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
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化学组:邓超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是美国作家安奈特.L.布鲁肖的著作,内容涉及课堂管理、教学规划、课程指导、职业精神、师生关系、教师魅力等多个方面。安奈特女士长期扎根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此而写成的“101条建议”可谓亲切朴实,呈现的都是经实践检验而又行之有效的实用技巧。书中每谈一个问题,基本都有简明而不失具体的事例、情景,每条建议都配有相应的名人名言、教育者感思或作者创作的“教育诗”,使得本书的内容体系、编排体例、写作风格、研究思维都显得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本书的101条建议体现出作者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强调情感教学与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结合的教学理念。书中的建议简单易学、易于实践。
在文中每一个建议的开头都有一句来自国外学者关于教育方面的格言,让我受益很深。如在一个“学会忽略”的建议中,说到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确实如此,这对我们有时面对调皮的孩子时,常常觉得他们好不乖,越想越恼火,但是看了书中给我们的小方法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一杯常理,几勺耐心、宽容、恒心,积极的期望和向上的态度,再浇上满心的爱。这样可以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总是希求学生有完美表现的老师是极端不现实的。
本书提供了一些帮助新教师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例如: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掌控课堂纪律;如何与“刺头”学生相对;
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安排时间。书中的方法简单易学,并且作者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加以辅证。这对我们即将上任的新老师有着实质性的理论指导作用,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遇到如此问题时处理起来可以得心应手。
本书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规划和课程指导,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醒教师要精心准备,井井有条。关于课程指导,作为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要经常观摩其他教师的课,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同时,教师的课堂内容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其社交礼仪,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礼仪规范。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力求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
有着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班级必定是一个良好的集体。本书提出了许多构建成功师生关系的建议。其中对教师自身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师要保持微笑,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把自己所教科目当成“最爱”。同时,建议提出教师对待学生的一些要求:熟悉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你的“最好”,不求完美,只求学生进步等。这些建议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诸于行动。 另外,本书还向读者传递了优秀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优秀教师应具备的永不消散的魅力。优秀的教师总会维持自己良好的声誉,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不为外界消极态度所影响,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能从容、镇定,能控制自己的反应,不带着怒气行事。优秀的教师总会以身作则做到最好,但也会寻求帮助,能够很好地与家长合作,具备随机应
变的能力,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进步。 对于新教师来说,多方面的吸取别人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而多读书,读好书便是其中的一条途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便是一本值得我们新教师读的好书,通过阅读此书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一,学会思考。任何智慧的产物都是思考得结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只停留于每月能拿到薪水糊口!而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以取得进步,并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结构、手段、方法、模式、对象、效果等方面,每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另外,在新课标的大浪潮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知识、方法、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力求做复合型的教师。
第二,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懂得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热忱。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丰富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引来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第三,学会教学。这是一个很深的学问。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对于我们信老师来说,就更是一个需要不断的摸索和积累经验,逐步领会教学这门独特的艺术。 第四,学会创新。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式教育的
灵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正如课堂上也没有“几大步骤”。作为新教师观摩观摩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堂是很有必要的,但还需不断地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于走创新之路,才是教学成功的出路。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教师不注重自身内在知识体系的更新,又怎么能成为不断给予孩子一杯“水”的桶水呢?更何况,我们目前还要考虑给予学生的这杯水到底是新鲜可口的纯净水还是早就过期了的“垃圾水”?读了安奈特《给教师的101条建议》后,我们不难找到正确的答案。教师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以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内在的知识储备体系,保持一种谦虚、谨慎、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反思,不断实践,要勤业敬业,教书育人,自觉做到行为示范、以德育人。 阅读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多,它给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今后我将会把此书中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并不断改进、完善自我教学水平。相信我可以做好,并将有所进步,不断向着优秀教师这一目标奋斗。
第二篇、高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中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
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
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中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之二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
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
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
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中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之三
百年孤独是我读过的第一本世界名著,当时我读初一,正是喜欢孤独寂寞用词的小女生,为了这个名字,我从图书馆借了来,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枪口中,奥尔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让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边,不愿再看,直到一个月后,图书馆催我还书了,硬着头皮拿起了书,看了两页。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从看到第三页后,我的手再也离不开这本书,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这本书,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看了三遍,从来没有一本书给我这样的经历:我把生命交给一本书了!那一个月,我无法跟人交流,无法大声说笑,满脑子都是奥尔良家族每一个人的身影,每一个都那么鲜活,每一个都那么特立独行,但所有的人都那么孤独于世!
