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观看潮剧作文》
一声声潮剧清香,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荡漾在人们心际;一个个戏曲片段,如春日里融融的阳光,洒遍人们心头!
观看潮剧
潮剧,相信潮州人都不会陌生,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在我们潮汕地区,每个乡村都有举行一种活动,叫唱潮剧,这时,村里便热闹起来!
在那戏场上,人山人海,小贩子们趁这个时机去卖一些小东西,那戏场前端,放着好多的椅子,上面立着一尊尊神明像,人们首先是烧香祭拜,祈求平安,这是当地一种传统习俗。 言归正传,同其他戏曲一样,潮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通过唱.做,念.打等艺术手法表现人物特点,潮剧由潮汕语加上一些曲调编制而成的,精彩而又独特!不信你瞧,在那台下,乡亲们全神贯注地观看着,一声声潮剧清香,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荡漾在人们心际;一个个戏曲片段,如春日里融融的阳光,洒遍人们心头! 台上的女戏子们穿着美丽的古装,头上的饰品显得华贵精致,像是仙女下凡;男戏子们穿着大衣袍,手上扶着衣冠。留着大胡须,显的神气极了!最精彩的要数唱戏了,一会儿手一摆,一会儿大步走,一会儿斗剑,一会儿翻了个跟斗,观众不禁拍手叫好!再看看戏子们脸上表情,只见一个大臣,气得呼呼叫,胡子随着飘动。再看看那个公主,表面上哭哭啼啼,看到大臣被自己气得吹胡子瞪眼,转过身一笑……在这种激烈的斗争之中,台下的观众也融入其中,为这个打抱不平,对那个破口大骂,到了最后,总算有了个美好的结局,观众们才松了一口气,依依不舍地回家。
篇二:《潮汕文化(潮剧)》
潮汕文化—潮剧
第一章 潮剧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1、潮剧的形成
2、潮剧的发展历程
3、潮剧的传承
第二章 潮剧演出市场的危机{潮汕潮剧作文}.
1、潮剧演出市场的危机
2、潮剧演出市场萎缩的必然性及其原因
第三章 潮剧改革尝试
第四章 影响潮剧观众的因素
第一章 潮剧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1、潮剧的形成
潮剧是什么年代,在什么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研究者曾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从潮州巫术“关戏童”发展起来的,一说潮剧是弋阳腔的一支,是“弋阳腔在各地流传后的直接产物”。直到世纪30年代以来,流存于海外的明代潮剧剧本的发现,以及明代艺人手抄南戏剧本在潮州出土,潮剧的渊源得到了史料佐证的论说。
1936年,我国历史学家向达,在《北平图书馆馆刊》上,发表《记牛津所藏的中文书》一文,首次介绍存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潮剧明代刻本《班曲荔镜戏文》(即《陈三五娘》剧本)。戏文的全题《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人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牛津大学所藏的这个刻本,因“最后一页有残缺,不能知道此书究竟刊于何时”,但向达认为“就字体各插图形式看来,类似明万历左右刊本”。
向达介绍牛津的
《荔枝镜》藏本之后,
二十年过去了。1956年,
梅兰芳和欧阳予傅倩率
中国京剧团到日本访
问,在日本天理大学的
明刊本《班曲荔镜戏
文》,一个是藏于东京大
学东洋大学研究所的
《重补摘锦潮剧金花女
大全》(附刻《苏六娘》)。
藏于天理大学的明刊本{潮汕潮剧作文}.
