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注意观察身边人的,言谈举止发现它的特点有日记的方式记下来,为学习积累素材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21:18 观察人物

篇一:《高一语文018》

第二专题 号角,为你长鸣 写作 写出人物的鲜明的个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一、写作指导:

什么是个性,什么样的人物才算有鲜明的个性,怎样才能写出鲜明的个性,是写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所谓人物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无论是小说中的林黛玉,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车夫老王和哲学家金岳霖,都是因为是独有的“这一个”才让人们牢记的,这就是个性。 那么,如何在文章中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呢?

首先,要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要善于观察。

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人的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及时捕捉具有个性特征的细节,做好观察笔记,积累具有个性特点的写作素材。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这样告诫我们:“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了阵风,你记下来;下了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生活,经常积累,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写作品不仅要临时观察,更需要随时留心,随时积累。”

其次,采用多种描写方法,特别是在语言、行动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 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指对人物的容貌、姿态、举止、风度、神态等外部特征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述。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外貌是最先跃入读者视野的形象,它的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物生命力的强弱。因此,应首先将其描写得生动传神,具有典型性。有的同学描写时常犯的错误是“面面俱到”: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头发、衣着等样样都写,结果反而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描写人物应该抓住人物外貌中最典型的特征,用最简洁的笔墨将其勾勒出来,给读者造成鲜活的外部印象。人物的服饰常常是他的性格的曲折反映。鲁迅《药》中的康大叔就因此而精彩。“浑身黑色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只这么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人物的眼睛是其性格的折射。《红楼梦》中对王熙凤进行描写就重点抓住了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一特征进行描写,“丹凤眼”,“柳叶眉”虽俏丽,但由于其呈“三角”形,或呈“吊梢”状,这就将王熙凤心地阴险毒辣的性格刻画出来。有时,还可以描写人物身体或神态的某一点,让这一点来反映全面。如《故乡》中,作者抓住闰土的手由红变得像老松树皮这一特征,侧面反映出他性格的转变。只要我们抓住了人物最典型、最具有个性的特征来进行描写,就可以吸引读者,产生以少胜多、生动传神的效果。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还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即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述和剖析,以揭示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许多同学习惯用一些概括性的语言对人物心理进行叙述,如:“我很紧张”,“她太伤心了”,“感到痛苦”,等等,很少进行具体可感,并有层次的描写。如何将人物心理写得具体呢?①运用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剖析心理活动。《母亲》中对尼洛夫娜遭到密探跟踪时写道:“我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他!”“完蛋了吗?”“大约还不妨吧„„”“丢掉箱子逃吗?”“丢掉儿子的演说稿?让它落在这种家伙的手里„„”

“那么带着箱子逃吗?„„赶快跑!„„”这些内心独白,写出了主人公此时忧惧而动摇的心理。②描摹人物

的表情反映人物的心理。《守财奴》中有在妻子死亡、女儿悲悼亡母后的一处心理描写:“他来搀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望”“瞅”传神地表现了葛朗台在妻子死亡后,面临财产转让时的木然、震惊之状。一个“搀”字就刻画出了人物灵魂的丑陋。③由作者展开联想描写人物心理。《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一处心理描写就是如此:“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情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作者从别里科夫遭遇的漫画讥讽和恋爱失败中,联想他可能有的心理,真实而自然,也预示着出人物的可悲结局。

