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南京市2013届高三期末考试牛顿名言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南京市2013届高三期末考试牛顿名言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与立意】
①牛顿评价自己——自知者明;对自我认识应有科学精神;一个科学家(或卓有成就的人)应有坦诚博大的胸怀;谦虚使人进步;
②像是海边玩耍的小孩——求知、发现、创造需要童心;
③比寻常更为光滑的卵石——独具慧眼才能有所发现;要善于发现独特、不一样的事物;
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科学无止境;不可固步自封;学会敬畏;
⑤沾沾自喜——品尝发现、创造的快乐„„
【参考题目】
1我自低微至尘埃 2生有涯而知无涯 3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4做饱满的稻穗
5其实,你见到的只是海岸 6知不足,方可成大事 7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8少年壮志不言傲 9追寻永无止境 10谦恭让人走得更远
【作文例文】
谦卑和敬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逍遥旷达的庄子在这句耳熟能详的格言里被涂抹成励志的姿态,世人断章取义地记住了他的进取,却浑然忘记了紧随其后的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感叹。后者的意思是在有限的生涯里试图以穷尽的野心去追逐是非之见,甚至自鸣得意地以为舍我其谁,那是危险的。言犹在耳的告诫在提醒我们,苍穹之下,大道之前,人应常怀谦卑和敬畏之心,正如自比为在海滨玩耍的小孩的牛顿,对着一手建起的经典力学的美轮美奂的大厦,只是一句漂亮的比方以及对浩瀚的真理海洋的浩叹而已。
谦卑和敬畏见出灵魂的伟大。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思考的越是持久,就越是感受到深深的震撼,一个是我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心中的道德律。仰望苍穹,星河灿烂,人只是渺小的一棵苇草,即便穷尽一生也未必窥探的出宇宙真理的一角,但恰恰是常怀谦卑之心,矢志不移,持之以恒,其姿态却小中见大,在刹那间见出永恒。古人仰观天地之大,养浩然之气,退而入室,俯身自省,一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依次于心头掠过,这才把一天郑重地度过。原来谦卑和敬畏,不仅仅存在在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格言里,也存在在柴米油盐的流年里,乃至午后“茶禅一味”的片刻时光里。
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有谦卑之态。弘一法师李叔同到丰子恺家做客,把藤椅轻轻摇动几下才慢慢坐下去,丰子恺疑惑不解,不敢问,后来见先生总是如此,便询问缘由。原来李叔同担心藤椅中藏有小虫子,他要给小虫子一个信息,让它们逃离即将有人坐的藤椅。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始终贯穿于弘一法师的修行里,朴素而谦卑,故而他于书法的造诣上也能迹近“形而上”道,而不似汲汲于功利的书法家们执泥于“形而下”的器。
而谦卑之人也生敬畏之心。《庄子·德充符》有一句话我很喜爱,“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唯有静止的水才能见出身影,也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人的谦卑一如水的德行,使人为之驻足,敬畏中照见自己,照见天地,照见众生。
月盈则缺,水满则溢。常怀谦卑敬畏之心,承认残缺和不足,才会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里触及最美的瞬间。
忽然想起“茶”这个方块字,人谦卑地处在草、木之间,怀有一丝对自然的敬畏,在一杯茶的功夫里读出人生的况味。或许正如《茶之书》所言,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美”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这残缺或许就是承认不足的谦卑,而温柔的试探是无限接近真理接近的道的敬畏吧。
芥子的器识
古人云:“士以器识为先。”器识不单指一个人的魄力,更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
刘秀曾与公孙氏(即公孙述)于洛阳、成都分立王室,二人各有所长,难分轩轾。大将马援领隗嚣之命持中立之态,分别走访两人。至公孙氏管辖之域,方见排场盛世,朝官欢呼;但至刘秀处,恰是另一番景象。刘秀身衣短褐,足蹬草履,见了马援,竟长笑出殿,亲自迎接,两人促膝而谈长达三个时辰。事后,马援向军阀隗嚣汇报所见之景、所感之情时说,刘秀定能匡扶汉室。果然,不出八载,刘秀实现“光武中兴”。公孙氏也定是有才干之人,可他却输在了器识上,还未正式登基便大肆宣扬,认为自己便是主宰。反观刘秀之性,谦逊温和,不喜声张,终成大业。刘秀曾与阴氏闺语:“你瞧我是甚皇帝,不过还是那个忙来忙去的老农!”
