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语文作文复习:近期作文审材料立意分析》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审材料立意分析】
挣脱“地球的引力”,“会变成流星”,“在天宇中飘行”,这虽然在事理上说不通,但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我们是明白的,就是说事物或人不能没有限制和束缚,否则就会失去生命或生活的轨迹。“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是说生命或人生要根植大地,要有固定的根基。前者说的是人或事物不能追求无限制的自由,后者是说人或事物要有根基、限制和约束。诗意的本身就是一个限制,它否定了“自由”,肯定了“限制”,这恐怕不利于考生写作能力的发挥。
(一)学做一棵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大树吧,只有先扎下坚实的根,才能滋长出繁茂的生命。
(二)每个人都向往追求自由的生命,然而,自由并不是一段无拘无束的旅程;每个人都向往如白云一样舒卷自如地航行,然而,舒卷自如也定然会马上漂浮得无影无踪。
(三)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一种约束的力量。河流需要有河岸的约束才能自由流淌,鲜花需要有季节的约束才能自由地开放,理想需要有正义的约束才能不发狂。
(四)拒绝无依无附的“自由”,深深“扎进地层”。“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的自由不可取,要做“深深地扎进地层”的人。考生可选取的角度有“理想太高远,实现理想要扎实去努力”“成功需要束缚”“自由是相对的”等。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审材料立意分析】
材料两句话的地位和作用是对等的第一句仅是引言,没有多大意义。第二句才是要害所在。关键是对“路程”内涵的理解。从材料的字面意思看,应着重谈有限的时间里人们能做多少事,或者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面人们要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也可以阐明人生奋斗的价值所在。有些考生受“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影响,会去阐述“如何提高速度”,并引用诸如博尔特之类的材料,这样是不恰当的,因为题目的重点在于后半句:“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考生不应停留在“赛跑”的物理意义上,而应该挖掘“赛跑”的喻义,指出我们应尽量缩短做某件事所用时间,提高我们的效率,这样在人的一生中才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丰富我们的生命,提高我们生命的质量。
这是辩证分析类的作文题目,要运用辩证思维认识材料和标题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1)彼此依存。(2)主要与次要。(3)取与舍。(4)条件与结果。(5)整体与部分。
(6)原因与结果。(7)量变与质变。(8)现象与本质。(9)共性与个性等关系。
如2011年北京卷作文中涉及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就是彼此依存关系,单有硬实力还不行,还得有软实力,当然还涉及到主要与次要关系。“竟争与活力”则属于条件关系,也就是说竟争是带来活力的条件。又如全国卷作文中涉及到的“德与利”“理与情”就是取舍关系,只能舍利取德,或弃情就理。再如上海卷材料中“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是对立统一关系。
【“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审材料立意分析】 爱因斯坦以小伙伴为镜子,把脸洗了又洗。小伙伴以爱因斯坦为镜子,草草洗了手就上街了。两个人犯错的共同原因在于以他人为镜子,忽略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可知,人应该以自己为镜子,审视和映照自己。“镜子”可理解为“参照物”之意。
1、以己为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很多人都以此为真理,但我却觉得,这些镜子有时不但不能使你看清真相,反而会让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只有以己为镜,才能助你穿过表象,看清自己的实质,才能让你在不断地被揭露缺点后获得成功。
2、走自己的路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我们不能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镜子。相反,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因此走自己的路,人生才会精彩。
3、以己为镜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一生中与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本身,唯有以己为镜,才能正确的掌握自己的人生。
【“雨后清浊”审材料分析】
