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阅读答案
2017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
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 文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壮健伟、神采飞扬的“八骏”,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样式无论是哲学、文学、艺术还是社会风气,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润着宋型文化的特有风貌。
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乃是理学的建构。
两宋理学,不仅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且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为指明自觉认识天理的途径,朱熹精心改造了汉儒编纂的《大学》,突出了“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从“格物”到“致知”,实质上将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欲求,亦即伦理学上的“自律”,有了这一自律,方有诚意———正心———修身乃至齐家、治国、明德于天下的功业。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的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和理想。
与理学着意于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之际的趋向相一致,两宋的士大夫文化也表现出精致、内趋的性格。
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与含义阔大、形象众生的诗不同,词小而狭,巧而新。它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约怨悱,寄托要眇怅惆,极为细腻。尽管宋代词坛还有别一番风貌的歌唱,这就是由苏轼开创的、以辛弃疾为代表人物的豪放词风,但词坛的主流始终是“婉约”、“阴柔”,集中反映出两宋文人士大夫与唐人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意绪。
宋词雅,宋画也雅。苏轼在《跋宋汉杰画山》中提出“士人画”这一观念,强调融诗歌、书法于绘画之中,以绘画来表现文人意趣。以此文化心理为总背景,两宋绘画富于潇洒高迈之气与优雅细密、温柔恬静之美。
两宋士大夫文化的其他领域也无不表现出与宋词、宋画相通的性格。两宋古文舒徐和缓,阴柔澄定;宋诗“如纱如葛”、“思虑深沉”。
宋词、宋画、宋文以及宋代理学构筑成一个精致辽阔的上层文化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中,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悄然兴起。两宋市民阶层的崛起,以中晚唐以来的都市经济发展为基础,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便反映了当时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市民们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沉郁迷离的诗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满足感官享受的艺术样式,因此市民文化显示出一种野俗的活力与广阔的普及性。一种不同于贵族口味与诗人情调的市民文化跻身于文化系统中,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
(节选自《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踿踿踿的一项是( )
A.唐诗含义阔大、形象众生,是开放的,外倾的,色调热烈的,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
B.两宋理学,强调纲常伦理对世界万物的所当然和所以然,也强调人对于“天理”的一种自觉意识。
C.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其特点为:小而狭、巧而新。它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细腻精致。
D.市民文化是以中晚唐以来的都市经济发展为基础,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中兴起的一种文化,《清明上河图》便反映了这种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踿踿踿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两宋词坛主流的婉约词风是当时士大夫心境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两宋文人士大夫与盛唐时期的诗人在风格和意绪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B.理学突出自觉的“修身”与“自律”,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以天理来遏制个人情感欲求。
C.市民文化由于更能够直接而热烈地满足快节奏生活下的市民阶层的感官享受,因此在两宋时期有了蓬勃发展。
D.两宋理学其实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两宋理学与传统儒家学说有着相同的“义利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踿踿踿的一项是( )
A.与唐朝的热情奔放不同,宋朝文化中的哲学和艺术都会体现出一种相对封闭和内倾的倾向,这应该是与唐宋的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相关。
B.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正是受到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的影响所形成的。
C.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宋朝的文人赏玩瓷器时喜爱的类型应该是繁丽丰腴的;他们喜爱的服饰类型也应该是雍容华贵的。
D.按照文中对市民文化的描述,当台上在演出歌舞小戏时,台下应该是观众云集,大声应和,情景十分的热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傅小平
苏东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地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近来,邻居也少见她了。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钟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钟书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钟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会晕;她教钱钟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钟书照做,果然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船”的见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了汉奸,另一部分坚持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生活。前者杨绛绝不会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钱钟书是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个朋友创作剧本,解决家里营生。
