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

家乡春节的习俗优美片段1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0-04-23 00:25:18 春节习俗

第一篇:《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精选】》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精选】

>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我喜爱家乡的春节

我喜爱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位于鱼米之乡——江南。江南的民风淳朴,自然那盛大的春节也是人情味十足,所以我喜爱的,自然是家乡的春节。 每年年末,原本幽静的小巷便会张灯结彩,四面八方都弥漫着喜悦的味道。我们家门前的青石台阶也被扫得

油光发亮。人们走街串巷,筹备着春节的物品,小孩子在一旁蹭吃蹭喝,直到肚子吃得胀胀的,才屁颠屁颠地跑出去玩了。

除夕夜的晚上,爸爸会坐在门前的庭院里,将一些关于春节有来的饶有趣味的传说:传说黄帝曾跟蚩尤大战皇帝在农历正月初一那一天战胜了蚩尤,人们打那一天起,把这一日定为春节。每次我听的都是津津有味,年年如此,百听不厌。

已是除夕的深夜,我听完爸爸讲的故事,就和他坐在院子里,等待着那新的一年的到来。这时,最美的,便是那夜空的烟花,家里的钟声敲起,烟花冉冉上空,在黑色的天幕中绽放出一朵又一朵圣洁而美丽的花朵,绚烂的烟花将天幕装点得五光十色,他们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人生的奇葩,见证了这个新的时刻。那时,我就想象着自己就是那朵烟花,在生命的末尾绽放最美的自己。我被深深地吸引,直到浓浓的睡意袭卷而来,我闭上眼,靠在爸爸温暖的怀抱里,睡着了。夜静下来了,天上那抹暗月打在两个充满睡意的人儿身上,那一晚,很香很甜。

正月十五时我们再度欢聚一堂,匆匆吃完了那一顿告别春节的团圆饭,几个孩子便拉着手,兴冲冲地奔到那热闹的集市里,吵着嚷着让父母为自己买花灯,和那可爱的小泥人儿。当夜幕降临,整一个闹市被灯火点缀,灯火闪烁,人影繁忙,一片欢腾之景。春节的最后一日,我和爸爸妈妈,小手拉大手,在这茫茫人海中穿梭,手中还拿了不知道多少个花灯,一片温馨。{家乡春节的习俗优美片段100字}.

家乡那沸沸扬扬的春节,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那幽深的小巷里,有我无数的回忆,那朦胧的意韵里,似有影影绰绰的心理共鸣,像清泉溅进一滴水,浅浅的涟漪,缓缓的散开,扩散整个心灵。这便是那个我最爱的春节。> 莆田的春节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年末了。在26日那天,我们全家来一次大扫除:爷爷、奶奶把一些没用的东西挑出来,整理成一堆,用绳子捆结实了,放在门口,有出门时把它们卖了。妈妈把一些累积的衣服拿出来洗,并把厨房的抽烟机、墙壁瓷砖擦一遍。爸爸则干些高处的活。我擦所有的玻璃。干完这些以后,我们累的腰酸背痛,站都站不起来。

转眼间到了三十。早上,我和妈妈上菜市场买菜,把鸡、鸭、鱼、肉、菜全买齐了。晚上,我们家吃火锅,大家说说笑笑,开心极了。饭吃完了,我们都坐在床上看春节晚会。到了十二点,人人忙着放鞭炮,烟火什么,把热闹,温暖,喜气送到每个角落。爸爸把红包分给爷爷奶奶与我,这时数小孩欢喜,大人忧了。{家乡春节的习俗优美片段100字}.

初一时,外公他们来我家拜年,欢笑声、贺岁声、嗑瓜子声„„回荡在客厅里,把房子装扮的有声有光。

初二在家里看书、电视„„

初三去饭店吃饭,姨姨请客,因为姑姑过生日,过生日肯定有蛋糕,“5、4、3、2、1”冲啊,我们把奶油往姑姑、姑丈、大表哥脸上涂,陈大表哥洗脸时,往他头上泼水,然后飞也似的逃回去。

初四去舅妈家拜年,鞭炮一串一串地放,分外热闹

元宵到了,大家游行、举旗、烧香,玩得开心,走得没力气。

莆田的春节虽然没有北京的热闹,但它一样给我们带来喜庆!

