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二作文

作文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admin 高二作文 2020-04-23 00:12:18 学生作文

篇一:《天空不曾留下我的痕迹 但我已经飞过》

羽痕

——浅读《飞鸟集》

天空不曾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有的诗人,酷爱在自己的文章中堆砌华丽的辞藻,营造虚幻飘渺的意境,内容却像白纸一样苍白,一戳击破;有的作家,动不动就发表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数千字,读来却晦涩枯燥,味同嚼蜡。但有一部作品,就如刺破无尽的黑暗的一缕淡金色的晨光,不留痕迹地在你眼前掠过,但你知道,它已感动了你。

坐在书房中,隔着窗外的喧嚣,一切似乎都安静而平缓得与我无关。

又是这样一个慵懒的午后,然而此刻我的心却并不慵懒。《飞鸟集》中的一句句诗句仍在我心中荡漾。太多的炎热与浮躁,在我放下书的一瞬间消退,如清水洗尘般,深吸一口气,便感到了贯穿心扉的清新。

“夏天的飞鸟,来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走了。” 是谁将平淡无奇的意象,凝结成这一句句优美的诗句?

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离我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的童年。那时的我们天真又顽皮,常指着窗外的某一角风景稚气地问父母:“那是什么地方?”我们的生命在那个时候似乎充满了太多的好奇。而我们又会苦恼失意,也许那些曾令我们苦恼,甚至哭泣的原因,现在想来是那么可笑与不值一提可是那时的我们正因为有那些可有可无的烦恼而变得可爱与值得记忆。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是谁把整个世界的浮华,沉淀成这一句句纯净的诗句?

生命的内容是无法分出好坏的。我们无法说,绚烂精彩的人生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生,毕竟这要看个人的爱好与选择。因为陶渊明“悠然下南山”的闲适生活,不也自有他的一份美好与独特吗?但我想,在这些稍瞬即逝的日子里,我应该做些什么,让我在青春这时光里留下一笔对自己来说精彩,具有记忆点的痕迹,当我日后再回想起这段日子时,也能绽放微笑,自豪地说一句:“我没有留下遗憾”。

“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 是谁让埋藏于世的哲理,幻化成这一句句深刻的诗句?

时间,它真的太过调皮,如流沙一般从人们的指间中流过,让我们连想抓也抓不住。它毫无顾忌地奔跑,仅在看到它背影的时候,你也许才会记起,它曾经在你的身侧与你并肩待过一秒,不过也只有那一秒。我们的时钟上的时间是指向现在的,而不是昨天或者明天。时间它离去得太快,前一刻还属于现在的时间,我们已经失去了,因为那已经过去了,我们有的只有现在。

或许,一本真正的好书应该像《飞鸟集》这样,可以洗净你的心灵,可以唤醒我们的自省之心,可以驱散我们无知的轻狂。

在自然中追求真理,在人生中崇尚高洁,在万物中理解真爱;这是泰戈尔超出常人的智慧。

而《飞鸟集》,正是泰戈尔用真理与爱铸成的一座精神殿堂。

夏天的飞鸟,穿透黎明前雾霭般的晨光,带过云朵的金边,沾湿了森林高处树梢上的凝露,飞快地划过初见光明的天空。飞鸟,永远没有停下来的理由。它沉默的瞳孔里映射着淡薄的天光,流淌着对大自然隽永的爱恋。 又一个暴风雨后的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新的世界。正如读《飞鸟集》一样,似有淙淙的流水从山间飞漱而下,直流进心田,以缓慢的姿势,流出满满一腔的清新与宁静。薄暮的晨光从地平线处发散,千万缕光芒明亮了大地,恍恍惚惚间,似回到了童年无数个天真玩耍的早晨。几只飞鸟闪入我的视线,掠过,不留痕迹。

篇二:《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高三教学总结作者

语文组 张冬梅

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想说:“高考已然过去,我们真的已努力过。”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现在就把我们在高三这一年所做的努力总结如下:

一、 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狠抓了六册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逐句翻译课文,通过练习检查督促。我们试图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但如此,即便是现代文,每一篇课文我们都有词语默写,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我们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二、 落实《说明》,分段过关。

从1992年开始出台《考试说明》,以后逐年修订。而《考试说明》又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要吃透“说明”。比较近两年的“说明”,2009年“考试说明”较之2008年“考试说明”变动不大,只是说法和名称有了改变,表达更准确、更科学。如“辨别筛选信息”改为“整合信息”,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动,