一个人愈需要外在的排场撑起门面,愈显得其器量的狭小与见识的浅薄;而谦卑之人,背后往往蕴藏着恢弘的器量与深远的见识。
谦逊自然是一种器识。然牛顿说自己是沙滩上拾贝壳的孩童,可又有几个人能持之以恒地掇拾下去,不为海中鲜美的鱼肉、滩上喧腾的世事所感?
北师大第一任女校长杨荫榆以其顽固守旧而被学生借“驱羊(杨)运动”之名打压。刘和珍逝后,鲁迅更是对其批驳再三。杨荫榆被迫离职。可她不愿弃教育事业于不顾,她重拾热情,于家中办起女子学术社。最后也为保护学生、继续教育献出了生命。杨绛曾在文中写道:“她不令人感到美„„我从未见姑母带过耳环。”但我想,杨荫榆所持有的韧性与坚毅,比耳环上的流光,更美。
在旁人看来,她是严肃的校长、刚烈的先驱,但就她自身而言,她只是一位老师,一位在混乱的战伐中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普通女子。
牛顿之言,自是谦虚之语,是对知识的一种无上渴望,而杨荫榆呢?她是用生命的坚韧去捍卫无上教育事业的民国第一人。
无论是刘秀、牛顿,还是杨荫榆,他们都被东逝的浪花淘尽。斗转星移,盈虚有数,人,微如草芥。佛说,芥子亦可纳须弥。然芥子纳须弥的前提必是它能认识到它是一株草芥。它若自恃为一棵树、一座山,可还有容纳须弥之量?芥子自有它的坚韧与谦逊。
天地浩茫,大道通衢,留给我们的,却只有一条斗折蛇行的小道。我们的身形必是坚韧的,也定是匍匐而又谦卑的。
保持谦卑之心
曾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间有多高?”他回答:“三尺。”又问:“人有五尺,那不把天捅个窟窿?”苏格拉底说:“所以那些高于三尺的人要学会低头。”苏格拉底说的低头,便是一颗谦卑之心。
按照词语拆分,谦卑即“谦虚+卑微”。谦虚是对人对事的姿态,卑微是对己对我的认知,后者是前者的逻辑起点。认清自我的卑微,绝非自贬身份和尊严,实质是感知自身的平凡和渺小,正视在学识与见识、理性与德性上的欠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牛顿也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为何拥有同时代最聪明脑袋的他们,反而格外谦虚、谦逊、谦和?只因他们站在人类智慧的最高处,才更体会未知世界的浩大,深切感受自身的局限。而恰恰是这份谦卑,让孔子和牛顿成为了真正的大师。
谦卑是一种理念。即使我们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若妄自尊大,实似井底之蛙。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在相互间总有可鉴可取之处。假如自恃甚高、傲慢逞强,反显其浅陋。一个谦卑的人,纵然自信,却深知自身短板,易见他人所长,因此能对自我准确定位。由于做人从谦卑开始,他更能丢开妄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足迹前行。一旦遇到挫折,也不会过多抱怨。
所以怀谦卑心,当面对荣耀,他不易狂傲,却不忘感恩;当面对失败,他不易沮丧,且不忘知足。既如此,人的心胸就有了更大空间,少了自以为是,多了自知之明,能在坦然中争取进步,在平和中不断拓展新的前程。
谦卑更是一种涵养。真正的谦卑,从来不是出于某种功利,实是发乎本心的品格。据说托马斯·杰斐逊曾与孙子驾车出行,途中一奴隶脱帽行礼,杰斐逊当即恭敬地还礼,可孙子无动于衷。杰斐逊严肃地告诫:“难道你允许他人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怀谦卑心,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貌和相处共事的敬让。我们从历史上看到,许多最有本钱狂傲的人却无比谦卑。因为在他们心中,原有的业绩再辉煌,都已经过去,更远大的追求和挑战还在前头,又怎会有一叶障目的骄傲,有小人得志的狂妄?可以说,宽阔的眼界使杰斐逊们谦卑,谦卑又使杰斐逊们的眼界更宽阔。从某种程度讲,谦卑恰恰显示做人的底气。对人而言,抬头是本能,低头才是本事。心存谦卑,就是拥有这种低头的气度和胸怀。它看似柔弱,却于无声处散发强大的人格特质。正如大海,只因处于所有河流的最低处,才使百川汇聚,最终成就无尽的浩瀚。
