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年北京高考进入第二阶段——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这也是新高考“选考”的首次登场。告别了延续18年的文综、理综,昨天和今天,物理、思想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和地理再次单科考试,考生任选三门应考。昨天,物理、思想政治、化学三份试卷不仅贴近生活实际,试题也紧盯新闻,高铁、5G、“天问一号”、冬奥会、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均入考题。如果考生爱好少,知识面窄,又不常读报,不看新闻,那答起题来还真有难度。
物理 既有高科技又有身边事
高铁、5G、火星探测……今年物理卷有不少高科技。“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试卷里有一部分涉及科技前沿发展的内容,做起来有难度,也有挑战。”中关村中学考点外,一位考生说,他印象较深的是一道关于5G的题。该题对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进行介绍,请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5G技术的特点,引导其结合近代物理、物理光学、电磁波的知识了解5G技术诸如信号频率、波段的相关信息。
今年即将执行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也进入物理试卷,请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等知识解决发射速度及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问题,引领考生关注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
不仅有高科技,还有身边事。虽然场景很熟悉,但用物理知识解释,还是很有挑战。比如一道“篮球下落”题,请考生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对篮球的运动进行分析;一道“无人机释放包裹”题,则让考生写出包裹落地的距离、速度、轨迹方程。
今年物理试题,实验考查分值占比达到25%,为历年最高。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今年物理科目命题坚持“变中求稳”。试题虽涉及前沿科技,但设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整份试卷聚焦关键能力,避免繁偏怪试题。试题情境均为常规和简单情境,避免多过程、多对象等涉及复杂计算的问题。
思想政治 光靠背书没用了
思想政治试卷,如同“百科”书,京城发生的大事小事,都入考题。“光靠背书没有用了,必须得学会融会贯通。”一位海淀区考生走出考场,很是感慨。
试题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大事,参与“国家治理”“城市治理”。试卷第2题以“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邮票为背景,第20题呈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引导考生感悟制度优势,感悟“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感悟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还有的试题涉及“制造业减税降费”“平台经济”“利率的调控作用”等话题。一道试题将如何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政策演进历程多维呈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社会、认识社会。
试卷“京味儿”很浓。第1题就是以北京市提出要建设“博物馆之城”为话题,引导考生了解北京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第6题、第7题请考生参与到“我们的城市——北京儿童城市规划宣传教育计划”“探寻中轴线”“探秘自行车高速路”“寻找玉河”“城市公共空间观测与营造”四节公开课中。第16题则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色彩系统为话题,引导考生认同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刘媛说,试题选择引导考生感受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首都社会发展的现状,增强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积极投身到首都的建设和发展中。
试题还关注“反思与评价”能力的考查,如第5题以智能技术给老年人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同感受为情境,要求考生从哲学角度反思智能技术的应用要注重价值考量,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化学 像工程师一样研究
化学试卷中,有古老的化学,也有现代的化学,有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也有医药护理中的化学,试题情景素材涉及生产工艺、药物合成、环境治理和资源再生等领域的新工艺新方法,期待考生如科学家一样探索,像工程师一样研究,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刚在语文作文中亮相的“北斗”,化学考试中,又来了。试卷第1题以“北斗三号”“天宫二号”“长征五号”“C919”等使用的材料或燃料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物质分类与比较的基本方法。试卷第9题以雾霾颗粒中硫酸盐生成机理的研究为素材,引导考生关注环境污染和治理的社会问题。第15题中则使用相较于传统方法,对环境更友好的一种双氧水,渗透出绿色化学的发展理念。
虽是单科考试,但题目的“综合”程度提高了,既有知识模块的融合,如元素与原理的融合,工艺与实验的融合;也有知识领域的融合,如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融合。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化学试题素材注重回归教材,回归课堂教学,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科学思维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给了他们更广阔的展示空间。
本报记者 刘冕 任敏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edu-news/gaokaonews/28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