语言描写是通过文章中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语言描写的最基本要求。不少同学在描写人物时,不注意使用富有生命力的生活语言,没有考虑到由于人物的年龄、职业、学历以至思想性格、脾性爱好的差别,语言也相应会产生差异。写好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言为心声”,人物的性格不同,他的语言个性也自然两样。老舍在谈到人物语言要个性化时,就举过这样的例子:“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没点燃的时候,就会说:‘唉,真没用,连根烟都点不着!’相反,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说,而是把火柴往地上猛一摔,高叫道:‘他妈的!’”这是有心人对人物语言最到位的观察。①人物的语言必须合乎人物的性格。《荷花淀》中有一段描写几个青年妇女去探望丈夫的语言描写,就十分精彩。“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一段经典性的对话,依次写出了人物伶俐乖巧、质朴憨厚、深明大义、心直口快和忸怩羞涩。②人物的语言必须合乎人物的心理。《祝福》中,对祥林嫂追问“我”人死后有无魂灵的语言描写,就反映出她苦闷、矛盾、失望以至绝望的内心。“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这些步步紧逼的问语,就凸显了人物极其复杂的心理。③人物的语言还必须与人物的年龄、学识等相吻合。我们只要注意认真积累,就能克服“学生腔”,写出符合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动作描写,又叫行动描写,它是表现人物思想意识、性格特点的主要方法,人物的内在品质,总要通过特定的行为表现出来。描写好人物的行为动作,既是构成事件的重要因素,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需要。首先,行动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要注意发现人物个性化的动作。所谓个性化,就是人物所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心理和习惯等特征。要把这些特征表现出来,就得写人物个性化的动作。如《分马》中的老孙头,他将木棒高高举起,却又轻轻落下,因为舍不得打刚分到手的心爱的马儿,看似矛盾,其实曲折反映出人物的性情。其次,要写好“做什么”和“怎么做”。特别是选择那些足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动作,注意选用准确、生动的动词通过“怎样做”来写出人物的个性。如《守财奴》一文中,当老箍桶匠发现女儿欧也妮正同母亲一起欣赏查理留下的精美的梳妆匣时,76岁的“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熟睡的婴儿。”这里一“纵”一“扑”的动作描写,就将老葛朗台对金子的占有欲十分典型地表现出来。此外,还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变化性动作,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如《药》中的行动描写。写华老栓夫妇准备去买人血馒头,华大妈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一包洋钱,华老栓接过来“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里的“掏”、“抖抖”、“按”等一系列动作,充分表现了华家的贫苦以及华老栓的善良和谨慎。小说写康大叔把人血馒头交给华老栓时的动作描写,更是让人叫绝:“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过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了捏,转身去了。”“抢”、“扯”、“裹”、“塞”、“抓”和“捏”,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活画出刽子手的老到、凶残和贪婪。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主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学生作文时,要善于使自己笔下的人物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具有特色,充满鲜明的个性,展示其独特的内心世界。

第三,在生动的细节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

生动精彩的细节,最能传神的表现人物的个性。它从细微之处着墨,表现人物最本质的性格特点。细节描写作用有:可以显示人物性格。如在《孔乙已》中,孔乙已他“唯一”的长衫,又脏又破,脸上一部“乱蓬蓬的胡子,”时常夹着“伤痕”。(这个细节,展现了孔乙已好吃懒做的性格。)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如《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我”借被子“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的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称为“跳板式”的细节。可以揭示文章主题。如《孔乙已》,在这四千字左右的小说里,酒店里挂着一块板(记事牌——“备忘录”竟然出现了三次,这是细节连用。旨在:一块薄板,照见了孔乙已 的畸形灵魂;一块彩板,映出了畸形社会。可以渲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如《药》开头的描写“这静静的一夜,正是制造出阴森可怕的气氛。”可以标志时代的特点。鲁迅的《药》里,兵穿的衣服,显示这是清末发生的故事。可以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理。如《百合花》中,新媳妇,为小通讯员补衣服上破洞的细节。可以贯串全文,成为情节发展的纽带。在《百合花》中,有几个细节,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鲜明的个性。八是有的细节,并未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却使文章增添生活气息、抒发情味或乡土特色。如《社戏》中,插入的偷罗汉豆的细节。可以展现精神世界。比如《药》,老栓在天亮时“忽然坐起身”,这一动作细节,深刻地揭示了老栓的内心世界。“忽然”一词,表现了动作的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第四,在鲜明的对比描写中突出个性特征。

对比描写是写出人物个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真善美与假丑恶,只有在对比中才最容易显示出来。对比描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一个人的前后反映,表现他对同一事物认识的变化;二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来突出他们各自的精神境界。

二、典题探究(2008•高考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这道题在审题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因为材料本身就暗合了命题的内涵和走向,故考生比较容易把握,不大可能产生跑题的现象。考生可以根据材料中所规定的具体情境,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等和谐共处的目的,着重论述个人修养与其言行举止之间的内质与外在关系。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所说的话,言行举止都不同。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三、范文引路

向日葵没有眼泪 2011湖南考生

记事起,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金黄向阳,是重瓣的那种,花期很长,在盛夏阳光里绚烂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哪一瓣在反射着阳光,只觉得耀眼晕眩。

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在我出生时种下,每年留种,每年播种。

模糊记忆里留存着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起了大早,我忽然发现花丛中蹲着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正在悉心清除杂草,扶正微微倾斜的花株。

“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上面沾满了泪珠呢!”彼时的自己似乎总是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切都是这样。