1941年,钱钟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钟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钟书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
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着;掺少了,又不经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送来300斤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后来,公公病重,问婆婆:“我死后,你跟谁过?”婆婆说:“跟季康(杨绛字季康)过。”杨绛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如今,“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 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2000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译本”。
之后,在那张钱钟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工作。2003年出版3卷《钱钟书手稿集· 容安馆札记》,2011年出版20卷《钱钟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在杨绛先生去世前,还有100多册外文笔记等待她整理出版。这位百岁老人,仍在坚韧地、静默地“打扫现场”。 (节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我按照自己翻译的习惯,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译,力求通达流畅,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柏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杨绛)②从仲夏到中秋,我们走进杨绛的世界。在杨绛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惦记她,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采访记者手记)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杨绛先生的晚年生活本很丰富,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后来因为年岁高了,身体也不好,就隐居起来。
B. 钱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这“逃”并非是逃避,而是矢志不渝的追求。
C. 杨绛先生不仅是钱先生最贤的妻,更是钱先生最热忱的支持者和最有力的助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结束了钱先生手稿的整理工作。
D. 全文选取了杨绛先生一生中的典型事例,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杨绛先生。
5. 杨绛“不晕船”的生活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6. 为什么说“杨绛是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请结合全文及当前时代特色加以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儿子
“真是岂有此理!”警察局长温特狠狠地将当天的报纸扔在桌上。“三个星期以来,这已是第六起药房被盗案了,所有麻醉品又被偷了个精光!”他让人通知刑侦科科长埃默尔来见他。
“什么,还是一点儿线索也没有,如果你认为你没法破这个案子,干脆就跟我直说,我会找人接替你的工作!”温特的脾气是有名的,他对着埃默尔大发雷霆。
下班后,垂头丧气的埃默尔回到家。这段时间,埃默尔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小儿子大学毕业一年了,来城里找工作,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却酷爱推理侦探,研读过很多专业的侦探著作,好几次闹腾着要进埃默尔的警察局。“臭小子,又不见人影!”看着空空的家,埃默尔更多了几分烦恼。
坐到桌旁,埃默尔沉下心来,把六起盗窃案的情况又从头至尾细细地回忆了一番。忽然,他想起,在第六家被盗药房的现场,曾发现一截超级帝国香烟的烟蒂,这种牌子的烟现在很少人抽了,而他的小儿子维尔讷,抽的就是这种„„
想到这,他不由得一哆嗦,目光落在桌上的那张全家福上。那上面有他的大儿子,一名优秀的警察,可惜年仅二十五岁就被犯罪分子杀害了。为此,他坚决反对热衷于侦探的小儿子再当警察,可现在„„ 他不敢再往下想。一个儿子被罪犯杀害了,另一个儿子本身是一名罪犯,这会是真的吗?
吃过晚饭,维尔讷进房间去了。埃默尔悄悄地把维尔讷用过的杯子收了起来,第二天,他把杯子拿到警察局去化验。结果令他几乎站立不住了:杯子上的指纹和现场找到的烟蒂上的指纹,是同一个人的。 晚上,维尔讷吃过饭就匆匆出去了。满面愁容的埃默尔窜进了儿子的房间,意外地发现一张本市地图,上面用各色圆圈做满了记号,其中六个红圈被一条蓝线连起来。埃默尔仔细一看,这六个红圈代表的正是那六家被盗的药店! 对于埃默尔来说,这真是一个痛苦的时刻,他不得不相信,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维尔讷竟是一名罪犯。这真是他所遇到的最棘手的案子。埃默尔是一名正直而又有原则的警官,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拨通了刑侦科的号码„„接着,他带上装好子弹的手枪,却发现手铐不翼而飞,一定是维尔讷! 但他顾不了这许多,出了门直奔阿德勒药房。
天色阴沉沉的,在昏黄的街灯下,城里的建筑象一个个狰狞的大怪物。阿德勒药房的四周此刻已埋伏了好多警察,将这里团团围住,看着这一切,埃默尔心里一阵难过。“报告警官大人,刚才有人从后门翻进去,现在还没有出来,估计正在作案„„”一名警察小声说。
“跟我来!”埃默尔挥了挥手,几名警察在他的带领下,悄悄地进入了药房。药房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埃默尔等人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忽然前面发出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似是有人在走动,埃默尔大吼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 不然我开枪了!”几乎在同时,一名警察摸到了电灯开关,顿时一片通明。
“不要开枪,爸爸,是我!”一名年轻的男子叫道,正是维尔讷。“你们怎么才来呀,我好不容易逮住了这家伙! 真对不起,爸爸,我拿了你的手铐。”
埃默尔这才注意到,维尔讷身边蜷缩着一个沮丧的男子,双手被手铐铐着。这时,天色似乎清朗了很多,在路灯光的映照下,埃默尔忽然发现,自已的小儿子长高了,长帅了。
“好了,我亲爱的埃默尔,”一小时后,警察局长温特亲切地对埃默尔说:“你难道还不同意维尔讷当警察吗? 让他来吧,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他会和你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官的。”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常有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暗示人物心情等作用,本文中,前面的天色阴沉和后面的天色清朗属于自然环境,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向下发展。
