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职再扩招、推进双一流……《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划重点
5月22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报告了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其中也为教育工作“划重点”,其中包括高职扩招200万、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规范民办教育等。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表述,应如何理解?将对教育事业产生哪些影响?记者邀请教育领域相关专家做出解读。
1、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202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显示,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目标达到1480万人。而根据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9年高职在校生人数为1280.7万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指出,200万扩招任务完成后,就基本实现了国家中长期规划中提出的目标。
同时,这一条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的部分提出的。高职扩招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孙诚认为,高职扩招的政策也是对“终身教育”理念的呼应,就是给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让他们有获得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能在产业转型升级中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提升竞争力。
同时,在孙诚看来,大规模的扩招,为高职院校带来压力,对学校的办学能力等各方面都是挑战。
孙诚指出,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高职扩招的表述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今明两年”的表述留有余地,不是刚性指标。预计教育行政部门后续可能将出台落实细则。
2、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表述,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研究会副会长马学雷从“支持”和“规范”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第一个方面是支持。这是立足于当前国情,幼儿园要普及普惠,义务教育要优质均衡,高中阶段要特色多样,各阶段各层次都要更符合老百姓个性化选择性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如果光靠公办力量是不够的,同时公办的体制机制也不够灵活。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有责任,这一论断对调动全社会力量办好教育提供了强大支撑。基于这些背景,确实有必要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让民办教育在各阶段各层各类领域贡献力量。
另一个方面,规范也很有必要。比如说民办学校掐尖招生、违规办学现象,包括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超前超纲、教师资质、安全隐患、收费行为,都是要规范的,目的就是提升教育质量,让老百姓有公平感,更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
马学雷称,近年来有民办教育从业者对教育政策理解不够透彻,产生了国家对民办教育“规范大于支持”的想法。而总理提出这个方向后,大家对坚定办好教育会更有信心。
3、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记者获悉,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幼儿园仍未有明确开学时间。延期开学期间,园所没有保教费收入,但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社保、房租等各项费用仍需照常支出,已经有民办幼儿园表示“撑不住”了。
目前,已有多个地区已出台政策,向民办幼儿园提供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扶持。因此,马学雷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这一点是在情理之中。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一句是“发展养老托幼服务”,说明这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托幼的发展政府依然会支持。
4、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吴霓表示,实际上,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再到“双一流”,意味着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提出双一流建设,实际上说明我们的双一流建设还在进行中,我们还没有达到取得成效的阶段,还需要继续推进下去。”吴霓称。
5、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
吴霓认为,这一举措实际上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需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高等教育。一方面,扩大招生规模也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教育扶贫工作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型的教育中都应有所安排。在高等教育层面,就是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的招生规模,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命运,扶贫扶智,摆脱穷根。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到,增加民族地区学生上大学机会。鼓励高水平大学统筹安排民族地区生源计划,确保农牧区学生占一定比例,确保人口较少民族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高水平大学学习。
吴霓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实际上也是可以进一步推进上述政策的落实,推动中西部地区教育进一步发展。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樊朔
责任编辑:黄晓冬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edu-news/gaokaonews/27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