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

慢镜头的文章

admin 初一作文 2020-04-23 00:03:18 镜头动作

篇一:《活动式作文之慢镜头写作》

活动式作文之慢镜头写作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初一普通班的学生写作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把一件事情写得具体、生动,他们觉得事情的经过很难把握,每一件事情刚开头好似就要结尾,中间过程是怎样的一点印象也没有。

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观察事件不够细致,在头脑中不能具体地呈现事件,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一件事首先要让他们做到能在头脑中具体地呈现一件事,之后才能要求他们把头脑中的画面尽量细腻地表达出来。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依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实的情感。记叙文的写作表达的意图明确,内容要具体充实。

三、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

“活动式作文之慢镜头写作”是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促进学生对事件形成认识和体验,学会用“延长”和“放大”的方法把握事件的细节,从而在头脑中具体地呈现事件,进而用文字把它们完整具体的表述出来。

目标1、学生参加第一个活动,在体验中领会慢镜头写作要领是延长和放大。

目标2、学生参加第二个活动,通过观察、讨论,能够在头脑中具体地呈现事件。

目标3、用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把观察到的内容具体地表达出来。

评估1、活动后,要求口头表达自己的体验,以此评估目标1的实现。

评估2、活动后,以讨论、师生对话的方式评估学生的把握细节的能力

评估3、例句示范、写作、交流、,以此来评估目标3的实现。

活动式作文之慢镜头写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参加第一个活动,在体验中领会慢镜头写作要领是延长和放大。

学生参加第二个活动,通过观察、讨论,能够在头脑中具体地呈现事件。

用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把观察到的内容具体地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作文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学生参加活动,通过观察、讨论,能够在头脑中具体地呈现事件。

教学难点:用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把观察到的内容具体地表达出来。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点拨法

一、教学过程:活动中把握“慢镜头写作”的概念。

1. 活动一,观察老师的打火动作以及视频中的慢镜头打火。

2. 口头描述打火的动作。

3. 学生在体验中明确“慢镜头”写作的要求:

延长——定格画面

放大——细微变化

二、活动中感悟怎样定格画面,怎样抓住细节

1. 活动二,汉字听写

2. 复述刚才的活动画面

我看到了:(老师、同学甲、同学乙等神态、动作„„)

我听到了:(语言,语气)

我的心理活动

3. 写作

4. 展示

三、润色增笔,用细节描写使表达更生动

1. 方法指导:

①使用恰当的动词、形容词增加画面感

②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语言更灵动

示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报。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2. 修改自己的作文

3. 小组互阅,推荐展示

四、总结

慢镜头写作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一幕一幕从你眼前放过去,把你听到的东西一点一点的挖出来,然后把你从脑海中掏出来的影像和声音记录在你的稿纸上。

五、作业

以“一节 的作文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在600字以上。

要求:根据自己在本节课的感受,提炼一个中心,把题目补充完整。

用细节描写把头脑中的影像和声音以及自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篇二:《慢镜头》

电影是每秒钟24画格的真理。[1]”而当电影的拍摄速度超过了24画格/秒时,我们便称之为升格拍摄,升格拍摄的画面到了银幕上以正常速度放映,自然也就造成了电影时空上的延展放大,这便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慢镜头。相比于国外的电影来,香港电影对慢镜头的使用显然更加频繁,更加细碎,也更少限制和顾忌,下面便对之做一个小小的概括,看看香港电影人是如何灵活多变地运用这一拍摄手段的!

一.“暴力美学”与慢镜头:

早期的香港动作片中,慢镜头用得并不是很多。一般是两个人进行对打,打到关键时刻正面人物施出绝招,一个飞腿或一记重拳打得反派跌倒在地,这时为了突出正面人物的神勇,而故意对动作场面进行时间上的夸大处理,音效上再配以人物的叫喊声,真的非常有气势。但毕竟这是一种非常老套的拍摄手法,如今看起来实在有些好笑,于是很快便随着“香港新浪潮”运动所带来的先进手法而被淘汰。淘汰旧事物的同时,新的“暴力美学”观也在逐步形成。这批才华横溢的动作片导演,用他们手中的摄像机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个浪漫诗化的江湖世界。吴宇森、徐克以及他们的御用武术指导程小东便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没有他们,也就没有香港动作片的“黄金十年”(1986-1995)!

