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三作文

近在咫尺确似而不见

admin 高三作文 2020-04-22 23:07:18 革命法国

第一篇:《荆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质检答案》

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D(A. “霎”读shà B.“创”读chuāng C.“忖”读cǔn)

2.C(A.伤—丧 B.长—苌 D.喧—暄)

3.B(第一空,因是微雨,用“洗”字写出了天空一碧万顷的景色。第二空,根据语境,可以排除“座”;第三空,因是近观,“眺望”“打量”可排除;第四空,因观察的是一座老殿,用“风韵”更好。)

4. B(A. “唯一奖项是洪湖市滨湖办事处”主宾搭配不当,将“奖项”改为“单位”。

C. “设计了省运会吉祥物„竞竞‟新鲜出炉”句式杂糅。应将“了”改为“的”。D.“为何一夜间铺天盖地的原因” 赘余重复,去掉“的原因”。)

5. D(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记忆。《家》中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环应为鸣凤,她选择的是投湖身亡。)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D(无中生有,如陶渊明最终回归了田园。)

7.B(A项,原文“似乎”表示可能,后文对这种可能进行了否定。 C项,绝对化,原文中说的是“几乎可以说是大多数”。 D项,谢灵运其实无法摆脱心中强烈的庙堂之念。)

8.A(强加因果,陶渊明心中的庙堂之念不影响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D(平居:平时,平常;“平”“居”皆有“平常”之义。)(3分)

10.D(“庄静端直”的意思是:庄重沉静,正直不阿。①是说作者喜欢竹子,不合题意;③是作者的自省,有贤士近在咫尺,作者却长久视而不见,反衬了唐德明行事低调,符合题意;④是暗换对象,不合题意;⑤明写竹子,实颂主人,

一般托物言志类文章大都如此,符合题意;②⑥很明显都是从正面赞扬,符合题意。)(3分)

11.C(“操守坚定、深居简出”全文体现得很明显,“奋然有愤世嫉邪之心”体现其心系天下,“放浪不羁”与主旨有悖。)(3分)

12.(1)我要让出衙署,只好暂借房子来住,借到一间,就是那片竹林前面的一间房舍。(3分。得分点:避,避开,让出,1分;假,借,租赁,1分;大意正确1分。)

(2)唐德明为人,庄重沉静而正直不阿,如果不是深明正道常理,唐德明的学识能这样深厚吗?(3分。得分点:闻道,懂得道理,明白道理,1分;其……乎,反问句式,1分;大意正确1分。)

(3)唐德明有满腹才学,却深藏不露,从不炫耀,遇到朋友有过错时,就当面指责,回来后就再不议论别人。(3分。得分点:不市,不售,不卖弄,不炫耀,不表露,1分;折,指责,1分;大意正确1分。)

13.帝怒甚/诏江夏王道宗筑土山以攻其城/竟不能克/太宗将旋师/嘉安市城主坚守臣节/赐绢三百匹/以劝励事君者。(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译文】贞观十九年,太宗进攻辽东安市城,城中高丽军民都拼命战斗。太宗诏令先前投诚的高丽部落酋长延寿、惠真等人率众驻扎在安市城下来招降,城中的高丽军民依然坚守不动。每次看到太宗的旗帜,就登城擂鼓呐喊。太宗非常恼怒,命令江夏王李道宗在城边构筑土山来攻城,最终也没能攻克。太宗将要退兵时,赞赏安市城的守将能坚守臣子的气节,赏赐给他绢三百匹,来勉励忠心侍奉君主的人。

14.(1)①别酒重倾:送别之酒已喝过多遍,还没把人送走,只好再次斟酒,作者借再次斟酒这一件事(动作、细节)来表现兄弟情深,难分难舍。(2分,赏析要点:解释诗意、指明手法、分析效果)

②乱山凝恨:孤帆远影已不见,只有那高高低低的山色峰峦映入眼帘,仿佛凝结着许多遗恨,作者融情于景(或说运用移情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恨。(2分,赏析要点:解释诗意、指明手法、分析效果)

(2)①宽慰之语,安慰弟弟不必心存太多的离别之苦,希望弟弟乐观豁达。因为宣城与金陵相距并不遥远,兄弟二人见面很方便。(2分,答“兄长对小弟的无限关爱”也可酌情给分。)

②鞭策之意,作者以兄长兼国君的身份劝勉弟弟不要整天满腹离愁别恨,大丈夫还是要以国事为重,以建功立业为己任。(2分)