每一次合上书,我都怀疑自己是否有勇气再翻开它,因为那种孤独从每一个字里透出来,压得我喘不过气,但每一次打开它,我又不愿意合上它,仿佛只有这本书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我讲了这么多,还算不上谈读后感,差不多快一年了,当年看完此书的感受到今天还清晰如昨,每一个人问我看它的感受,我只有两个字:我怕。是的,我怕,我怕那种孤独,我怕自己爱上它而无法自拔,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它的文字是被上了魔咒的,记得当时,我一边看书,一边胸中涌上巨篇二:中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中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
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
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
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中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之二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
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
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
第三篇、《论语》读书笔记
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礼”“义”“仁”“智”的思想,其内容广泛,涉及许多社会问题,比如道德行为、做人准则等。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代表作,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中国文人的必读书目。流传至今,下至5、6岁的孩童,上至70、80岁的老人,也几乎人人知晓此书。我也毫不例外是看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语》名言长大的。小时候看的是只言片语,也只靠生硬的翻译去浅显地理解《论语》。而今已为大学生 的我,终于认真地看了一遍《论语》,联系现实,对它也有了很多全新的更加深刻的理解,或许有偏差也或许不够深刻,但还是让我一一道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可能是《论语》中我知道得最早的一句话了,小时候对此的理解更多是在学习的层面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学好知识。而现在看来,这种理解只是最低境界罢了。细细品味,里面却蕴含了处世的哲学。随着年纪增长,步入复杂变幻的社会,为了取悦他人,也或是因为不得不迎合社会,许多人选择了伪装自己,伪装自己的能力,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肆意吹嘘,工于心计。他们流连在灯红酒绿之中,虚伪地弯起嘴角的弧度,却忘了交友处世的首要准则,诚实(当然,这种诚实是相对意义上而言的,比如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并不算是违背了诚实的原则)。看看古往今来朋友甚多的谦谦公子,谁不是以诚实待人为准则的。古时的伯牙子期若不是坦诚相待怕仅是因才华相吸也难成知音吧,学术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不仅是在做学问上诚实,还有为人处世上诚恳,这应当也是先生受人爱戴的原因之一吧。由此可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其中还是蕴含有大智慧的。
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对于你要说得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有多少呢。大多数人都是言语大于行动,包括最初的我。总是在最开始给自己定下宏伟的目标,然后大声地告诉世界,我要开始做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地懈怠直至放弃。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博学多才的君子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不倦的目标,而这句话是孔子所认为的君子之道,不能只说不做。我想对于现在而言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你成功地做到之后再说出来。这不仅是一种不凡气度,更是一种君子之道。
3、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不应该你祭奠的鬼神你却祭奠他,这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懦弱”。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孔子对“谄”“义”“勇”下了一个定义,纵使世事变迁,这些定义于今世却也是适用的。谄媚的人,嘴脸如此让人恶心,做着不该自己做的事,孔子对此的描述“非其鬼而祭之”十分形象甚至还有些诙谐幽默,让人读后心里不禁小小地敲起了警钟——莫做此类人,只会遭人鄙夷唾弃。再看现在“小悦悦”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冷漠旁观甚至见死不救者大有人在,这不就是孔子所言的“无勇”么。我们都应做一个孔子所说的“见义敢为”的人。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而文采多余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搭配得当,才是君子“。此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人与质的辩证关系以及君子的人格模式,这句话对我有很大启示。就简单从写作上来
