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

小雁塔实践报告

admin 初一作文 2020-04-23 00:04:18 西安京兆

篇一:《小雁塔报告》

实践作业:论地震与小雁塔的修复 实践单位:小雁塔

学校:西工大附中 年级:初2016届 班级:1班

姓名:王震南 学号:27

实践时间:2014年大年初一 至 2014年年初五

小雁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俗称“小雁塔”, 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南约1公里的荐福寺内。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小雁塔及其古钟即“雁塔晨钟”列入“关中八景”。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

雁塔晨钟:小雁塔及其古钟即为“雁塔晨钟

”,是“关中八景”之一。公元1192年(金代明昌三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5米,重约8000公斤。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渭河河底。清代康熙年间,重新发现这口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内小雁塔旁的钟楼内。清代,每天清晨荐福寺内会定时敲钟,数十里内都可听到。钟声清亮,塔影秀丽,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雁塔钟声”非仅清康熙年间重修塔寺偶得铁钟之后,早在唐代小雁塔初建时,便有此声此景了。传说当年义净释经为早起礼佛、译经,向寺中主持建议“每日清晨击钟”。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

介绍:小雁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属于保护比较好的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保留至今(西安)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始建于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砖塔。小雁塔与位于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是唐代长安城保留至今的两处标志性建筑。小雁塔与大雁塔相距三公里。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

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

实践目的:了解小雁塔的历史及“若有神比合之”的原因。

来源: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 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我这会就满怀希望的登上了小雁塔,希望找出其中的原因。众所周知,小雁塔是西安市的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我没有说是古迹)。史书记载(可信度很高)小雁塔是唐皇家寺院(注意这句话的分量)的佛塔,然后就毁于战乱(原谅我省略中间的历史)。后来与明清荐福寺组成一道景观,为后世(主要是指我们)所敬仰。

鬼晓得小雁塔为什么没有一同被毁掉,但下来,TA才要经受真正的考验。

复合

小雁塔在其一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几十次地震,尽管震塌了两层,但塔身仍不倾不倒。明成化末年(1487年)长安地震,小雁塔上两层被毁,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彻如窗户”。三十多年后,明正德末年(1521年),又一次地震,一夕之间,塔身不仅无恙,其近40厘米宽的裂缝竟又恢复合拢,愈合如初。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小雁塔被又一次震裂开,8年后(1563年),地震又让它“塔合无痕”。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小雁塔第三次震裂开,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再度经地震而复合。(剧情回放————啊!剧情回放————啊!剧情……)

真相

到底是什么缘故让小雁塔“三裂三合”而仍“傲立千年始未倾,历经百震终无毁”呢?据勘探推断,小雁塔塔基四周约直径70米的地下,由外圈至塔基中心处的夯土逐渐加深,约至30米处而后以青石垒数层,再以条砖砌出塔之身基,出地三米为台基,其正上坐塔。整个夯基类似一个弧形的“大锅”,小雁塔就坐落在这个“大锅”的中心,“大锅”体与大地成近似分离状态。地震时,塔的垂直压力和水平震动产生的应力分散效应,使塔的重力均匀分散,地震产生的能量得以化解和转移,从而使小雁塔身历经劫难而不倒。但更深层的原因,特别是为什么“三裂”后又能“三合”呢?个中奥秘,至今也无特别可信的解释,或许要等科学更发达的时候,才能揭开。

千古之谜小雁塔!神奇的小雁塔!(作死)

实践总结:

这次小雁塔之行我学到了很多,主要就是关于历史与小雁塔的内部构造。小雁塔之所以能“三裂三合”,源于建造者的耐心与细心(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建造这一奇迹的工人的名字,却记录下来本无出力的一个个高僧的名字),而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这种品质呢?

嘿!小雁塔!

等等!我好像看见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终于知道小雁塔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裂开了!

避雷针,呵呵。

篇二:《西安博物院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在西安市博物院的参观和聆听讲解,进一步了解西安的城市发展变迁,温习巩固课本上的理论。

二、 实习时间

2012年5月17日

三、 实习地点

西安市博物院

四、 实习区域概况 西安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由文物展馆区、

小雁塔以及荐福寺为核心的历史名胜区、园林游览区三部分组成。西安博物院总投资2.2亿元(由国家投资2000万元、西安市政府投资近2亿元),占地面积245亩。2007年5月18日西安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西安博物院在国内博物馆(院)中独树一帜,以千年古塔园林式遗迹休闲景区以及古都西安现代型历史博物馆而闻名。