15.(1)一豆羹 (2)还顾望旧乡 (3)余音袅袅 (4)剑阁峥嵘而崔嵬 (5)舞殿冷袖 (6)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落霞与孤鹜齐飞 (8)吞声踯躅不敢言(5分。每小题1分。若出现错别字或多字少字,该题不得分。从中任选5小题作答即可。如答题超过5空,则按所答的前5空计分。)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AC(A项中“皆乃嫉妒使然”错误,这一结论太武断。二者对郎朗的评价,可能有嫉妒的因素,但不尽然,还有对郎朗作为一个艺术家不具备应有的沉稳、内敛、有涵养的素质的批评等因素。C项中“这是对郎朗的全盘否定”一句有误。作者对郎朗弹琴以外的某些东西,诸如艺术修养、生活情调等持否定态度,而对他追求琴艺的精神是持肯定态度的。)

17.郎朗的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求学之时,父母倾其所有,举全家之力培养之。郎爸辞去工作专职陪读,郎妈拼命赚钱供其求学。

②成名之后,父母依然陪他全球巡演,依然陪他接受记者采访。从生活上给予贴心的照顾,在思想上作他坚强的后盾,不让他有半点分心,专念于琴技琴艺。

③已到而立之年的郎朗,外界有些传言和绯闻,父母立马出来为他说话;父母还没有意识到郎朗成家的问题,希望他在钢琴事业上有更大的成就。

(“过度保护”要从父母对郎朗的学习、生活、情感、交往等方面来考虑。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18.这句话可作两个方面的理解:①郎朗出名后,有时一年要演出120场,还有各种各样的应酬,没有进行系统的钢琴训练,这样,钢琴演奏水平就会停滞,甚至下降。就像一瓶原浆酒不断被勾兑后,酒味会越来越淡。②郎朗常常被名利所惑,心性浮躁,功利心太强,在演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后,忘了艺术家应有的艺德修养,对不起他的艺术盛名。

(从演技的滑落和艺德的缺失两个方面作答。答对一个方面给2分。)

19.启示:(1)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执着一念的坚守,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郎朗并非禀赋特好的天才,北京的一位女教师甚至让郎爸不要再称儿子是“天才”,还将他逐出师门。郎朗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到美国后,更是埋首琴房,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没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郎朗没有今天。

(2)郎朗虽然在钢琴演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从来不上文化课”而造成的艺术视野的逼仄,以“爱国为噱头”无晓艺术无国界的艺术心胸的狭窄,以及成名后很少描述自己对钢琴的热爱,而只描述自己的万众瞩目,在家弹琴还要转播、收出场费的名利思想,都与一个称职的高尚的艺术家相去甚远。

(从正反两方面谈启示,取其长,弃其短。4分。正反启示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联系实际探究,可结合自己的实际,也可结合他人的实际,从肯定或否定方面谈均可,只要有道理即成。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每小题4分)

20.湖泊名:白莲湖(1分,如无推介语则不给分。)

推介语:示例1,这里白莲花开、鸢飞鱼跃,这里有柳郎和荷姑的传说,这里是古云梦泽地白莲湖。

示例2,百顷湖浪,流淌千年的烟波;满船菱歌,激荡白莲的传说。

(3分。内容2分,表达形式1分)

21.示例:

神兽仙禽导引着,仙人们腾云驾雾而来,如漫天花雨,缤纷而降,身披霓裳霞衣,随乐起舞。好一派祥和景象!(4分。想象合理2分,语言生动2分。)

22.(1)北京高考英语分值降,母语权重增(或表述为:北京高考改革,英语降分,语文及文理科综合涨分)。 (2分)

(2)支持(或“赞成”)。理由:①汉语是母语,承传着中华优秀的文化与传统;②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是其他学科难于取代的;③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关系到国民整体素养的提升。(2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⑴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围绕含有“网”的某一词语的某一含义,展开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都是符合题意的。

具体到一篇文章的评判,要依文论文,观点明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表达过程(方式)有文采,就是优秀之作。

(2)等级评分标准:(详见2013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3)评分说明: 

评分依据《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评分(50分,其中内容25分,表达25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发展等级评分(10分),依据“①深刻透彻②生动形象③有文采④有创新”四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切入分为45分。

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最多扣5分。 

【文言文参考译文】 

在零陵法曹官署的门前,穿过街道不到十步远,有一片竹林,长得秀美茂盛,我很喜欢这片竹林。我多次想不过问主人就径直去参观,却一直未能成行。有人说:“此处所说的秀美茂盛,不是指茂美的竹子,而是指贤良之士。”我听了之后,又是欣喜又是疑惑。有修竹可喜欢,有良士可结交,普天之下有谁不欣喜若狂,难道只有我吗?然而我在此地为官已有多年,对其间一般的名士不敢说都认识,但对其中的佼佼者难道还没认全吗?我对竹林主人的疑惑一直没消除。