说,如果语言直白,则显得平淡没有内涵;若又一味追求夺人眼球用华丽的辞藻堆砌文章,则会变得空洞浮夸。放到人格模式上来说,一个人应该不断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以免落入俗套,流于粗野。但同时也要怀有质朴的心,不能因此而盛气凌人看不起周遭事物。只有兼具一身才华与赤子之心(也就是质朴与文采),才能成为谦谦君子。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了解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我想这句话用现代的一句话概括大概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了吧。懂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可以顺利地完成一件事,喜欢这件事的人则能圆满地完成,可以此为乐的人却能超凡地完成。因为以此为乐,便能全身心投入,甚至是“融”入。这句话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是,如果你要学习某样东西(甚至是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请你把它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个任务。这样,就一定能够将它做到最好,同时自己的心境也得到了升华。
当然,虽然《论语》字字珠玑,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有些观点我还是不认同的,比如以下两句。
1、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什么是“异端”呢,或许在孔子等人眼里不正确的东西就是异端,可是他们就是绝对的权威么他们就是完全正确的么?答案是不。在百家争鸣的年代,一味地否认他人的观点,未免有些自以为是甚至是专制了吧。或许就是这些对所谓“异端”的攻击,而导致了许多正确或新奇的想法遭到压制甚至消失。再者说,攻击“不正确”的言论,祸害真的就可以消除了吗?未免想得太过简单了罢。
2、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书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礼”千年传承,作为儒家文化的结晶,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我却不认同这里的“礼”,我认为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君子博学,便定会产生自己的新思想,却硬生生地用“礼”来约束,还将一种有创新的潜质称作是离经叛道,这是何等地忽视人性啊。
读完《论语》,感触颇多,却不能悉数表达,寥寥两千余字,希望能记录下自己一些深刻的想法。
第四篇、高中读书笔记 800字
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
魏蜀吴时期,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明白没有—个足智多谋的—起拼搏江山的人,自己是没可能做出—番事件业的。于是他三顾茅草屋,找诸葛亮来共谋事件,前两次走访诸葛亮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亮却在午觉,这位将军,花好几个时辰等诸葛亮起床。这件小事,完全可以看出刘备的谦卑和懂事理。虽然刘备没有坚强雄厚的武装部队,没有稳固的地盘,没有太大的名声,曹操却这样评价刘备:“今日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样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
然而,我有疑惑。想当时,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防止了—场注定就没可能成功的大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背信弃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
的!”于是,吕布就这么被自个儿恩德过的人的—句话给丧命了。这样真的是英雄吗? 这时,大家有可能就想到达另—位很有军事计谋策略的人——诸葛亮。诸葛亮是英雄吗?不赖,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期,曾推成刘备与孙权军事集团的联手,以及在刘备物故前,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有可能还会想起很闻名的空城计。不过,《二十四史》里对此事却予以训斥:由于当初的司徒懿官居荆州都督,进驻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地,没可能发生空城计。并且,像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物都是编出来的。
曹操呢,他总算英雄吗?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居住朋友吕伯奢家里,听到门外传来磨刀声,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给杀了,还说了—句可气的话:“宁教我负天仆人,休教天仆人负我!”误灭口还这样底气十足,此人不奸,何人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有的愚不可及;有的
