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5湛江二模作文评析及范文(湛江一中)》
2015湛江二模作文评析及范文
湛江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原题回放】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4年,北大女生薛逸凡“一个人的毕业照”引起关注。北大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称,薛逸凡所在的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是全国唯一的只有一名学生的专业。”
据了解,凡进入元培学院的学生在分流时可以选择北大任一院系的专业,薛逸凡的同学大都选择了信息科学、生物技术、光华学院等。卢晓东称,如果薛逸凡不是喜欢,就不会选择近年来极少学生选择的古生物专业,那么北大这一届就不会有古生物专业的毕业生;卢晓东还说,只要有一个学生选报,北大都会为他(她)开设课程;古生物虽属于冷门专业,但毕业生却是紧缺人才。而在薛逸凡看来,专业的冷与不冷,除了大众观念外,更要看自己的内心。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示例】
1、 按个人的喜好、热爱选择专业(事业)最值得肯定;
2、 热爱与喜欢的专业(事业)就不会 “冷”;
3、 如何看待专业的“冷”与“热”;
4、 为一名学生开设课程的北大值得点赞;
5、 紧缺人才的专业竟会成为“冷专业”的思考;
6、 其它立意符合材料基本范围也可。
【考场概况】
一、审题立意
绝大部分审题比较准,立意绝大多数选择薛逸凡角度,从薛逸凡材料引出讨论听从内心的选择。有关注现实的意识,如对社会上报考公务员热、报考金融热等分析,就高三学生即将面临专业选择展开思考。大部分同学的内容都比较充实。
但遗憾的是,不少同学没有抓住“专业(事业)选择”的核心关键词,只泛泛地谈“坚守本心”“从心出发”;“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职业平等观、批判功利观、择业要爱国、择业要对祖国负责、脱离专业和事业单纯谈社会的冷和热、选择、尊重等等,甚至出现了套作文章“宁静与喧嚣”。
二、拟题:
1、能紧扣中心,主题明确。如:《冷门专业,折射人心》《热门,冷门?》《专业选择,要遵循己心》《专业之选,从心而择》《冷?不冷!》《冷专业,热忱心》《专业冷热在你心》《责任重于山》等。
2、题目不够明朗。如:《追随自己的内心》《倾听心的声音》《追循于本心》《坚持自己》《不盲从,坚持内心》《生活需要坚持本心》《不随大流,活出自我》《心若有梦,道路自宽》
3、出现一些故作深沉的题目。如:《月光照在内心选择的路上》《心中自有云白山青》《心中的那一团火》《不一样的烟火》《热胀冷缩》《伫听风雨声》等。
三、论据:
1、论据比较丰富,涉及到影视演艺圈、体育艺术、科学文学等等各领域,且现实事例增多,如刘丁宁、周浩、余佳文。值得高兴的是历史文化名人如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等人的万能素材已经大为减少;但是新的万能素材层出不穷,如马云的阿里巴巴、柴静的《穹顶之下》等素材又被泛滥使用。
2、事例运用不够准确,如周浩写成吴浩,余佳文变成李佳文、张佳文,15岁“蛇精女”变身为12岁。{作文,有高超技艺的人}.
北大法律毕业的张天一变成李天一,北大毕业变成清华毕业;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变成刘丁咛;“庖丁,一名拥有高超技艺的杀猪人„„”(庖丁解牛)、“鲁迅也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去吧!’„„”(应为但丁)、“记得冰心曾说过:‘别选好走的路,走好选择的路。’„„”(应为杨绛);许多人都写到的丰子恺的“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在有的人那里变成沈从文说的。
还有的事例不是体现专业(事业),如陶渊明离开官场,隐身田园。
四、论证:
1、不懂得补充论证,导致论证不够严密、文章不够客观公允,如:{作文,有高超技艺的人}.
在论证“择业要随心”时,文章在强调随心在择业上的重要性的同时,若能客观看待择业中存在的其他因素,则不至于给人以随心是择业唯一考虑因素。
在论证“正确看待专业中的冷门”时,若能补充论证对待热门也应报以平等的态度,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不管是冷门还是热门都应该肯定。避免以抨击热门达到肯定冷门的目的。
2、仍有大量的引材料+事例+事例+事例+结尾的结构,不能紧扣中心进行分析论证。
3、在论证过程中欠缺了扣题的智慧:很多学生从专业出发去谈要坚守内心,却不懂得引出坚守内心的观点是为了解决专业选择的问题,所以在回扣上不懂得扣题,反而越写越开,变成了以坚守为关键词而出现偏题。
例如:
在这次作文中,很多同学写怎么选好专业,但很多都写偏了,写成勇气和信仰等等,而这个同学就很聪明懂得回扣。所以,建议在写作时应该让学生明白,展开的内容应该简略,一句话周敦颐的予独爱莲,直接钩连展开内容与专业的关系,勇气同样适用于专业的选择。再用它来展开分析。
这个同学也是非常聪明,简单引用了用了阅读理解中的物质对人的影响后,马上回扣专业,“而处于专业热浪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像刘忠献先生一样,被其退去了内心最原始的渴望与冲动,徒留一声无奈选择的叹息。
【范文展示】
篇二:《写人作文指导 (800字)》
写人作文指导二
一、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来写人。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茅盾也认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因此写人的记叙文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1、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烘托人物心情
如:(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的《故乡》)
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一片萧条、苍凉、冷清的气氛,
烘托了主人公悲凉的心情,为全文一开始就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笔调。
(2)a、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b、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的叔叔于勒》)
a句烘托出我们愉快的心情;b句烘托出我们沮丧、失望的心情。
2、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作文,有高超技艺的人}.