B.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能把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本文采用的是双线结构,明线是埃默尔的经历,暗线是维尔讷的行动。
C. 埃默尔在重重压力下理智地分析思考,找到破案的线索,在发现罪犯很可能是自己的小儿子时,果断地“带上装好子弹的手枪”奔赴现场,他高大的形象和光辉的人性在这一系列举动中展露无遗。
D.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直接表现了埃默尔的尽忠职守,同时在开头两段还通过温特的暴躁,对比突出埃默尔的沉着冷静。
8.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本文的结尾也有这些特点,那么请结合全文,对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5分)
9. 本文的主人公是埃默尔还是维尔讷?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踿 ,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踿踿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 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阅读答案
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谋立康帝① ,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踿踿,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献后临朝,诏曰:“骠骑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踿踿,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遗,以此获讥于世。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①时为琅邪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B. 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C. 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D. 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踿踿踿的一项是( )(3分)
A. 掾,即“掾史”,原为佐助的意思,后成为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根据分管事务的不同,可分为户曹掾史、水曹掾史、比曹掾史、仓曹掾史等。
B. 征士指的是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可见,魏晋以后,选择人才方面虽有九品官人法,但自汉代起存
【篇二】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阅读答案
汕头市2015学年质量监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2015,7,1).pdf
汕头市 2015 年高二学年质量监测 语文答案
1.D(全球的“汉语热”在升温,汉语却在故乡受冷落。) 2.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 选手拿走,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 “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的母语正面临着危机。)
3.A(B 项,汉语和英语并非此长彼消、相互对立的关系。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外语, 按照文意,两者都要兼顾。C 项的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文无据,且说法错 误。 D 项“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说法绝对,推断无据。)
4.C (A.俟:等待;B.世务:人情世故;D. 易:改变) 5.A
6.B(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7.(1)等到考进士的时候,向多位国家重要行政长官递上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的郑 余庆很欣赏他,因此在当时就出了名。(“举”,考取进士,1 分;“投文于公卿间”状语 后置,1 分;“之延誉”宾语前置,句意 2 分。)
(2)当时写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能超过他的,所以人们都称赞“韩文”(“作者”,写文 章的人,1 分;“过”,超过,1 分;“称”,称赞,1 分,句意 2 分。) 【附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 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诱导。等到考进士的 时候,把自己的文章上交给多位国家重要行政长官,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 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很快就成了进士。
韩愈说话直率,没有什么躲避和忌讳,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去从事一些世俗的人情 交际。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志向。 长安附近的风翔,有法门寺,法门寺中有座护国真身塔,塔中珍藏了释迦牟尼的手指骨一节, 传说这个宝贝三十年开启一次,每次开启会保佑庄稼收成好,人民幸福和谐。元和 14 年正 月,皇帝让太监杜英奇带领三十个人,去迎接佛骨,要在皇宫中保留三天,再送回到寺院。 无论是大臣和老百姓们,都跑去施舍,唯恐落在后面,老百姓就有因此而导致破产的,甚至 烧掉头发烧灼胳膊去赶这个时髦,韩愈一向不喜欢佛教,于是上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宪宗看了这篇文章十分生气,过了一天出示给大臣们看,将要严厉处臵韩愈。裴度和崔 群说:韩愈虽然让您生气,确实应该判罪,但也是因为他内心很诚恳,不怕被您处臵,否则 他干嘛这么吃力不讨好?请宽恕他以显示您的大度,这样会鼓励其他上书言事的人。皇帝说, 韩愈说我过度信仰佛教我可以宽容,他干嘛说东汉之后皇帝信佛的都短命,这岂不是太荒谬 了,作为臣子如此狂妄,不能原谅!于是大家都吓得不敢说话,以至于其他官员都认为韩愈 罪有应得,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把韩愈贬官为潮州刺史。
元和 15 年,上调韩愈为国子祭酒,转去做兵部侍郎。长庆四年 12 月死去,时年 57 岁, 追认韩愈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所以后世经常称他作韩文公。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曾经说道自从魏
1
晋以来,写文章的人大多拘泥赋体,可是经书典籍的意旨、司马迁扬雄的文风,不再有振作 起来的迹象呀。所以韩愈写的文章,都要回归近体风格,抒情达意,他自称一家新风。后来 的学者,都师法韩愈文风。当时写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能超过他的,所以人们都称赞“韩文”。