《班曲荔镜戏文》,与英
国牛津大学所藏的《班
曲荔镜戏文》是同一刻
本。但该本保存完好,末页是书坊告白的文字和及“嘉靖丙寅年”字样。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燠年号,嘉靖丙寅年即公元1566年。藏于东京大学东洋大学研究所的《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大全》,没有刊刻年号,但据专家考证,系明代万历年间刻本(见《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后记》)。
嘉靖刻本卷末刻有书坊一段告白:“重刊荔镜记戏文,计一百五叶,因前本荔枝记字多差讹,曲文减少,今将潮泉二部,增入“颜臣”,“勾栏、诗词、北曲、校正重刊,以便骚人墨客,闲中一览,名曰荔镜记,买者须认本堂余氏新安云耳”。说明这个“重刊”本,是从旧本“荔枝记”,揉合潮泉二部,增“颜臣”、北曲等内容,并“校正”旧本荔枝记文字的差讹而成的。1964年,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主任、汉学家龙彼得教授,在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又发现潮剧的另一个明代刻本,这就是刊于明万历辛巳(公1581年)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大全》。这个“新刻增补”的潮剧本,不称《荔镜记》,而称《荔枝记》,是与《荔镜记》同一故事内容的不同演出本。它的底本是不是嘉靖重刻的荔镜废气 依据的原本,沿难断定,但这个刻本是“新刻增补”本,说明在万历之前,已在原刻(初刻)存在了。这个刻本的卷首,刻有“潮州东月李氏编集”字样。地方戏曲向不登大雅之堂,戏曲编剧者署上名字也不多见,这个刻本把编剧者潮州人李东月也刻上了。就在流传于海外的潮剧明代刻本被陆续发现期间,1958和1975年,在揭阳县渔湖和潮安县凤塘两地的明墓中,相继出土《蔡伯皆》(即《琵琶记》)和《刘希必金钗记》手抄剧本。这两个抄本的出土,引起国内外戏曲专家的高度重视,认为“是研究戏曲发展史的珍贵文献”,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戏曲文物的一次重大发现”。
2、潮剧的发展历程
我国戏曲在12世纪至13世纪形成北方杂剧和南方戏文(南戏)。北杂剧在宋金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至元代达到繁荣;南戏是12世纪初叶,在浙江温州首先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宋元二百多年的流传发展中,南戏向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流传,形成了弋阳腔(江西),海盐腔、余姚腔(浙江),昆山腔(苏州),以及泉潮腔(闽南粤东)等声腔剧种。南戏流传到各地并形成地方声腔剧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南戏原有的曲调流传到各地之后,被戏曲演员以当地语言传唱着,由于语言、语调上的差别,使之不断变化,在风格上也逐渐地方化起来;一种是当地的民间音乐——从秧歌、小调、直到某些宗教式歌曲,不断地被采用到戏曲中来,丰富着原有的曲调。这两种因素相互渗透,便形成了若干不同风格的声腔剧种。” 明本潮州戏文的发展,证明了现潮汕地区在元明时期有过繁荣的南戏演出活动,一些在史籍上记载已佚的宋元南戏早期剧本,如《颜臣》(即《陈颜臣》,演陈颜臣与连静娘的故事)、《刘希必金钗记》,就是早期南戏曾在现潮汕地区流传的佐证。
其次,《蔡伯皆》、《刘希必金钗记》,均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南戏剧本,说明南戏流传到现潮汕地区之后,潮州艺人曾用潮州方言演唱,由于语音、语调上的不同,使
原有的曲调起了变化,同时还吸收潮州的民间音乐、小调等,从而在南戏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声腔——潮腔。明代戴璟在《广东通志》所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所载:“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日潮州戏。”这两手抄演出本的出土,是潮人以乡音唱南北曲的佐证。
其三,《荔枝记》、《荔镜记》是以潮州民间故事编写,结构完整、手法娴熟、用潮腔演唱的剧本,说明潮腔在嘉靖年间已趋于成熟,那么,它形成的年代,自然应在嘉靖之前。前到什么年代呢?有的戏曲研究专家根据有关的史料,认为“明中叶以前,泉潮腔已很盛行,它有独特的剧目和演出形式,流传在泉州长、漳州、潮州一带”。“明中叶以前”即15世纪初,距今已有500多年了。如果从《荔镜记》刊刻的嘉靖丙寅(1566年)算起,潮剧历史的绝对数字,也有440多年了。{潮汕潮剧作文}.
3、潮剧的传承{潮汕潮剧作文}.
新世纪以来,潮剧界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剧目传承活动。
潮剧
现有的
这批传
统剧
目,大
致可以
分成两
类。第
一类是
经过加
工提炼
具有很
高艺术
水准的{潮汕潮剧作文}.