“没有,傻姑娘,向日葵是没有眼泪的。只要太阳一照射,它们马上就坚强乐观了。”年轻的爸爸少有的耐心模样在那一刻便深深镌刻在我心中,好看的眉眼,高挺的鼻子,说话时一张一合的嘴唇,还有那浅浅的微笑。 于是,在有了记日记的情怀的年纪,便在日记本扉页写下这句话——向日葵没有眼泪。

时光冲刷大地,向日葵盛开又凋谢,而我也长成了。不改的是倔强与固执,一如儿时记下的那句话,心中却还惦记着向日葵的泪。

终于走到高三,以为自己开始积淀内心、茁壮成长,以为自己足够完美、心灵强大,以为一切都将按着心中的轨迹发展延伸,就像向日葵的自然旅程。 “爸爸,你到了吗?我们下课了。”难得的休息日,我和爸爸约定了吃饭谈心,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似乎与爸爸也变得亲密起来,至少没有了年少时的冲突。 “爸爸还有些事,你在校门口等一等吧!”似乎真的很忙,电话就这样被草草挂断。

天气还有些冷,下午的天是阴沉的,有风凛凛吹过,让人心烦意乱。街道上甚是忙碌,车辆、人流、喧嚣、尘土等搅在一起。没一会儿雨大滴大滴地砸了下来。我慌乱中躲进了值班亭。湿湿的外套贴看后背,心里禁不住开始抱怨起来。

最后,当那个身影终于出现在街的对面时,我竟没有叫出口,只看着雨滴拍打着他的身体。他穿过马路走了过来,弯着腰,好像护着一包红色的物品,可能是给我买的,可我的心依旧是不痛快的,没有期待和惊喜。他的裤脚早已湿透,甚至还沾满了泥水。或许是我长得高挺了,总觉此时的他不再高大威武,他再也没有儿时痛斥我的那个挺拔模样。

我慢慢走出值班亭,朝着他的方向迎去。时光赋予我怀念和遗忘的力量,过去我觉得我不能理解他,现在觉得爸爸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蒙蒙一片,将它翻转过来,叶脉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现在与过去重叠,记起的是若干年前的那个清晨,他告诉我说向日葵没有眼泪。而我,还是泪流满面地站在原地,等待着他潮湿而温暖的拥抱。

爸爸,请原谅我的自我与固执。成长没有将我带走,我依旧需要你的宽容与教导,是你教会我不再自我,不再骄傲,用心感受周围的支持与爱意。

真的,向日葵没有眼泪,因为太阳会灼干它的泪,而我的太阳就是父亲。

「点评」本文细节描写生动,情感细腻,凸显张力,给人强烈的震撼。比如文中倒数第四段对父亲身影的描写十分生动“穿”“弯”“护”既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动作,又暗含了作者内心的愧疚以及对父亲深深敬爱之情。“他的裤脚早已湿透,甚至还沾满了泥水”,这个细节突出了父亲的朴素、父爱的伟大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度读此细节,让人不能不潸然泪下。

篇二:《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方式》

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方式

春和镇中心小学:张廷明

摘要:要求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写实事、抒真情,这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多学生一提到习作就感到头疼,总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这就是他们心中没有充足的习作材料,因此,指导学生怎样去生活中获取习 作素材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课题 。

关键词: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书写生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习作素材,难得写出好文章。《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段话强调了作文的生活化,应该把作文教学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学会生活,用语言文字去再现生活,将生活转化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例话》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自觉去寻找、观察、感悟、品味,主动地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一、积累素材

作文是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没有固定的方法,也没有什么公式和秘诀,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

(一)、 教会学生观察——让学生写有内容

现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电视录像等现代化设施又使学生增长不少的见识。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生活天地是广阔的,学生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是大自然的美丽。那灿烂的阳关、缤纷的花朵、潺潺的流水、悦耳的鸟鸣……都让人愉悦不已,可惜这美丽的自然景象,因司空见惯而往往被忽视。小学生好奇心盛,敏感性强,想象力丰富,应该说可供写作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但是很多学生仍然是一提写作就头痛,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教会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如我教学生写《秋天的田野》,学生就到处抄一些描写秋天的句子、段落拼凑在一起,写出来的文章条理不清,层次不分,语句杂乱无章。这主要是学生对秋天的田野观察、感悟不够,才会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我就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积累习作素材,我让学生准备一本小本子,引导学生把观察和体验到的记下来,三言两语也行,不强调有头有尾,也不强调做许多修饰,重在真实自然,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回来后组织