今年春的二月四日,接替我职务的官员即将到零陵,我要让出衙署,只好暂借房子来住,借到一间,就是那片竹林前面的一间房舍。主人赶来见面,此人姓唐,字德明。每天与他交谈,于是与他结交的欣喜与前些时候相同,只是又有了新的疑虑。唐德明为人,庄重沉静而正直不阿,如果不是深明正道常理,唐德明的学识能这样深厚吗!身边有这样的有德之士,而我却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才结识

第二篇:《张千帆谈旧制度与大革命》

张千帆:革命是如何发生的——重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有感[张千帆,1964年1月生于上海。1984年7月南京大学固体物理学士,1989年12月卡内基-梅隆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1999年8月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南京大学经济行政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政府管理学院双聘教授,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

gyh 发表于: 2013-05-30 23:00 点击:61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确实是本好书,不过多数人的关注似乎有点片面,其中不乏明显的误读。普遍的关注是"改革搞不好会引发革命",托克维尔也俨然成了"改革是找死"的最早倡导人。当然,这个论断确实是这本书最早提出的,但这远不是全部。

托克维尔所要论证的终极命题其实很简单:革命归根结底是集权专制造成的。这个命题的梗概可以用两句话论证完毕–真正的共和民主至多只有个别骚乱,而不会出现大规模暴动。 《旧制度与大革命》只是微言威严春秋大义,用大革命之前的法国历史相当细致地论证了这个看似常识的命题。

《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中国改革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我读这本书还是20年前,自己做学生的时候;现在重新翻开这本经典,并对其远见与洞见产生了新的感悟。因此,对于改革与革命又成为时尚话题的中国当下,系统梳理这本书的论证还其本来面目,或许仍有独到的现实价值。

一、期望值革命

先回到我们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法国革命爆发的时间点远不是法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而是在改革进行得有板有眼的时候。当人民穷得揭不开锅,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去哪里要饭,而不是冒着杀头的危险闹革命,甚至可能饿得根本没有力气造反。

在专制登峰造极的时候,很可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没有反抗;压迫越深反抗能力越小。只是在专制松动的时候,人民有了一定的自由度,温饱也基本解决,才会有闲情逸致感受到自己周围的不公,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你的不满和我的不满相互激荡,才会产生群情激昂的革命情绪;不仅人民的追求目标随着生活改善水涨船高,而且人民确实看到了实现目标的希望,才会踢开一个在他们看来改良步伐迈得不够快的政权。

总之,1789年发生在法国的大革命是因政府改良未能满足人民的期望值而发生的。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期望值革命",法国革命不像中国历史上的陈胜、吴广那样,因为要吃饭才揭竿而起,也不像刘邦那样面临渎职死罪,走投无路才举起灭秦大旗。法国革命的时候既没有饥荒,也没有暴政,政治专制在不断弱化。

路易十六有点像光绪,是一个温和而进取的"明君",但革命恰恰在他任内发生了。中国维新失败了,最终导致革命,其间也隔了13年;法国没有慈禧,保守势力似乎相当分散,开明君主推行的改革进行得相当顺畅,但是革命不仅照样发生,似乎还来得更快。托克维尔把这个道理解释得很精辟:

正是在法国改良最成功的地方,大众的不满情绪最高涨。这看上去好像不合逻辑,但是历史上却充满此类似是而非。革命并不总是在事情变得更糟糕的时候发生。恰好相反,往往在人民长期受专制压迫却不能抗议,而突然发生政府放松高压的时候,人民揭竿而起。因此,革命所推翻的社会秩序几乎总是比此前的更好……人民之所以耐心忍受如此之久,是因为社会看起来不可救药;一次苦难看起来忍无可忍,是因为人们觉得有可能消除之……人民遭罪更少,但是他们的感觉加剧了。在其登峰造极的时候,封建统治激发的憎恨还不如在其行将灭亡的前夜更多。和路易十四彻头彻尾的专制独裁相比,路易十六一点芝麻绿豆的任意滥权会产生更多的愤怒。

在这里,托克维尔呈现的是法国革命的发生心理学。如果说马克思是标准的现实主义(realistic)学派,那么托克维尔和韦伯都应该属于理想主义(idealistic)阵营。当然,这样

说并不准确,也容易引起误解。这当然不是说托克维尔和韦伯本人有什么理想,或认为理想在价值观意义上很重要,而是说他们都重视理念、信仰、价值观或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反对经济或物质决定论。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和《中国的宗教》是这方面的杰作,旨在论证社会进步的因果规律不是经济基础决定信仰、制度、习俗等"上层建筑",或后者仅对前者发生微弱的"反作用",而是恰好相反–信仰与制度决定了特定社会是否可能发生现代工业文明。在这个意义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都属于实证学派,只是对决定社会过程的主要动力变量定位不同。 就和笛卡尔革命将哲学持续引向唯心主义一样,托克维尔对法国革命的分析也独辟蹊径,开启了政治与社会心理分析学派。