8.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首句形象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 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就有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 夺目,婀娜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远远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 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喻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第
一句的分析 2 分,第二句的分析 3 分,其中点出比喻手法给 1 分。)
9.这首词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柳树来表达对垂柳深深的不平与惋惜。后两句写到 了柳树生长的地方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 强烈,越是突出了感叹的程度,抒发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托物言志 1 分, 对垂柳的不平与惋惜,1 分,前后句的对比 1 分,分析 2 分,抒发对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 感慨 1 分。)
10.(1)不知礼,无以立也。(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一句 1 分,错别字一个扣 1 分。)
11.(1)A. E (答 A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B、C 不给分。 B 老孙糊涂和 躲瘟神的情节起到了反衬老刘技艺高超和为人善良正直的作用。 C 公安局问话是因为小 区的失窃,老刘的搬家是因为对小区居民的失望。 D 本文的语言描写并不丰富。)
2 (2)老刘是一个热心助人,不计报酬又有强烈自尊心的人。(2 分) 热心助人,不计报酬:老刘总是热情地照看社区居民寄放在摊位的物品,无偿为有需要 的居民开锁;并向公安局提供盗贼的线索(2 分)。有强烈自尊心:当发现自己遭人猜疑时, 失望落寞,为了维护自尊,愤而离去(2 分)。 (性格特征 1 点 1 分,每一点性格的分析 2 分。) (3)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表现在:①正在做饭的老孙出门买酱油回来时发现 自己忘带钥匙,焦急万分之时,老刘帮他开了锁。②正当老刘成了小区帮人开锁的“雷锋” 时,小区接连出了几处盗窃案,老刘成了社区人眼里的盗贼。③当人们猜疑老刘时,盗窃案 破了,盗贼是一个收破烂的人干的,老刘提供了重要线索帮警员破了案。④居民发现错怪了 老刘,纷纷跑去跟老刘表示亲热,老刘在众目睽睽之下搬家了。 (情节特点一波三折,2 分,文本分析 1 点 1 分。) (4)文中老刘热心助人却遭人猜疑,最终失望而愤然离去。反映出社会人心的自私与丑 恶,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像老刘一样遭遇信任危机在我们生活比比皆是,师生之 间缺乏信任,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同事与朋友之间缺乏信任„„人与人的交往是需要建立在 信任的基础上,随意的猜忌是阻挡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障碍,同时也代表着对他人失去了最起 码的尊重。有了信任,彼此间才能够以诚相待,有了信任,彼此间才能沟通合作。信任是一 个人必备的品德。 (结合文本分析,3 分;围绕“信任”这个主题谈思考,3 分;联系实际,2 分。)
12.(1)C E (答 C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D 不给分。 A 引用苏轼的诗句 是想强调杨绛在名利熙攘的地方淡泊名利,不受影响,淡然自适。B 四壁朴素与看到蓝天不 存在因果关系。 D 偷情是心地肮脏的读者对杨绛小说情节的揣度,不是杨绛小说的情节。 )
(2)从其交往范围表现了杨绛“静悄悄地隐身”(2 分);从其不懈研究、创作,追求真与 善的品性,关爱下一代的举动,表现了杨绛“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4 分)。 (3)侧面表现(2 分)杨绛简朴、淡泊而又笔耕不辍的形象特点(2 分),让读者更真切地 认识杨绛是“时代最惦记的隐士”的形象(1 分),增强文章真实性及感染力(1 分)。(手法 2 分,形象 3 分,真实性和感染力,1 分) (4)①淡泊名利,惜时如金。不将时间花在应酬演讲上,能够真正潜心做学问。 ②不懈求索。不因享有盛名而不再作为,一直坚持创作新作。 ③关心社会,有强烈责任感。不愿读者亵渎《洗澡》主人公纯洁友情而续写作品,传 播真善美。 ④无私奉献,培养下一代。设立奖学金,资助清寒学子完成学业,与小友见面聚谈。 (1 点 2 分)
13.C(A 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B 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 心口不一致 C 原是围棋术语,可引申到别的体育比赛、或者某项活动中。指比赛临近结束或 活动已近尾声,是重要环节。D 人多容纳不了造成了困难,含贬义)
14.C(A 一面对双面 B项“首要”问题与“之一”矛盾;D 搭配不当:“飞行速度”不能“自 我校正”) 15.A(④是总起句,⑥承上文内容转折,⑤①解释⑥的观点,③举例说明⑤①的内容,②中 的“这”指代上文的做法,总结全文。)
16. 傍晚下起了雪。贾凤霞扫完地,又像平常一样给这个智障流浪汉端来泡面。他吃面喝汤, 雪花和着《走西口》顿挫的调子,翩翩起舞,飘进了碗里,像氤氲的暖暖的热气,给街头的 “爱心音乐餐”更添了几分温馨。(手法得当 2 分,画面内容 2 分,表达 1 分。)
17.(1)赵薇拍《致青春》,8 棵水杉“告别青春”。(2 分) (2)影视剧为了制造吸引眼球的效果,往往无所不用其极,可当取景达到最佳视觉效果的 同时,大自然却在受难。真正的美的震撼,最终不应是透过那一方微小的镜头。(观点 2 分, 表达 2 分。)
18.写作
3
【篇三】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阅读答案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恻隐(câ) 执拗(niù) 忧心忡忡(chōng) ....
B.剽悍(piāo) 黄晕(yūn) 鲜为人知(xiān) ...
C.挑衅(xìn) 屏息(bǐng) 如坐针毡(zhān) ...
D.溅落(jiàn) 憔悴(cuì) 跋山涉水(bá) ...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
女。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 ..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 ..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
D.无怀氏之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有删改)
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五、作文(60分)
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
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中问答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阅读答案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分)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④②③①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本固 固:牢固 .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求:探求 .
C.不终日而毕 毕:完成 .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收..
