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稿《诚信立身,友善待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淮北师范大学附中初一的王子昱,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我们毫无疑问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入我们的心田,化作我们行动的指南。
爱国,位卑未敢忘忧国!
爱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精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她激励多少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她引多少英雄在国家危难关头慷慨就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她鞭策着多少仁人志士舍身报国!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母亲四分五裂,多难而多灾,1282条不平等的条约,每一条都像是一把尖刀深深地刺入了母亲的胸膛,2400多万和14亿两白银的赔款, 1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丧失,古老的中国面临的是灭国灭族灭种的危机。中华的血脉在一遍遍的召唤: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一代代的志士们在呼喊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这股洪涛中,年轻的共产党经历了长征的洗礼和抗战的风雨。最终,在1949年的10月1日,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飘扬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这一刻,每一个中华民族的人民都自豪的说:中华人民,都站起来了。这是强悍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如今,正是核心价值观的指引,让我们茁壮成长,向着美好的前进方向。千百年来,我们的血脉从不倒下,我们的精神从不垮下,这是民族的力量,民族的力量在号召更多的中国制造和更多的中国创造。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是民族的未来。这是血脉的力量,血脉的力量在绵延,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是血脉的力量,血脉的力量在激荡,激荡着一代又一代的有为之士,发出这样的吼声,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敬业,蜡炬成灰泪始干!
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谢觉哉先生说:“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雷锋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
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谢觉哉先生和雷锋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虽然是螺丝钉,也要擎起万斤重量;虽然是铺路石,也要推动新时代不断前进,发挥最大的能力,体现最大人生价值。
诚信,立身须以诚为本。 诚信友善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是阴云遮不住的一片晴空,是巨大痛苦中的一剂良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闪亮旗帜。高尔基曾经说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一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这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大力宣扬的道德品质。北京化工大学的学生许涛,为救身患白血病的父亲在网上发文募捐,为父亲借钱治病;3年后,虽然父亲已重病过世,但他仍旧践行承诺,寻找当年为自己捐款的好心人,将自己工作赚来的一点积蓄还给当年捐款的好心人。还有河北省保定市的刘洪安自主创业开早点摊,自备“验油勺”炸“良心油条”、自称“卖的不是油条,是生活”的独特经营方式,虽然价格高出不少,客流却不降反增,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良心油条哥”。其实诚信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一种契约精神下的道德垂范,更是一个可以改变现实的“技巧”。中国传统文化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诚信其实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所以,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言出必行,诚信对己,诚信待人。
友善,谦和友善得人心。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记得小学时,我的一个好朋友因违反纪律被老师批评,怀疑是我打了小报告,就不再搭理我了。直到有一天,她肚子疼,我主动帮她完成小值日工作,她感动地对我说:“对不起,其实我早就知道是我错怪了你,但我一直怕你不原谅我,没想到你还肯这么帮我。我们继续做朋友,好吗?”“当然,我一直当你是我的朋友,我们一直是好朋友!” 我真诚地说。
大家都听过六尺巷的故事吧。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争执。张家人写了一封信,张英看后,淡然的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
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信后,起初不明白,以为张英会用什么手段可以摆平吴家,谁知道写了这么一封信,不过也只好照办。谁知吴家竟被感动了,也让出三尺来。于是在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成为佳话。
古人云:"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友善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好法宝,说话和颜悦色、做事留有余地、不与同学发生矛盾、原谅他人的过错、主动承担较为辛苦的工作等,这些都是做事友善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良、宽容和温馨的气息……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同学以友善的态度与同学相处、与老师相处、与家人相处,共同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
