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拿来主义优秀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导语:上课前请同学们看一副著名的挽联,猜猜这是写给谁的?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你们是怎么知道是写给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而已》是他的作品集,《莽原》《奔流》是他编辑过的刊物名,《毁灭》《十月》是他的译作。这是当时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悼念鲁迅的挽联,他将鲁迅的著作、译作和主编过的刊物名巧妙的连缀在一起,毫无斧凿之痕。鲁迅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我们都知道他是作家,却鲜有人知他也是翻译家,他不遗余力地向中国读者推介外国优秀的作品,连去世前还在翻译果戈理的《死魂灵》,他的译作和他的著作几乎是相等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中的《拿来主义》(板书课题)。有谁知道《且介亭杂文》名字的来由吗?(“且介”即“半租借”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里写的,讽刺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
二、整体把握课文思路
(一)解决“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问题。
1、这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怎样拿来。)
教师点评:不愧是文A的才俊,颇有大家风范,鲁迅先生也是这样构思的。
教师板书:议论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古语曰“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第7段,“所以我们要……”
3、我们一起把第7段齐读一遍。
同学们看看这段文字中能表明文章思路的关键词是哪一个?(所以)”所以”常与什么词搭配?根据“所以”这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断定前面6段应该写什么?
明确: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也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
4、“主义”指重大的原则、主张(板书),如马列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把“拿来”当作“主义”是鲁迅先生独创的一种新颖的提法,可见其重要性,同时鲁迅先生的杂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提出呢?我们有必要知人论世,来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显示“背景”)
下面请结合写作背景,再看课文“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主义”提出来的?
明确(课件):“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注意“拿来主义”“送去主义”与“闭关主义”在修辞上有何联系?(仿辞)
5、仔细阅读课文前半部分,同桌讨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有何表现和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
师注意引导结合文本,注意①“进步”“奖赏”等反语的讽刺意味,
拓展引申:鲁迅文章爱用反语,运用反语使文章具有巨大感染力和强大战斗力(匕首,投枪)。《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伟绩”、“武功”、《藤野先生》“标致极了”
②提问: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送来”的是些什么东西?作者用一个成语来给这些东西定位,是那个成语?这种的“送来”本质是什么?)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语句回答:残羹冷炙。赤裸裸的经济侵略,文化侵略。
(课件,明确“因果论证”):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误国、卖国,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这在议论文中叫什么论证方法?
㈡、研读课文,合作探究:怎么拿来?
1、刚才我们解决了“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阐述“我们该怎样拿来”这个问题的?朗读第8-10节,并分组合作探究①:鲁迅先生认为我们该怎样去拿?请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明确:“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拿来主义者的态度
“他占有,挑选。”
“总之……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教师过渡:讲了“拿来”的态度,也指出了”拿来”的方法,但比较抽象,为了进一步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抓住“譬如”)
②追问:“大宅子”比喻什么?
明确:大宅子—文化遗产
2、对待文化遗产,文章列举了哪几种人的几种态度?作者是如何形象化讽刺错误态度的?
二组负责探究:文章列举了哪几种人怎样的心态和行为?(找出关键词)其实质是什么?
三组负责探究:“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讨论交流,演示课件:
孱头–怕、徘徊–害怕继承(逃避主义者)
错误的态度昏蛋–怒、烧光–拒绝继承(虚无主义者)
废物–慕、吸鸦片–全盘继承(投降主义者)
教师过渡:第八段段尾“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关键句),那么“拿来主义”者应该怎样?(他占有,挑选)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形象说理的?
三组学生讨论回答,演示课件:
“鱼翅”–精华–吃掉(吸收)
“鸦片”–毒品(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药用(治病)
“烟灯烟枪”–旧形式(有害的可做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毁或展览(教育)
“姨太太”–腐朽(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东西)–走散(消灭)
④总之,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样就能够做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四组探究:“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拿来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教师小结:对待文化遗产“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创新是目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语气斩钉截铁,挑选的标准是,对我们是否“有营养”、“有用”,从而区别对待,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只有借鉴吸收文化遗产,加以创新,才能为我所用。
3、本来继承文化遗产,是一个很深奥的理论问题,可经鲁迅先生这么形象地一论述,就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其实这种比喻说理的方法并不是鲁迅首创的,而是他从前人那里“拿来”的,我们学过的有哪些古文用了比喻论证方法?