怀谦卑心,关键是真正放下身段。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所谓大牌、名流具有强烈的身分意识。事实上,人们通常因权位、钱财逊于对方而谦卑,对境况不如自己的却难有此心。可见,大家有意无意地还是端着身价,对人作孰高孰低的衡量。这种衡量后的姿态,犹如生意场上的喊价,即使再低调也非真谦卑。真正的谦卑是将自己的心气摆低、放平,他面对所有人表示尊重和敬意。无论高官显贵、商界巨子,还是贩夫走卒、布衣百姓,都发自内心一视同仁、一视同礼。包括对社会弱势群体,在人格上将之摆在与己相同的高度,而且这种态度应无知无觉,并非刻意为之的“摆拍”。因为谦卑一旦成了一场秀,其骨子里流露的就非谦卑,反是无形的傲慢。
当然,谦卑绝非自卑、自怜、自弃,更非奴颜、献媚、趋焰。一个谦卑的人,同样懂得欣赏自我、展示自我,他的心中寓着并不张扬的自尊。怀谦卑心,不是对权贵富豪仰视,对贫贱弱者鄙视,而是不卑不亢地平视。甚至对权贵富豪的诸多无奈,他会生出悲悯;对贫贱弱者的万千感受,他更深表敬畏。谦卑本睿智,非历经风雨沧桑、参透人生玄妙,通常难有这般体悟。当拥有真正的谦卑心,就像印光大师所说:“看人人都是菩萨,只有我是凡夫。”以这样的心处世,谦卑就出于真诚、源于自然,不会匍匐在地,没有矫揉造作,有如清风朗月般的安祥。
学会谦卑
“谦卑往往只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依。”——阿米尔。谦卑并不是向强权者泯灭原则,向高傲者低下头颅。它是娇艳花朵的醉人花香,使人生增色不少。
谦卑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心态。牛顿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真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
谦卑不是一瓶魔法水,使人瞬间触及成功的蓝天,它是一颗毫不起眼,甚至颇有些丑陋的冰块,但它却能化作通向天堂的一朵云彩。
在布克·华盛刚接任阿拉巴马州的杜斯凯吉大学校长不久,当他在镇里一个偏僻的地方散步时,他被一个富有的白人妇女叫住了。因她从未见过著名的华盛顿先生,她让布克·华盛顿帮她砍柴,并答应给他几美元。布克·华盛顿那时正好没有紧急的事情,于是他微笑地卷起袖子,做了她要求的卑下的砍柴工作。砍完柴后,他又帮她把柴送进屋里,整齐地在壁炉旁堆好。在此期间他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受人尊敬的阿拉巴马州的杜斯凯吉大学校长。镇上一个小女孩认出了布克·华盛顿,她在事后把他的身份告诉了那位妇人。第二天早上,尴尬的妇女来到了华盛顿先生所在的杜斯凯吉大学办公室,非常诚恳地向他道歉。“别放在心上,女士,”他回答道,“有时候我也做些小的体力活,当然,能帮朋友做点事情我很高兴。”
她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道:“您的谦恭亲切的态度让我深深折服。”后来,她劝服她的富有的熟人加入到捐赠中,为杜斯凯吉大学带来了数千美元的捐款。它也仅仅是布克·华盛顿谦卑的人生的一
个短短的片段。
伟人之所以可以成为伟人,在于他与众人的不同之处,有人会不以为然道:这些是我也会可以做,可是当你功成名就之后,你还愿意“屈尊就卑”干着一些卑下的活嘛?