人物诡计多端虚伪诡诈;有的人物杯弓蛇影;有的人物胸怀狭小。到底谁是英雄?人云亦云,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同,难分伯仲,但无论是谁都无疑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回味。
我们,只需要做自己的英雄
繁星春水
作者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赚取人们的“泪珠”,因而就选择了“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像。在她理想的人世间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当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而写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与对母亲的颂扬相联系的,便是对童真的歌咏,以及时一切新生、初萌的事物的珍爱。儿童是纯真的,因而也最伟大,草儿是弱小的,世界的欢容却须赖它以装点。她放情地赞美纯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现了她的纯真与纤弱,对真、善、美的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她亦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歌咏自然,描绘自然之美:“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不施浓墨重彩,没有夸饰与渲染,只是用轻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她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已经表现在这短短的诗行中了。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时,裂成了两半了。”有一些小诗,表现了她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的信念。这温婉的诗句,固然表
现了她“自我为中心的宇宙观人生观”,然而,又何尝不是对革命的新生力量的信任与鼓励呢。
她的诗,常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新鲜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启迪。
爱的教育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述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及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善良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但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
第五篇、《读书心得体会》
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读书心得体会 11(6)班 王宏宇开卷有益,这是我对自己读书多年来的最深、最明了的体会。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读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阅读中蕴含着重要的内涵。阅读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思接千载、出入六朝,与大家巨擘攀谈、泰斗耆宿交流、巨人英雄对话、向导领袖请教。他们高屋建瓴的奇妙哲思,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气势恢宏的豪迈事业,感染你、引导你站在高山之巅,开阔你包容万物的胸襟,培养你崇高人格的大度、大气。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会经常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于是人人都想读书,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至理名言,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许多人只体会到读书的无比之苦,我却更多地感悟到读书的无限之乐。我不是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而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心灵之旅,当成一种和古之先贤、智者名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当成一种消除疲惫,洗去烦恼的精神生化的过程。书藉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强盛民族、进步社会、健康人生须臾不 可或缺的巨大支撑。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书藉记录着人类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让你在美丑的世界中行走,使你从正面和反面教材中受到启迪。如浴清纯之水中,自觉洗掉各种心理灰尘,培育真善美的情操。 书藉是人类的知识宝藏。它存储着政治理论、历史、哲学、文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儒学、道学等包罗万象的人类智慧。