剧目。这当中最有代表性的,长戏当属《荔镜记》《苏六娘》,折子戏则有《扫窗会》《芦林会》《辩本》《闹钗》《刺梁骥》《闹开封》等。在五六十年代,潮剧界能人甚多,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济济一堂,社会上的文人学者也无微不至地关注着潮剧,当时对传统的整理传承达到了一个高峰。专家学者对大量的传统剧目进行了甄别筛
选,绝大多数有提炼价值的剧目经过加工,成为潮剧的经典和保留剧目。这批剧目剧本紧凑,立意高,唱词文雅,文学价值很高;音乐既保留了传统,也融入了新素材;动作设计与人物塑造紧密相连,并保留了潮剧细腻典雅的特色和独有的表演程式。
第二章 潮剧演出市场的危机
1、潮剧演出市场的危机
上个世纪末,随着时代的演变,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多种现代文艺形式的冲击,投资减少,人才流失,艺术水平下降,其发展面临着与日俱增的挑战,潮剧演出市场亦随之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1)潮州潮剧演出市场衰落
以潮州
市为例,文革
前潮剧很繁
荣,几乎所有
乡镇都组织
了表演队,有
近百个团体;
文革后,很多
潮剧团都停
止活动,到现
在正常活动的仅有5、6个。以往潮剧演员人数众多,在文革前潮州市大约有四五千人,文革后,随着剧团数目的减少,潮剧演员只剩300多人。
在潮汕地区,建国后用于演出潮剧的影剧院有120个左右,但到现在,这些影剧院都废弃不用,或改成停车场或仓库,或进行其它演出。
由上可知,文革后潮剧的演出市场已大不如前。潮剧这一中国传统戏剧也难逃传统文化共同面临的逐渐衰落的命运。
(2)潮剧艺术退化,演员流失
据调查,在潮汕农村地区,请剧团唱戏的只占10%,还有90%的市场可开拓。但由于近几年哑戏的盛行,虽然潮汕地区的潮剧市场依然十分广阔,可现在剧团
篇三:《家乡的潮剧》
家乡的潮剧
我的家乡——美丽的汕头,一提起汕头,不禁联想到了丰富多彩的潮文化:香气怡人的潮汕功夫茶,美味可口的潮汕小吃,更有韵味独特的潮剧……
每天清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第一缕阳光时,总能听到爷爷奶奶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着潮剧的选段;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伴随着鸟语花香,在大街上散步,时不时总看见一些中老年人三五成群地围在一台收音机旁,边听边哼唱着潮剧。可见潮剧在潮汕的中老年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潮剧却无法“掳获”青少年儿童的“芳心”,深受广大中老年人青睐的潮剧,为何无法得到青少年儿童的认可呢?
同其它戏曲一样,潮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通过唱、做、念、打等艺术手法表现人物,潮剧不像电视剧一样有实物表演,只是纯粹的通过虚拟的基本手法来表现生活。一声声潮剧清音,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荡漾在人们心际。一个个戏曲片段,如春日里融融的阳光,洒遍人们心头。
戏曲是一本书,它积淀着我们祖辈文明的印迹;戏曲是一幅画,它展示着多彩的社会生活;戏曲是一首诗,它蕴蓄着人们丰富的感情世界,潮剧亦复如是。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的普及,流行文化已占据了广大人民的主流地位,中国戏曲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潮剧正一步步走向衰落。 潮剧要怎样成为时尚?潮剧要怎样发扬光大?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潮剧应该学会与时俱进!如果以为地追求传统,不颠覆以往的风格,走时尚潮流的路线,恐怕,不久的将来便会销声匿迹。其实,潮剧可以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添加一些流行元素:如改编成漫画、动画片„流行歌曲……
让潮剧成为一种时尚,需要创意,需要恒心,更需要齐心协力。我坚信,在潮汕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股潮剧狂潮即将“来袭”!
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
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功夫茶
喝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家家户户吃过晚饭后必做的事情之一,我家当然也不例外了。
好像从我懂事的时候开始,喝功夫茶就成了我家必不可少的事情。吃过晚饭后,爸爸便会泡起茶,一家人坐在一起喝功夫茶,享受天伦之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爸爸泡茶的时候,爱喝茶的奶奶却没喝几杯,喝完茶后奶奶还急匆匆的样子跑到房间里,不知道去干什么.后来爸爸便要每天晚上泡水仙茶,但是每一次的行动都被我阻止,奶奶在这个时候都会说:“算了,算了,还是泡铁观音吧.我也挺喜欢铁观音的清香的.”爸爸只好无奈地听奶奶的话,泡铁观音茶.这时我便会得意洋洋.
