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菜园,一个超长寒假不见,都快荒芜了。原本准备这个学期种植有机花菜,现在还没开学,不知道还来得及不?”“去年我们种的油菜,都没看到开花,再过段时间直接可以收获菜籽了。”“我们班级负责的绿地,一个寒假过去,都长杂草了。现在开学了,我们一定好好养护照顾,让班级负责的绿地更加精致、美丽。”这两天,浙江农林大学各年级学生陆续返校,不少学生回到校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班级管理的草坪、绿地和农作园看看各种植物长得如何,一起盘算接下来种植什么农作物。
60余年鼓励学生参加劳动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这条意见的发布,也引起了浙江农林大学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举双手表示支持。
“在我们农学院,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浇水施肥,大家在地里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到了期末的时候,老师还会根据我们的劳动,进行打分,综合评价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也在劳动中收获友谊和成长,学会珍惜和感恩。”得知全国大中小学生都要加强劳动教育,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大三学生曹宇钦对于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深有感触。
中美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确立的信条式教育命题,分别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即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浙江农林大学从1958年建校第一天开始,就将劳动课设置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使用锄头等工具更是当时农林学子必须掌握的技能。该校老校区的不少老房子、运动场,就是当时的学生共同参与建设的。
进入21世纪以后,为更好地弘扬这一优良传统,浙江农林大学将学校所有的绿地分给各个班级管护,鼓励学生参与校园里的绿地管护、植树锄草等传统的体力劳动。与此同时,浙江农林大学还经常组织学生在校内农作园里参与挖番薯,割水稻,收大豆、玉米,播种土豆、油菜等各种农业劳动。如今,说起参加劳动、接受劳动教育,浙江农林大学不少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参加校园里的劳作,因为学校里专门有一个农作园,那是大家接受劳动教育重要的平台。
开辟农作园提供实践平台
和一般学生相比,在推进新农科的建设过程中,涉农高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高精尖的技术,更需要了解耕种节气、农作技能,培养对农业的情怀。为此,学校专门在校园里开辟了面积达百亩的学生农作园,并将相关土地分配给大一、大二农学类专业班级,鼓励这些班级的学生在菜地里种瓜种菜,利用课余时间管理菜地、开展生产劳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从事农业生产,该校还专门聘请附近农民,指导学生参与施肥、翻整、起垄等劳动生产,同时选育了各种果蔬的小苗,分配给学生耕种。
有了属于班集体的菜地后,学生们也就有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作生活的机会,学校将栽培学、农作学、园艺设施学等课程开设于田间。如何经营管理好这块菜地,也成为了每个班级的同学共同关心的内容。有的班级按照学号组织学生除草、施肥、浇水,有的班级每周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到菜园劳动,有的班级把菜地里种植的蔬菜尝试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也有的班级组织学生开展劳动竞赛……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不仅增强了团队意识,也逐步形成了尊重劳动、感恩自然的良好氛围。
如今,每到农作园不少蔬菜成熟的时候,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的“种菜课”考试也开始了:菜园管得好不好,菜种得好不好,同学们参与度高不高都是打分的依据。农学专业的学生俞丹锋,从小到大没有干过农活,如今干起农活已经有模有样:“作为农学专业的大学生,从事基本的农业劳动其实也是我们的必修课,通过参加耕种不仅学到从事农耕的基本技能,也提升了对农业的感情,而且通过集体参加劳作,还能够提升整个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探索中,浙江农林大学还连续多年实施学生暑期驻村劳动项目。学校与金华市各县区、杭州市临安区等地开展合作,利用暑假选派有志于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学生,前往农村开展劳动。每年暑假一开始,学校就会选派一批学生“进驻”相关县市区的各个乡镇,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等主题的大学生驻村劳动。
驻村劳动期间,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帮助村民设计庭院、深入茶园调研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状况、指导农户开展垃圾分类、与村干部开展五水共治、协助群众规划乡村旅游项目……通过与农民们同劳动、参与村务管理,深入调研农村情况、学习务农技术,他们在完成实践后要提交实践报告,最终可以获得两个实践学分。
现在已经是应届毕业生的陈佳敏,曾和同学们先后深入金华市黄宅镇的7个行政村,跟着杨剑等村干部参与当地的基层党建、美丽庭院规划、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等工作,在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增长见识、了解农村。陈佳敏觉得,通过驻村劳动,自己不仅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最关键的是通过与普通农民一起劳动,培养了对农民的感情,树立了“知农、学农、爱农、志农”的理想信念,丰富了农村工作知识和实践体验。
对于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驻村实习,指导老师叶斌表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到基层就业创业会有更多发展机会。我们鼓励同学们到农村基层开展驻村劳动,帮助他们在劳动中掌握基层工作的知识能力、方式方法,具备在基层工作的综合素质,同样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农民的感情,对于引导他们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将起到积极作用。”
劳动构成人才培养重要部分
随着劳动教育的持续开展,在浙江农林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各种劳动的平台越来越多,除了到农作园里种菜、暑假驻村劳动等,学校还将拥有3000多种植物、总面积将近3000亩的校园,全部“承包”给全校学生义务管护,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绿地管护、给花木施肥等各种劳动,将珍惜劳动果实、尊重感恩自然的美德传承下来。到了秋天,大家还可以扛起锄头挖番薯,拿起镰刀割水稻,伸出双手拔萝卜……在劳动中共享收获的幸福。
随着时代的变化,近年来,该校劳动课程的形式也在不断转变:除了参加传统体力劳动外,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食堂卫生清洁、校园教室管护、文化氛围维护以及交通秩序维护、医院就医引导等社会劳动,对于在计算机等方面有专业技能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以志愿劳动的形式,为同学们维修电脑等。学生们还可以根据参与劳动的时长,申请相应的思政类实践学分。
“教育可以生活化,也可以学习化,一直以来,我们坚持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也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应义斌十分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劳动,“教育不能是空心的,不能没有根基没有生活,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成功。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就是想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劳动中去认识自身价值,找到生活态度……”
应义斌表示,鼓励学生到农作园劳动、驻村劳动、参与绿地养护等形式的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更好地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高校的回信精神,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要求。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余劳动,也希望学生能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等第二、三课堂结合,增强学生奉献意识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好习惯,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感恩社会、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成为推进中国梦实现的生力军。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edu-news/news/27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