没有人否认,人是主要受利益驱动的理性动物,但看似"客观"的利益是通过人的认知才发挥作用的,而认知带有一定的个体性和主观性,并受制于特定社会的历史情境之影响。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利益只是外因,人所识别的利益及其产生的心理反应才是驱动行为的内因。

在这一点上,心理分析学说确实比一般的现实主义更为精细,对于中国当代改革的警示也远比"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拐点"等语焉不详的经济决定论更有针对性。同样是贫富差距巨大,但是这一现象在中国或在印度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社会心理,进而造成全然不同的社会效果。

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更需要探索的或许不是宏观经济、社会分层等客观走势,而是这些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微妙变化,以及主客心理因素相互形成的互动机制。

作为一场"期望值革命",法国革命恰恰是在改革似乎卓有成效的时间段发生的:"人民为前所未有的幸福前景所眩晕,现在却似乎近在咫尺,因而对已经发生的真实改良视而不见,却迫不及待地恶化事态。"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中国改革者的警觉。

中国改革是否存在同样的情况?目前中国社会弥漫的悲观和不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人民的期望值过高,还是社会现实确实不容乐观?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中国现实语境下进行更仔细的反思和探讨。

二、秀才造反、败事有余

普罗大众的期望值是一个被塑造出来的产物,而制造期望当然是文人或"公知"的特长。中国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是法国"秀才造反"还真造成了,只是后来的进程完全事与愿违,一场理想主义共和革命很快走向血腥暴力。

在托克维尔看来,这不足为怪:"虽然发动革命的是民族中间最文明的阶层,贯彻落实的却是最没有教养和最无法无天的混混们。既然温文尔雅的精英成员早已形成我行我素的习惯,既不能统一行动,也不联系群众,后者从一开始就成为事件的主人。"

换言之,法国革命时期的"公知"们根本不接地气,以致革命很快从他们手里失控;一开始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甚至遭到了迫害,后来走上断头台的孔多塞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但是法国革命绝非只是一场小人暴动;它首先是一场思想革命,并为法国乃至整个世界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自由、平等、共和、民主的理念从此留驻人间。在这个意义上,法国革命是世界上第一场意识形态革命。古今中外,起义和暴动早已有之,但是它们都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革命",吹响革命号角的主角不是体制外的贱民,就是体制内的贵族,轮不到知识分子发话。即便伟大如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际上也就是一场宫廷政变,只不过主导政变的英国贵族"文化素质"较高、宪政意识较强而已。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虽然也有知识分子参与,但他们从来不是主角,甚至不是"主谋"。杰出者如张良、诸葛亮,也只能是主人的"谋士",作用仅限于帮主子出谋划策,而不可能主导事件的进程或目标。

法国革命则是在知识分子影响下发动的一场大众革命,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奉行"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国,而不再是某个独裁者的家天下。然而,托克维尔却不看好这样的革命,倒

未必是因为革命的目标不值得推崇,而是因为秀才们的高谈阔论根本不切法国实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不合当时的法国"国情",以致没有可操作性。

推翻旧体制容易,建立新体制谈何容易,宏伟共和目标的"远水"解不了当下社会治理的"近渴"。革命不经意间发生了,却连一张设计图也没有,好比造房子没有施工图,这样的大厦肯定是支撑不起来的。大革命很快失控,和法国文人的好高骛远不无关系。托克维尔注意到,大革命前的法国文人尤其和社会政治脱节:

和英国知识分子相比,法国知识分子并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恰好相反,他们对政治舞台敬而远之。但是诸如人类社会起源及其原初形态、公民和政府的天赋权利、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与人为关系、习俗的正当性乃至法律系统观念等问题,却是贤良文学的日常谈资。

文人的生活方式本身即导致他们纵情于政府性质的抽象理论和概括,并对其盲目寄托信心,因为他们的生活和实际政治无缘,而后者本来或许可为他们的激情降温。因此,他们根本看不到即便是最良性改革中的真实障碍,并权衡即便是最良性革命所蕴含的危险。

托克维尔的这些话是在影射卢梭。作为青睐英国保守改良的自由主义者,他对"民粹派"代表卢梭自然没什么好感,而卢梭被公认为法国革命的精神领袖。当然,只是因为卢梭描绘了民主社会主义的道家式世外桃源而加指责,多少是不公正的;毕竟,在迄今为止的四个要从根本上重构国家的社会契约论者中,有两个(霍布斯与洛克)出自被认为"务实"的英国,《乌托邦》的作者摩尔也是英国人而非法国人。要把革命的过失完全归咎为某种理论显然是困难的,但是当时法国的公知们确实没有任何治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szw/216999.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