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每个人面临着“本领恐慌”的危机,只有涉猎书藉宝藏,才能在各种难题和挑战面前获得解难题和取胜的锦囊妙计,从而使我们产生办每件事、思考每一个问题,都有大师在前面引路的感觉,创新思维脱颖而出。 书,是良师,更是益友。鉴天读书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作用力和感召力,采用正确的读书方法,则是能否发挥以上“三力”作用的十分重要的前提。一是要读书首先是选书。虽说是开卷有益,但是时间有限,所以必须有选择的读书,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好的,适合的书籍上。在选书上,不看庸俗无聊,不求高深专业,但要切实有用;不过于专一,而追求广博,读书如交友,只是呆在一个小圈子里,很容易自我封闭,自我限制,所以要广交朋友,经史子集,古今中外,各种书都要尽可能涉猎一二。二是随时备书,“见缝插针”。没有大片的时间可用来读书,只能是把片刻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上两
页,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大部头的书籍,只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搞定;三是有计划,虽说读书的时间少,但是,不能找借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须要挤出一段时间读书,我把这个称之为:每天多走一点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来休息的地方,要再坚持一下,多看一会儿书,在多走一点路。四是要用脑读书,多做批注,常写心得体会。用眼读书,获得一种简单的快乐,用心读书,赢得一片安宁,一种丰润,用脑读书,在思考中完成和作者的对话,那么收获的除了快乐,安宁,更是一种洗礼和升华的过程。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和独立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优化的效果。五是读书以致用。有人说,现代人读书很功利。我倒是觉得,读书是不能过于功利,那样读书读不好,读不深,读不出快乐。但是读书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读书必然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我们工作,生活服务的,这就是读书的目的性。读书是要用的。读书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浇灌了很多,但是长不出娇艳的玫瑰。读书可以死读,但千万不能读死,所以读书应该是要结合自己有选择的读,有目的的读。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前进的阶梯。大家都在读书,但是,每个人读书的方法、感受和收获是不一样的。我在读书中就有许多的体会和收获。 收获开心快乐。一是简单直接的快乐,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个精采绝伦的比喻,一个构思精妙,哑然失笑的结尾……这些都会让我怡然自乐,欣然发笑。二是读书让心灵安宁,抛开烦恼的快乐。这时候读书已经深入其中,忘记身边的种种事情,溶入到书的世界里。这时候读书,因为书的世界不同,会有激情如火,也会有沉静似水,也会有百般无奈,感慨叹气。这种在书的世界中畅游,与书的内容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就是读书的第二层快乐。三是独立思考,对话交流的快乐。这时候读书不是读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寻梅……总之是在契合两欢的氛围下的对话、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读书有用。这种快乐就不在读书之中了,而是在读书之后的一种反馈。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书到用时不恨少”,能够信手拈来,娓娓道来,能够自信大方,举止得体。这样,快乐自然而来了。修身养性,怡悦身心,几乎是众多读书人对读书作用的一致性的评价。许多人把读书弄墨说成是附庸风雅,这句含有贬义的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读书对一个人的修养,气质有很大的塑造力,这种
塑造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但又是实实在在,明显改观的,古代不就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吗。总之,腑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的人总会给给人们一种感觉,那是从举止言谈中流露出来的。开阔视野。书籍是向上的台阶和平台,是望远镜也是显微镜。因为书籍我们能够摆脱地域的限制,视野的狭隘,从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广,看的更远,看的更深。要达到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科技的目的,读书无疑是最为便捷,最为经济,最为高效的方法。我们多读书,书就会和我们成为好朋友,让我们用脑想,用心记,在书中遨游吧!让我们在书里快乐享受书的幸福和快乐吧!
第六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总)
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第七篇、《红高粱》读书笔记 5000字
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红高粱》读书笔记