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用实际行动实现人生价值,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乐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中华文化概说作业参考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 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文化的含义主要指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中华”之“华”乃是“ 光辉、文采、精粹”的意思。
3.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主要特征是强烈的时代性和顽强的再生性、鲜明的整体性和活跃的多元性、相当的稳定性和相对的开放性。
4 、在众多的氏族、部落之中,主要有三大文化集团,一是 “华夏集团”;二是 “东夷集团”;三是“苗蛮集团” 。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粗犷狰狞的审美追求 。
6.中华饮食文化最主要的有三大方面 :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
7、汉代的面食有发酵的,也有不发酵的,统称为“饼 ”。
8.唐代陆羽著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关于茶文化的著作。
9、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旌旗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
10.我国的烹调技艺的四大菜系指的是苏和粤 ,川和鲁。
11、到了汉代,封建的选官制度才逐渐确立,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察举和征辟。
12.明代官员的官服上有补子,文官为“飞禽 ”,武官为“走兽”。
13.清代的地方官制较之明代略有改变,总督,巡抚固定为“ 封疆大吏”。
14、明代的学校有两大类,其中中央级的学校称“ 国子监”。
15.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 地域性、民族 特色。
16.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有吃粽子和挂蒲艾,龙舟竞渡和饮雄黄酒 。
17、目前所知保存礼仪文化最早的书籍是由儒家学者整理的《周礼 》、《 礼仪》 和《礼记 》 。
18.传统说唱艺术的源头,就是先民在劳动之余的讲“ 故事
1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
20、最能代表两汉散文成就的是历史著作《史记》和《 汉书》。
二、名词解释
1、文化—文化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中华文化的“文化”基本上以《辞海》中的定义为准:“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中华—“中华”一名,由来已久。所谓“中”,乃是居四方之中的意思。汉族古称华夏族,上古时居于黄河流域,自以为居天下之中央,故称“中国”。所谓“华”,乃是光辉、文采、精粹的意思。“中华”用作民族之称谓,乃是居天下之中而文明发达之意。
3、自然崇拜—是指对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的崇拜。
※4、建安风骨—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5、果酒—指以各种果品为原料,经发酵而酿成的,是一种低度饮料酒。
6、《茶经 》—由唐代陆羽撰写的精彩的论茶著作,反映了时代的茶艺水平,也体现着茶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
三、判断题
1、传说中的蚩尤、后羿属于华夏文化集团。( ×)
2、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第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著作。( √)
3、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 √)
4、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它的问世是酿酒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
5、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北。(× )
6、现代烹饪最重要的方法“炒”是在唐宋时期发明的。( ×)
7、先秦时期已有“衣”、“裳”之分。上衣下裳,是当时男女通用的服装形式。( √)
8、科举制的雏形——开科取士试行于唐代。( ×)
9、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近世三大传统节日。( √)
10、长期以来,古代中国文代多半是以华北为中心的。(√ )
11、真正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正式形成的是大约编定于春秋时期的上古历史文献集《尚书》。( ×)
12、英雄传奇小说是章回小说中最早出现的一类。(× )
四、论述题
1、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1)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历史悠久;
(2)中国有很长的酿酒历史,在大型祭祀和原始宗教中都用酒;
(3)中国有很长的酿酒历史;
(4)酒使人迷狂,与文人有很大的关系,如李白斗酒诗百篇。
(5)中国儒家文化对酒的主张是:发乎情止乎于礼;
2、简述中国茶文化的内容。
中国饮茶和制茶的历史很悠久,茶的功用由原来的药用发展成一种饮品,到一种文化——茶道。中国茶品种众多,如普洱、铁观音、碧螺春等
北酒南茶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茶也深得文人的倾爱,先苦后甜,如同人生经历平稳而不失情趣,是文人人格高洁的象征。
茶是使人主动认知世界的清醒剂,酒是让人忘却现实的迷药。
3、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总体特征。
答:1、 以木材构成的框架式建筑为主体,砖石结构的建筑为其补充;
2、 以矩形的中轴线对称格局为主体,以强调自然灵活的布局方式为补充;
3、 以实用为主体,以美观为其补充;
4、以等级制的标志为主体,以富于个性特色的创造为补充。
4、较之唐代科举,宋代科举有何变化?