其实说到香港电影的“暴力美学”,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导演吴宇森。作为邵氏“阳刚暴力美学大师”张彻的弟子,吴宇森在其1986年的“咸鱼翻身”作《英雄本色》中,非常果断地将中国传统武术中动作的柔美和谐融入到紧张激烈的枪战戏当中,并采用了大量的慢镜头来淡化暴力上的血腥,更多突出的却是动作上的美感。此后的《英雄本色2》、《喋血双雄》和《纵横四海》更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比起师父张彻来,显然在自成一派的同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他最具实验色彩的尝试还是在《辣手神探》的医院走廊枪战中,使用动作场面非常罕见的长镜头来表现周润发和梁朝伟穿行在迷宫一样的走廊里,不断击毙敌人,进入电梯后又来到另一个楼梯的走廊。这个长镜头中五次将正常速度转换为升格速度,基本是在两人击毙敌人前后身体位置互换的时候。这种速度的变化形成了枪战场面一张一弛的节奏感,而升格放大两人互换位置时的动作,既表明这两人配合默契,又象征着他们每个人心态的变化和情感的交流。镜头始终没有切换,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患难真情逐渐饱满膨胀,弥散在很少台词的紧张环境中,传递出微妙的浪漫气氛[2]!

香港电影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制造浪漫,徐克和程小东的合作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当然吴宇森不少作品中的武指也是程小东)。作为动作指导,程小东在当时的这个圈子里绝对算是个另类。他不像袁家班、刘家班那样注重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也不像成家班、洪家班那样专攻妙趣横生的谐趣打斗,而是充分利用快慢镜头的相互交叉,远景近景的不停切换来表现出一种更加富有张力的动作语言。在他的影片中,非常注重造型美学的运用。他能把林青霞、王祖贤、张曼玉和梅艳芳等不会武功的美女变为一招一式煞有模样的武林高手,就是通过对人物造型的塑造来完成的。《东方不败》中的黑木崖之战以及《风云再起》中的海船之战,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举手投足之间便是一代武林枭雄之风范,而《新仙鹤神针》中更是运用慢镜将武林高手静时的长衫飘飘和动时的天马行空表现得灵气十足,充分体现了武侠小说字面上所蕴含的意境。而最具小东特色的还是利用慢镜来表现人物被对方击败后倒地时的动作,特别是像《武侠七公主》和《东方三侠》中多人的倒地动作,则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对每个人物的动作造型在时间上逐一进行放大展示,使得本应狼狈不堪的倒地变成了优美飘逸的舞蹈。如此具有浪漫气息的暴力展示,自然成了此后不少动作指导竞相模仿的对象!

虽然袁家班走得比小东要传统,但也并非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像《太极张三丰》这样需要表现中国最柔拳法最强战斗力的影片,慢镜头的使用也就成了影片武戏成败的关键所在(同样是表现太极拳,袁和平的《太极张三丰》就远比洪金宝的《魔教教主》要好得多)。无论是张三丰练拳时抱叶成团的神来之笔,还是张三丰大战董天宝时挥洒自如的套路展示,都成了西方的动作指导一百年都无法炮制出来的经典!

篇三:《镜头作文》

具体、形象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一篇记叙文如果有画面、有形象,不仅显得内容充实,富有意境,而且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然而,学生写作的记叙文却常常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缺乏美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我们借助文学与艺术的奇缘,把电影剧本镜头描写的方法引入课堂,指导作文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慢镜头的文章}.

一、用好例子,明确镜头描写的特点

电影剧本是为拍摄影片提供的蓝本,语言的表达与组合必须适应拍片的需要,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描写外貌,都强调视觉形象,突出画面美。电影剧本这种画面式写法被称之为镜头描写。为了让学生对镜头描写的有一个感性认识,我先从电影文学剧本《高山下的花环》中找了几个例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请学生欣赏:

伴着落日的余晖,玉秀背着柴草,踏着残雪,在山路上蹒跚而归……

头顶稀疏的晨星,玉秀在井台上打水。她吃力地用绳索把一大桶水从深深的井里提上来……

茅屋内,如豆的油灯之下,玉秀端着碗,坐在炕上,给病中的婆婆一勺一勺地喂饭……

猪圈里,玉秀汗水涔涔地将猪食倒进糟内……

读后,结合电影相关镜头剪辑的画面,我给学生分析,这些文字描绘了四幅画面:打柴而归、深井提水、给婆婆喂饭、流着汗喂猪,没有任何渲染,没有半点议论,一个勤劳善良的军嫂的主体形象浮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深深的感染。 接着,我又投影出《挥手之间》机场道别的描写片断,通过对比,让学生归纳出镜头描写与一般描写的区别:

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在人群里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

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直到他在飞机舱口停住,回转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群。

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拚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主席的这个动作,给全体在场的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它像是表达了一种思维的过程,作出了断然的决定;像是集中了所有在场的人,以及不在场的所有革命的干部、战士和群众的心情 ,而用这个动作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概括了当那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到来的时候,领袖,同志,战友,以及广大革命群众之间,无间的亲密,无比的决心,无上的英勇。

1、二者描写的角度不同。一般描写可以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而镜头描写则要求站在摄影师的角度,比较客观地写人状物,不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和对所写事物的态度。

2、二者的语言特点不同。一般描写多用修饰语,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追求语言的生动性,以生动取胜;而镜头描写文字简约、质朴,少用修饰语和修辞格,追求语言所表现的形象性,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形象,以画面取胜。

3、二者段落间的过渡不同。一般描写靠叙述性文字过渡,有时还需要一些必要的交代;而镜头描写的段与段之间则是靠“蒙太奇”(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艺术组接,不用文字过渡,突出空间位置,读者凭视觉形象将画面自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片断举例:

刘翔在预赛中被分在第6组第4道。比赛之前,身着运动服的刘翔还微笑着向摄像机镜头挥手,显得十分轻松。可是比赛开始前,刘翔却在起跑器后方对有伤的右脚做着最后的处理。这也让人不免对他的伤势担忧起来。

当刘翔脱下外套,站在起跑线时,他的脸上再次露出微笑。当现场介绍刘翔的时候,全场观众爆发出雷鸣的掌声,这是对这位参加三届奥运会的中国飞人最大的肯定。

枪响之后,刘翔正常完成起跑,但是在用左脚跨越第一个栏的时候,右脚不堪重负,整个人意外跌倒。倒地后的刘翔坐在地上手扶右脚,表情痛苦。

在此之后,刘翔缓缓地站了起来,但右脚仍然不敢着地,用左腿单腿跳到场边,然后强忍着疼痛从场边一路向终点跳去。在路过最后一个栏时,刘翔特意又绕回场内,深情亲吻最后一组栏架。

当刘翔最后抵达终点附近的时候,两名已经完赛的选手上前搀扶受伤的刘翔,并举起刘翔的手臂,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最终,刘翔在轮椅的帮助下离开了赛场,遗憾地告别了伦敦奥运会。

二、分格分层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镜头式描写的基本技能

明确了镜头式描写的特点,这还只是初步。要想实现由学到用的跨越,还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格分层次训练的方法。所谓分格就是将内容分解成若干点进行片断训练;所谓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或进行改写或进行独创。一般来说,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据镜头式描写的要求,从现有的记叙文课文、古典诗词、现代歌曲中,寻找那些画面感较强的片断进行摹写改编;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则根据要求分别从写景、叙事、对话、描写外貌等几个方面进行独立训练。

下面是指导分格分层训练的几个片断:

1、用镜头描写方式写景。比如写初春的新芽、嫩绿、春水,暮春的河水、

绿柳、鸭子、渔船这些景物一般的写法是边叙述,边形容,而用镜头描写的方式可以这样写:

初春。田野。

大块大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暮春。小河。

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动。两岸绿柳成阴,倒映水中。水面一群鸭子,逆流而上。远处一只渔船,停泊在岸边。

新芽、嫩绿、春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画面层次感强,饶有诗意,而河水、绿柳、鸭子、渔船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给我们一种视觉的美感。

2、用镜头描写方式描绘外貌。比如要写一位在麦田里挖野菜的小姑娘的外貌,一般的写法不外乎大大的眼睛,漂亮的脸蛋,鲜艳的衣着;而用镜头描写,可将“镜头”逐步拉近,由整体到局部分层次地展示其外貌特征。

麦田。

绿油油,一望无际。一位红衣裳小姑娘,提着竹篮,正高高兴兴去挖荠菜。 小姑娘出现在面前:红红的脸蛋,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巧的嘴巴,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小牙齿,腮上蹙起两个浅浅的酒窝。

远“镜头”描绘背景,勾画小姑娘的整体轮廓,构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近“镜头”具体描绘小姑娘的外貌特征,远近“镜头”配合,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镜头描写的方式叙事。例如在老师讲述王庆根勇夺奥林匹克金牌的事例的基础上,有学生以《金牌路上的三次流泪》为题,用镜头描写的方式,直接用几幅画面来表现王庆根的奋斗历程,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过渡。