成功前,保持谦卑的心态易,因为你还未作出任何功绩,无法骄傲,可难的事当你位极人臣之后,仍可以保持着一种谦卑的心。
始经胯下之辱韩信,的确有谦卑心态,忍常人所不能忍,容世界难容之事,也就成天下人不能成之事。只可惜功高盖主,已为王侯将相的韩信,未能及时的敛其锋芒,端正心态,重拾谦卑。以至于,刘邦吕后起了杀心,终成“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的千古叹息。
谦卑并不意味着多顾他人少顾自己,也不意味着承认自己是个无能之辈,而是意味着从根本上把自己置之度外,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去看着纷杂密迷的人生棋局。
学会谦卑,昔日的光辉荣耀已随着昨日翻过了,明日的传奇辉煌尚未书写,我们唯有把握机会,以谦卑的心态,去掌握今天,掌握人生中任何一个机会。学做一个朝圣者,以谦卑的心态,去仰望心中神圣的神明。
做一个拾贝壳的孩子
看到这个题目怕有人就感到奇怪了:我现在都是大人了,还要做一个孩子?
如果你为做一个孩子而感到羞耻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小时的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提出了苹果为什么要往下掉而不往上“掉”的问题,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其实,做拾贝壳的孩子也是这位伟大科学家打过的比方,他十分谦虚,把自己的伟大发现比喻成偶然捡到的大彩贝。世界的一切对孩子是新奇的,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都挺强,凡事都会问个为什么。而我们大人,却往往失去了这种珍贵的品质,对世界的一切熟视无睹,自以为是,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也远远不如孩子。从这方面看,孩子应是我们的老师。
当然,我们不能个个象牛顿那样成为天才,成为拣到“牛顿定律”的幸运者,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地有新发现,新感受,多出了一份份捡到新贝壳的喜悦,我们的生命也由此变得更富有意义。
因此,我们要找回那颗在知识海洋中寻找瑰宝的童心,做一名拾贝壳的孩子,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在世界文明的海滩上猎取知识的彩贝。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爆炸,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地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收集信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这些彩贝不但装点我们的生命,从另一角度上讲,也是我们生存的资本、财富,是我们在这个竞争社会上的护身符。
做一个拾贝壳的孩子,就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求真,求善,求美。然而,社会上多少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戴上了有色眼镜,结果再也看不到世界的本色,对事物失去了客观的评价标准,真理与谬误混淆,美与丑颠倒,善受到冷落,恶却得到放行。我们需要回到自己的孩提时代,用纯真、明亮的眼睛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一切,将世界变回到本来的面目。
做一个拾贝壳的孩子,也是保持那份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多少青年因挫折而意志消沉,因失败而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而陷入欲望的泥潭而不得超脱,还有多少人碌碌无为而找不到生命的真谛。那就走到软软的海滩上,做一个孩子,寻觅那些美丽的彩贝,把生命融入大自然中去吧,用孩子纯洁的心灵撞出生命的火花,再度燃起生命之火,以积极的心态过好生命的每一天。
做一个拾贝壳的孩子,也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五光十色的贝壳,天然去雕饰,它保持着它原有的本色,没打上任何人为的痕迹,没受到世俗的污染,也看不到任何虚情假意。而这些,又是我们的心灵多么需要的品质!
做一辈子拾贝壳的孩子,便是活到老学到老。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对二十一的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国际上通行“新文盲”的定义是:凡不能学习、接受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者则为新文盲。由此可见,我们什么时候停止了学习,我们什么时候就变成了新文盲。
篇二:《牛顿玩耍作文 例文》
例文研读
【材料】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只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要求】略
【记叙文】
怎么了?