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
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
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
7.在内容的选择与表达上,下面哪一首小诗与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为接近?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做出判断。并简述理由。(2分)
A.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我是归巢的鸟儿/暮色四合/我藏进您的心中
B.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树干上的条条斑痕/都是您辛劳岁月的见证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海子爷与老雪狼
郭雪波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
【篇四】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阅读答案
甘肃省河西五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年1月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O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其中,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多项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一切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傅小平
苏东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地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近来,邻居也少见她了。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钟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钟书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钟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会晕;她教钱
钟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钟书照做,果然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船‛的见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了汉奸,另一部分坚持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生活。前者杨绛绝不会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钱钟书是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个朋友创作剧本,解决家里营生。
1941年,钱钟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钟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钟书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
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着;掺少了,又不经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送来300斤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后来,公公病重,问婆婆:‚我死后,你跟谁过?‛婆婆说:‚跟季康(杨绛字季康)过。‛杨绛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如今,‚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 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2000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译本‛。
之后,在那张钱钟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工作。2003年出版3卷《钱钟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2011年出版20卷《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在杨绛先生去世前,还有100多册外文笔记等待她整理出版。这位百岁老人,仍在坚韧地、静默地‚打扫现场‛。
(节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按照自己翻译的习惯,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译,力求通达流畅,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柏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杨绛)
②从仲夏到中秋,我们走进杨绛的世界。在杨绛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惦记她,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采访记者手记)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杨绛先生的晚年生活本很丰富,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后来因为年岁高了,身体也不好,就隐居起来。
B. 钱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这“逃”并非是逃避,而是矢志不渝的追求。
C. 杨绛先生不仅是钱先生最贤的妻,更是钱先生最热忱的支持者和最有力的助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结束了钱先生手稿的整理工作。
D. 全文选取了杨绛先生一生中的典型事例,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杨绛先生。
5. 杨绛“不晕船”的生活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6. 为什么说“杨绛是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请结合全文及当前时代特色加以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一旁看笑话。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呵的。
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土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情。
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他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了。
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地买树苗,然后,没日没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恨不得一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乡政府卖给了开发商。自然,那片树苗要补偿大笔钱。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村人自然眼馋,纷纷也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树苗。
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
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
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
一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这活儿跟爬树一样,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浑身顿时就来了精神。
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这时,发生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壳,竟是个鸟蛋,蛋汁也迸溅了他一脸。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在他头上飞过。他纳闷不解,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树,更没见到一个
鸟窝。
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
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清楚无比地坠下。
