 谢:感谢 .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

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善假于物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而君变色以去 太医以王命聚之 ..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穷山之高而止 ..

D.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杳不知其所之也 ..

9.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用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善学者要善于思考、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的道理。

B.李生与王生的对话中,批评他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不注重思考,学习并不得法。

C.荀子在《劝学》中论及的“学”,不仅指学习文化知识,也指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D.说理的深刻性与形象性并不矛盾,《劝学》用比喻论证法,形象地论述了深刻的道理。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0分)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 ▲

(3分)

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 ▲

(3分)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 ▲

(4分)

三、古诗词鉴赏 (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长简仲咸①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②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③共谁论。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的字,

与王禹偁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故诗中称同年。 ②伯阳:老子李耳的字。 ③牢

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⑴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4分)

⑵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共8分,每小题1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青,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

《师说》)

(4)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亦使后人而

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5) 大江东去, ▲ 、 ▲ 。(《念

奴娇•赤壁怀古》)

(6)凭谁问: ▲ , ▲ ?(《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朱自清《荷

塘月色》)

(8)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公孙丑

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抹掉足迹的人

谢志强

父亲提出要我出远门闯荡闯荡,窝在家里不是个办法。何况,我挨近18岁了。父亲的说

法是你已经吃成人的饭了。

可是,长了这么大,我还没离开过村子。母亲一会儿想起带上这,一会儿想起拿上那,

那个念头又转化为物品堆积起来,好像什么都要紧,我看着塞得鼓鼓囊囊的两个包囊。我说

背着它们,我还咋走?

父亲一个劲地吸烟,像是陷入了困境,终于,他发话了,说:带着那么沉的包囊,还能

走多远?父亲端详着我的装束,他说,换换装,不要那么寒伧。

我换了一套父亲认可的服装,好似脱了胎。母亲一直送我到村边,还一再关照‚路上小

心‛,‚注意冷暖‛。村民好奇地问我的去向,我不愿让他们知道,我担心成为他们教训晚辈的

失败的例证。我对未来实在没有把握。

不过,一帮孩子还是关心着我,跟着我走了很远一段路。我在岔路口,碰到了第一个难

题,我不知往哪走了,车辙、蹄印、足迹,我辨认了一番,选了车辙的方向。可是,突然冒

出一个羊倌,说:错了,那是进山的路。

于是,我踏上留有足迹的路,是成人的脚印。只是,回头再也看不到羊倌的时候,我觉

得山岭的树林里,有无数双眼在窥视着我,甚至窃笑。我想到自己那么稚嫩,不过,我挺起

胸,昂起头,摆出一副闯荡世界的架势给他们瞧。偶尔,我还哼起山歌,只是我的嗓子不争

气,光顾着喘气了。

那路,久已不走人了,浮土漫起,我的脚印,模子一样,一个一个地留在上边。我讨厌

别人说三道四,确实,母亲过分宠爱我,可是,这回,我得混出个人模人样来。那样,父亲

的愁眉可以舒展开来了。

我得消除我的行踪,隔个半年一年,突然出现,引来村民的一片羡慕的目光。我折了两

根树枝,开始清扫路上的脚印。

效果实在乐观,我背后的路面,那一长串我熟悉的脚印没了,好像我是个不留足迹的人

——来无踪,去无影。甚至,我的身体轻盈起来。

树枝像我的尾巴,在脚后来回扫荡着,我行进的速度慢了许多,可我十分欣慰,好像终

于摆脱了什么。我沾沾自喜欣赏着我的神秘‚失踪‛。我们村里一直凭脚迹观察、判断一个人

的动向、愿望,因此,父亲接受了观察过我的脚印的长者的劝告:你的儿子应当出远门。

我想,这一下,你们还能看出什么?我仿佛跟我的过去、我的村庄了断了关系。我以另

一种姿态走上了路。我想,村里的人真可笑,动不动就拿‚早先‛怎么怎么来约束我的行为。

我故意蹦蹦跳跳地走。树木喧哗,似乎受了我的感染,或者是欣赏我的举动。我发现,

天色阴暗下来。这个时辰,母亲该烧好饭菜,等待着我坐下来呢。

我找着了一个路旁的土坯屋子,它像父亲嗜烟过多的口腔,门框、坯壁留着熏过的烟迹。

我捡了些树枝,燃起火,煨了个烙饼。我想起家里饭菜的可口。接着,我又怀念起家里床铺

的柔软了。

我醒来时,满耳是鸟鸣,仿佛我是它们的同伴。它们并不害怕我,一个劲地叽叽喳喳,

似乎在讨论我的出现是怎么回事。我开始想家——我熟悉的村子。只是,我忽然失却了方向

感,我不知哪个是村里的方向,我该走向何处?

