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变!考生需要关注文化和生活!海淀二模语文试题名师独家解析
今日上午,2020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考试结束,本次语文试题呈现出哪些新的命题特点,透露出哪些北京新高考命题趋势?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语文教研组长张洪权老师第一时间对本次二模语文试卷独家评析,并为本届考生提供二模后硬核冲刺攻略。
试卷整体结构稳定 难度稳中有变
张洪权老师指出,从试题整体特点来看,本次海淀高三二模试题取材广泛,突出文化,突出中华民族美好的精神品格,基本落实高考的命题思想与方向——“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与此同时,试题突出“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如多文本阅读涉及审美体验,突出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引导考生关注传统文化;文言文阅读突出对文言基础阅读的考查;诗歌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与记叙文写作突出英雄精神的弘扬与自我品格的塑造;微写作与议论文引导考生关注文化、关注生活。
张洪权老师表示,与一模、2019高考真题相比,此次二模试卷结构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基本保持了试卷结构与考点的稳定。多文本阅读题,二模主观题与一模相比增加1题,客观题数量不变仍为3道,分值较一模增加4分,二模在一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学经典阅读。文言文阅读,二模与一模总分值均为19分,一模有翻译主观题,且实词与虚词整合考查,二模无翻译主观题,实词与虚词分开考查。文化经典阅读《论语》题,二模分值为6分,一模分值为7分,二模考查的是“察人的方法及启示”。诗歌鉴赏题,二模分值13分,侧重考查语言、形象的理解,一模分值12分,重在考查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的理解。文学经典阅读《红楼梦》题,二模分值与一模保持不变,在考点上也无变化,不过,二模考题为“雅人雅事”,一模则是“人物的身世与命运”。
文学作品阅读题,二模中这道题的阅读文本是小说,总分值为18分,一模中这道题的阅读文本是散文,总分值为16分,二模考题为人物形象分析与心理变化,同时二模在这道题的考点中,强调的是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对艺术形象的赏析,以及文本内容与结构的理解。语言表达中的语言基础知识题,二模与一模一样,总分值5分,一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不过,二模考查的是语言连贯和病句修改,而一模考查的是词语理解和语言连贯。在微写作和写作方面,二模与一模保持一致。
关于难度与梯度,张洪权老师分析,此次语文试题张弛有度,稳中有变,与2019年高考及一模考试形成互补。试卷难度整体偏难,易、中、难比例约为2:5:3,梯度分布较好。较易题包括多文本阅读、默写、语言基础运用,中档题包括散文阅读、文学经典阅读、微写作,较难题包括古诗文阅读、文化经典阅读、作文。
试题突出北京高考命题方向
张洪权老师分析,此次海淀高三二模语文,集中突出了北京高考的命题方向——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首先,结构与考点保持稳定。张洪权老师分析,本次试题与海淀一模、2019高考试题相比,在内容立意上,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在试卷结构上,本次试题依然由多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写作+经典(文化、文学)、语言基础运用几大部分构成。
其次,题型与设问有所变化。此次二模语文试题中,文学经典《红楼梦》仍然单独命题,但是附在多文本阅读之后,体现了文学经典阅读命题的灵活性。同时,在考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理解,与多文本阅读中对审美体验的理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突出体现了高考要求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关于文言文阅读部分,张洪权老师分析,此次试题在考查考生的基本文言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考查考生对优秀文言片段《世说新语·雅量》的多角度点评,既考查了考生阅读理解的“量”,又提高了考生思考的“质”,即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学会知识的迁移与实际运用,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此部分中对文言实词语义理解的考查形式有所变化,此次考查形式为比较理解,相对于以往的8选2或4选1,有更高的理解能力要求,突出体现了高考要求的综合性、应用性。
关于微写作部分,张洪权老师认为,本次试题保持了与名著阅读+关注现实的命题传统,但又有所变化。在与名著阅读相结合的试题中,名著范围有所扩大,本次增加了《三国演义》(一模增加《巴黎圣母院》),为阅读丰富的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而在文学作品阅读方面,本次语文试题的阅读选本为小说,但考生不必惊慌,张老师指出,这是二模考试命题的传统,同时也是体现考前复习的全面性,别无他意。
关于语言基础运用方面,与2019高考相比,精华学校高中教研组长张洪权老师分析,此次语文试题语言基础运用为新增考点,但考生不必担忧,语言基础运用考点为高中基础年级的基本知识点,是高中基础年级的必学内容,且此部分的重点为“连贯得体+语病修改”,回扣高考要求的基础性。
冲刺阶段语文复习需要讲重点
高三二模结束之后,距离高考只剩36天,备考冲刺即将进入最紧张、最关键的一段时期。对此,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语文教研组长张洪权老师建议考生,二模后,深入把握北京高考的命题思想与命题方向,适应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表现形式,围绕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全方位有重点的进行考前复习。
首先,在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方面,考生要学会语言构架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对应板块为现代文阅读,建议考生复习做到全方位、无死角、长计议、长积累。
其次,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方面,注意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连贯、得体。考生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分析整体语境的表达逻辑,抓住句义与语段结构、内容、主题或表现手法的关联。
第三,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考生要抓住关键词,解构文章,准确辨析因果。有“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能力,夯实常见虚词的用法。有逻辑意识,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理。有联系意识,通过搭配成分判断,强化联系意识,主要包括字、词、句、段间的联系,材料与观点的联系,关注文章整体,分析作者思路或行文脉络。
此外,考生要加强文化经典研读和强化日常积累,强化积累文学常识,有整合意识,找出各个语句间的交叉语义,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理,依次进行分析概括、翻译、思想解读。在文学经典阅读方面,学会发散思维。首先是对文学经典(《红楼梦》)的思维发散,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将《红楼梦》与多文本阅读、诗歌鉴赏、文学作品阅读想联系,以适应文学经典阅读命题内容以及命题位置的变化。
在答题过程中,考生要有情境意识、逻辑意识、联系意识、主题意识,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理,联系、归纳与概括材料,内容要表现主题。
在默写方面,学会化整为零,集零成整;强化记忆,强化对所给语境的审读分析,根据关键词确定所填语句。在微写作方面,熟悉名著情节,强化审题意识,完成指令任务,注意议论过程的逻辑性与描写的生动性。
在作文方面,记叙文要关注事件的起伏与波澜,有一定的描写,主题先行,围绕主题选择故事。同时要强调议论的逻辑,明确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事例论据要有围绕主题的深入分析,不可以例代论。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edu-news/gaokaonews/27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