明确:《劝学》(20喻)《寡人之于国也》(五十步笑百步),看来鲁迅先生的创作本身就是在践行着古为今用的“拿来主义”。
四、 表达与交流
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
冯先生的回答避实就虚,体现的是一种大家的机智幽默,但如果要正面阐释改革开放与拒绝资本主义腐朽东西的关系又该怎么说呢?请拿出笔来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你的观点。(2分钟)
学生佳作展示:
教师点评:
提示:对外开放伊始,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提醒国人,“对外开放,是会有苍蝇、蚊子飞进来的,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新鲜空气。
五、拓展延伸
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拿来主义”?先来看看有关材料,选一两个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延伸阅读链接
材料一:广电总局要求央视等媒体不再使用NBA等缩略词
2010年04月08日04:17《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易东方)昨天,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证实,广电总局一周前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
从这个月起,央视体育新闻已经在节目中开始规避“NBA”“CBA”“F1”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缩略词,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国男子篮球联赛”“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等中文全称。昨天,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接受本报采访时确认,广电总局上周下发了一道通知,要求在今后的电视节目中尽量屏蔽英文缩略词,转而使用中文全称。目前,央视、北京电视台等媒体的多档节目已就此进行整改。
江和平说:“不仅是体育频道要执行这个通知,央视的所有频道都要执行,例如GDP、WTO、CPI这类缩写也在禁用范围内。”央视体育频道已经在NBA和CBA转播、新闻播报中进行了修正,节目字幕对“NBA”等缩略词进行了括号加注的方式给予说明。
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谈谈你对“央视屏蔽英文简称”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
徐清华
【篇二】拿来主义优秀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篇三】拿来主义优秀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班级:高一(15)班 时间:2010年6月24日 执教者:
教学目的: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对鲁迅语言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略作
停顿说)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其中一位外国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
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冯
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冯先生说话的意思是什么?(我
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冯先生说话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冯
先生运用比喻的妙处就在于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这就叫做作家!而作为
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也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今天,我们学习的《拿来主义》正是这样一篇课文。‛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学生上黑板注音,解词,教师正音,评讲)
礼尚往来(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玄(xuán)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蹩( bié) 进 : 躲躲闪闪在走进。 孱(càn)头:懦弱无能的人。拿来主义优秀教学设计
三、简介杂文特点: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杂文:议论性、形象性(文艺性议论文)、现实
性。
四、写作背景简介。
文为时而作,这篇文章写作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针对性,那么鲁迅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
下写这篇文章的(让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
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
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
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
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
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四、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你认为‘主义’什么意思?‛(1、理论主张2、思想作风3、一定的社会制度),课文中主义
就是思想,就是主张。而‚拿来‛就是一个动作,口语化动词—文化遗产<历史>,‘主义’是一个
1
庄重严肃的词,两者放在一起,按常规不协调,但正好体现了鲁迅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如果你按这个题目或类似的题目(如‚学习革命‛、‚创新思维‛、‚网络学习‛等)作文,你准备怎样写?教师提示:议论文一般要写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但顺序和方法灵活多变。
根据这一思路,这篇文章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来讨论,‚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拿来‛、‚怎么拿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揭示‚拿来主义‛具体含义的段落和句子。
1、议论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针对性, ‚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提问:该段有一关联词语‚所以‛,那么,与之相呼应的‚因为‛在哪里呢?)
‚所以‛ 表示因果关系,对上面分析的结论。这一‚因为‛应该在文章开头,文章的思路是先论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不行,‚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主义优秀教学设计
2、为什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不行,
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送去主义——把学艺上的东西,把‚活人‛等送到国外去献媚求荣。
4、‚闭关主义‛显而易见,所以鲁迅先生一笔带过,他重点评价了‚送去主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有关‚送去主义‛的文字,思考鲁迅是如何评价‚送去主义‛的?