五、 思考探索:西安城市发展变迁

1.西安城市的起源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濒临渭水之南,秦岭之北,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四塞之内,沃野千里,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它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西安城的兴起提供了条件。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传说中的女娲遗迹都历历可寻。近接黄帝陵、大地原点,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地,历史上曾有周、秦、汉、唐这四个最强盛的王朝,西周建立了第一个一统的封建帝国,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确立了儒家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

2.西安城市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来自陇南(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人崛起于关中盆地。秦武公和秦穆公时,设立了西安附近最早的县–杜县(前687)。这是西安地区行政区划的开始。战国时代秦国先后迁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一带)和咸阳,今西安城区附近成为咸阳的郊区。秦统一全国后,在今西安北郊建了许多著名的宫殿,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建制。汉高帝七年(前200)建都长安(秦咸阳郊区一个乡聚的名称,在今西安西北郊渭河南岸)。惠帝时构筑长安城墙,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垣周长25.7公里。主要宫殿位于城的南部,宫殿面积占长安城总面积的1/2以上。有9个商业区和160个居民闾里。城市规模宏大,建筑密集,街衢通达,交通便利。西汉高帝二年在原秦内史地设置渭南、中地、河上三郡,分别领有今西安市辖地。高帝九年(前198)撤销三郡复置内史,治长安城中。景帝二年(前155)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尹,西部改为右扶风,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称为"三辅",共治长安城中。这三者既为地区名,也为官名。征和四年(前89)置监察区司隶校尉部,三辅属之。

西汉末平帝元始四年(4),分京兆尹置前辉光、后承烈二郡。西汉末年,王莽废汉称帝,国号"新",改长安为常安。新朝天凤元年(14)分三辅为师尉、翊尉、光尉、京尉、扶尉、烈尉六尉郡。东汉复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隶于驻洛阳的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治所迁至高陵,右扶风迁至槐里(今咸阳兴平)。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改京兆尹为京兆郡。黄初二年(221)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244)改为京兆郡,今西安市属5县,除周至、户县外,

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代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改名长安城。隋唐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20余县。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元年(904),韩建为佑国军节度使镇守长安,废宫城和外郭城,重修子城(皇城),南闭朱雀门,又闭延禧门、安福门,北开玄武门,是为五代、宋、元时的长安城。后梁开平元年(907),改京兆府为雍州,后又改为大安府。后唐同光元年复为京兆府。后晋、后汉、后周一直沿用,辖有长安、万年等10余县。北宋时的长安城,人口减少。长安城周围地区,宋金两代仍在城中置京兆府统之,辖长安、万年(樊川、咸宁)等14县(金12县)。元初仍置京兆府于长安城中,至元十年(1273)改为安西总管府。皇庆元年(1312)又改为奉元路。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清继续沿用西安府名,辖长安、咸宁等15县,1州,孝义(今柞水)、宁陕(今县)等2厅。1913年,民国政府在关中地区设立关中道,辖长安等41县。1914年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结束了汉代以后一城由两县分管的局面。1928年,割长安城及近郊设立西安市。1930年撤市复归长安县。1933年再设立西安市,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6个直辖市之一。1938年长安县迁至城南大兆镇。此后不久西安市再次撤销。1941年复设西安市,改为陕西省辖市。1974年再次升为全国13个直辖市之一。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安,25日成立西安市人民政府,辖12个区,隶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1953年升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又改为省辖市,同时把原来12个区调整为9个(今7区除阎良,再加上长乐区、阿房区和草滩区)。从此以后西安市的领属关系再未发生变化,但所辖区县不断变迁,直到1983年才稳定。

3.西安历史上的城市形态演变与布局特征

西周丰、镐京遗址位于沣河两岸,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由此可见,丰、镐京城的空间形态结构应为方整轮廓,“井”字形路网骨架。秦始皇所建成阳城,城市结构形态极富浪漫色彩,渭河横穿城市,规模宏大而布局松散,以咸阳故城为主,包括周围数百里之内的离宫别馆。汉长安城又称“斗城”,从其选址到营建不但与天际星象相辉映,更与山水形成了高度的和谐统一。无论是其城市环境,还是文化的内涵,都达到了较高境界。隋长安城即大兴城的城市形态,以《周礼考工记》中的法则为依据,并且在创立皇城制度方面更有了发展。唐长安扩展了大兴城的规模,采用严整的棋盘式道路网格局,坊里结构,占地80多平方公里,设置108坊,皇城和宫城居中,朱雀街为中轴线,南有庄园别墅,东部骊山为避暑圣地,北部为狩猎场。唐长安城的结构形态,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方整形城市,也是中国古代城市营造水平的最高水准。从总体环境来看,在四周八水环绕和南部终南山绵延起伏的自然轮廓的配对下,唐长安城不但显示了辉宏的气势,更取得了与大自然山水和谐的美感。明清西安作为西北的重镇,基本上是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造。其结构形态仍保持着“方整城池,皇城居中,棋盘路网,轴线对称”的特点。{小雁塔实践报告}.