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翻过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贯注接住那个鸟蛋时,孰料,自己的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急速地向下坠落着。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样。
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主人公以毛猴命名,生动贴切,很形象地体现了他古灵精怪、攀爬技艺高超的特征,表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
B.毛猴爬上大树之后的所见所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反衬出他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
C.因妻子的贪婪和不理解与村民们的短视,毛猴一怒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
D.小说以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毛猴与大树的渊源,补充了相关的具体内容,既使得文章结构富于变化,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E.结尾处鸟儿凄厉的啼鸣和毛猴的死去,给小说所笼罩的沉痛气氛,即便那最后的一下微笑也难以化开。
8.请简要概括毛猴的形象。(4分)
9.小说两次写到毛猴从高处坠落,有何区别?请从这个角度探究小说的内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
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篇五】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阅读答案
语文模拟答案及解析
二〇一四年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九年级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①勒 ②ruì
【解析】此题考查易错字的书写和难读字的注音。“勾勒”的意思是“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睿智”的意思是“英明有远见”,“睿”为难读字。做这类试题,最好能将课本常用3500字按类复习整理好,重点识记那些常混淆的多音字,因口语习惯而导致误读的字音以及拼音的拼写规则。
2.B(2分)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共性与个性,使个性与语境相匹配。①句中,“传唤”的意思是“招呼;或者司法机关常用语”,“传递”的意思是“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此处第一空应为“传递”,可排除A、D项。“展现”的意思是“显现出;展示”,“体现”的意思是“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该句有限定语“向世界”,因而只能用“展现”。②句中,“凝聚”的意思是“聚集;积聚”;“汇聚”的意思是“聚集”,词义范围较小,较普通;“承载”的意思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记载”的意思是“把事情记录下来”;此句中,“智慧”应与“凝聚”搭配,“梦想”应与“承载”搭配。
3. 可用的成语:疲惫不堪 步履维艰 气喘吁吁
千辛万苦 精疲力竭 汗流满面 汗流浃背
答案示例:(1)一个孩子在父母为他用一个个厚重的教辅书铺就的路上,十分吃力地背负着沉重的书包举步维艰。(2)一个人的成长之路应该如何铺就?父母为孩子的选择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利?成长是需要自我历炼的过程,不是靠父母一手操办的。(3分。漫画内容1分,成语错用,不是成语不得分;启示2分,意思对即可。)
4.《繁星·春水》 或:繁星·春水 冰心 爱的哲学 口语化(每空0.5分,共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繁星·春水》名著名称及作者、内容的掌握。名著阅读,根本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读书,所以精读、细读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书目,把相关的信息进行归类,做好读书笔记,是唯一的正确途径。选段中“聪明人!”“小孩子!”“母亲呵”都是日常口语,读来倍感亲切。
5.①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或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或: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每小题1分,共5分。如有错别字,该句不给分。)
6.综合性学习。(6分)
①日本、韩国和中国对写字教育的重视程度及现状不同。日韩等国对汉语愈发重视,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却在下降。(2分)
②示例:飘 灵动轻盈 莽撞 匹夫的性格跃然纸上 (2分,句式相对,意义相关即可)
③示例:培养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以及正确的书写习惯;积极开展各种规范汉字书写评比和展示活动;各班开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行规范汉字的要求,自觉抵制书写错别字、自造字、网络文字。(2分,合理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中对材料的理解、把握、感悟能力。此题应从这几个方面理解:①材料一说明日韩等国对汉语愈来愈重视,“汉字热”在其他国家流行起来;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却在下降。②仿照示例的句式,注意句式相对,一二空应与“‘笑’字,活泼可爱”相仿,三四空应与“‘妩媚’,少女的娇颜潜入心底”相仿。③活动倡议设计较为简单,可从学生自身以及班级和老师等方面着手设计。
二、阅读(共50分)
(一)(4分)
7.“撼”,摇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波涛汹涌的水势。“浸”,渗入,渗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山色之青翠欲滴。两字形象地写出了湖光荡漾、青山绿水的优美景色。(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中关键词的理解与把握。题干中“这首词的景物描写非常出色”是提示语,可以推断出“撼”“浸”二字所在的句子是描写景物的。赏析时先把握“撼”“浸”这两字的含义,“撼”字,写水势之大,“波撼城”是化用唐孟浩然《临洞庭》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句意。“浸”字,要联系它的常见义,“液体渗入或渗出”。其次分析其在句中起到了何种作用;最后总地说明“撼”“浸”这两字对整首诗歌起到的作用。
8.天上飘动的浮云遮住了月亮,夜雾中的柳树顿时显得暗淡难辨,水中含露的荷叶,随风轻轻摇曳,水珠闪烁,就好像无数的流萤在不断闪光使人留连往返。好一幅浮云遮月,清丽而宁静的画面。(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所描述的画面的把握。首先通读全词,了解词的大意:夏夜静谧,散发清凉,湖光山色,十分值得赏玩。词人于水晶帘下观赏很久,于是从四周静景中看出动势。觉得湖波撼城,山影
浸湖;云遮月则柳暗如雾,荷翻露则细光如萤。静谧世界中变化纷呈。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二)(8分)
【参考译文】
我从钱塘调移到胶西做太守,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高而安稳;居室幽深而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边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9.①跟从 ②做太守 ③案件 ④满一年(每空0.5分,共2分。有错字不得分)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解释,四个字词在课内都可以找到。第①题出自课内,备考过程中多注意积累即可;第②题“守”可联系课标篇目《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作答;第③题可联系课标.
篇目《曹刿论战》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解释;第④题可联系课标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的“期年之后,虽欲言„”来解释。 ..
10.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时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课内知识进行迁移。将关键词解释到位,再用通顺的句子表达即可。注意“乐”,形容词作动词,喜欢。安,形容词作动词,可以解释为“习惯了”。
11.知足常乐、超然达观;与民同乐 (2分,每空1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同类文言文对比理解能力。考生答题时需要综合阅读文段,寻找关键点。注意“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乐哉游乎! ”这些关键句体现苏轼的知足常乐,超然达观。《醉翁亭记》的与民同乐思想,需要考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巩固。