第二篇:《家乡春节习俗》

在我们家乡有很多的春节习俗,每年的春节,我们都在重复着这些习俗。

吃饺子

吃饺子可谓是全国,甚至是有华人的地方春节的时候必须要做,也是最深入人心的一个春节习俗了。“饺子”又名“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子,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在大年三十的前几天,家里会包好以后几天要吃的饺子,在大年初一的那一天,家里的丈夫是要亲自煮饺子的。

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放爆竹

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每逢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会去县城或者集市去买好多爆竹,二十九,三十,大年初一这三天每到吃饭之前,都是要放爆竹的。尤其是每年腊月三十的这一天,据说是因为上天会派通力天神“年”来人间降魔除鬼,而“年”在除夕的时候只有九成的功力,证明“夕”这个厉鬼很厉害,必须要由人来协助才能把“夕”除之。因此,人要在“除夕”的子时时分共燃爆竹,来协助“年”把贻害人间的厉鬼“夕”除掉。

在我们家乡有上坟一说,就是在二十九的早上,家里的男丁要去祖坟上去烧纸,放鞭炮,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之情。

贴窗花

贴窗花,春节或结婚等喜庆的日子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的一种活动,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种。在北方,只要是喜庆的日子都贴窗花。窗花的张贴,一般在扫尘之后进行„„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还可以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普及艺术,千百年来深受喜爱,因为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为是中国民间艺术,所以大部内容是表现农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在我们家乡,前些年贴窗花的人家还挺多的,但是最近几年铁窗花的人家越来越少了

逛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庙会一开,八方来拜,敬神上香,祈愿还家。在庙的边上会有好多的卖香的,来逛庙会的人们往往会买上一把香,去庙里许个愿或者是祈个福什么的。也有一些人是专门来庙里上香的,这些人一般都是信佛教的人。进了庙门,在院子的正中央有一个很大的着着火的香堆,人们会把买来的香扔在上面。

庙会上的游戏

套圈。摊主在地面摆一些玩具,值钱的在远处,价廉的在近处。顾客从摊主手中买下竹套圈,在规定地点把圈掷出,套中何物,何物就归自己。

打枪。置一立柜,柜上有若干小门,门内分别装有玩具,门口都设有靶。顾客向摊主购买软木子弹,用枪击靶。如击中,小门自动开启,里面的玩具便归顾客。

扔沙包

顾客用沙包打距离自己一段距离的易拉罐,如果能够打到,顾客就会得到一定的奖品。

当然,在庙会上的游戏一般是看起来容易玩起来难得。这也是商贩们赚钱的一种手段。

其实庙会也是一个大的市场,一个大的集市,在这里卖的商品多种多样,种类繁多。我们家乡的庙会是在正月十五举行的,到了庙会的那一天,十里八乡的人回到这里来赶庙会。

回娘家

在正月初二、初三、初四,每家的时间可能不太一样,不过都是在这几天都有回娘家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话呢,大家就要商量好哪一天会去,现在讲究什么的也少了,所以不一起回娘家也是可以的。

其实,除了以上说的这些习俗以外,还有很多,比如说在在二十四,家家户户都会扫房,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等等。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有些习俗,人们已经开始不在去举行或者遵守,以至于一些习俗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甚至消失。

第三篇:《家乡的春节习俗》

家乡的春节习俗

于奇

春节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张灯结彩,绚丽缤纷,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我们东北的春节是在农历的三十就开始了。每个人都会把自己家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垢东西除掉,迎接新一年好运的来临。年前,家家户户都会去买年货,买红灯笼,买春联,买过年需要的各种物品。

在三十晚上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大家围着满桌子的菜肴其乐融融,兴高采烈的看春节晚会。午夜12点敲响新年的钟声,人们开始半夜吃饺子。而且,在大年三十要一晚上不睡。大年初一早上吃完早饭后,就要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而且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还要说一些祝福语。每年的春节都很热闹。

我爱家乡的春节习俗。{家乡春节的习俗优美片段100字}.

我爱过年的欢乐气氛,也喜欢合家团圆,快乐幸福的节日气息。这就是春节带给人们的美好象征。我爱过春节,更赞叹春节的美好习俗。

我爱下象棋

孙桥雷

我爱下棋,更加爱下象棋。

我原来是一个不懂冷静,说话不经大脑,做事不想后果的“淘气包”因为一件事,让我学会冷静和耐心。

这是一个星期天,我写完作业,我正准备去看电视,爷爷说:“没电了”这小小的三个字让我非常失落。让我气恼,我拿起拳套对着沙袋一通拳打脚踢。

接着,爷爷又说:“孩子,别这样,这都是你爸妈给惯出来的坏脾气,来,上我这儿来,我教你下象棋。”

“我才不学呢,一点用也没有。”我不耐烦地说。

“来吧!它会让你的性格有所改变。”爷爷说。

“好吧!”我答应了爷爷。

这句话的后面我还有一句暗语——“谁让你是长辈,不然我才不要下什么破棋呢!”

