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向他们鞠躬》
向他们鞠躬
5.12大地震剥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生命,拆散了多少温馨的家庭,这是一个大悲剧。然而,它又铸造了多少“英雄豪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值得得到我们的一个诚意的深深的鞠躬。
欧阳宇航,是一名高一学生,虽然比我们大了几岁,但是,他拥有我们不曾拥有的勇敢。地震时,本能逃出去的他,却没有自私地逃走,而是坚持了当时的一个念头: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不一起跑出去,我不甘心!高因为这个念头,就因为他的勇敢,就因为他的不甘心,才拯救了自己平日里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的同学,成就了一名英雄少年,当然,他并不是为了这个称号,而是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
张博,高三班长。为什么他是一名男生却获得了一个“张妈妈”的称号?难道是同学们在耻笑他吗?如果是,为什么他很开心?如果是,为什么他不反驳?如果是,为什么老师不批评好些学生?
攻博在地震后,帮助老师做事,并且为震后这个临时组的大家庭奉献着。接下来的几天,张博几乎没有合过眼。看到老师、救他们的叔叔们在忙碌,也许是他于心不忍,也许是他出于热心,也许是他关爱集体。总之,他做出了一个中学生几乎不能完成的琐碎的事。那些天,他在努力坚持着,坚持着完成照顾同学这一项伟大任务。一个能坚持几天不合归的中学生,是拥有着热心的人,是拥有着坚强意志力的人,是拥有关爱集体的崇高精神的人!
张博的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帮助集体的精神,通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与那些破坏班级纪律、经常惹是生非、上课接老师话把儿的同,不为
了班集体,不为了家长,我们只是为了自己也要在班里做一个好学生。说到这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做,是否应该向他去学习呢?
我想,如果那些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也能做到,也许其他人也这么想。但是,你知道吗?当好种事降临界的时候,你也便慌了。也许你说慌但你的心早已经慌了。既然这么难做到,我们是不是要向他们学习呢?我们是不是要开始尊敬他们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们鞠躬呢?
向抗震救灾的小英雄们鞠躬!他们当之无愧!
作者:赵洪敏 石桥子初中 九年级四班
指导教师:于瑞梅
篇二:《向失败鞠躬》
向失败鞠躬
生活中,我们经常鞠躬。而鞠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表达在肢体上的,向老师鞠躬、向长辈鞠躬、向对自己有恩的人鞠躬??另一种则是表达在内心的,向成功鞠躬、向正义鞠躬、向勇气鞠躬等,可有谁想过我们还要向失败深鞠一躬。
向失败鞠躬,你会更加自信地去迎接。失败并不意味你是弱者,它意味着你应自信地面对一切。面对你面前的一切,你应毫不畏惧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展现自我。对自己有信心,自信地去迎接。向失败鞠躬,你会更有勇气地去挑战。无论什么艰难险阻,无论什么雨打风吹,只要有勇气地去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你都应开心。成功了,说明你是强者;失败了,这只说明你却乏勇气,不敢去拼搏。不用去畏惧失败,它只是成功的一块垫脚石罢了。主要靠的就是你的勇气,要有勇气的去挑战。
失败鞠躬,你会更具实力地去拼搏。失败,你应该正视它,它是你的良知益友,它会随时随地陪伴在你身边,教你应怎样去拼搏。勇敢的上前拼一拼,搏一搏,怕什么!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一点也不假,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向失败鞠躬,在失败中汲取教训,那么你离成功只差一分一毫,只要轻轻地向前迈那么一步,你就成功了,这就证明你不再是那个弱者了,你是强者了!并且比一下子成功的强者还要强,因为你经历过失败。向失败鞠躬,这蕴含着多么大的力量啊!
向失败鞠躬,前进的曙光已经照耀着你,让我们一起去迎接崭新的挑战吧!