那两根树枝躺在门口,绿叶已枯萎了。我就是用它们抹掉了我来时的足迹。现在,我找

不着回归的路了。我真想变成一只鸟,跃上蓝天,那样,可以俯视到我的家——我突然觉得

村子的可爱可亲。我懊悔抹掉了自己的足迹。我哭起来,鸟鸣仿佛是一群小孩在讥笑着我。

走过了,不留足迹是多么可怕。我盲目地转悠着。

13.文中的“足迹”、“扫脚印”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14.“我”在出门远行的经历中,情感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6分)

15.从全文看,“我”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16.根据全文并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段落,分析文章结尾处“走过了,不留足迹是多么可怕”

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6分)

【课文链接】

①人的悲剧性实质……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

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

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 曹文轩《前方》

②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韩少功《我心归去》

③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把父亲比喻成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篇二:《读《小抄写员》有感》

父子情,深似海

——读《小抄写员》有感

山固然高,海固然深,也不及父子情深,这是我从《小抄写员》中感受到的。

叙利奥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父亲为了养活全家人,给别人抄写签条。除了父亲以外,叙利奥是家中惟一的男子。因此,他的父亲便把所有希望放在叙利奥身上。但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每当父亲在12点睡觉时,他就偷偷地起来为父亲抄写签条。许多日子以来,他依然如此,由于睡眠不足,他竟然在课堂上睡着了。父亲知道以后,火冒三丈,叙利奥受了很大的委屈,但他并没有解释,依然帮父亲抄签条,有一天,父亲发现了,两手紧紧地抱住了叙利奥。

这篇文章并没有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去修饰。当叙利奥听到父亲不再爱他的时候。他的心就像被刀绞一样。正是父爱的力量使他坚持下去,可见父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的呀!当我读到父亲明白一切事情,把叙利奥抱住的时候,使我这个不易动情的小女孩也流下了泪水。

一篇文章重要的是以情感人,这篇文章处处洋溢浓厚的亲情。因为父爱,使父亲对叙利奥产生了误解。也正是因为父爱,使父亲更加了解了叙利奥。人们常把父亲比喻成山,把母亲比喻成水,母亲看上去非常慈祥。而父亲看上去,却永远是那样高大,似乎不理解儿女所想的。我想在一家之中,父亲可谓是最辛苦的,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担着沉重的担子。虽然叙利奥的父亲抄签条很辛苦,但他却不让叙利奥去帮他。足以见得,父亲为了儿子的学业可使自己更加辛苦。

不要轻易否定父爱,它比高山还高,虽然沉默不语,但是它的胸间,却川流不息地奔淌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暗流;它比大海还深,虽然波澜不惊,却涌动着山呼海啸般的强劲暗流。

篇三:《扬州高一下语文期初试题》

扬州高一下语文期初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猝然(cù) 祈求(qí) 涮羊肉(shuā) 数见不鲜(shuò) ....

B.唠叨(láo) 模样(mú) 襁褓(qiǎnɡ) 弱不禁风(jīn) ....

C.悄然(qiǎo) 舸舰(ɡě) 梵婀玲(fán) 毛骨悚然(sǒnɡ) ....

D.慰藉(jí) 鳏寡(ɡuān) 胴体(dònɡ) 载人航天(zà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轮美奂地展示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和丰....

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B.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是为了党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能真正....

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C.豆蔻年华的男女大学生们,在对“高富帅”“白富美”的议论中,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

往和对平凡现实的自我解嘲。

D.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推出了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的的军事战略,这导致亚太地区军备竞赛

炙手可热。 ....

3.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不同于其他三项活用情况的一项是(3分)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C.骊山北构而西折 .