如:在《祝福》里面,作者也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鲁镇。这里有地主鲁四老爷,有愚昧迷信的柳妈,有作为族权代表的“大伯”,有一大群愚昧麻木毫无同情心的村民,这群人过着年年如此永世不变的生活。作者就是通过对这样一个亥革命后的江南农村的描写,表现了祥林嫂的善良、迷信、不觉悟,揭示了她自杀悲剧的社会原因,从而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二、运用对比来写人。
运用对比刻画人物有两种方法:
1、一人前后不同表现或两个方面的对比,重在写出不同,在不同中表现其性格特点;
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胡屠户是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范进中举前,被他视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连中了秀才也是他“带挈”的;对范进希图中举,又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比如“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还有“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一派粗鄙的话,不堪入耳。待到范进果真中了举,他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说穿了,就是因为“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
文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2、两人之间的对比,重在在同一事件、同一对象上写出彼此表现出的差异,在差异中凸显各自的人物形象。
如《羚羊木雕》一文中,妈妈严厉坚定地要我要回木雕,爸爸表面平静,但和妈妈的态
度一致,对比他们两人,奶奶更懂得孩子的心理,也更通情达理。运用对比手法,人物形象自然而然鲜活丰满,栩栩如生,不需要刻意概括强调。
三、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起源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是有永久的艺术价值的细节。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人物具有个性之美,要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细节描写往往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某些细小动作和细微情节的描写。 如:《台阶》中的一段: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这一段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不自在、谦卑的心理。
再如《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脱大衣、穿大衣的细节描写,就传神地表现出他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四、侧面烘托显示人物个性特点。
写人物可以写出他的言行举止,也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个性。
清朝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唐诗“荡胸生层云”写出泰山之高;“草色遥看近却无”来写“早春”之早,还有成语“沉鱼散落雁、闭月羞花”都是采用侧面烘托手法。
《荆轲刺秦王》中,既有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一时间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尽失其度”,竟出现“乃以手共搏之”戏剧场面。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来侧面烘托荆轲的英雄虎胆。
再如《口技》中,作者用“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等宾客的反应来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总之,写好一个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建议同学们:
(1)多观察生活。请记住这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多读书多积累。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篇三:《作文题(有个洋人要做西服)》
【作文题】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个洋人要做西服,他拿西服样子给中国裁缝,几天后新西服做好了。西洋人一看,中国裁缝仿造得惟妙惟肖。但翻到后面,突然发现挖去一块,又补了一块。西洋人感到奇怪,.......
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裁缝说:“我是完全照你的样式做的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个补丁。 ..
【写作提示】由此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中心论点。那个裁缝的技艺高超,仿造得惟妙惟肖,但他一味模仿,不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果适得其反,把事情办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用举例论证或正反论证等方法,联系实际,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不可机械地模仿,以譬示人们。
要智慧地学习,借鉴要学会思考,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灵活地处事,要学会变通等等(正面立意)
另外,学生作文中,有一部分同学写了“创新”(或“不要墨守成规”),写了“一切从实际出发”(选题太大、太空,不够具体到位),“学会取舍”,不算离题,但也不够切题,一般在40—46分之间,不会得到47分以上的高层分数。
只要学生的作文立意切题、到位,得分一般就在44、45分以上了。
学生典型的离题立意有:“细节决定成败”,“做自己”,“表达要准确”,“谨慎”(或“严谨”“细心”),“要认清事物的本质”,“标准”等等,一般是30分。
篇四:《初一语文人物描写作文教案》
人物描写教案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是谁?
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你道他又是谁?
还有一人,他毛脸雷公嘴,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对于前者,恐怕苦思冥想也得不出圆满答案;而对于后三者相信定会脱口而出:猪八戒、孙悟空和王熙凤。
这三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而后两个一猜就中呢?关键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外貌,没有写出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后者则不然。
方法人人能想到,但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不„„不„„”公式不能写出人物性;“红扑扑的小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类大众化脸谱同样也写不出人物的个性。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思想,有特定的品质,有异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形”与“神”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形象描写中能体现出人物的神采,在对人物精神的阐述中能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更加具体,在“形”与“神”的互现中,人物的个性也就凸现出来了。八戒丑陋的外形下带着他的憨态,憨态在骨子里刻着“馋”、“懒”,也刻着“情”、“义”恐怕这就是他立体生动的原因。
人物描写方法一:抓住人物最主要特征。
1、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明亮。这一段外貌描写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老头子的干,又抓住老头子“脸、胡子和眼睛”的特点,刻画了一个精明机智的老交通员形象。《芦花荡》
2、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处外貌描写的文字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服饰与往常与众不同,体现出了最后一课的重要性。《最后一课》
3、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
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孔乙己》
4、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通过对比体现他在旧社会生活的艰难,体现主题。 《故乡》
当然,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szw/21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