许苏培
卧室里电视机正放得震天响,爷爷颤抖地握着毛笔,浓浓的一滴墨汁滴落纸上,洇开一个难以言说的圆。
这是……怎么了?退休律师是爷爷如今的身份,孙子保姆是爷爷的新职业。子女事业有成,孙儿活泼可爱,按说爷爷如今应尽享天伦之乐,可是烦心事却总不断。怎么了?赏识教育与“一代不如一代”起了冲突。
小孙子搭积木,才搭起一座城门,做母亲的便毫不吝惜地送上甜蜜的亲吻、铺天盖地的赞扬。眼前的小孙子仿佛已化身为建筑大师,洋洋得意地啃着作为奖赏的巧克力,看电视去了。
爷爷望着那个远未成型的城堡,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他知道自己一开口便会引来媳妇的埋怨: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赏识教育!
客厅里的钟摆响应着爷爷寂寞的心事,爷爷像一只卡在时光齿轮里的钉子,尴尬地进退不 得,锈了。 想我年轻的时候,割麦子,透明的汗珠摔成八瓣,赤裸的脊背迎着骄阳的炙烤……打下来的粮食仍觉得少,总以为自己还可再努把力!爷爷望着卧室里吹着空调看一千遍一万遍喜羊羊的小孙子,没作声,心里却是一声声稠密的叹息。
爷爷教孙子学毛笔字,小孙子来了兴趣,认真地在宣纸上一笔一画地练着。爷爷逮着时机 轻轻说道:“学无止境啊!”孙子应了一声,也不知听进去没有。爷爷感慨地说起自己四十岁时 自学考律师的情景,除夕夜和着万家的爆竹声背着法律条文,最终心想事成。爷爷朗声说着, 意气风发,可小孙子突然一笑,爷爷顿时像泄气的气球,心虚地问:“你笑什么?”小孙子甜甜一笑:“我笑你都说了一万遍了啊。”孙子满意地拍拍乌黑的手掌,飞快地溜出了书房。爷爷提起笔喊道:“回来,爷爷示范给你看!”没有回答,只是突然震天响的电视机吓得爷爷手腕一抖,一滴墨汁像黑色的泪洇在了纸上。客厅里的钟摆声被电视机声淹没了,爷爷的青春岁月在齿轮的旋转间枯黄了。他总记得父亲对他语重心长地说过“学无止境啊”。他也记得前几天拿给小孙子看的文章,那个牛顿的故事 ——我们手中握着的只是贝壳,而真理的海洋却在远方潮起潮落。
“啪!”又一滴落在了纸上。是墨汁,还是爷爷的泪呢……
究竟怎么了,这个时代?没有答案。学无止境这个道理,同爷爷一起,像生锈的钉子,卡在时光的齿轮里了。
【得分】 48 分(基础等级) + 16 分(发展等级)= 64 分(总分)
【评分依据】
①立意深刻。爷爷想让孙子传承的是自己身上的那种“学无止境”的进取精神,但却遭遇到了媳妇变味了的“赏识教育”的拦截和消解。望着做事“浅尝辄止”的孙子,爷爷欲言但又怕被媳妇埋怨,不说自己心里又堵得慌,因而他感到闹心,感到纠结,而这闹心和纠结正体现了作者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反思。
②构思新巧。文章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孙子搭积木、练毛笔字的场景和爷爷烈日割麦、除夕背书的场景巧妙地剪辑到了一起,昭示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个果农遇到牛顿,,,,作文}.
【总评】本文恰似一曲家庭教育咏叹调,带给人深刻的反思。赏识孩子是对的,赏识可以鼓 励孩子不断追求成功。但赏识必须着眼于孩子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孩子今后的发展。而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只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文中的媳妇采用的正是这种变味了的“赏识教育”,她应该好好体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深意。
【散文】
成熟的麦穗
徐媛媛
当钱钟书先生逝世时,余英时教授说:“中国的古典艺术和19世纪结束了……倒下的亦是中国文学的一面旗臶。”钱先生一生博学多才,学贯中西,他的成就几乎无人能及,但是这样 一位泰斗式人物却始终淡泊名利,谦虚平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szw/21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