篇三:《向科学鞠躬》
向科学鞠躬
1913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责任”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878年,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家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22年后浮现。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1914年,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很快他便后悔了。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
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局面改观,普朗克向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1920年10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
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丝毫于事无补。德国科学的屋檐之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哈伯最终在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爱因斯坦则在1935年远走美国。普朗克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场景,也从此成为绝响。
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有责任”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
学研究。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写到:“要渡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那天。”
可惜的是,在1944年2月的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5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尔温·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保的总部,并在1945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87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
而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老人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向上帝走去”,这个“上帝”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稣,而是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学。
(有删改)
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在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的同时,说“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文末进一步提到普朗克的呼吁——“向上帝走去”,这正暴露出人性的两面性。
B.在作者看来,20岁的普朗克凭借他的音乐天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可是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C.文章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普朗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苦难经历,塑造了一位执著于“科学家应尽的责任”的物理学家的形象。
D.普朗克不曾期待在物理学上有“新大陆”般的发现,但他在1900年,却提出了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正反映出他对科学始终不渝的探索。
E.尽管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同时他本人也不得不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
17.文章第四段提到普朗克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普朗克“终其一生,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19.在其他科学家选择了“不得不离去”后,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他的这个选择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6. CD(A.“向上帝走去”中的“上帝”,正是普朗克所信奉的科学,文章着力表现的正是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没有人性的矛盾。B.作者陈述这件事时并没有流露出“可惜”之情,而是要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兴趣与坚守。E.时间表述有误,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是1914年的事情,“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是纳粹上台后的事情。)
17. ①化学家的讽刺与前文那位物理学家的劝告形成呼应, ②起到反衬作用, ③突出了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④为后文普朗克取得的巨大成就作铺垫。(每点1分)
18. ①对个人事业的坚守:面对他人的劝告和质疑,他坚定自己的选择,并取得了巨大成就②对国家科学事业的坚守:面对战争带来的家庭巨变和事业动荡,他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并竭尽全力保护本国科学家,自己选择留在国内保护科学研究。③为扩大科学影响的奔走: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呼吁人们走向科学。(每点2分)
19. ①做事要有责任感,做人要有爱国心。②做事要有责任感,在国家多难时,普朗克选择留下,更突出了他的责任感,对国家和科学的负责态度,这值得我们学习。③做人要有爱国心,对国家负责,不一定非要走向战场,在战场之外的国家需要的每一个场所,同样能表达爱国之情。要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研究结合起来,为国家保护好仅有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爱国。(观点2分,分点分析各2分)
篇四:《公务礼仪(中)试卷答案》
公务礼仪(中)试卷答案
第 1 题. 一般情况下,尊者、职位高的、女士先挂电话,或者谁先来电谁先挂电话。()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A
第 2 题. 在国外,一个人既是部长又是教授,一般会称呼其部长。()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B
第 3 题. 当司机开车时,客人应坐在司机右后方的位置。()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A
第 4 题. 签字意味着一种责任,一定要清楚;同时发请柬时要注意,中文请柬从头到尾,叙述应简洁完整,不要有标点。()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A
第 5 题. 孟子曾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B
第 6 题. 当车型为超过30个座位的大车时,客人应坐在第一排右侧靠窗。()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A
第 7 题. 通话中线路突然中断,被叫方应马上给主叫方回拨回去。()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B
第 8 题. 电话铃声响了4-5声后,比较适合接起电话。()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B
第 9 题. 如果接听电话对方所要找的人不在,或者询问的事情一时难以回答,可请对方留下电话号码,并告诉对方:某某一回来,我就请他给你回电话。或告诉对方等我询问清楚,再给您回电话。()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A
第 10 题. 握手时,身份低的可以去拍对方的肩膀。()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B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2.0分,共40.0分) 第 1 题. 当车型为大车或中型面包车时(9人以上),客人应坐在()
A. 第一排右侧靠窗
B. 第一排中间
C. 中间排右侧靠窗
D. 最后一排右侧靠窗
标准答案: A
第 2 题. ()是社交的开始。
A. 问候
B. 交换名片
C. 记住名字
D. 吃饭
标准答案: C
第 3 题. 当司机开车时,客人应坐在()
A. 副驾驶位置
B. 司机背后的位置
C. 司机右后方的位置
D. 随便
标准答案: C
第 4 题. ()善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拆字法与别人沟通,拉近距离。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赵超构
D. 朱仲丽
标准答案: A
第 5 题. 见面打招呼时,一般由()问候女士。{像谁谁鞠躬}.
