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三作文

作文感受自然1000

admin 高三作文 2020-04-22 23:03:18 自然作文

篇一:《高三作文1000字:追梦自然》

高三作文1000字:追梦自然

高三作文1000字:追梦自然

包一中 高三(8)班 樊雅娟 指导老师:李静

古人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或许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一切都太过遥远,可望不可及,可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心不知从何时起被放逐远方,流浪天涯。钢筋水泥束缚着心灵的自由,一成不变的生活压抑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末梢,如箭在弦,也许那天稍不留神,满腔的感慨便会如同困斗之兽一般,冲出牢笼,疯狂地撕咬着同类,凶神恶煞;噪杂喧嚣的大街上,繁华的背后,却是影子般的沉默与孤独,宁愿让自己迷失在深夜亮着华丽街灯的街道上。是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活。你已有多久没有在晨曦初起的清晨打开窗户,呼吸经过夜幕沉降的空气?你又有多久不曾透过鳞次栉比的高楼缝隙眺望城市之外的天空,亦或俯身感受泥土的芬芳?停下脚步吧,在午夜梦回之时听听内心的声响;背上行囊吧,追随内心的声音,去寻找生命的感动!

夏至将至,春天向我们挥手告别渐行渐远,温顺柔暖的夏风已带着枝繁叶茂像我们徐徐走来。此刻,我与父亲也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追梦自然。伴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都市背影,迎着和煦的暖阳,我们走在郊外的小路上,终于见到了黄河这位伟大却又深沉的母亲。她从巍峨深沉的高山走来,卷携着生命的力量奔流而去,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再不复返,正如李白所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般豪迈壮阔。没有人知道她为何会有如此令人惊叹的能量,但我们懂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的,我们都是黄河母亲的孩子,生长在被母亲怀抱的城市中,在她日复一日的哺育下,才有了祖先的昔日,我们的今时。

漫步在黄河边的景观大道上,阳光慵懒地轻抚着脸庞,深邃幽蓝的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白弧,那是候鸟飞过的痕迹,在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中,他的翱翔是如此优雅而自信。清风卷携着湿润的泥土的芬芳拂面而去,只留下阵阵余香在心中回味。站在高处俯视黄河,依旧是千百年来未曾改变的汹涌澎湃,在大自然如此巨大的生命力量下,我们依旧是那样渺小。眺望过黄河,对岸城市的高楼分明可见,我们之间如此相近,近的可以隔岸相望,我们之间却又如此遥远,越过这样一条蕴藏着巨大能量与生命力的母亲河,怎能用脚步丈量!

景观大道斗折蛇行伸向远方,消失在不知是何方的地平线上,白色的风车伫立在大道一侧,整齐排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候鸟自然保护区中的野鸭三五成群地在水中嬉戏,波光粼粼的湖面随风涌动着,还有牧羊人领着羊群在湖边吃草,大黄狗坐在主人身边惬意地晒着太阳。风吹来的时候,野草是青青的,摇曳也是轻轻的,一望无际的碧空里,游云像野草,颜色是洁白的,此刻我不应言语,一切显得肃穆,又无比自在。这里没有草原一望无垠的辽阔,没有江南小镇烟雨亭阁前的细水流长,有的仅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宁静与闲适,这是大自然最淳朴的气息。

我们就这样走着,走过城市的凡尘羁绊,走过滚滚东逝的黄河,走过宁静的原野,走过盛夏的鸟鸣„„走进自然,重拾泥土的芬芳,感悟生命的力量,让放逐的心灵找回最初的宁静与平淡。我们依然行走在路上,倘佯在山水之间,去追梦自然。

篇二:《大自然写作题材指导 [1000字]》

写话题作文,要注意广开思路,从多角度立意。 “关于自然”的话题,我们可以任意想象,纵横驰骋。我们可以写“环境保护” “热爱自然”等主题的文章。这些立意当然不错,可局限性也很大,写作时不容易出新。因此,我们要化“自然”这一概念为万象,化抽象为具体,感受自然的生命力,并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情感的火花 。

我们知道,山有崎岖险怪,水有千变万化,花有千姿百态,树有万种风情。宇宙万物,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我们托物言志的道具。

我们试着翻开语文课本,不管是名家的经典诗词,还是凡人的神来之笔,无不放射着“自然”的光芒。他们“借有形之物,喻抽象之理,凭无情之形,传有情之意。”物与理交汇,情与景相融。 朱自清听到小草在春天唱着动听的歌谣。 茅盾看见白杨树在春天的风声里挺着伟岸的枝干。

沈从文在边城讲述着一个吊脚楼下凄美的爱情故事。

壶井荣随着那蒲公英的小伞飞越万水千山。 在我们记忆的碎片里,谁没有踏进过鲁迅儿时的那片快乐的“百草园”?

在我们人生的天空中,谁没有看见过高尔基放飞的那只勇敢的“海燕”?

在我们生命的原野里,谁没有欣赏过孙犁笔下的那片荷香四溢的“荷花淀”?