学生进行交流,相互启发,丰富学生的材料积累。这次有的学生就写得很好,或按远近前后的顺序描写,或按田野里不同类的景物分类描写,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大胆的想象,一副充满丰收的秋天美景图就展现在眼前。再如,我教学生写村里的大榕树,有的学生只会写“啊,好大的一棵树,多美丽,我很喜欢,其它就不知写什么好。”有的学生就写得很好,或按远近前后的顺序描写,或按树干树枝树叶的分类描述,如从近处看,“亭亭如华盖”,从高处看,则“像棵大蘑菇”……我把这些描写集中起来,让学生总结出如按顺序观察,对事物有整体认识;分类观察,可抓住事物的特征;比较观察,会发现事物的不同特点等观察规律和方法。让学生培养观察兴趣,边观察边思考,同时要求学生把观察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帮助学生感知事物,完成认识事物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对这些感知的材料加以联想,鼓励学生敢想敢言,放胆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人为地教给学生固定的写作套路。

(二)、教会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充实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讲授作文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参加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田间劳动,如种菜、找猪草、饲养小动物、打扫卫生等。让学

生品尝到劳动最有滋味。丰富的劳动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和思想素质,又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写《一件家务事》这篇作文,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小朋友做家务事,问问他们做后有何感想。然后自己也亲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再把做家务事的经过和感受说给家人听,请家人作一些指导。到习作时,学生就有东西可写了。通过观察、体验,学生找到了写作材料,有情也有感。此外,摸鱼虾、捉蚂蚱、扑蝴蝶、斗蟋蟀等也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孩子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只要指导他们去体验生活,读懂万物,还愁没有写作素材吗?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经常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见闻、认真体验。这样,学生才会有新鲜的收获,有真实的感受,也才会有倾吐的需要和欲望。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放风筝”比赛;带领学生野炊、参观、旅游;发动学生就地取材,搞点小制作,如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用树叶制作剪贴画,用饮料瓶制作花篮、烟灰缸等小玩艺;组织各种学科知识竞赛、办手抄报比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各种主题的队活动、寒暑假的夏令营活动,高年级还可以组织如有关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的社会调查等 。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才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启迪学生智慧,同时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

二、多种练笔,应用素材。

积累了材料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练笔活动。练笔可以由简到繁,先进行每日一练,让学生每天收集一条信息,进而写日记,写周记。再训练学生写片断,最终使学生学会写完整的文章。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练笔之后,就有必要进行当堂快速作文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命题、写作、评改步骤。经过强化训练,转化内部动力,提高学生作文的效率。指导学生当堂完成作文:第一要确定具体的训练目标,要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具体要求、写作时间和字数等。例如:四年级第七册积累应用六的习作——记家庭中一件有趣的事。训练的目标是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让学生明确习作范围是家庭中的一件有趣的事,题目自拟,时间一课时,字数400字左右。明确训练目标,规定完成时间,学生能顺利地当堂完成作文任务;第二是让学生参与批改、讲评过程。教师根据训练目标给出评分细则,首先4人小组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写出评语,评出分数,然后在全班讲评;第三是当众鼓励。语文教学的难点是作文,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作文及时给予评定,及时给予奖励是很有必要的;第四是及时要求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全班讲评后,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心中萌发出一种修改完善的欲望,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当堂修改,重新抄写,

篇三:《观察 激活你的五官》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 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 ,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注意观察身边人的,言谈举止发现它的特点有日记的方式记下来,为学习积累素材}.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 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现实生活是五彩斑斓,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的,它是创作的源泉,也是作文取之不尽的题材。

那么,我们家长怎样指导孩子观察事物呢?

一、要从“六要素”入手,弄清事物的概次。从作文角度看,记叙一件事情必须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观察事物时一定要把这六要素弄清楚。这样的观察,对叙事作文来说,是很一般的,粗略的,但却起码的,必需的。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当然不能直接观察了,但可以通过事后的调查了解搞清楚,面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应进行直接观察,掌握第一手的材料。

二、要运用多种观察形式。一种是跟踪。主要是观察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带有连续性。如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观察产品的生产过程,观察一个人的变化成长。这种观察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把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反映出来

另一种是多侧面观察,多角度进行观察。如观察一个人,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各个侧面去观察。进行多侧面观察时,要注意各个侧面之间的联系,以便对观察的对象获得完整的印象和全面的认识。变换角度、变换场景的观察。这种观察的特点是,观察对象本身不变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场合进行观察。比如,观察一座建筑物,可以在白天、夜晚、晴天、雨天等不同时间进行观察,也可以从俯视、平视、仰视等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有助于把握事物在不同场景、角度中的形态特点。{注意观察身边人的,言谈举止发现它的特点有日记的方式记下来,为学习积累素材}.