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送去主义‛的实例,(见课文)然后问:你们从作者的描述中看出‚送去主义‛的神态吗?(低声下气,阿谀奉承。)
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说些什么?(没有人格,没有国格,替他们感到羞耻。)
能在文中看出鲁迅的态度吗?(能。‚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他的态度是:怒其不争。不应一昧地拿东西送给别人,要学会拿来。)
鲁迅如此表明态度的根据是什么?(尼采不是太阳,中国也不是,并非光热无穷。中国不是地大物博,总有一天资源会用光。我们子孙的未来不得不考虑,否则会沦为乞丐、亡国奴。)
在别人佳节大典之际,靠磕头贺喜讨来的残羹冷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这种嗟来之食没安好心,是‚抛给‛,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的。)
鲁迅说不想举出实例,文中到底有无实例?(有。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费枪炮 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这些东西是白送的吗?(不是。他们从中国换取了市场,白银,军队战斗力,国民的精神状态,综合国力 如果能够想象,20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一副情形?皮包骨头、萎靡不振、贫弱的国民,满目苍痍的社会,萧条冷落的经济。这便是列国‚奖赏‛‚送来‛的后果,我们还能为获得这种礼物而感到庆幸吗?)
由此看来,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主义?(闭关主义要不得。这只能导致狂妄自大,盲目乐观,没有忧患意识——误国。送去主义要不得。这只能导致出卖国家主权,失去国格,沦为亡国奴——亡国。)
那么,面对文化遗产,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采取一种什么态度?(第7段)
齐读此段,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提出了中心论点)
从文体写法上说下它与前文的二个主义是什么关系?
(前二个主义是‚破‛,是铺垫,是蓄势;而这一段是‚立‛。 论述自己主张的时候,也是破在前头,先把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加以分析批判,然后再论证自己的主张。这样,观点明确,中心突出。‚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通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2
8、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具体在做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呢?
学生默读第8段,
思考:这一段是运用‚破‛还是‚立‛的写法?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何谓‚孱头‛、‚昏蛋‛、‚废物‛?(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废物——悠悠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我们能否将这三种错误态度也叫成什么主义?
(孱头——孺弱无能的逃避主义 昏蛋——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 废物——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
和这三种主义对应的就是拿来主义,那么具体应该怎样来拿呢?默读第9、10段。(占有、挑选,创新)
五、课堂小结。
遗产是祖上传下来的,‚拿来‛是后代来拿的。鲁迅以其敏锐的目光,看到了我们民族的痼疾,社会的积弱,提出了面对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直到今天,仍应具有指导意义。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近七十六个年头了,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面对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呢?
首先,‚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 最后,‚拿来‛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六、延伸探究。
鲁迅在他所处的时代是极力否定、批判送去主义,那么在‚走出去,引进来‛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应否决送去主义呢?我们给世界送去了什么?
(1)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学说的精髓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第一家电视孔子学院——黄河电视台电视孔子学院,按照语言学习规律,通过生动丰富的电视语言,寓教于乐,使观众轻松学汉语、快乐看中国。目前全世界已有268所孔子学院和71个孔子课堂。
(2)中国的武术走向世界,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北京2008武术比赛‛。
(3)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这就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4)中国的象棋、旅游商品、国宝级动物熊猫(《功夫熊猫》)走向世界。
(5)中国的海军走向了世界,护航索马里。
七、布臵作业。
1、探究性思维训练。
在一次酒会上,法国、俄国、美国、中国四位商人在一起聚会,这时,法国人拿出了白兰地酒,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酒、中国人拿出了茅台酒,而美国人呢,他拿起了酒杯不慌不忙地先倒了 3
点白兰地酒,又倒了点伏特加酒,然后再倒了点茅台酒,最后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鸡尾酒!
你是否欣赏这位美国人的做法? 他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2、预习课文,体会文中比喻论证的妙处和各比喻的具体含义。
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杂文——议论性、形象性、现实性)
拿来主义
鲁迅 因为: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破) (误国) (亡国) 为什么要‚拿来‛ 所以:……自己来拿 (立) 怕: 逃避主义 破 怒: 虚无主义 怎样‚拿来‛ 羡慕: 投降主义 立:拿来(占有、挑选、创新) 送古董 送画 送活人 4
【篇四】拿来主义优秀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
9 拿来主义
从容说课
这是鲁迅先生1934年写的一篇著名杂文,主要针对当时对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文用的是杂文体,并非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宜简化头绪,突出中心,淡化一些与中心关系不甚密切的部分,着重于鲁迅对于接受外来文化和文化交流的思想的学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领略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道理的。然后,向课外延伸,讨论一些有关与“拿来”有关的话题,以强化对该问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
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推理的逻辑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内外分发的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拿来主义优秀教学设计
2.体味作者独特的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认识。
过程与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拿来主义优秀教学设计
3.充分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在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夏天,气温高,蚊子多,晚上很难入睡。有人打开窗子,好不好?那么将窗子关得严严的,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热而打开窗子,更有人怕蚊子关上窗子。那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杂文《拿来主义》,我想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推进新课
师 “拿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在它后面加上一个“主义”呢?