有一次,奶奶让爸爸泡铁观音,爸爸皱起眉头说: “妈,那你的胃……”奶奶摆摆手,表示不再让爸爸说下去,爸爸只好闭嘴.这一次,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兴,反而心中增添了一丝沉重,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事情奶奶不想让我知道.可究竟是什么事呢?我正在想着的时候,爸爸和奶奶在房间嘀嘀咕咕地不知道说什么.我凑上去听, “妈,要不我跟孩子说你的胃不适合喝铁观音吧.” “不用了,孩子喜欢喝铁观音茶就泡铁观音茶吧.我的胃没事儿.”哦,原来奶奶的胃不适合喝铁观音呀.奶奶为了我而喝那不适合她的胃的铁观音,奶奶为了我都这样做了,我可不能太自私啊! 从那以后,吃过晚饭我都坚持要喝水仙茶.从那以后,奶奶也不再喝那么几杯了.从那以后,奶奶也不用急匆匆地跑到房间里了.
直到现在,我们一家人还是吃过晚饭后坐在一起喝功夫茶,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其中的快乐.
篇四:《潮剧价值论文》{潮汕潮剧作文}.
浅谈潮剧的价值
[摘要]潮剧是演变而来的,经过几百年演变、改革、创新流传至今有着不可估量的存在价值,一直受观从宋元南戏众的喜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潮剧存在的价值,对弘扬潮汕文化有一定的发展作用。
[关键词] 历史 欣赏 教育 海外交流
一、潮剧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见证
潮剧是地方剧种,用潮汕方言演唱。明清时已有潮腔、潮调、泉潮雅调、潮州戏之称;以后又有潮音戏、白字戏等称谓。潮剧的称谓,最初在清末出现。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统称为潮剧。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一批新文艺工作者加入戏曲行列,同老艺人携手合作,把旧戏班改造成新型剧团。特别是1956年成立了省级建制的“广东潮剧团”,努力发扬潮剧的优良传统,发掘、整理、创作了一批剧目,并在艺术上精雕细刻,因而获誉艺坛。其中有被京华戏曲大师称誉为“三块宝石”的折子戏《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还有新编历史剧《辞郎洲》,现代戏《松柏长青》等等。这就把潮剧艺术推上一个新台阶,潮剧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自1956年至1965年,潮剧事业兴盛了十年。曾两次得到进京汇报演出的机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亲临观看。外在东南海隅的潮剧,从前很少与国内艺术团体进行交流,文化艺术界对潮剧是陌生的,通过进京汇报演出,却得到梅兰
篇五:《我爱潮剧》
我爱潮剧
我的奶奶特别喜欢听潮剧。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里的收音机、DVD机、电视机都在轮流播放潮剧的选段。一开始,我总是站在收音机前好奇的听着他“咿咿呀呀„„”的唱个不停,也不知道他在唱什么。就觉得没我们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那么好听。有时还偷偷地把它关掉。害得奶奶还以为是收音机坏了。不过,奶奶每次看潮剧的时候总喜欢把我抱在身边,让我跟她一起看,然后就津津有味地跟我讲每出潮剧中的故事。原来,潮剧里也有坏人,也有好人。还有我喜欢的武打场面,也有杨家将。有时看着他们在电视里舞动着长长的袖子,长长马鞭,就觉好神气,好威风,我也情不自禁的跟着舞起来,这有趣!久而久之,我也喜欢上潮剧。现在我也成了一个小小的潮剧迷了。那些比较有名的剧名我都知道,如:《七尸八命九重冤》、《杨家女将》、《柴房会》„„我还能随口哼唱许多选段呢!比如下面这段袁崇焕的选段就是我最喜欢的,我现场给大家来一段?“凭谁问消息,炮声报敌情„„”同学们,你们说我唱得好听吗?