最近的电视上都在上演一部由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红高粱》,郑晓龙是我最喜欢的电视剧导演之一,之前他导演的甄嬛传我白看不厌,于是立马被这部电视剧吸引。果不其然,这部电视剧情节扣人心弦,演出张弛有度,实乃又一佳剧。片中周迅主演的戴九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农村妇女却又有着令人折服的智慧与大义。电视剧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九儿和余占鳌在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谱写的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充满生命力的传奇故事。后来才知道这部电视剧改编自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难怪能有这么精彩的剧情,电视剧看了不过瘾便立马把书找来一阅,拜读之后方才领略其中精彩,不禁被莫言的才华所折服。
《红高粱》是莫言的一部影响甚大的作品,他在本书中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另后代相形见绌的传奇爱情故事。前一条抗日故事的线索,写戴凤莲家的长工罗汉大爷被日本人残酷的剥皮致死,余占鳌愤而拉起土匪队伍在胶平公路边上伏击日本汽车队伍,发动了一场全部由土匪和村民参加的民间战争。整个战斗过程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历史战争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将其还原成了一种自然主义式的生成斗争。后一条爱情故事线索中,余占鳌在戴凤莲出
嫁时做的轿夫,一路上试图与她调情,并率众杀了一个想劫花轿的土匪,随后他在戴凤莲回门时埋伏在路边,把她劫进高粱地苟合,两个人由此开始了激情迷荡的欢爱,接下来余占鳌杀死戴凤莲的麻风病丈夫,正式做了土匪,也正式成为她的地下情人。我们不难看出这两条故事线索中,始终凸显出来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民间激情,它包容了对性和暴力的迷醉,以狂野不羁的野性生命力为根本。这显然逾越了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对民间世界给与一种直接的观照与自由的表达。总体来说,《红高粱》在情节构成上是依照了民间自身的主题模式,尽管它的讲述都是民间世界中强悍生动的暴力内容,但正是这种主题模式才刚刚好将那种激情和自由表现得质朴真实。
不难看出,全书中洋溢着莫言对暴力那独特的丰富饱满的想象力和另人折服的感觉描写。无论故事的情节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他那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叫人惊叹不已。而他那赤裸裸的毫无保留性的暴力描写,却总能给人一种窒息的压迫感。同时莫言的这种暴力奇观也往往以身体暴力为中心。如“肚子着了阳光,胀到极点,便迸然炸裂,华丽的肠子像花朵一样溢出来”。这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写这一瞬间“奇景”的。当然瞬间的爆发需要长久的积累,那就是被浸泡在水中的尸体经过长时间的烈日曝晒,肚子胀到了极点,也就蓄积了强大的力量,使爆炸在一瞬间收到了完美的效果。肚子的爆炸并不是缓慢进行的,而是迸然炸
裂,然后散发着腐臭气息的肠子却如姣好美艳的花朵一样溢出来,这种比喻谁能联想到?将腐烂丑陋的事物与美好温柔的事物相联系,反而形成了反面的达到颠峰的刺激效果,从而将人
的精神联想推到了极点,使人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场景。 《红高粱》中最触目惊心的莫过于活剥罗汉大爷的暴力场景。莫言对此仿佛有种享受式的痴迷。他对整个场景的书写可谓是巨细无遗——无论是描述整个过程的宏观流程,还是每一个部位的微观审视。比如他述及罗汉大爷的那两只被割掉的耳朵的状态时,他就不无暴力地指出“父亲看到罗汉大爷的两只耳朵在磁盘里活泼地跳动,打地磁盘丁冬丁冬响”。而最血腥的剥皮场面,莫言的描写可谓是完全不顾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只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兴奋之情,而这种兴奋的高潮也是他的意识形态的体现。更能直观的让读者感受到日本军人那种残暴与灭绝人性。
值得一提,在这方面的文笔表现莫言有点类似于19世纪西方备受争议的作家萨德。两者都是极度地倾向于暴力描写,为了将这暴力描写到狂欢的程度,他们可谓是倾其精力,用尽了各种手段和办法。他们都是一只从黑暗处伸过来的手,打开了被藏匿了许久的潘多拉的盒子,于是各种丑陋、阴暗、龌龊的事物都纷纷逃将出来,跑入了活着人群中。而从根本上来说,他们这种暴力倾向也从根本上反映了民间世界与生俱来的粗鄙的文化形态。对于莫言来说,他对这种民间粗鄙的文化形态不
加选择的表现方式,也会愈加显示出低俗趣味的性质,而当这种描写一旦失去了某种理念的支撑,那么它就会很自然地堕落成作者感官上的自我放纵。而幸运的是,作者尚有民间理念的支撑,那就是抗日情感。在此场景中,正是对暴力的如此宣泄式呈现才会激起亲历者、旁观者(包括读者)对日本侵略中国、草荐人命的残暴方式的痛恨,同时在小说内部也推动了不同力量抗日激情的勃发和实践。所以,莫言对暴力的表现既如此直白又饱含深意。
另一方面,《红高粱》所张扬的农民的复杂人性观,离不开作者本身的生活体验。莫言在乡村生活了20年,这多年与农民水乳交融的生活,使其更能够深入地了解农民身上的优点与缺点、善与恶,这也为他在创作中书写人性奠定了基础。书中对农民人性的弘扬或批判,正是体现了这种生活积淀。时间一去不返,高密东北乡的英雄剧全都在已经逝去的光阴中落幕,而《红高粱》所蕴含的真诚的人文关怀,却使得它永远放射出灿烂夺目的迷人色彩。进入红高粱小说的艺术世界,首先会遇到那恍成血海的红高梁,会看到作者在各种情境下以各种色彩描绘着红高粱的形象。在我看来,“红高梁”是一个巨大的整体象征,它是我们理解和把握整部作品基本精神门户、路标和钥匙,它又是作者全部创作冲动的契机和兴奋点所在。我们在最初很容易把他看作是一种常见的托物拟人的比喻和陪衬式见证,如小说所写“每穗高粱都是一个深红是成熟的面孔,所有的高粱