我们组织师生共同学习研究《考试说明》,并作“说明”的“说明”,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在考点训练前,让学生对照考试要求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储备于脑,以便用时提取。再次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现代文阅读题进行解析,让学生熟悉命题特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摘编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化知识为能力就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三、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有人说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是积累性学科,费时多,见效慢,非一日之功,是作“奉献”的学科,要为数理化让步;在“3+综合”的今天,虽然强调语数外三大学科,可语文仍然在五门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有人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无多大作用,应以训练为主,70%的时间应用来课堂训练;于是乎,纯知识点的阶段性的练习,各种综合训练,“狂轰烂炸”,讲义满天飞。我们备课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认为学语文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要想使现状好转,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 “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

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为此,我们精选了社会上常见常用而学生又常常读错写错用错的汉字、成语,编成三份讲义印发给学生,为他们校音正形释义,学生识记后受益非浅。像今年高考的一——四题所列词语几乎全在我们的搜索范围内,学生答题十分顺手。另外,病句辨认、语句的衔接排序、句式变换等等,解题都有规律可循,教师为学生总结归纳,学生也不难掌握,复习时我们也把它确立为重点,帮助学生总结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学生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失分率大大降低。

四、 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每周一小练,双周一大练(综合训练),训练适度,效果比较明显。

五、 加强阅读,促进写作。

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但对解语知题有利,因为命题材料多出自报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么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读的书多了,视野开

阔了,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同时又学到了巧妙的构思、活泼的语言,顿悟了作文之道。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尤为迫切。高三一年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精选时文。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等,按照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系列,每周印一张,供学生阅读。学生每天读一篇,兴味盎然。二是我们鼓励学生订阅报刊,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们交叉订阅,交换浏览,像《语文报》、《语文周报》、《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学习报》、《青年文摘》、《博览》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学生广泛交流。三是上好阅读实验课。教师带领学生每周到阅览室阅读报刊一课时,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作好全班交流。多读,使学生“沉浸在语文形象中,习见习闻,耳濡目染”,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当然,在总结的同时,我们应看到自身的不足。对照高考成绩痛定思痛,发现高三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情况、架空分析并且将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的现象比以前大大减少。然而,我们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却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因而给学生的读书、思考和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时间不多或不充分;另外,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常常要求学生讲出教师备课时的答案即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答案不符合要求,教师则千方百计要“引导”学生走上“标准答案”的轨道。这实际是借学生的嘴巴说出教师要说的话。客观地说,这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成了教师的传声筒。这样做的结果同样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2.识记、理解层级的训练多,概括、综合能级的训练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则更少。

3.作文训练,过多追求篇目数量,训练质量不高。尤其是在帮助和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及积累情感体验、生活经验方面做得不够。

4.没有能够真正吃透高考考纲和高考对高三学生的能力考查要求,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花费一些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去讲解收效慢的知识内容。另外,我们高三备课组将第五册的外国文学等单元教学内容全部舍弃,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考教学更是如此。在这一年,我们留下太多遗憾,也留下很多伤痛。

“只有一朵无名的花,凝望着自己的伤口;

只有一朵花在那里,只有一朵花——”

今年的高考不理想,但我们仍然会继续努力,争取在荆棘丛生的高考旅途中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2009年6月18日

篇三:《作文审题材料》

2009年高考作文预测45篇1(含写作点拨)

一、材料作文(15篇)

1、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要求作文。

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著名诗句,它让你产生什么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要注重过程,我努力了,哪怕没有卓著的成绩,没有名垂青史,甚至“一无所获”,那么,你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因为你已经实践了,你无怨无悔。

现在人们甚至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奋斗的足迹,那么,将来人们会看到的,时间会证明一切。

有的人刻意追求名声,为功名所累,结果适得其反,追悔莫及,留下了千古骂名。

【参考拟题】过程更重要;我已努力,我无悔;飞翔的价值;心路。{作文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毕业成绩优异,但在德国求职时却屡屡被很多大公司拒绝。他选了一家小公司,没想到仍然遭到了拒绝。这位留学生很纳闷。一个德国公司的老板给他看了一份记录,原来这位中国留学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

请针对上述材料,选择立意,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本材料作文从开放性上说,考生选择的余地更大,话题不定。如话题可选“细节决定人生”“做大事还要兼顾小节”“行为与习惯”“错误就怕没改正的机会”等。但是题干中“请针对上述材料”一句不可忽视,它带有一定的限制,有点儿材料作文的味道。也就是说,你选择的话题必须与本材料有关联,并且在行文中也应该把材料做某种形式的交代。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记者询问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数学,陈省身回答: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

无独有偶。另一记者采访著名画家黄永玉,问他当初为什么学画,他的回答也是:别的什么都不会,只好作画。

两位大师不谋而合,回答如出一辙。

这难道只是偶然?只是出于谦虚?