材料中,“雨”指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贵贱、荣辱、得失、祸福等方面的变化。“清”,即“洁净如洗”,指人品行高洁。“浊”,即“浑浊如染”,指人道德污浊。材料的寓意首先讲的是环境外物的变化对人道德品行的影响,即随着环境变化,有的人依旧品行高洁,而有的人变得污浊不堪。根据对材料不同角度的理解,我们可以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构思立意: 角度一:一个人要秉持自己的气节,方能坚守自己清高的操守与对光明不懈的追求。
角度二:一个人要保持一种淡定的心境,才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荣辱得失。
角度三:面对突发降临的苦难,决定命运的是我们自己。
【“取杯子与喝水”审材料立意分析】
材料内容包含两个层面:1、学生抱怨。(说这番话的特定背景)2、杯子与水的关系。
目标是水,而杯子只是工具,而对杯子“精美与否”的在意与得不到精美的杯子(不是得不到杯子)是产生抱怨的根源。学生要喝的是“水”,“杯子”只是盛水的工具,因此“水”与“杯子”的关系,就是谁主谁次、谁本谁末、谁内容谁形式的关系。这则材料的含义也就是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不能迷失在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上。教授有关“水”与“杯子”的话,原来是针对学生的抱怨而发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如何释放压力而说的。 审题时要有整体意识,脱离层面一或层面二都会被判为离题作文。如脱离层面一(教授谈话的特定背景是学生抱怨,只论“杯子”与“水”的关系):1、注重内在美(不要追求外表的美)。2、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3、别让虚荣蒙蔽你的双眼。如脱离层面二(只论学生抱怨的现象,忽略教授谈论的“杯子”与“水”的关系):1、要学会乐观、要自信。2、谈压力。
审读材料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切忌只孤立地抽取材料中的某个词语、某层含义,然后以此为话题或题目而撇开材料的其它含义或关键词行文。一般情况下,只抓取材料中的一个两个关键词或单层含义作为行文依据都会脱离材料的整体含义。相反,只有综合考虑材料的整体含义,兼顾材料的多个关键词句和多层次含义,整合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作为中心论点,才恰当。
1、坚守本心,拒绝诱惑。2、要坚持自己的最初目标和梦想。3、认清目标,给自己松绑。4、拨开名利的迷雾,为自己减压。5、压垮你的是自己。6、别让功名遮望眼。
【“与公交车司机较真”审材料立意分析】
材料起提示作用的关键句有第二段的“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绝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第三段的“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关键词分别是“较真”与“宽容”,可任选其一立意,但结合二者的立意水平显然更高。
①有条件的认真或该认真时才认真(暗扣“宽容”)。
②有原则的宽容或不能凡事都宽容(暗扣“较真”)。
③既要认真,也要宽容。
④分情况去“较真”(“较真”须看场合)。
⑤如何正确对待“较真”(“宽容”)。
⑥追求“较真”,也须有宽容之心。
⑦有限的宽容,适度的认真。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篇二:《江门调研“拾金求曝光”材料作文导写》
“拾金求曝光”材料作文导写
莫让名利摧毁道德素质(55分)
深圳有一名27岁男子李某,在捡到一个钱包后,在派出所附近徘徊良久后,却没有交给民警。而是自制锦旗,找媒体曝光。最终归还给焦虑不安的失主后,还收了失主200元和一个苹果。从材料中,我们不你那看出李某的种种行为是为了出名。他原打算交给民警,却因想出名的念头而做出如此行为。做好事却成了做秀,这种做法确实令人不耻。
在这个社会,“想红想疯额”的人还真不少。如靠炒作成名的郭美美,卖肉成名的干露露,造谣成名的素火火。他们为了出名,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材料中的李某自制表扬锦旗,找媒体求曝光的本质简直是和他们如出一辙。
然而,想出名只是表面的原因,我们不妨深入地思考一下。李某这样做的根源在与他的道德素质不高,利欲熏心。据调查,当代国民素质呈下降趋势,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多人被金钱,权力和名利做迷惑,被妒忌,谋算、陷害所充斥头脑,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是时代的悲哀。李某的事件正是一个反映。
李白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有古语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人的名言警句我们从小便知,如果能够做到不为名利所动的话,自然我们的道德素质也会保持得好、培养得好。
试想,如果李某在拾到钱傲之后,及时归还给失主。那么失主就不会整晚焦虑不安,李某也不会受到道德的审判,反而还会在社会中传播出一股正能量,为人民所赞美和佩服。而不是在作秀似的“做好事”后,遭到人们的鄙视。
罗丹说过:“道德的培养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它能给我们内心的支撑和精神上的满足,这岂是名利可比?”罗丹的话,恰恰是对李某这种行为的最好批判。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做好事不留名”的素质教育,而李某不仅留了“名”,还出了“名”。不过他出名不是因为他捡到钱包归还,而是因为以此事作为出名的工具,令人啼笑皆非。这种出名,不要也罢!