夜望星空,庄子深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里面该有多少无奈的慨叹。

独立江边,润泽高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

自由”,豪放中抒发革命者伟大的胸襟。

杜甫望岳,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

李乐薇借“我的空中楼阁”寄寓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闯雄关,

穿三峡,进天山,神游柳宗元的小石潭,追逐巴金的灯光。 ……

不必再举例了,“自然”话题的角度太多了。当我们不再局限“自然”这一干巴巴的概念展开联想.想象,笔端自然就会有泉涌般的文思流淌。当然要写好话题作文,在确定了角度之后,还需要作到立意深刻,格调高远,描绘传神。

(附学生作文两篇)

美丽生自然,愿君多采撷

1

自然是美丽的,那里有春的繁华似锦;那里有夏的热烈绚烂;那里有秋的深沉静美;那里有冬的洁白晶莹:那里美不胜收。

自然美,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

自然有哲学的美。没有繁杂的论证,没有激烈的争辩,自然演绎着生命的哲学。有人看见流星瞬间陨落,便感叹生命的短暂;有人看见群星闪烁,便高歌生命的永恒。有人看见大海的深沉稳重,便感喟生命的渺小卑微;有人看见浮云的飘荡轻薄,便反思生命的塌实厚重。有人看见春草的青绿无涯,便感悟生命的坚韧顽强;有人看见梅花的冷艳独放,便赞叹生命的孤傲不屈……可自然依旧站在那里,任你欣赏任你感悟,他依旧演绎着生命的哲学。 自然有文学的美。没有激昂的文字,没有冗长的章节,自然拥有着诗一般的韵律,散文一般的灵气。自然总是静静地等着你去品味,等着你去采撷。苏轼路过时,掬起了一朵大江奔流的浪花;柳永路过时,折断了一支多情幽怨的杨柳;沈从文路过时,摘下了一株饱含爱情的虎耳草;鲁迅路过时,撕开了一片深沉黑暗的秋夜;戴望舒路过时,送来了一条有着丁香姑娘背影的雨巷;徐志摩路过时,留下了一座岸边拂着金柳的康桥。人们一路走过,一路采撷。而自然依旧站在那里,用心记叙着人间的美,用心抒写着美的文学。

自然有音乐的美。没有流泻的音符,没有动人的节拍,自然有着让人陶醉的天籁之音。它等待着人们用心聆听。俞伯牙用心聆听,于是有了《高山流水》;贝多芬用心聆听,于是有了《月光曲》;阿炳用心聆听,于是有了《二泉映月》;施特劳斯用心聆听,于是有了《蓝色多瑙河》;班得瑞用心聆听,于是有了《寂静的山林》《春野》《日光海岸》……自然还是站在那里,没有倾听者时,它孤独地弹拨;有倾听者时,它欣慰地演奏:它使人们心灵深处有了慰藉,使世界有了灵性。

自然有科学的美。没有现代的实验室,没有艰涩的理论公式,自然有着高深而丰富的科学。人们受鸟儿飞翔的启示,于是制造了翱翔蓝天的飞机;人们受鱼儿畅游的启示,于是制造了环游海洋的大船。富兰克林受电闪雷鸣的启示,于是发明了给人类以光明的电;牛顿受苹果下落的启示,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饱含着无尽学问,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

自然是美丽的。它的美演绎着哲学,抒写着文学,演奏着乐音,蕴藏着科学:自然的美,永远讲不完,也永远听不完。

美丽生自然,愿君多采撷。

希望{作文感受自然1000}.

东边升起一轮旭日,载着我的钦佩,我的希望升向高空。

陶渊明,你还在桃花园里悠闲望南山么? 孟浩然,你还在故人那里把酒话桑麻么? 李太白,你还在西去的蜀道上艰难地攀缘么? (一)梦回陶潜

微风轻轻地飘来,吹乱了你的头发,吹起了你的衣裳。我看见,你立在船头,不住地向前眺望;我看见,你在西边的豆田里带月荷锄,辛勤劳作;我看见,你在东篱下怡然采金菊、悠然见南山。你在院子里种满的桃李和榆柳,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好美!这就是你向往的田园生活。我欣然地笑了,因为在这里,你过得充足,过得悠闲。 (二)追回浩然

我多么想坐上你曾经在南窗边坐过的那个位子,多么想端起你曾经与故人一起饮酒时喝过的那个杯子,多么想体味你曾经描绘过的农家快乐生活……我踏遍你的足迹,可是,不见了青山绿水,不见了那座乡间土屋,不见了乡民纯朴的笑脸,不见了农村特有的情趣。取而代之的是光秃秃的山峦,浑浊的河流和现代化的住宅。我茫然:绿意哪里去了?自然哪里去了? (三)忆回李白

戴一顶太阳帽,穿一套运动服,著一双运动鞋,再背一个运动包,重走你曾走过的路。我向西面进发,没有弯弯曲曲的小经,没有陡峭的枯松绝壁,我很快到达山顶。可是攀越过后,我才发现:蜀道不再向你说的那么难于上青天,路上没了子规啼月夜的鸣唱,山涧没了飞暴湍流的壮景,听到的却是划木工砍伐树木的机器轰鸣声,闻到的却是游人丢弃垃圾散发的腐烂味。唉,我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跑到这来了呢?