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4.下列文言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2分)

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是山东省 (县级市)人,代表作是中篇小

说《红高粱》和长篇小说《 》。

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丰子恺先生创作的讽刺教育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40

字),并明确表明自己对这种至今任然存在的教育现象的看法。(不超过40字)(4分)

这幅漫画的内容是: ▲

我对这样的教育现象的看法是: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

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

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

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

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

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

——《李生论善学者》

乙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

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

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不应而还走 还:(xuán)通“旋”,转身 .

B.王生惊觉,谢曰 谢:感谢 ..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善假于物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而君变色以去 太医以王命聚之 ..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穷山之高而止 ..

D.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杳不知其所之也 ...

9.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用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善学者要善于思考、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的道理。

B.李生与王生的对话中,批评他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不注重思考,学习并不得法。

C.荀子在《劝学》中论及的“学”,不仅指学习文化知识,也指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D.说理的深刻性与形象性并不矛盾,《劝学》用比喻论证法,形象地论述了深刻的道理。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0分)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 ▲

(3分)

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 ▲

(3分)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 ▲

(4分)

三、古诗词鉴赏 (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①?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②,坐断③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④。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①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②兜鍪(móu):头盔,这里代指士兵。③坐断:占据,割

据。④曹刘:指曹操、刘备。

(1)词的上阕有两问,从“何处”“千古”两个词来看,这两问发问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

(2) 词的下阕,作者极力赞赏孙权的英雄才俊,有何用意?(4分)

(3)全词由三问构成,请具体分析三问中包含的不同情感。(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

染; ▲ ,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

谓 ▲ 。

(韩愈《师说》)

(4)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5) 大江东去, ▲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朱自清《荷塘月色》)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抹掉足迹的人

谢志强

父亲提出要我出远门闯荡闯荡,窝在家里不是个办法。何况,我挨近18岁了。父亲的说法是

你已经吃成人的饭了。

可是,长了这么大,我还没离开过村子。母亲一会儿想起带上这,一会儿想起拿上那,那个

念头又转化为物品堆积起来,好像什么都要紧,我看着塞得鼓鼓囊囊的两个包囊。我说背着它们,我还咋走?

父亲一个劲地吸烟,像是陷入了困境,终于,他发话了,说:带着那么沉的包囊,还能走多

远?父亲端详着我的装束,他说,换换装,不要那么寒伧。

我换了一套父亲认可的服装,好似脱了胎。母亲一直送我到村边,还一再关照‚路上小心‛,

‚注意冷暖‛。村民好奇地问我的去向,我不愿让他们知道,我担心成为他们教训晚辈的失败的例证。我对未来实在没有把握。

不过,一帮孩子还是关心着我,跟着我走了很远一段路。我在岔路口,碰到了第一个难题,

我不知往哪走了,车辙、蹄印、足迹,我辨认了一番,选了车辙的方向。可是,突然冒出一个羊倌,说:错了,那是进山的路。

于是,我踏上留有足迹的路,是成人的脚印。只是,回头再也看不到羊倌的时候,我觉得山

岭的树林里,有无数双眼在窥视着我,甚至窃笑。我想到自己那么稚嫩,不过,我挺起胸,昂起头,摆出一副闯荡世界的架势给他们瞧。偶尔,我还哼起山歌,只是我的嗓子不争气,光顾着喘气了。

那路,久已不走人了,浮土漫起,我的脚印,模子一样,一个一个地留在上边。我讨厌别人

说三道四,确实,母亲过分宠爱我,可是,这回,我得混出个人模人样来。那样,父亲的愁眉可以舒展开来了。

我得消除我的行踪,隔个半年一年,突然出现,引来村民的一片羡慕的目光。我折了两根树

枝,开始清扫路上的脚印。

效果实在乐观,我背后的路面,那一长串我熟悉的脚印没了,好像我是个不留足迹的人——

来无踪,去无影。甚至,我的身体轻盈起来。

树枝像我的尾巴,在脚后来回扫荡着,我行进的速度慢了许多,可我十分欣慰,好像终于摆

脱了什么。我沾沾自喜欣赏着我的神秘‚失踪‛。我们村里一直凭脚迹观察、判断一个人的动向、愿望,因此,父亲接受了观察过我的脚印的长者的劝告:你的儿子应当出远门。

我想,这一下,你们还能看出什么?我仿佛跟我的过去、我的村庄了断了关系。我以另一种

姿态走上了路。我想,村里的人真可笑,动不动就拿‚早先‛怎么怎么来约束我的行为。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yzw/230914.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