12. 【答案】(2分)答案要点: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愿为国家出力而又不得不申请外放之慨叹,隐含了仕途失意之悲,人生潦倒之苦。
【解析】作者虽然写自己“相与登览,放意肆志”,但是也写了“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联系课内学习过的《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文,联系这些诗文的时代背景就不难得出答案。
(三)(8分)
13. 为了突出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老王临死前的相貌自然与平日大不同,这些不同只是让作者感到害怕。这害怕使得作者没有想到问候老王,关心老王,是作者日后“愧怍”的原因之一。
14.示例: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没有从心理上平等地对待、关心老王,还只是“居高临下、远距离地关心老王”,而老王对自己却是实心实意的,临死前还要来看看自己,所以感到“愧疚”。(3分)
【解析】老王临死前还要坚持去给杨绛送鸡蛋和香油,但杨绛并没有理解老王的心情,“免得托人捎了”,则强调非给钱不可。出于一种自然反应,面对“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的老王,杨绛“害怕得糊涂”了,一心想到的只是赶紧打发老王走,而打发老王走的最好方式就是钱物两讫。老王知道自己行将就木,他之所以拖着“直僵僵”的病体,最后一次来到杨绛家,很显然有他内心的考虑,弥留之际要向“我”一家做最终的告别。然而,他的苦心最终遗憾地为杨绛所误解(或者说是拒绝),使其成为一场简单的经济交易。他与杨绛一家毕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杨绛与老王之间内心深处的隔膜显而易见,双方对他们之间交往的理解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知识分子和底层劳动者在文化上、心理上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隔着一层“厚障壁”。所以,刘禹锡宣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贾府的焦大不爱林妹妹。同样,“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杨绛不可能和没有文化的老王有什么共同语言,有过多的交往,更不可能成为知心朋友或亲如家人,只能“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杨绛写知识分子与劳动者的关系并非《老王》一篇,诸如《杂忆与杂写》中的《林奶奶》《顺姐的“自由恋爱”》《阿福和阿灵》等几篇都是这方面的内容,而“杨绛的态度是一致的,就是对下层劳动者有着一种深切的怜悯与同情,但是这种同情与怜悯又是居高临下的”。
15.示例:作者在文中开篇即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短短两句话就交代了“我”和老王的关系:非亲非故。接着,又转述老王的话,介绍了老王的生平和目前的生活状况。作者用其所平和的语调、散淡的笔触,将自己与老王的交往上爬娓娓道来,似在回忆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字里行间饱含怀念之情。(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文章技巧的能力。分析文章的特点,可以从用词(朴实、华丽)、句式(长、短、骈、散)、修辞,感情色彩(幽默、讽刺、庄严、沉郁、欢乐、喜悦)、人物语言(是否个性化)等方面着手分析。
(四)(14分)
16.【答案】月球能源氦-3,(1分)它是清洁、安全、高效核聚变发电燃料,可提供便宜、无毒、无放射性的能源。(2分)
【解析】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解答时,要通读全文,找出作者说明的主要内容,本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可以从课文的第①段入手,文章开头作者直接点出了说明对象:月球能源氦-3。它的特征可以从第①段的句子中直接找出来,即清洁、安全、高效核聚变发电燃料,可提供便宜、无毒、无放射性的能源。
17.【答案】①往返运载;②从月壤中提炼出氦-3;③实现核聚变。(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解析】对信息筛选概括类试题,首先要依据题目要求,明确筛选信息的标准;再根据考题的要求,对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最后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解答此题时,可从第⑥⑦入手,我们可以从关键句进行概括,关键句在第⑦段的第一句话:“就算解决了往返运载难题,如何从月壤中提出氦-3,怎样实现核聚变”。这一句话中就包含了三个难题:①往返运载;②从月壤中提炼出氦-3;③实现核聚变。
18.【答案】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答对其中两种即给1分,只答对一种不给分)示例:①列数据,准确地说明开发月球能源氦-3是划算的;②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开发月球能源氦-3前景广阔;③作比较,把月球能源氦-3的花费与目前核发电成本进行比较,直观地说明开发月球能源氦-3是便宜的。(说明作用2分)
【解析】解答辨析语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类题。解答时,要熟悉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点;再在熟悉本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判断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最后围绕说明方法本身的特点和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表述作用。从第②段中的“使用月球能源氦-3的花费只是目前核电站发电成本的10%”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是月球的超级“金矿”可以看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列数据的作用可以从“10%”“40~100亿美元”这些数据看出开发月球能源氦-3是划算的。作比较的作用
【篇六】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阅读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阅读答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称谓的变迁和含义
“中国”这两个字最早发现是在一件青铜器上,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尊”,它是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县被发现的。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阅读答案
尊上面有铭文,铭文中出现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中国”二字。铭文中叙述了这样的大意: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向上天报告:“我现在占有了中国,准备把它当做自己的家,并且统治那里的民众”。
中、国这两个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中”本来是一面特殊的大旗,是商朝人为召集他们的部队和民众集合用的标志。由于集合时这面旗帜总是处于中间,以后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等意义。
“国”(繁体写成“國”)也是一个象形文字。中间的“口”表示人,有几个口就是几个人,所以称为“人口”。“口”下面的一横杠表示一片土地,无论生活还是生产都离不开自己的土地,所以还得有人拿着戈守卫。为了更安全,需要在四周筑上一道城墙。所以“国”实际上是有围墙围起来的,有人守卫的一个居民点、一个聚落、一座城。
“中国”的含义就是在很多国里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这就是中国。商与西周的国都很多,春秋初期还有1000 多个。在这么多国中间谁有资格称为“中国”呢?只有最高的统治者,比如说商王以及后来的周王,他们居住的地方才有资格称为中国,“中国”是天子所在的国。
但东周时天子的地位名存实亡,各诸侯国间相互吞并,国的数量越来越少,国土却越来越大。到战国后期,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和若干小国,所以诸侯国都开始以中国自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秦朝,称皇帝,自然也自称中国了。以后历代王朝都自称为中国,连入驻中原的少数民族,或者与中原关系密切的政权也都自称中国,中国概念从一个点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包括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比如契丹人建立了辽朝,到辽朝后期,也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南北朝时,南朝、北朝都称自己为“中国”,而骂对方是“索虏”“岛夷”,隋、唐统一以后它们都成了“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代名词,但各朝都有自己的国号,如清朝称大清、大清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开始有了“中华”和“中国”两种简称,以后基本都是用“中国”了。