与李某不同,当今社会还有许多人是因道德素养非常出众而被人所熟知。如用双手托举生命的“托举哥”,在孩子被救下后,不留姓名不求回报就走了;如著名的呼吸病专家钟南山,不计报酬,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如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几十年来守护孩子,不慕名利;如九旬老人刘盛兰,用拾荒积下的钱资助贫困孩子,而孩子却以为他是一名老奶奶,他不求回报,只求心灵的满足„„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美的“名人”,他们不慕名利、道德高尚,所以得到了全社会的爱戴和尊敬。这才是真正的“名人”。
白岩松说过:“做好事不应成为作秀。”做好的能让你身心愉悦,有一种满足感,绝对不是作秀就能做到的。培养优秀品质、高尚道德,人人都是社会的“名人”。莫让名利摧毁你的道德素质!
捡到钱包,请做个安静的“归还者”(56分)
当捡到别人的钱包你会怎么办?深圳的李某却是给出另类的答案。出于让自己的“出名”的想法,李某自制锦旗,找媒体求曝光,最后才将钱包交还给失主。捡到钱包要归还失主,本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但是,这种喧宾夺主、求出名的做法又是否恰当呢?有人会认为,虽然这男子折腾想出名,但终交还钱包,这也无伤大雅。
可是,依我之见,该男子在求曝光时,别人的钱包也俨然成为了他“出名”的道具,难道这与我们传统美德中的“拾金不昧”还相符吗?虽然他“昧”的是“出名”。所以我认为,捡到钱包,请“安静”地做个归还者吧!
当我们好奇李某所言所举背后的原因时,“想出名”不应该是这个问题的根本答案。因为这不是个人独特的行事表现,不是单纯的“想出名”,而是这个浮躁时代里的一颗急迫表现自己,渴求他人认可的心。大家还记得先前陈光标挑着一摞摞百元大钞去做“慈善”的场面吗?媒体言论将他推至风口浪尖,许多人也质疑他的目的。在我看来,这不过又是一个“李某”罢了!失主遗失钱包,早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何必“想出名”而折腾许久呢?贫困山区的人民早已睁着一双双盼望热
切的眼睛,又何必“挑着百元”去慈善会,而不早些将钱送到有需要的人们手上呢?
于是,我们也不难理解小学生做好事要“拍照留念”;许多人一到风景区便迅速打开朋友圈,上传一张自己“笑靥如花”的图片。这都是源自那颗急迫表现自己、渴求他人认可的心啊!