家里。

两张破床,一张旧桌子。床上躺着生病的妈妈,桌上放着几千元借款单;王庆根为妈妈煎药;跟父亲下地干活。

学校餐厅

同学们吃着喷香的饭菜,王庆根啃着从家里带来的生山竽边吃边流泪。 南京选拔赛赛场。

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王庆根穿着一件破旧的单衣,冻得浑身打颤,一双脚冻得红萝卜似的露在外面。教授们感动了,纷纷送衣送钱。王庆根面对钱物,眼泪簌簌而下。

巴黎维莱特科学城会堂。

第22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区克闭幕式正在进行。大会主席宣告:“第五名金牌获得者——中国王庆根。”会场掌声雷动,王庆根走上领台奖,眼泪夺眶而出。

这样叙事,更能生动地表现王庆根在贫困中刻苦学习,获得世界化学竞赛金牌的奋斗历程,引起读者光鸣。

4、学习电影剧本的对话方式。为了使对话也形成画面,电影剧本常常先写交待语,再写对话,交代语只供阅,不需读。根据这个特点,学生进行了摹写创造。

(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遮着小山羊偶尔发出的咩咩声,遮着姐姐和弟弟的笑语)

弟弟: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

姐姐: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弟弟: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

姐姐: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弟弟:姐姐,你要还送斗笠来,哪怕晚送一会儿,我正好淋个澡,可惜…… ——嘻嘻

——咯咯

这是根据课文《金黄的大斗笠》中的相关内容改编的一段对话,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可爱的画面,体现了电影剧本的对话特点。

三、综合运用,全面提高记叙文写作的水平。

经过上面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镜头描写的方法,但写出来的东西还只是片断不是整体,而记叙文的写作通常是就整篇文章而言的。因此,适当将训练进行综合,就能将一个个画面组合起来,构成一篇完整的、形象感极强的记叙文。当然,组合也应按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逐步扩展,如写景与叙事的组合;写景叙事与人物外貌、人物对话的组合,等到学生作文画面感增强之后,引导学生在描写中穿插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不仅使文章具体形象,而且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让动作描写具有镜头感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学会合理设置一些动作,让这些动作具有画面感和镜头感。在实践中我套用电影术语总结了四种方法:镜头定格、特写镜头、放大镜头、慢镜头。用这些方法把感情的火花点燃,让塑造的形象更加丰满,表达的感情更为集中、具体、生动。

【关键词】动作描写 镜头感 定格 特写 放大 慢镜头

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只有成功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在一系列动作中显露出独特的个性和内在的思想,才能使形象显得丰满、完整,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那么如何才能描写好动作呢?

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学会合理设置一些动作,让这些动作具有画面感和镜头感。在实践中我套用电影术语总结了四种方法:镜头定格、特写镜头、放大镜头、慢镜头。用这些方法把感情的火花点燃,让塑造的形象更加丰满,表达的感情更为集中、具体、生动。

镜头定格是对动作的刹那间“凝结”。对动作定格,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个动作、某个细节等。它力求一字传神,即只抓住最能反映描写对象显著特征的动词,尽量用最简练传神的笔墨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动态和风貌。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时“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定格严监生临死伸出两个手指的传神的动作镜头,就把一个守财奴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特写镜头就是抓住人物最准确的动作特征,对人物单一动作用传神的文字浓墨重彩地详写,可以运用修饰性成分,突出其动作情态。单一的动作往往时间很短,但对单一动作的特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拉长,有限的空间拉大,从而让人物栩栩如生。如写葛朗台看到查理留给女儿的那个金匣子时,“他的身子一纵,

扑向梳妆匣,好似一只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一“纵”一“扑”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行动的内在动力——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从而使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可见,对单一动作的特写镜头,其艺术魅力就在于作者在动作描写中实现以有限写无限的艺术追求,产生了极强的艺术表现效果。

放大镜头是放大有感染效应的动作。把想表达的内容赋予细小的动作描写,即把这些微妙的动作内容放大,产生巨大的情感张力。放大镜头往往要描写人的某一部分,可以写四肢的动作,还可以描写躯干、头、脖子的动作。也可以放大人物的脸部变化,使其特别夸张,以取得神在言外的意蕴。曲波《林海雪原》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于是他噗嗤一笑,磕了磕吸尽了的烟灰,……慢吞吞、笑嘻嘻地吐了一口痰,把嘴一抹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是共军呢?嗯?!你说说我这个共军的来历吧!”说着他朝旁边椅子上一坐,掏出他的小烟袋,又抽起烟来。放大有感染效应的一系列动作“笑”、“磕”、“吐”、“抹”、“说”、“坐”、“掏”、“抽”等,把杨子荣在局势危急一触即发时,沉着冷静、从容镇定的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作者巧妙地把动作放大镜头,使其形象凝固,曲尽其妙。