三、要抓住特征,深入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必须进行深入的观察。任何一个观察对象的本质都不是外露的,往往比较隐蔽,不易一下子了解和掌握。只有深入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谓深入观察,就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观察事物的各种表面现象,{注意观察身边人的,言谈举止发现它的特点有日记的方式记下来,为学习积累素材}.

从而进一步挖掘出表象里所包含的意义。而关键在于从比较中观察。事物的特点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不同类型的事物可以进行比较,同类型的事物也可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特征就出来了,事情也就容易把握了。例如,我们对学生宿舍进行比较观察,就可以发现同是精神文明较差的宿舍,其中有的是由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以至吵闹不休;有的是由于宿舍成员懒惰,造成脏乱差等。通过逐一比较,就能找出各个宿舍的特点。如果写成作文,就能清楚地揭示出后进宿舍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

四、要体察入微,留意事物的细节。看一件事,当然应该先从大处着眼,抓主要的东西,但一件事总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如果只看事物的概貌,不观察事物的细节,那写这件事的时候,就没血没肉,不可能写得具体生动、活灵活现。细节是描绘的素材,从写作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决不可忽视对细节的观察,至于写的时候,当然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都写进去,必须经过筛选。然而,如果不是通过全面深入的观察了解了许多细节,我们就没有筛选的余地,无法选择需要的细节。同时,如果不了解各方面的细节,选择的细节可能是片面的,不真实的,不恰当的,就会影响主题的表现。叶落而知秋,通过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就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只有从认真的观察中发现新鲜的、有意思的材料,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添加评论

观察生活要尽量做到准确、细致、透彻,不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比如说,人们高兴的时候要笑,伤心的时候要哭,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时候也有特殊的情况,至深的悲痛常无眼泪,极大的欢乐却往往是热泪盈眶。就说“笑”吧,也有各种各样的笑,如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嫣然一笑,掩口而笑……表示友好、亲切的微笑;表示敌意、轻蔑的冷笑。你都看准确了吗?理解透彻了吗?

作文要写得真实,观察必须准确; 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 作文要写得深刻,观察必须透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抓住特点,也能找出它的细微的变化。作家冰心在《陶奇的暑假日记》里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爷爷站了起来指着前面问:“前面那些花和树都是什么颜色呀?”我说:“松树、柳树和草都是绿的……”爷爷说:“绿色的深浅有不同,你看松树的绿多暗呀,这种绿叫做„苍‟;草的绿色浅多了,和那边卷着的美人蕉叶子差不多,这种绿叫做„碧‟;柳树的绿色,又比草深些,比松树浅些,这种绿叫做„翠‟……”我笑说:“爷爷你从哪儿来的这么多字眼呀?爷爷也笑说:“我是从书上学来的。”

学会留心周围事物

“内容”(写什么)决定“形式”(怎么写),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 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生活中有写不尽的内容。可以说,生活处处皆文章。就怕蒙住自己的眼睛,塞紧自己的耳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学会留心周围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需要迈好“三步”: 第一步,学会跟踪观察;第二步,学会定向观察;第三步,学会随机观察。

学会跟踪观察

跟踪观察(也可以叫做追踪观察),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一个事物或者自己周围的某一个人物,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反复的观察(这种观察,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的),从而获取具体、详实的作文素材。

这是学会观察、养成留心生活习惯的最初始的阶段。同学们从小就生活在妈妈身旁,终日享受着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不见得就能出色地把《我的妈妈》、《妈妈的一天》、《妈妈的星期天》这些文章写出来。其中根本原因还是对妈妈所付出的一切,不十分地了解、清楚。这就需要对妈妈进行跟踪观察,捕捉更多、更为感人的作文素材。

金丝熊

我家养了一只金丝熊,它既是一个小笨笨,又是一个机灵鬼。

金丝熊披着一件淡粉色的“绒毛大衣”,摸上去,非常柔软光滑。它的脑袋尖尖的,是小三角形。它的两只眼睛又黑又亮,宛如两颗黑色的玛瑙。它的耳朵很小,但是很灵敏,不然,怎会有一声风吹草动就吓得它躲在墙角里呢?它的鼻子真是小巧玲珑,绿豆般大小的黑鼻头上有两个小洞洞,那就是它的鼻孔啦。它的嘴巴翘翘着,仿佛在跟谁赌气。它的四肢下,长着五趾叉开的小爪。它的尾巴很短,还微微翘起,走起路来还左右摇摆。