纵观全社会,若活跃着的都是这样的心,沉稳都去哪儿了,到最后,我们整个社会恐怕都笼罩在浮躁之下了。因此,当你捡到钱包时,请安静地归还给失主,做个安静的归还者吧。
当你到风景区是,请做个安静的游览者,静静欣赏美景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静”地享受生活之美,不被浮躁所扰。
纯然行善,方有真光鲜
当李某在面馆捡起了一个钱包,一场闹剧就此展开:这个一心想“出名”的男人自做锦旗,希望媒体曝光,大众瞩目。然而,到头来,我们记住的,只有他跳梁小丑般的做作表演和动机不纯的伪善面孔。
明知失主会心急如焚,可他奔走的脚步却是为了自己臆想中的荣耀与光鲜;明知行善动机理应纯粹,可他伸出的手掌却在失主放上了200元的红包后心安理得地攥紧。是的,如他所愿,他确实出名了,但也出尽了洋相;是的,像他所想,人们确实反应强烈,但不是啧啧称赞而是指责唾弃。李某大概不会明白:只有纯然行善,方有真光鲜。其他任何一种怀揣功利色彩的伪善都是对“善良”二字的玷污与对社会道德底线的挑战。
或许是媒体对善举的过度曝光与公众对善行的争相追捧,消解了我们对于善心本身的重视,刺激着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戴着“行善”的面具攫取财与名。但我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自己主动的选择了忘却,忘却了灵魂的纯净,而竭力在上面堆叠太多华美而无用的浮名;忘却了善念的简单,而卖力地上演虚伪做作而又可笑可悲的戏码。我想,我们大概都不记得“上善若水”的道理了,否则,本应该是淡泊的微笑的脸上怎会写满了“我要出名”的贪婪?与私藏钱财的行径相比,这种贪婪往往更加可怕,因为同样是昧着良心,前者选择默不作声,而后者却用扭曲的价值观强行向公众索取感激与敬佩。
闹剧不能再重演,而社会也不应再被胁迫着为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拾金不昧”颁发道德的锦旗。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目前道德下行的压力甚于经济,尽管出名获利的诱惑强于宁静,但纯然行善,作为人性最本真的体现,却依然有可能被重新唤起,被坚定执行。只要我们敢于一针见血,刺破那正以惊人的速度膨胀的虚荣心;只要我们勇于斩断贪妄,让伪善包藏的脓血溃流于地;只要我们善于回归本心,种下纯然行善的道德之树,我们希冀的美好,便会光辉夺目。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守心如金,光鲜自带。当那一张张寂寂无名的行善者的面孔渐渐清晰,我看到了行善的真谛:不作功利想,不为稻粱谋。纯然行善,方有真光鲜。
呼唤无功利的善行
李某自导自演的这场闹剧以一个善念开头,由欲望变形,以荒谬作结。当“出名”竟成了动机,“拾金不昧”竟成了手段,我想,是时候该呼唤无功利的善行,让道德的芳香回归。
无论是自制的锦旗、挨家挨求的“求曝光”,还是那百元红包与苹果,都不难看出,李某处处都以一副交易的姿态谋己之名利。他捏着“拾金不昧”的证明,就仿佛捏着索要回报的发票。即使最后看似皆大欢喜地归还了失物,也是贪欲与虚荣心一种道貌岸然的实现形式罢了。除了李某自身的功利虚荣心使其费劲这般心机,社会与媒体的导向也有难逃之责。有噱头的善举被大肆包装镀金后陷入娱乐化的混沌,而真正朴实善良的举动却缺乏鼓励——这无疑为“李某式善举”提供了生长的温床。
怀着为己谋利的交易心态做事,即使客观结果是好的,人性的温情也不免飞速的散逸。所有善举的初衷都是美的,是由内心道德之花的芬芳所驱使,不抱有任何的目的,不求回报。可初衷过后,良心与欲望的角斗总是后者占优,使人忘其初衷,为“小我”蒙蔽,露出“皮袍下的‘小’来”。失去了单纯的初衷,个人心中道德花朵的香气便悄然变质。社会的风气败坏,人情丧失、诚信危机也自此而始。
“美,应该是无功利的。”正如康德所言,我们应该专注于善举本身包含着的高尚情操与良心慰
藉之美,为无所求的善行鼓掌,让无功利的善行回归。“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冲向坠落的生命时不曾思量过回报,“最美老师”张丽莉在扑向生死一线的学生之时,也绝不曾要求过“最美”的名号。他们的举动绽放出无功利的人性之美,因纯粹而动人。相形之下,李某自导自演的闹剧、陈光标高调到耐人寻味的捐款,社会上屡见不鲜的有偿拾遗,尽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那品德的区分,却立见高下。
于此,我呼唤无功利的善举。作为社会中微渺却饱含生命力的个体,请坚守良知,捍卫善念的纯粹,维护人情的温暖。对于善举,不因无利而不为,不因求利而为之。让“心中的道德律”成为唯一的标杆。而对于媒体与舆论,请坚持去伪存真的原则,宣扬善举最纯真的本质,抹去商业化娱乐化的粉饰,让功利之举无人撑腰,为真诚善意培土施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拨开欲念的浮云,还道德一片净土,在那里,无功利的善行之花灼灼开放,超利益的人性之美自在生长。
道德善行,心中长存
一念之差,让灵魂从道德的至高点跌入欲望的泥潭,当善心被名利击垮,良知被金钱绑架,试问:携裹着私欲的善行,将如何能回归当初的纯白无瑕?我们将怎样让真正的道德善行,在心中常存?