4.结论

纵观西安3000余年的城市发展史,前期2000年,从最开始作为西周都城丰镐,到秦始皇时代的咸阳,又历经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西汉都城长安的建设,再至唐代的长安城的鼎盛时期,每个时期的都城的格局都具有东方都城之风范,在当时的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是盛况空前的。唐之后至清末1000年间,虽不再为都,但仍是中国西北,乃至西部之重要的政治、军事要枢与经济都会。城市规模与布局一直适应转变与需要,不仅发挥了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还依然保持了历史名都的风韵。

透过西安城市变迁与发展的表象,我们可以看到推进这一历史演变过程的精神要素是内涵丰富传承不绝的中华文化。每个朝代历史政治纷争和军事地理条件的影响,大到宫城选址,小到街道的排布和设计,无一例外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指导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新西安的建设中,也应秉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保护历史文脉。

参考文献

[1]马正林 丰镐 – 长安 – 西安[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2西安市城建系统地方志编撰委员会.西安城建系统志[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

[3]西安年鉴编纂委员会.西安年鉴(2002)[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2.

[4]朱士光.论周秦汉唐文化对我过古代都城规划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

篇三:《西安实习报告(李倩2015)》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前言

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历史这门课,因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延伸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后来我又喜欢上了考古学,而且考古学与历史学是分不开的,考古学又是对历史真伪的有力印证,与历史研究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为此,我积极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的实践课程,马丽清老师亲自带队,组织我们这批在职就读的学生们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进行实习,整个实习考察过程精彩而刺激,生动而有意义,是我此生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一、实习目的

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这些是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这次我们要亲自去考察和体验,去感受“百闻不如一见”的振奋人心的时刻,去开拓我们的视野,扩展我们的知识。

二、实习时间

2015年4月15日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

2015年4月16日 临潼 秦始皇陵(K9901陪葬坑、陶俑修复室、K0006陪葬坑),秦陵兵马俑坑、白鹿原、窦太后墓、霸陵(汉文帝墓)、小雁塔

2015年4月17日 永泰公主墓、乾陵、渭桥遗址、阳陵(汉景帝陵)

2015年4月18日 碑林博物馆

三、实习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

四、实习内容

(一)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是唐代墓葬壁画出图最多的地方,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收藏有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房陵公主等多座墓出土的多幅壁画。这些考古发掘的墓葬,其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壁画内容有神兽、天象图、仪卫、仕女、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外国的友好来往等。此外,该馆的一位资深的老师还为我们讲解了唐墓壁画的时代背景、壁画的绘制、壁画的揭取等环节,令人叹为观止。

(二)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 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堪称二十世纪唐代考古最为重要发现,我们也有幸进行了参观,其中的两瓮一罐里收纳的金银器、宝玉珍饰、贵重药物、中外钱币等弥足珍贵,两个陶瓮里共装了1000余件。

(三)秦岭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桶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佣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当游客们看到这个壮观的景象的时候无不为之震撼、为之骄傲,秦陵兵马俑不愧为“世界第八奇迹”。

(四)陶俑修复室

这次我们非常荣幸非常兴奋的事情就是近距离参观了出土的陶佣

碎片以及正在修复的与真人相仿的陶佣,这些陶佣大小不一、胖瘦不一、姿态不一,千人千面。有的袒胸叠肚,有的消瘦精干,有的肌肉健硕,听张老师讲解,这些陶佣可能是秦代宫廷生活中杂技、角力和舞蹈演员的象征。陶俑修复过程复杂而繁重,使我们不由得对修复工作者产生深深的敬佩。

(五)永泰公主墓 其墓穴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椁,石壁上线刻着多幅仕女 人物画。在这些人物中,有的上着披贴、下穿长裙;有的身着男装;有的身穿长褂,腰束锦带,带上缀有荷包;有的脚穿如意鞋;有的身着短袄长裙,或捧壶,或托盘,或弄花,或拱手,或对话等等,所有这一切均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此外,石椁两扇门的顶部,还刻着一对鸳鸯,张开羽翼,相向飞舞,象征着墓内主人夫妻恩爱。

(六)汉文帝霸陵 霸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对六朝及唐代依山为陵的建制影响极大。据记载,霸陵在白鹿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yzw/223541.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