慢镜头是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的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延长动作的过程,精描细摹完整过程才能看清人物的动作。采用慢镜头的方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用动作分解法,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的动作,抓住人物最具特征性的动作,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得具体生动了。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探”“攀”“缩”“倾”等几个动词运用精当,运用细致笔调使一连串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慢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把父亲怎样走过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都细细地如实记下,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把不管多深多浓的情感用慢镜头投射到人物动作上,徐徐地甚至一字一顿地道出,更足以表现感情的渲泻喷涌。

俄国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也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写作中巧妙地设置动作描写,让动作具有镜头感是非常有效的,它能给读者立体的画面感,给读者最为细腻的感受。它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动”中见真情。希望学生能够巧妙运用这一技巧,在作品中把人物塑造得更完美,把感情表达得更充分!

篇四:《文章分析 [1500字]》

文章一:

图像·叙事的仙女舞——评《两个人的芭蕾》的剧作结构

《两个人的芭蕾》是由编剧苏润娟根据自己的故事而写成了剧本,由导演陈力拍成电影。陈力用复杂、神奇的镜头语言和单线倒叙式叙事方法,将《两个人的芭蕾》拍摄成一部波澜起伏的镜头·叙事的芭蕾舞剧。

a:图像·a.复杂、神奇的镜头语言

在本片一开始,对一只手进行了特写,一只正在抚摸姥姥头发的手,它预示着她们祖孙三代的感情联系是非常真且牢固的。在德贵家的砸缸时,导演用一个慢镜头十分真实地表现出德贵家的内心的坚定,对封建

礼教反抗到底的决心。

在德贵家的领养仙并与她生活的一段时间里,陈力用的镜头语言更加丰富。在德贵家的与仙一起工作时,对她们两人笑容的特写,不仅显示出德贵家的坚定信念,也体现出仙对未来的希望。在德贵家的到省城查出仙是因为受刺激而不能走路后,她教仙跳舞,陈力用仙的眼睛,主观镜头拍出德贵家的十几次摔倒时的情景,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憾。一次偶然的事故,德贵家的摔倒在地,仙受到刺激,镜头首先对仙的走动中的脚进行特写,体现出仙正在快乐的成长。接着用了四个俯拍拍出仙在关四扇门的情况,给观众一种同德贵家的一样的惊奇之感。最后,仙躺在德贵家的旁边露出笑容,导演先用了对比蒙太奇,又用了顶

拍,又给观众心中响起了爱的呼唤。

在仙长大后,要去给北京来的老师跳舞时,陈力也独具匠心地运用了

大量的镜头,尤其是在雪中跳舞的那一段,用了对比蒙太奇和顶拍的手法体现出她们母女情深的情景,陈力也用了老师的主观镜头,表现出德贵家的伟大的、深深的爱。之后,仙到北京上学回家后,母亲因为把她的鞋子弄坏了,在与仙一边聊天,一边烤鞋的情景,镜头首先特写那双鞋之后对她们母女进行了顶拍,接着俯拍,最后进行平拍。这组镜头的过程,也是母女俩心情、感情变化的过程。她们俩现在心里相通、无障碍,所以用了平拍镜头。在本片最后,一方天空、一口水缸、一片村落的镜头切换和对站在小巷中的外孙女的两次推镜头,是对祖孙三代

成长过程的一种回放,给观众留下无限的回忆空间。{慢镜头的文章}.

b:环境·模糊时代环境、偏僻的农村环境

本片的戏剧动力和性格展示,集中在以德贵家的为中心的奉献型女性的亲情描写和个人与描写的冲突上。影片刻意虚化和模糊时代背景及历史定位,作者目的可能是以超越时代的广义叙事来突出母爱的超越时空

的伟大,从淡化时代的特点和社会描写的提纯中,实现祖孙三代女性角色的个性化情感描述。

本片还运用了多处空镜头环境描写,来表现当时母女俩生存的环境,有几次空镜头是在一个四面高墙的小方天空,它所预示和代表的是封建礼教势力。还有两处对村落屋顶的空镜头描述,他不仅展示出当时德贵家的与仙生活的偏僻的、封建残留浓厚的小村里,也体现出母女俩的远大心志。在影片结尾时,出现三个在片中常见的空镜头,分别是一口装满清水的水缸,在片末再出现这口水缸的空镜头,实际是在暗示她们

祖孙三代的平安。另一个是一个小方天空,预示着未来是光明的,最后是对村落的空镜头,体现了母爱的

博大。这三个镜头切换、组接正是对祖孙三代人感情的联结,也暗示着祖孙三代人的环境。

b:叙事·单一线索叙事{慢镜头的文章}.