派出所门前几经徘徊的脚步终于败给了内心的贪欲,红底金字的锦旗上闪烁的不再是道德的光辉,而是充满嘲讽的杂色——本来一次拾金不昧的正能量传递却生生扭曲成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的确,对于李某这种挟善举求出名的举动,或许有人会觉得可笑,或许有人会觉得愚蠢,然而,就像人们的各种行为都是社会生态的一部分一样,李某这种闹剧式的行为,恰恰是其内心对被关注的渴望与回报主义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功利化的时代,总有一些生活在不知名角落的小人物,他们不甘于自己处于一个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的境地,艳羡于时时处在话题中心而被关注的生活;他们不满足于默默无闻地活着,不满足于目前无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总是渴望被闪光灯环绕的感觉,渴望用他人对自己的赞美来填补心中隐秘的自卑。当对名利的渴望挣脱了内心的桎梏,当一己私欲战胜了心中微弱的正义,于是,李某迈向派出所的脚步就此停滞。也许李某并不是为了金钱,否则他就不会有归还钱包的举动,他只是渴望出名,只是渴望出名后被关注的感觉,渴望出名后可以在茶余饭后多一份夸耀自己的谈资。
不可否认,在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时代,制造英雄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也许正是自身的渺小促成了这种对伟大的追求,人们开始在这近似病态的心理下选择不择手段。
康德曾说:“美,是无功利性的。”我想,善,亦是如此。我不禁想起守护“炕头课堂”十四载的高淑珍,她用她粗糙的手支起课桌,用她宽厚的背挡住风雨,让近百名残疾孩子可以同平常人一样读书。正因为这种不带功利的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她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她洒下辛苦的种子,却让善良长成了参天大树。只有无功利的、没有变质的善举才值得我们心生向往,这种纯粹、温情的善举,才会给人间带来真正的四月天。
泰戈尔曾经说过:“当鸟翼系上了黄金时,就再也飞不远了。”不要让善行掺上杂念成为一场闹剧,不要让良心在私欲之下沾染污秽。让道德在心中长存,让善心洒满人间。
出名靠实干
人不一定可以使自己变得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变得崇高。—题记
茫茫人海,就像宽广无垠的沙滩,我们都只是其中一颗微不足道的沙子。每一个人都想使自己变得不一样,都想使自己变得不平凡,变得崇高而出名,为此,我们便要不顾一切地去修炼自己,实实在在地去使自己在芸芸众生中发亮。因为崇高靠美德,出名靠实干。
有时,要想使自己变得崇高和出名又谈何容易。于是也有众多人也在幻想着自己的海市蜃楼。甚至会做出一些看似荒谬的事情来。就如这一男子,捡到钱包后,在良心的催促下,他想到了要交还给失主。可是“出名”的荣耀心理作耸,于是做锦旗,求媒体曝光,找到失主,收了红包,借“天下掉下来的钱包”让自己出名。这何其让人忍俊不禁。男子到底做到了“拾金不昧”的崇高,但这
崇高就着实不会让人耻笑么?男子这一折腾,也确实“出名”了,可这“出名”之下,受到的是怎样的评价,是褒亦或是贬?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szw/21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