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王龙龙 通讯员 闫春旭)捞汁小海鲜、蓝莓土豆泥、辣炒花甲、米酒汤圆、剁椒金针菇、降龙爪爪、可可雪花酥……都说女孩是父母的小棉袄,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一学生苏玉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很多美食,勾起了不少网友的食欲。寒假回家后,两个月内,她在家为父母做了200余道美食。
苏玉告诉记者,放假之初时间充裕,做的美食比较多,自己都会去超市买食材。“有的美食不会做,会上网查询做法,或向妈妈请教。”刚开始也失败过,比如不会打发奶油,不过在妈妈的帮助下,最终还是成功了。
图为苏玉在朋友圈发布的自己做的美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闫春旭 提供
苏玉家在秦皇岛,因为住在海边,各种鱼就成了家庭餐桌上的美味。学习之余,她把很多时间用来研究各种鱼的做法。时间长了,苏玉就会熟练地做出酸菜鱼、水煮鱼、红烧鱼、松鼠鱼、清蒸鱼、糖醋鱼等。她告诉记者,爸爸不喜欢吃辣,爱吃红烧肉和面条,也喜欢去河边钓鱼,每次都能钓到很多鱼。考虑到爸爸的口味,她也学会了做各种面条。
妈妈爱吃虾,为了让妈妈高兴,苏玉也尝试做各种虾,每次都会做20个左右,包括香辣虾、蒜蓉芝士烤虾、避风塘炒虾、干锅虾、茄汁大虾、油焖大虾等。苏玉说:“父母总会用实际行动支持我,每次做完饭,短短20分钟,一家人就会把饭桌上的美食吃得干干净净。”
图为苏玉做的红糖粑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闫春旭 提供
除了在家做美食,苏玉也参与了当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她告诉记者,主要是负责对出入人员登记、消毒、测量体温等。
受疫情影响,学校实行线上授课。苏玉会在网课结束后,继续抽空给家人做美食。“小时候最爱吃宫保鸡丁,妈妈会经常给自己做。现在自己长大了,也明白了很多,想让父母能够吃到女儿做的美食,得到放松。这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点点孝心和感恩。”苏玉说。
图为苏玉做的蔓越莓饼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闫春旭 提供
在苏玉的朋友圈里,记者看到不少网友为她点赞,“看着就好吃,太羡慕了”“父母太幸福了”“太赞了,可以开个饭馆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edu-news/news/15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