《两个人的芭蕾》是男性逐出本片,女性占全部时间的影片,以祖孙三代的女性命运构成了本片叙事发展

的惟一线索。

本片以孙女的介绍开始,又以孙女的话来结束。在开始孙女就来看望姥姥,接着介绍事情。在介绍妈妈与

姥姥的故事时,用了倒叙蒙太奇手法,最后再回到好小子身上,以孙女的话结束本片。

本片围绕祖孙三代的命运展开叙事,体现出人性的伟大。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和缺乏音乐、舞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一个舞蹈演员,这是一个特例,也是罕见的。陈力对一个罕见的、平淡的故事的叙事是成功的,

不仅仅表现出一个人人性的伟大,也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两个人的芭蕾》中导演使图像与叙事相互交错、相互辉映,编织了一个另类的“两个人的芭蕾”。{慢镜头的文章}.

文章二:1158号考卷(90分)

舞动的母女情

——评《两个人的芭蕾》的主题意蕴及创作特色

如果“爱”的表达是所有有关人间亲情影片都力求表现的主题的话,那么导演陈力的《两个人的芭蕾》无疑将这种表现爱,尤其是母女之爱主题的作品推向了极致。影片《两个人的芭蕾》以“我”为视点,采用倒叙蒙太奇的方式,讲述了“姥姥与妈妈”之间感人至深的母女亲情。这种感人至深的母女亲情是导演运

用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通过优美曲折的电影画面展现给观者的。

影片中导演主要在色彩、声音、镜头角度、场景设置上进行了艺术处理,才使这种特殊情况下虽平凡但博

大的母女亲情完美感人地展现的。

首先,导演在对影片中色彩的选用上是十分精明的。他在相同地点的不同事件发生后,巧妙改变影片色彩,恰到好处地为表现主题做好铺垫。影片中姥姥与妈妈的衣饰选取及其背景设置也十分讲究。如影片一开始姥姥骑车就穿着灰色衣服出场,让人感觉到是一种纯朴的色彩包含其中,这就为姥姥为哺育妈妈成长而过艰辛的生活作了铺设,同时也侧面反映了姥姥吃苦能干的品质;而影片中的妈妈在很多时候都是红衣服出场的。当妈妈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姥姥背着的妈妈是红色的围被,腰上缠着的是红线绳。这种婴儿身上{慢镜头的文章}.

热烈的红既体现了作为婴儿的妈妈是多么渴望爱的给予,又体现了虽然姥姥的生活是艰辛困难的,但她对婴儿的母爱却是如火一般的炽烈的;影片中多次出现在黑暗幽深的巷子里扫大街和跳舞的妈妈,这样将母女

俩都置于冷色调中,既体现了母女生活处境的艰辛又是困境中母女俩相依为命的见证。这些色彩运用也体

现出导演非凡的电影美术功底。

其次,声音是一种平凡的电影艺术手法,但导演独特的处理却使它在影片中起到不平凡的作用,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渲染了母女之爱的表达。影片中声音的独到运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旁白的运用是一种很好的开场、收场方式。影片一开始就是现在的“我”的自叙展开影片故事。中间又在适当的位置加入旁白推动故事发展。最后,我的旁白“妈妈说跳的越远离姥姥的心就越近,因为她是在陪着姥姥的心跳”,更是以我的视角深化母女爱这一主题。第二,音乐在影片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影片中姥姥扫大街时多次在灰暗背景下加入郁闷低沉的音乐,这样强化了姥姥为了她和妈妈生存而奔波的艰难。虽然整部影片音乐的旋律是低沉、忧伤的,但有一处却是悠扬而抒情的。那就是妈妈在屋里为老师表演跳舞唱歌时近拍姥姥陶醉的面部表情,这是插入悠扬缓慢抒情音乐就将姥姥看到妈妈成才欣慰的心情通过音乐展现出来。由此

可看出导演对声音的运用是多么精堪。

再次,导演在镜头拍摄的选取上也是十分有深意的。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仰俯拍镜头来表现人物生活环境和人物活动。导演这样处理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如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yzw/223226.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