答: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
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解试由各地方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试卷要糊名、誊录,并且由多人阅卷。而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自宋代起,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经吏部选试。
5、简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俗”与“雅”。
答:俗文化一般比较粗糙、朴素,富于感情色彩,是一种具有自发性、传承性、非理性等特征的文化成果,而雅文化一般比较严整、精细,富于思辨色彩,是一种具有系统性、规定性、普遍性等特征的文化成果。 俗文化更多的构成了它的多元特质,而雅文化则更多地体现了它的一体化程度。
俗文化和雅文化之间并不是一种绝对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在更多的时候,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关系。俗文化是雅文化的基础,雅文化则是在对俗文化进行不断总结、反复批判,直至扬弃、完善而后所形成的。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雅”也有可能回归于“俗”。
国家的法律是一种严肃的事物,属于雅文化的范畴,但它却产生于俗文化的人们生活习惯之中。
一部中国诗歌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俗、雅撞击史。俗文化和雅文化是永远并存的,也是永远斗争的,二者间是永不休止的相互渗透、融合的。
6、试述中国古代的“宗族制度”。
答:封建社会后期的宗族制度与西周以来的宗法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或者说就是宗法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变的产物。其宗旨是建立以宗族为范围的族权统治,其表现形式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亲亲之情相号召。所不同者,乃在于西周的宗法制度是政权、族权的高度合一,魏军南北朝的宗法豪强亦常常控制政权、干预政治、主宰国家大事,而宋代以后的宗族制度则与国家政权分离,但同时又维护和服务于国家政权。
盛行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宗族制度是一种以族长权力为核心,以家谱、族规、祠堂、族产等方面的规范或活动为手段,使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社会形态。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家谱、祠堂、族产、族规、族长。
7、谈谈你对“茶禅一味”理解。
答:茶与道家以及佛教的禅宗也有密切关系,人们往往将茶理与禅理结合在一起,称之为“茶禅一味” 。
8、龙凤文化是否还还具有现代意义?
答:1)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中原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后来炎黄二帝经过战争合并为一体,结成了炎黄部落联名为主体的华夏族,并形成了共同的图腾——龙。
(2)凤作为炎帝部落联盟的图腾,也是南方部落的图腾,为火鸟,行火德,龙飞于天,腾云驾雾,行水德,水火相克,可一旦交合,也就相生,标志着新纪元的开始。
(3)上古时代,中国人即形成了一阴一阳平等对立观念,以龙为阳,以凤为阴,龙凤相配,主要象征阴阳和合,因此,龙凤成了阴阳的象征。
(4)从天来讲,阴阳和合意味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人类社会来讲,龙凤呈祥,也就标志着国运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龙凤对中国人的影响是至为深刻的,在至高无上的后宫,皇帝是真龙天子,娘娘则是凤。
总而言之,龙凤文化在民间具有较皇室更为广泛的引申和象征意义。他们任何时候都象征着吉祥如意,表达着中国人对和平、团圆、幸福、美满生活的企盼和向往。
9、爱国传统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答:1、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与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的维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或故事与人为善,诚信待人}.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以博大和谦逊的胸怀,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在立足于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利用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加快祖国的繁荣和进步,无疑是新时期爱国主义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经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必须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振兴民族经济,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面临着霸权与反霸权、渗透与反渗透的严峻形势,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把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准绳。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又一重要特征。
2、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1),在法律层面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在根本上是对于宪法精神的阐述。危害祖国不仅是一种羞耻,而且也是一种犯罪。因此,热爱祖国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2),在道德层面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所说的“荣耻”就是在召唤人们的良心,让良心知荣知耻,该荣的荣,该耻的耻;并让良心看守自己的言行,取荣去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不仅继承了传统道德,。(3),在是信念层面上,人生活在世界上有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从而有一个精神支柱和寄托。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在根本上支配了他的道德和法律行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爱国体现在三个方面:热爱故土山河;热爱各族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
3、和谐社会与爱国主义
(1)、保持国家的稳定局面 , 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更加和谐 , 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爱国主义所应具有的内涵。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爱国主义还必须做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提高执政党能力,建设民主法治国家,协调好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爱国主义还要做到汲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实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第四,铸造强大的民族精神,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这些时代特征,反映了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面貌,折射了我国在社会的历史走向。以宏观的视野准确把握和透视爱国主义的这些特征,对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yzw/228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