生 “拿来”是一个动作行为。“拿来”加上“主义”,是因为它很重要。
师 这里的“拿来”跟我们平时所说的“拿来”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义”是指一种重大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的独创,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种原则或主张呢?我们先简单地来看一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师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理一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请同学们先浏览1~7段。 师 文章一开头就谈“闭关主义”,请问同学们“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生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师 “闭关主义”的这一做法造成了什么恶果?
生 封闭、落后。
师 还是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看来“闭关主义”是行不通的。于是“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有什么做法呢?
生 搞“送去主义”。
师 对!请问搞“送去主义”都送去些什么?
生 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
生 还有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到欧洲去。
生 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
师 为什么要送?
生 还不是给外国打怕了,害怕外国。
师 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 媚外、讨好。
生 投降。
师 文中有一个精彩的动词,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送去时的讨好面目,请大家找一下。 生 捧!
师 对。一个“捧”画尽了奴才相!
师 鲁迅先生说,由送古董到送活人,这也算是一点进步,怎样理解“进步”一词? 生 反语。
师 对!这是写作手法,它的含义是什么?
生 “进步了”就是媚外、投降加剧了,加深了。
师 很好!一个劲儿地送去,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没有危害?用课文原话说。
生 “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师 残羹冷炙是吃剩的饭菜,用这样的东西来奖赏子孙未免太过分了,因为只有什么人才能用残羹冷炙?
生 叫花子,要饭的。
师 你给叫花子的残羹冷炙是奖赏他么?
生 同情他。
生 打发他。
师 “同情”也好,“打发”也好,只能算是施舍。好!我们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解释这种“奖赏”的?
生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师 “抛来”“抛给”“送来”有什么区别?
生 “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
师 讲得好,谁有新的见解?
生 “抛来”是受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
师 讲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国有目的地送来了什么?
生 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师 帝国主义者送来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生 毒害中国人民。
生 欺骗中国人民。
生 用鸦片来换取中国的银两。
师 因此,这种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 毒害。
生 欺骗。
生 侵略。
生 掠夺。
师 我们来整理一下刚才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闭关主义,封闭落后。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师 既然这些方法都行不通,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生 拿来,自己来拿!
师 对。鲁迅先生提倡“拿来”,而且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思路称为什么论证方法?
生 因果论证。
师 很准确。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来论证拿来主义的?请同学们浏览8~10段。
师 鲁迅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对待方式?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思考一下,那“大宅子”是比喻什么?
师 (引导)请看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中的“学艺”指什么? 生 泛指学术文艺。
师 对!是文化遗产。
生 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生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生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师 这三种人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生 逃避主义,懦弱无能,害怕继承。
生 虚无主义,盲目排斥。
生 投降主义,崇洋媚外。
师 显然,这三种人的做法都是愚蠢的,那么正确的方法是怎样的?
生 占有,挑选。
师 好!请同学们朗读第9段,看看这里又拿了几样东西来打比方?分别说一说。 (学生朗读)
生 (齐答)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师 对待“鱼翅”应有什么态度?
生 “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师 “鱼翅”可以“吃掉”,那它是有益的东西还是有害的东西?
生 有益。
师 我们讲到“大宅子”是“文化遗产”,那“鱼翅”就是“文化遗产”中有益的东西,是精华。我们再来看看“鸦片”是有益还是有害?
生 有益,可以送到药房里去,供治病之用。
师 没有害?
生 当然有害,因为它毒害了中国人。
师 所以,鸦片是既有益也有害的东西。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排泄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因此,我们应批判地吸收。
师 对待“烟枪和烟灯”应采取什么态度?
生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师 送博物馆干什么?
生 展览。
生 当纪念品,给人以教训。
师 对!可以作为反面教材用。
师 对“姨太太”又持什么态度?