我悲,有些人破坏自然,给自然披上了一件劣质的黑色外套。

我喜,人间自有净土,人类自有环保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将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因为我们正在树立科学、生态的发展观。我坚信:陶潜的居所将会更加幽静,浩然的田野里将重回青绿,太白的蜀道将重回“难”与“险”。古人,到那时,我们也会像你们一样,在桃花源里悠闲着,在故人那里畅谈着,在蜀道那里奋勇攀缘着。 西边,落下一轮夕阳,把我的钦佩,我的希望存进心底。我知道,明天。旭日将带着我的希望从

2

人间升起。{作文感受自然1000}.

这两篇文章是我在进行有关“自然”话题作文指导后的学生优秀作文。他们共同的优点就是都能从语文课本中找到灵感,激发想象,打开思路;在写作过程中都能从语文课本中选取有关素材,学以致用,化为己有。小作者在文中或描述大自然的神奇美妙,给人类以智慧和启迪,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仰;或追述古人笔下美好的自然景观,表达对现代文明时代自然环境遭破坏的忧虑和审视,。立意新颖,内容丰富,构思独特。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立足语文课本。让学生在文学大师那里撞击出思想的火花,感悟到语言的魅力,心志得以提升,情趣得以熏陶,作文也就文思如泉,妙语迭出了。

篇三:《感受自然作文教案》

感受自然”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

学习目标

1、打通习作与阅读的通道,明白作文之前必须考虑的两个关键问题;

2、通过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陶醉大自然,从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作文感受自然1000}.

3、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学习“以人拟物”的习作方法。

学习难点

将自己想象成自然界当中的某一动物或植物或现象,然后用笔写下其生活或成长。

学习流程

一、 回味经典课文,领悟关键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导语”的两个体会,知道学习文章要特别注意两个体会: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文章的中心,即作者写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二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即作者怎样来表达这种思想情感的。同样,我们写作文,就要考虑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即作文的目的,作文的中心;二是怎样来写这篇作文,即作文的表达方法。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最突出的表达方法是:采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二、 阅读精彩“练笔”,激起习作兴趣。

让学生读出小练笔中有关“联想和想象”的精彩语段(课件展示),然后欣赏评析,(当然将想象不充分的进行讨论、充实),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懂得“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来作文,是很简单的、很有趣的,让他们乐意去习作。

三、 激发学生想象,进行联想练习。

联想就是从这样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联想能力越强,创造能力就越强,因此,我们要锻炼自己的联想能力。 练习题目:

鸟儿在叫。(唱歌、讨论、开会、争吵……)

树叶落下来。(蝴蝶飞舞;寄给大地的贺卡、书信、情书……)

山间云雾飘浮。(披薄纱、围纱巾;挥之不去的思绪、思念……)

鸡叫(不同叫法)

我们作文中联想的主要方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何培养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心理健康》第一课告诉我们:一是多观察事物,平时多注意身边的人和事,二是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勤于记录,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积累多了,你的想象能力就越来越强了。

四、 交流“自然”感受,驱动内心表达。

先让学生读出本次的习作要求,然后让他们分组讨论,大胆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或自然现象,并设想自己就是这动物或植物或这自然现象,这其中会发生的有趣的事或情景。

五、 阅读同伴习作,整体感悟写法。

让学生阅读同伴优秀习作(以前学生写的发表的习作《水的旅行记》),讨论习作的优点和缺点,以切实懂得方法。

六、 闭目想象场景,提笔静心作文。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自己是大自然中的成员,然后把陶醉大自然的场景在眼前“放映”,再拿笔静心写下来

篇四:《感受自然作文》

是白

地云

浩球层地了年来春

向,溶现多,机让之,

田从掉翠人野勃人香夏

里不让绿都花勃有的天

瀚。的球万,陪天的发小。喜竞,一风来

的它星母物这伴来麦脾鱼春欢相那种,了

受宇是球亲,时她了苗气小姑春开充悠我

自宙一。 是哺,了,送,虾娘天放满扬爱

多育她。 春去总又吹,、生风春

姑凉是充着因争机采天

娘爽吹满乐为奇、的那

像的走朝曲春斗充感绵

风风寒气走天艳满觉绵

铃,冬,遍是,活,细

一她,让了万所力我雨

样总把枯大物有的爱的

,是河黄江复的清春天

爱那水的南苏景澈天。

笑么上草北的物小那转

的随的木,季都河温眼

她和冰又许节生,馨间

么了的

慈人儿

祥类女

,。—

多现—

么在春

和的,

蔼地夏

可球

亲,,

,已秋

她步,

然 里颗

,有

有蓝

一色

颗海

蔚洋

蓝,

的绿

星色

球陆

,地

那,{作文感受自然1000}.

就洁

养入冬

育老就

20 x 20 = 400

的知是出子一

眼哪浓了上幅

眸个浓缠,传告

秋份还一了

的静会样,

纯美升,在走

变飞!

20 x 20 = 400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szw/216454.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