A. 男士
B. 长者
C. 职位高的
D. 已婚的
标准答案: A
第 6 题. 在电话中说时间、地点时,最好说()最后一次确定的。
A. 第一次
B. 印象最深
C. 最后一次
D. 通话两三次后
标准答案: C
第 7 题. 他人介绍时,当存在多重身份时,在组织内部就按照()
A. 年龄大小
B. 性别
C. 婚否
D. 身份高低
标准答案: D{像谁谁鞠躬}.
第 8 题. ()是交际中最常见的礼节,通常表示祝贺、感谢、相互鼓励,一般用于见面或告别之际。
A. 亲吻
B. 拥抱
C. 握手
D. 鞠躬
标准答案: C
第 9 题. ()俗称军礼,少先队队礼也属于举手礼。“五指并拢,拇指介于食指第二关节??取捷径迅速放于眉际……大臂抬平??放于眉际??略向前倾??”
A. 鞠躬
B. 举手礼
C. 握手
D. 拥抱
标准答案: B
第 10 题. 西方社交大师()说:名字是最甜美的字眼。
A. 卡内基
B. 罗素
C. 彼得圣吉
D. 赫尔伯特
标准答案: A
第 11 题. 在姓氏中,“仇”字的读音是()
A. chou
B. qiu
C. zhou
D. kai
标准答案: B
第 12 题. 赠送名片,应起立,名片的方向朝向(),使用双手,一边鞠躬一边寒喧:请多关照、请多指教。
A. 我方
B. 对方
C. 另一侧
D. 天空
标准答案: B
第 13 题. 跟谁握手,眼睛看着谁,不要东张西望,一般持续两秒钟轻轻晃两下即可;可以向前走几步表示热烈欢迎;握手时,()的可以去拍对方的肩膀。
A. 身份高的
B. 身份低的
C. 男士
D. 女士
标准答案: A
第 14 题. 电话铃声响了()后,应尽快接起电话。
A. 1-2声
B. 2-3声
C. 3-4声
D. 4-5声
标准答案: B
第 15 题. 行鞠躬礼时,双脚并拢,目视对方,然后低头进行鞠躬,速度不要太快,一般情况下()度即可。
A. 45度
B. 60度
C. 70度
D. 90度
标准答案: A
第 16 题. 通电话时说话要清楚、简介、自然,时间一般不超过()分钟。
A. 2分钟
B. 3分钟
C. 4分钟
D. 5分钟
标准答案: B
第 17 题. 1936年10月19日上海各界人士代表举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出版界的代表()先生只在会上发表了一句话的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A. 胡适
B. 周作人
C. 邹韬奋
D. 郭沫若
标准答案: C
第 18 题. “请原谅,先生,我不是故意的”这句话出自(),一直萦绕在法国人民的心头。
A. 路易十六
B. 路易十五
C. 路易十六的王后
D. 路易十五的王后
标准答案: C
第 19 题. 当车型为超过30个座位的大车时,客人应坐在()
A. 第一排右侧靠窗
B. 第一排中间
C. 中间排右侧靠窗
D. 最后一排右侧靠窗
标准答案: A
第 20 题. 因公事最好在上班时间打电话。即使是私人电话也应避开用餐时间、睡眠和休息时间,如()最好不要打电话。
A. 周末中午12点
B. 周一上午10点
C. 晚间22:00至次日早7:00前,休息日10:00前
D. 周一晚上7点
标准答案: C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3.0分,共30.0分) 第 1 题. 以下属于不宜握手的情况有()