对此,你有何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见解。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两位大师的话非常简单,含义却十分丰富。因此,对其解读也是多向的:他们尽管功绩卓著,但都十分谦虚,十分低调;他们能够取得今天的功绩,与其早期就善于认识自我、开发自我、选准发展方向是分不开的:“别的都不会”其实是别的都没干,集中精力专攻一点,是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等等。对材料内涵解读得越充分,作文的成功率也就越高。所有好文章,首先都是立意好、内容好,考生一定要在提高认识水平上下工夫。“有何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要求写议论文。近几年考话题作文,一些学生靠虚拟故事得了高分,从而忽视了议论文训练,这是错误的。其实,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文体训练的制高点。写议论文是正面攻坚,最能看出考生的水平。

**********************************************************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首题为《走路》的诗: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因此,就走路而言,小孩是诗人,是哲人。而大人不是,大人只是走路,从甲地到乙地。

同是走路,大人小孩,何以有如此不同?

对于贯穿我们一生的“走路”,你有何体会,有何感悟?请以“走路”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人生感受。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重过程,大人重目的。某些大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对现实利益的精打细算。成长,是进步;成熟,更是人生的境界。可是,我们在成长和成熟的同时又失落了什么?路途遥远,为了赶路,不得不丢弃一些东西,为了走得更快,还要丢掉东西。结果发现:目的地到了,什么也没有了。生命,到底是目的,还是过程?人生不能没有目的,但目的并不就是一切。

谈到生活价值,一些人看重目的,另一些人看重过程。其实,人生如走路,走路必然有目标,为走路而走路,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走路必然要有过程,没有过程直达目的,既不大可能,也少了许多生趣。有过程,有目的,才是既开花又结果的人生,才是行走于江河大地的人生。

题目中“你有何体会,有何感悟”“表达你的人生感受”的要求,极为重要。也就是说,重点不在“走路”本身,而在对“走路”的联想、感悟,要抽象出人生的哲理。{作文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①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言之矣!”

①惠子:战国时宋国人,庄子的好友,也是哲学上的对手。②垩慢:垩,白色的土;慢,涂抹。

阅读上面的寓言故事,想一想:为什么“臣之质”死了以后,“匠石”就不能表演“运斤成风”的技艺了?请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点拨] 以寓言故事为材料的作文,首先必须把握寓言的“寓意”。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事物是因为相对立而存在,相比较而突现,相对比而发展的。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学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是作文的关键。如果就寓言谈寓言,就庄子谈庄子,就匠石谈匠石,那么就“答非所问”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现实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不显见,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呢?

请以一位高中生的身份给报社撰稿,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点拨] 一般情况下,一篇完整的议论文要求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但是这篇文章要求就“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参加讨论”和发表“看法”,所以写作的重点应该落实在“解决问题”上。当然也需要一定的“分析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是作文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信息。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绵羊下海经商。开理发店,把刺猬的刺烫卷了,刺猬大哭;开洗染店,又把乌鸦的黑色羽毛染白了,乌鸦很生气;开饮食店,竟给狐狸送上炒青菜,狐狸砸了它的店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1)从绵羊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可以得出结论:已之所欲,勿施于人。或切莫“以己律人”。

(2)白发卷发和青菜是绵羊的专利,虽适合自己,却是对刺猬的污辱,对乌鸦的讽刺,对狐狸的愚弄,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办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探求并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3)从战胜困难的角度得出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才能获取成功的喜悦这一观点。 例文:心灵换位——请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想

绵羊下海经商,开理发店却把刺猬的刺烫卷了,开洗染店又把乌鸦的黑色羽毛染成白色,开饮食店竟给狐狸送上炒青菜。这自然闹出了不少的摩擦与笑话。追根到底,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绵羊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别人着想。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更应该适当的进行心灵换位,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想。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ezw/225606.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