就这样,我带着两面派的心情跟爷爷学了起来。

在学的过程中,爷爷没有告诉我一点小秘诀,而是告诉我象棋的意义所在。

渐渐地我的两面派心情没了,而是想继续下象棋了。于是,我继续学。几天后,我就想真枪实弹的杀一盘。爷爷听了我这个想法没有拒绝。我跟爷爷下起了第一盘棋,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了走炮,爷爷也走了炮,我步步谨慎,爷爷一逼再逼,最后爷爷用双重炮赢了我。

虽然我输给了爷爷,但是这局棋让我学会了做事要用耐心。 我爱象棋,我更象棋的意义所在。

让我感动的哈尔威船长{家乡春节的习俗优美片段100字}.

孙桥雷

一个的的确确的英雄,不是他的外表,不是他的地位,而是他为百姓做的贡献有多大、、、、、、

上四年级的时候,学习了让我们忘不了的一篇课文——《哈尔威船长》。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船长,然而,当遇到危险时,他却是最有领导能力的那一个,他更是为人民贡献最大的一个!

让我们再来回想一遍哈尔威船长救人的经过:船快要沉底了,大家匆匆忙忙的要逃生,而哈尔威船长用最快的时间站上指挥台,然后让大家排好队:妇女,老人,孩子在前面,男人在后面,最后,排队走出船舱。当船就要下沉时,大家已经全部走出船舱了,而只有哈尔威船长,已经来不及走出去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指挥台上结束了„„

真正的英雄是不怕牺牲;真正的英雄是不半途而废;真正的英雄是舍己为人!

第四篇:《家乡过年习俗》

家乡过年习俗

贴春联 贴春联是家乡过春节时的一个重要的习俗。意义:一是增加新年的喜庆气氛、一是祈求来年有个好用运程。

贴“福”字 春节时,许多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放鞭炮 “爆竹声声辞旧岁”,每到春节,人们都喜欢燃放鞭炮,以此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每年腊月三十日,从半夜时分开始,鞭炮之声便此起彼伏,兴奋的人们早早地起了床,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时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吃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之时,一年的辛苦都会因这顿年夜饭而得到补偿,一年的企盼都会因这顿年夜饭而得以实现。团团圆圆、热热闹闹正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一大心愿。

在年夜饭餐桌上的“鱼”。“鱼”是“余”的谐音,“年年有鱼”喻示着“年年有余”,“喜庆有余”。有的地方,年夜饭流行吃饺子,因为它的形状像金元宝;有的地方流行吃长面,喻示长寿;有的地方流行吃馄饨,象征一个好的开端。(“馄饨”与“混沌’同音)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

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春节,家乡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第五篇:《咱家乡的春节习俗》

咱家乡的春节习俗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家乡,每个家乡也有各不相同的节日习俗,传统的节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国庆、春节等„„说到春节,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按照老河口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老人们经常说:“腊八要喝腊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冻耳冷手。”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口味来熬的。腊八粥是用八种不同食物组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面条、绿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黄豆、花生、萝卜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乱七八糟的一大锅,不过很好吃的。除此之外,还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做配菜,因为在我的家乡,过年时家家的饭桌上都少不了饺子。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碌。他们正准备着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过年时彰显出辞旧迎新的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迎春的一个礼节,各家都忙着打扫屋子。

转眼到了除夕。除夕可真热闹,家家飘散着鸡鸭鱼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装,门前贴着倒着的“福”字,代表着福到了的意思,门前也贴着红红的对联。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团年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什么的。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会儿哪一家门外放个“蝴蝶仙子”,一只小小的纸蝴蝶带着银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落下;一会儿这家放一个“冲天炮”,火芯冲上天空,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个“银色喷泉”,一点点银色火芯从圆锥桶里慢慢喷出,随后越喷越多,越喷越高,短暂而美丽,如真的银色喷泉一般,涓涓细流,绚丽多彩。到了深夜12点,还要放一大挂鞭炮,表示辞旧岁,迎新春。

初一早上还要穿起新衣,放一挂大鞭。初一断然没有除夕的热闹非凡,却也不那么平静,大家都忙着去给长辈、亲戚们拜年。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如初一,崭新而又快乐。

元宵上市,又一个节日高潮到来了,元宵节条条大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卖灯笼、放烟花的人们。各式各样的花灯都很漂亮,有动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转的,还有的边旋转边发出优美歌声,真是各具特色。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yzw/228357.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