在古代,中国的民族含义等同于华夏诸族或者汉族,与之对应的称呼是“蛮”“夷”“戎”“狄”,比如“南蛮”“东夷”“西戎”“北狄”,或者“蛮夷”“夷狄”。文化上的含义也只指华夏、汉族的文化,不包括其他民族。今天的中国当然应该包括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而广义的中国文化也应该包括56 个民族的文化。
历史上,中国的地理概念往往等同于中原,但这个中原并没有明显界限,并不一定就是河南省,甚至更大范围,都可以称为中原,如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
“中国”两个字从3000 多年前发展到今天,与中国的国土、人口、民族、文化、历史密切相关。“中国”所蕴含的意义,不是简单以多少万平方公里或者地理坐标所能诠释的,是一部活生生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
1.下列关于“中国”二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二字的最早发现在一件被考古学家称为“何尊”的青铜器上,该青铜器是1963
年在陕西省宝鸡县被发现的。
B.“中”是个象形文字,本指商朝人为召集他的部队和集合民众的大旗,因集合时旗帜
总是处于中间,又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等意义。
C.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后,举行仪式向上天报告,并铸尊记事,尊上铭文就记载了武王
已占有了中国,将把它当做自己的家并统治它这件事。
D.“国”的本义比现在“国家”的范围小得多,是指有人口、有土地、有人守卫、四周
有城墙的一个居民点、一个聚落、一座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与西周时期的国很多,只要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就有资格称为“中国”。
B.“中国”的概念是由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的,其外延越来越大,从当初的“天子之国”
这个点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包括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
C.东周时天子的地位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吞并,国土面积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
战国后期,诸侯国都开始以中国自居。
D.自秦始皇建立秦朝始,以后历代王朝都自称为中国,包括进驻中原的少数民族、与中
原关系密切的政权,如契丹人建立辽朝,到后期,也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后来成为了各个王朝所统辖的这个国家的代名词,如南北朝时,南朝、北朝
都称自己为“中国”,隋、唐统一后它们都成了“中国”的一部分。
B.各统一的王朝除了有自己的国号外,还有一个统称就是“中国”,而“中华民国”则
有“中华”和“中国”两个简称,后来基本都是用“中国”。
C.“中国”的含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坐标或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而是一部包
括国土、人口、民族、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
D.中国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就是指中原,但这个中原这个概念是模糊的,既可指处于中
原大地的河南省,又可包括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傅小平
苏东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地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近来,邻居也少见她了。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钟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钟书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钟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会晕;她教钱钟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钟书照做,果然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船”的见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了汉奸,另一部分坚持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生活。前者杨绛绝不会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钱钟书是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个朋友创作剧本,解决家里营生。
1941年,钱钟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钟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钟书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
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着;掺少了,又不经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送来300斤
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后来,公公病重,问婆婆:“我死后,你跟谁过?”婆婆说:“跟季康(杨绛字季康)过。”杨绛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如今,“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 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2000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译本”。
之后,在那张钱钟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工作。2003年出版3卷《钱钟书手稿集· 容安馆札记》,2011年出版20卷《钱钟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在杨绛先生去世前,还有100多册外文笔记等待她整理出版。这位百岁老人,仍在坚韧地、静默地“打扫现场”。
【相关链接】①我按照自己翻译的习惯,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译,力求通达流畅,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柏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杨绛)②从仲夏到中秋,我们走进杨绛的世界。在杨绛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惦记她,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采访记者手记)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杨绛先生的晚年生活本很丰富,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后来因为年
岁高了,身体也不好,就隐居起来。
B.杨绛先生不仅是钱先生最贤的妻,更是钱先生最热忱的支持者和最有力的助手,在生
命的最后阶段终于结束了钱先生手稿的整理工作。
C.钱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
话录》中的《斐多》,这“逃”并非是逃避,而是矢志不渝的追求。
D.全文选取了杨绛先生一生中的典型事例,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和侧面描写来刻画杨绛先生。
5.杨绛“不晕船”的生活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6.为什么说“杨绛是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请结合全文及当前时代特色加以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雷默很高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和客人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心里骂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拔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不懂事,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
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szw/21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