A. 对方手部有伤{像谁谁鞠躬}.
B. 对方手里拿着较重的东西
C. 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
D. 对方所处环境不适合握手
标准答案: ABCD
第 2 题. 自我介绍时需注意()
A. 把握时间分寸,简洁明了
B. 把握内容,尽量花长时间详细介绍
C. 把握态度分寸,谦虚、自信、落落大方,不虚张声势
D. 把握语言分寸,语言要客观
标准答案: ACD
第 3 题. 不同的(),对别人应使用不同的称呼。
A. 时间
B. 地点
C. 目的
D. 季节
标准答案: ABC
第 4 题. 老舍把语言精炼总结为()
A. 说着上口
B. 听着入耳
C. 容易记住
D. 不忍心把它忘掉
标准答案: ABCD
第 5 题. 读图时代,要学会运用一些现代的手段,通过()等,完成演讲。{像谁谁鞠躬}.
A. 电子视频
B. 电子提示屏麦克风
C. 自动遥控
D. 秘书的配合
标准答案: ABCD
第 6 题. 语言禁忌中,应()
A. 尽量少说口语
B. 去除不恰当的口语
C. 禁绝影响政府形象的不恰当语言
D. 涉外交往中避谈禁忌话题
标准答案: BCD
第 7 题. 在社交场合时,为他人介绍要遵循()原则
A. 幼者优先
B. 长者优先
C. 男士优先
D. 女士优先
标准答案: BD
第 8 题. 吻手礼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真正接触嘴唇,它有几个要求()
A. 应该是在室内的场合为主
B. 对已婚女士
C. 男士要弯腰、鞠躬
篇五:《《向一棵树鞠躬》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4题。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咸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 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2、(1)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2)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3、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榭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示例1: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
示例2: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意思对即可)
篇六:《向你鞠躬—张晓晴》
向你鞠躬
张晓晴
数张华笺,载半轮春秋。你的身影在其中徘徊,你的样子却很模糊,仔细看来,好像是许多的集合。
向你鞠躬,你是临危受命的于谦。
大明的朝堂上人声鼎沸,所有人都在忐忑地建议南迁毕竟此刻兵临城下,人心大乱。你用一声怒喝叱去了这些声音。危难当头,你用一介书生的肩膀扛下了大明的天下,扛下了也先的马刃。你是于谦,“史载伟哉!国之栋梁也。”的于谦。危险近在咫尺,面对传说中战无不胜的蒙古骑兵,你选择了用自己一介书生之力护大明天下,功成隐退,只因内心对祖国的深爱。朦胧间,那布衣纱帽的身影化为了一道贯彻青史的正气
向你鞠躬,你是精忠报国的岳飞
临危受命,需要的勇气和爱国之情,而你却比于谦多了一份坚忍和智慧。你是让金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悲鸣的岳飞。尽管受着来自你所忠诚对象的怀疑,你却没有因此而犹豫,反而将一切都揽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成为照亮大宋黑夜的火种。你不曾犹豫,不曾迷茫。一切为了国家,一切为了大义。聪明如你,又怎么不知那些奸诈之人为你铺向死亡的道路,但为了国家,你义无反顾地踏了上去,你的身影在那一霎被定格在青史中,千古流传。
向你鞠躬,你是至死不屈的天祥
那个身影再习、、次 变了模样,仔细看过去,哦,是你啊,文天祥。
在元朝的威胁下,你口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莲花,向南方三拜之后安然走向死亡。从温暖的毡房到阴暗的地牢,不变的是一颗一是报国的丹心。死,又有何惧?你含笑走向元人的屠刀,留取一颗丹心在青史,千古流芳。支撑你的,是对国家的爱,是对民族的大义。
在青史中的身影,变了又变。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yzw/23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