一个暑假的中午,我切了一些萝卜条喂它,它用小爪捧起萝卜条的一端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随后,一条、二条。几分钟就吃光了。我正想称赞它吃得快,忽然发现,它那尖尖的头变扁了,太奇怪了!我想仔细看看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它正背对着我津津有味地品尝萝卜条。 我看了它一眼,心想:这又是哪里来的萝卜条?我一定要解开这个谜。于是,我便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回屋,又马上躲到离金丝熊比较近的一个衣柜后,静静地看着它的一举一动。金丝熊身体使劲地蠕动。突然间,它嘴里涌出了一根萝卜条,接着,两根、三根。不一会儿,就堆起了一座“小山”。然后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想起《十万个为什么》里给我们的解答是,金丝熊嘴的两侧有两个囊,为了让自己吃得多些,便把食物藏在囊中,当想吃的时候,便把食物弄出来,独自享用。

小小的金丝熊,却有那么多鬼点子,真是个机灵鬼。金丝熊,我真喜欢你。

这篇习作写得很出色。文章中,详实而生动地描述了金丝熊可爱的外形,趁小主人不注意逃出“小屋”却迷途难返的情景,为吃得多些而把萝卜条藏在囊中的秘密。文章之所以写得如此具体、引人,这全是小作者跟踪观察的结果。

【思考练习】

学会定向观察

定向观察(也可以叫做有重点的观察),就是对生活中的诸多人物或事物,进行有方向、有选择、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具体、详实的作文素材。

例如,要同学们写《我尊敬的一个人》。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家庭成员、亲戚邻里、学校教师广大人群中,进行有选择的、有重点的观察,进而发现和积累足以表现这一人物某一方面品质的作文素材。

学会随机观察

随机观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看到的、听到的并由此想到的事件。随机观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准备,也不可能有什么专门的目的、方向。因此,这种观察是比较难做到的,是学会留心生活、养成良好观察习惯的最高阶段,作文中的材料,绝大多数来自“随机观察”。这就要求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论走到哪儿、干什么(上学,遛商场,走市场,串亲戚,看电影,外出旅游,参观等),时刻注意着耳(听)、着眼(看)、着手(触)、着心(想)。总之,自己生活的领域有多大,就把随机观察的范围扩展到多大;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随机观察纳入生活,使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彻底丢掉为了眼下作文才去观察的急功近利的作法。留心处处皆学问,留心处处皆文章 学会积累

积累素材,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及时笔录手记,储存起来。 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很多,主要有:在观察周围生活中积累,在自身的生活中积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积累,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在自己写过的作文中积累。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写观察日记,不能只顾写观察景、物的日记,更要重视写观察人、事(活动)的日记。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就是以自己为对象、核心,积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及感受。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因此,在积作文素材时,希望同学们要特别重视这一点 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读书就是观察生活,认识社会。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积累,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读书破万卷”,又学会从阅读中积累素材的人,才能“下笔如有神”。

在阅读中都积累哪些素材、内容呢?既要积累生活经验、科学常识、思想观点,又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

积累的具体方法有:

(1)写读书笔记。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书笔记(2)作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一、技法

写作材料有三个来源:观察、自身、课本,其中“观察”又是来源、又是手段。

先来看看一篇例文:

一片小小的枯叶

我走在空无一人的路上,一片被凉爽的秋风追得“满地跑”的小小枯叶,把我的注意力“拉”了过去。我轻轻的把它拣了起来,并用一张雪白的纸巾包住它,嘿,这看上去多像襁褓中的婴儿呀!

我来到桌前,把纸巾打开,拿出枯叶细细的欣赏起来。

从正面看去,叶子上的茎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好似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又好似“哗哗”的小溪与奔腾的江河„„把它一“翻身”,茎脉更明显了,如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牙签,又好似被刷上棕色颜料的袖珍版小树枝„„粘上一点水,就好像给它包上了一层保鲜膜,晶莹剔透的。

我拿着这片棕中带红,有黑色斑点的火炬性枯树叶,紧紧的盯着,心中不由得就冒出了一个想法:这片枯叶掉下来好久了吧,为什么就被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yzw/230739.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