洪康哲
2014.12.2
篇六:《潮剧随笔》
汕头老区人的潮剧情缘
潮俗好戏之风,由来已久。清康熙蓝鹿州《潮州风俗考》载:“梨园婆娑,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作为一个成长在汕头老市区的人来说,我从爷爷奶奶身上感受到,他们那一代人对潮剧深深的依恋,而潮剧对于我,确是既陌生又熟悉。 小的时候,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潮剧。每当爷爷奶奶在电视上看潮剧,我总是不耐烦地催促他们转台。但奇怪的是,每当传统节日,家附近的“伯公庙”搭棚演戏或者是木偶戏(我们称为“纸影”),我都会早早缠着爷爷带我去占位看戏,那时候可能就是想着去凑热闹而已,并不懂得欣赏潮剧。随着自己慢慢长大,知道应该抓紧时间陪陪爷爷奶奶了,陪他们看潮剧就是最简单却却能让他们感到开心的事情了。看潮剧的过程中,爷爷奶奶十分乐意于给我讲解潮剧的内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潮剧《二瓮银》(又名《扛石记》)。好食懒作羡嫖爱赌的丘孝,同其妻王氏行不仁施毒计,追迫老母将父亲遗下的钱财交出。丘母识破他俩居心,不肯说出藏银地点,丘孝夫妻强迫遭其毒打的老母把沉重的巨石头扛回家,强将母推下悬崖。丘母奄奄一息,幸获小贩金如龙相救,认为义母,丘孝夫妻家产败尽沦落为丐,路遇老母苦乞收留,丘母不肯相认,却又于心不忍,为使他们重新做人,送银子让其学做生意,这部剧让我懂得要孝敬父母,心地善良。《春香传》一开始最吸引我的,是整部剧的服装造型,以及那几句是潮汕人都很哼唱的“春香当当当,梦龙咚咚咚…..”奶奶给我介绍说,这写的是流传于朝鲜的爱情故事。李梦龙在广寒楼前与春香女一见钟情,订下百年之约,受到李梦龙之父亲的遣责。恰好李父升迁到京城汉阳任中堂,梦龙与春得被逼分手,三载无音讯。此间,新任的南原使道卞学道强娶春香不成,便以“谋叛造反,抗拒官长之命“的罪名,将春香施以酷刑下狱。春香坚贞不屈,死守梦龙佳音,情势万分危急。李梦龙不负春香一家所望,高中任按察院,乔装暗访民情,查得卞学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屈害春香;即秉公执法,为民除害,解救春香。梦龙与春香有情人终成眷属。
说起潮剧在汕头老市区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大观园戏院。小时候,我的家在福合埕,大观园戏院位于老汕头市区中心小公园及百货大楼附近,毗邻群众电影院和旧公园,离我家也不远。但是自我懂事起,大观园已经不再是爷爷奶奶口中的那个锣鼓喧天,灯火通明的“潮剧的殿堂”。我对她的了解,也仅仅来源于每次陪爷爷奶奶散步路过那里,他们唏嘘地说起,大观园里宽敞堂皇舞台,分楼上楼下两层观众的座位,南面的后花园,有些亭台和石椅子,花花草草,供观众中场小憩,戏院门口水泄不通的挤满了买零食的小贩……
后来,我特地上网查了相关资料,大观园曾经的辉煌让人惊叹。不管是传统潮剧《春香传》、《苏六娘》、《井边会》,或是现代潮剧《蝶恋花》、《彭湃》等等,都在大观园上演过。姚璇秋、张长城、林舜卿、洪妙、郑健英、秦梦这些大牌演员就像老市区居民的邻居一样亲切。郑健英主演的现代潮剧《蝶恋花》家喻户晓,杨开慧的角色被郑健英演绎得惊天地泣鬼神。行家们说,郑健英的唱腔是真正的玉质金声,穿透力极强,一曲《古道别》更是唱得行云流水,已成经典:“妈妈教儿深情语,不枉一别,不枉一别古道旁,钢刀难断长流水,铁窗难解志如坚……”
在那个没有电视机,也没有其他娱乐的年代,看戏是人们最幸福的精神享受,在大观园戏院曾经寄托了几代人多少的喜怒哀乐。现在的大观园已经一片废墟,面目全非,听说就要改建了,无限唏嘘和惆怅!
自从上了吴老师的《戏曲鉴赏》这门课,我终于有机会系统的认识和欣赏戏曲,尤其是家乡的潮剧,并慢慢的爱上它。我们年轻一代也在不断为潮剧的传承而努力,
例如潮剧小梅花的精彩演出,还有我们学校的潮剧雅音学社,潮动漫工作室制作的卡通潮剧《柴房会》在同学中受到热烈欢迎……以前总觉得潮剧在不久以后濒临失传的危险。很庆幸,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行动中,我看了潮剧的新希望!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yzw/221766.html