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News

2020年就业蓝皮书发布:2019届本科毕业生月入5440元

admin 要闻|News 2020-07-10 19:52:18 就业蓝皮书 本科 毕业生
%title缩略图

2020年7月9日,《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020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就业蓝皮书:2020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

2020年就业蓝皮书的主要关注点如下:

升学对大学生就业起到分流与缓冲作用的同时,将持续为中国产业链稳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大学毕业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5届的13.5%上升至2019届的15.2%,高职毕业生读本科的比例从2015届的4.7%上升到2019届的7.6%。

学历提升带来的教育回报随着时间延长而显现。以读研人群为例,2014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内获得研究生学历人群月收入(10408元)明显高于未读研人群(9683元),其就业满意度(获得研究生学历人群:79%,未读研人群:73%)也明显更高。

注意点:以研究生扩招、专升本扩招及高职扩招为代表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将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更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发展奠定基础。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是中国产业链稳定发展的“承重墙”。

2019届本科毕业生月入5440元,本科计算机类、高职铁道运输类专业领跑薪酬榜

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295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高职生起薪涨幅为15.7%。

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高职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5109元、4883元、4763元。

注意点:2019届大学毕业生薪资持续增长。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毕业生,计算机类专业薪酬较高。

珠三角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强,东北、中原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弱

2019届大学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占比(本科:25.8%,高职:22.9%)最高,其次是珠三角地区(本科:21.0%,高职:20.4%)。

结合各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实际占比和2019届在本地区就业毕业生占比综合来看,珠三角地区人才的吸引力较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而东北地区、中原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弱。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注意点:各地区高教资源分布情况影响毕业生实际占比,毕业生流入更能体现地区人才吸引力。经济较发达、城镇化进程较早、产业布局较为完善的地区就业机会更多、人才吸引力更强,珠三角地区毕业生流入较多。

注意点:各地区高教资源分布情况影响毕业生实际占比,毕业生流入更能体现地区人才吸引力。经济较发达、城镇化进程较早、产业布局较为完善的地区就业机会更多、人才吸引力更强,珠三角地区毕业生流入较多。

“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杭州就业满意度稳居“新一线”城市第一

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22%上升到2019届的26%,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26%下降至2019届的20%;高职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17%上升到2019届的23%,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19%下降至2019届的15%。

另外,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占比从2015届的28%上升到2019届的38%,与一线城市(平均68%)差距在逐渐缩小。在主要的“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就业的2017~2019届外省籍本科毕业生占比最高,其次为天津、苏州,均超过一线城市中的广州。

表表 在各城市就业的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注:1。外省大学生指家乡所在省份与就业城市所在省份不同的大学毕业生。

2。这里统计的“新一线”城市选取了2019年“新一线”城市中主要的10个城市,即成都、重庆、杭州、南京、宁波、苏州、天津、武汉、西安、郑州。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7~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2019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72%)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上海是本科生就业最满意的城市,其次是北京;“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天津、宁波、南京、苏州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不输于部分一线城市。

注意点:“新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生活成本相对一线城市较低、更易落户等优势对本地和外地人才均有强大的吸引力,正不断追赶以往在人才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线城市。

2019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72%)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上海是本科生就业最满意的城市,其次是北京;“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天津、宁波、南京、苏州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不输于部分一线城市。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注意点:“新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生活成本相对一线城市较低、更易落户等优势对本地和外地人才均有强大的吸引力,正不断追赶以往在人才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线城市。

高等教育助脱贫效果显著,地方本科院校及高职贡献较大

高职院校在确保贫困地区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贡献突出。在高职院校2017~2019届毕业生中,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生源占比合计为9.9%,高于地方本科院校(9.5%)和“双一流”院校(6.1%)。

高等教育帮助家庭脱贫效果显著。数据显示,地方本科院校贫困地区农村家庭2019届毕业生月收入为5062元,是当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月均收入(964元)的5.3倍;高职院校贫困地区农村家庭2019届毕业生月收入为4125元,是当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月均收入的4.3倍。

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数据显示,2019届地方本科院校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毕业生在贫困地区就业的比例为23.8%,是其他毕业生在贫困地区就业比例(4.5%)的5.3倍;贫困地区农村家庭高职毕业生在贫困地区就业的比例为21.1%,是其他毕业生在贫困地区就业比例(3.5%)的6倍。

注:1。贫困地区是指2015年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片区外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832个。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贫困县已从832个减少至52个。

2。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注意点:2020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在开展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在确保贫困地区农村生源受教育机会、助力其更高收入就业的同时,也为贫困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教育业是人才需求增长热门行业,基础教育及教辅培训机构为就业增长点

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类是“教育业”(就业比例:15.9%),同时与2017届相比增幅也较高,为8.2%。具体来看,在“教育业”的就业增长主要是“民办中小学及教辅机构”(2019届就业比例:7.6%)、“公办中小学教育机构”(2019届就业比例:6.1%)的需求增长,较2017届分别增长20.6%、7%。2019届高职毕业生就业比例较大的行业类是建筑业(就业比例:11.1%)、教育业(就业比例:7.8%)。与2017届相比,到“教育业”就业的高职生比例增幅也较高,为20%。具体来看,在“教育业”的就业增长主要是“教辅及培训机构”(2019届就业比例:2.9%)、“幼儿与学前教育机构”(2019届就业比例:2.5%)的需求增长,较2017届分别增长26.1%、19%。