生 请她们各自走散。
师 也是应该抛弃的、排除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师 从以上来看,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什么态度,该是下结论的时候了。请同学们朗读
第10段。
(学生朗读)
师 找出结论性的句子。
生 “我们要拿来。”
师 鲁迅先生归纳了“拿来”的具体做法,有哪几点?
生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师 前面说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占有,挑选。归纳起来讲应具备什么条件? 生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师 最后,我们看看拿来的目的是什么?
生 给自己用。
师 那么,自己有的东西要不要拿来?
生 拿自己没有的。
师 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是新东西,因而,拿来的目的就是创新。
师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论证拿来主义时,鲁迅先生运用了一种特别富有表现力的论证方法,那是什么方法?
生 比喻论证。
师 对。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对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我们已基本了解。下节课我们将结合当前的改革开放,继续讨论“拿来”这一话题,希望大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拿来主义》,在前面一节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论证结构,哪位同学能复述一下文章大意?举手回答。
生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谈的是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文章在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拿来”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然后采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提出“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占有,挑选。最后重申观点,阐明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师 复述得完整而简洁,很好。我已经给大家布置了思考题: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思考一下,在外来事物更多更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拿来主义?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推进新课
师 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的“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
生 我们当然要拿来,拿来高新技术。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师 回答非常干脆利落,若能略加论证更好。其实我们生活中已经有很多“拿来”的东西,哪位能举几个例子?
生 有化妆品,如法国巴黎的香水;有服装,如牛仔裤;有鞋子,比如耐克运动鞋;还有食品,如麦当劳、肯德基„„
生 还有“日韩剧”(全场大笑),还有“跳舞机”(全场又大笑),还有„„
师 看来你还挺赶时髦的,那可是最热门的东东哦!(全场又大笑)在这么多的外来东西中,你认为哪些该拿,哪些可少拿?
生 我觉得都该拿,我们都很喜欢外国的东西。(全场大笑)
师 的确,“洋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很多“洋货”较之国货质量也要好得多。但我们身边更多的是国产“洋货”,标上一个洋名,就畅销市场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生 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商家抓住消费者心理,用“新瓶”装“旧酒”,给商品加一个洋名,如饼干不叫饼干叫曲奇、克力架,服装、化妆品更是洋文满天飞,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师 请坐下,挺愤世嫉俗的。(生笑)这的确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在这种风气下,很多人还对自己进行洋化包装,如做希腊鼻子,染英国头发,漂美国脸蛋,糟蹋自己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东方美。这样说来,我们是否还是实行“闭关主义”为好?
生 实行“拿来主义”是时代的需要。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封闭,谁就落后。历史也以铁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只有吐故纳新,才能获得新生。
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是这个道理:封闭只能导致停滞和腐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要更多地吸收外国的高新技术,而不能浮于表面,只学一些形式的东西。
师 在课文中鲁迅先生以“大宅子”作喻,列举了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指出正确的方式应是“占有,挑选”。在今天,你认为应该怎样拿来?
生 在当今社会,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我们应该先挑选,再占有,对我们有益的就拿来,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来。
师 其实课文中的“占有”只是一种态度,而非实际做法。鲁迅先生强调不要“闭关自守”,而应勇敢地“拿来”,他着重谈的还是“挑选”。当然,时代不同,我们要用新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怎么去挑选呢?
生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挑选。这就要求我们在挑选之前要了解自己的需要。不好的东西不要,但也不是好的全都拿来。改革开放之初,许多企业盲目引进外国生产线,拿来之后却派不上用场,因为配套设施没跟上,于是造成资金积压,最后企业宣告破产。我们要吸取教训,拿来之前,先想一想拿来之后有何作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师 对,我们应该是“各取所需”,除此外,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 我们要睁开雪亮的眼睛去挑选,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比如某家法国化妆品公司打入中国市场,宣传其名牌产品,寻找代理商,广告做得天花乱坠,一些商家纷纷代理销售,一些人也因追求名牌而大力购买,结果因此类化妆品对东方女性皮肤有强烈刺激,顾客纷纷要求赔偿,代理商损失惨重,一时弄得“谈此色变”。这样的教训够多了,对外来商品,我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师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善于识别“糖衣炮弹”,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同样要具备“火眼金睛”,但怎样练就孙大圣的本领呢?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yzw/22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