合成一个壮大的集体,形成了一个大度的思想”,那股弥漫田野是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但是,我们继续读下去会发现,它远不是一般的托物拟人,也非寄寓抽象意义的物件。且看,“一穗一穗被露水打得精湿的高粱在雾洞里忧郁的注视着我的父亲,父亲也虔诚的望着他们。“父亲”恍然大悟,明白了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它们根扎黑土,受日月精华,得雨露滋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里,红高粱成了有生命的活物,作为一股不可忽视是积极能动的力量,参与和渗沥在作品中,把一切的人和物粘和贯通为一体。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全部理解这“活物”的象征究竟是什么。到了作者写戴凤莲之死时的诗意郁勃、想像飞腾的笔墨,我们顿然感受到红高粱象征的深厚蕴底。作者写到“奶奶听到了宇宙的声音,那声音来自一株株红高粱……奶奶觉得天与地、与人、与高粱交织在一起……所有的忧虑、痛苦、紧张、沮丧都落在了高粱地里,都冰雹般 的打在高粱是梢头,在黑土上扎根开花,结出酸涩的果实,让一代又一代承受……”,对当地农民而言,红高粱就是他们的世界,红高粱也反衬出了农民们的精神和品质。
从人物表现上来看,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创造性地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和很多文学作品中对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比如把我爷爷出场的余占鳌写成了身兼土匪头子和抗日英雄的两重身份,并在他的性格中极力渲染出了一种粗野、狂
第八篇、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心得式读书笔记
初高一体教书育人读书笔记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题记
我曾读过纳然容若的《饮水词》,最爱那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曾经有一个叫纳兰容若的才子,一段“若只如初见”的开始,还有“秋风悲画扇”的结局。我也曾读过席慕蓉的《无怨的青春》,偏爱那首《初相遇》,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儿时的狂喜与感激。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可曾想,就连那《华严经》中都有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生若只如初见》,光是名字就足以让人被吸引,有人说,这是一本婉约到极致的书,似是谈诗词,又似是谈风月。作者安意如用清丽、感性的笔触,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屡屡触碰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抹神经。
书中那么多风华绝代的女子,皆有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可我偏偏独独钟情于那班婕妤,那个被后人誉为“才女”、“中国古代最完美的女人”的可怜女子,可谁又有知道,这一代宫怨的代言人,在飞燕合德姐妹进宫之后,帝王给予她越来越多的寂寞感受竟是源自她的“知书达理”。她因美而贤,也曾备受恩宠 ,曾几何时,那统治着万里江山的九五至尊坐在高高的黄金辇上,绣着神龙的明黄衣袖中是对她伸出的手,可班婕妤太过清高太过正经,以“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为由拒绝了那在天下人眼中是无上恩宠的殊荣,或许,汉成帝一定是记住了来自班婕妤的劝告,所以才在赵氏姐妹进宫之后冷落了她。她为了江山劝他,却全然忘记了那句“江山只有一个江山,美人却是层出不穷”,也应了那句“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面对汉成帝的“不怜昔日情,只爱倾城媚”,她作了那首《怨歌行》,又名《团扇歌》以团扇自比,忧切动人——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山盟海誓犹在,可那易变的故人心已变。
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那班婕妤会后悔曾当初缩回手去,没有与他同乘一辇。正如作者所说,“两相依偎,或许是最亲密无间的时刻”,那么也就没了那“恩情中道绝”的“何事秋风悲画扇”。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命运伸出手来,我们都无能为力,有些爱,要用一生去忘记,恨,一样会模糊时间。
可人生若之如初见多好,初见的惊艳永远铭记在心,蓦然回首,也不会发现曾经沧海换了人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有风华正茂的才子,有器宇轩昂的帝王,有绝代风华的美人,有幽雅贤德的婕妤。
人生若只如初见时那般憧憬,那般柔情,多好啊。
只可惜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有七情六欲,我们的人生都会有悲欢离合,又开始就会有结束,所以正如白落梅所说,“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南辕北辙,下落不明”。
何事秋风悲画扇,或许是自然而又必然的吧。
这短暂的浮生,是梦一场,还不如把握当下,让这每一天皆是“初见”。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yzw/229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