2019届本科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中小学教育”(就业比例:10.1%),与2017届相比增幅为6.3%。2019届高职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销售”(就业比例:9.8%),与2017届相比增幅为10.1%。

注意点:中小学扩招及社会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释放,将加速教育行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增长。2020年包括线上教辅在内的线上教育迎来发展机遇。

数字化人才需求增长不断释放

近年来毕业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比例持续升高,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任职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比例(8.9%)仅次于教育业(15.9%)。从职业来看,毕业生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6%)、计算机与数据处理(5.7%)类职业的比例较高。

在就业区域方面,泛珠江三角洲、泛长江三角洲、泛渤海湾三大区域经济体是数字化人才的主要就业地。2019届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和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类职业的本科生中,在这三大区域经济体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9.7%、27.5%、19.0%。在就业城市类型方面,有74%的数字化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

注意点: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相关产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不断释放,经济较发达地区为其主要就业地。

医学专业毕业生从医比例持续上升

医学本科生从医比例从2015届的87.4%上升到了2019届的91.5%,医学高职生从医比例从2015届的85.7%上升到了2019届的89.0%。

从就业所在地区来看,医学生到中西部从医的比例也持续增加。其中,医学本科生到中西部从医的比例从2015届的41%增长至45%,医学高职生到中西部从医的比例从2015届的53.3%增长至56.9%。

注意点:医学专业毕业生从医比例持续上升为国家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而毕业生就业重心的下沉,对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老龄化、社区化、均衡化卫生健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从毕业生中期发展来看,当教师就业“幸福感”最强

近三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稳中有升(2019届本科:68%;2019届高职:66%),而同届毕业生随着工作时间增长,其就业满意度也随之提升。2014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4%,较半年后(62%)提升了12个百分点;2016届高职生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67%,较半年后(63%)提升了4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本科生毕业初期在政府及公共管理就业满意度最高,毕业五年后在教育行业就业满意度最高;高职生毕业初期在运输行业就业满意度最高,毕业三年后在教育行业就业满意度最高。在制造相关行业及采矿业就业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一直相对较低。

注意点:教书育人的工作更容易获得自我和社会认可,就业满意度较高。

民企是雇用大学生的主力军,是支撑就业的中坚力量

2019届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53%)最高,其次是国有企业、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均为20%);高职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68%)最高,其后是国有企业(16%)、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10%)。

注意点:超半数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民营企业发展关系国计民生。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充分发挥民企作用,建议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在鼓励民营企业吸纳毕业生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教育、文体娱乐、零售业是大学生创业主要领域

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201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内自主创业比例为2%,毕业五年内上升至4.8%;2016届高职生毕业半年内自主创业比例为3.9%,毕业三年内上升至8.1%。

数据显示,“教育业”是201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主要领域(本科:24.5%,高职:10.5%),集中在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小学教育,以及文学艺术、设计、体育等方面。大学生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本科:15.8%,高职:6.9%)、“零售业”(本科:8.6%,高职:11%)创业的比例也较高,从主要从事工作岗位来看,大学生到文体娱乐领域创业主要是做摄影师、自由写作等,做零售主要是从事销售、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

注意点: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以教育和零售等为代表的相关领域或因创业门槛较低,成为毕业生创业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相关领域创造了更多机会,线下线下教育培训、互联网营销、网店与实体店相结合的新零售,以及依托社交网络的零售形式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从事医护相关工作饭碗最“硬”

大学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趋稳。2019届本科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1%,高职为63%。

从本科学科门类来看,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从事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比例(2019届:92%)连续三届最高,同时2014届毕业生五年后该比例也最高;教育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比例为86%。从高职专业大类来看,医药卫生大类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比例(2019届:89%)连续三届最高,同时2016届毕业生三年后该比例也最高;土木建筑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近三届持续上升,2019届(均为73%)相较于2017届(68%、67%)分别提升了5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

从大学毕业生从事职业来看,医护相关职业的专业门槛要求最高,行政后勤、销售相关职业要求偏低。

注意点:从职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能看出该职业对专业的要求。数据表明,医护相关职业从业门槛较高。

就业绿牌与红牌专业

2020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20年高职就业绿牌专业包括:铁道机车、铁道工程技术、社会体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物联网应用技术。

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注意点:本科的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高职的社会体育连续三届是绿牌专业。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连续绿牌说明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持续较好。

2020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绘画、音乐表演、法学、应用心理学、化学。

2020 年高职就业红牌专业包括:法律事务、语文教育、烹调工艺与营养、小学教育、导游。

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红绿牌专业反映的是全国总体情况,各省区、各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

注意点:本科的绘画、音乐表演、法学、化学,高职的法律事务、语文教育连续三届是红牌专业。这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供需状况、人才培养是否与社会需求匹配有关。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edu-news/news/284406.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